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人教新目标版 新版.doc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人教新目标版 新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人教新目标版 新版.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2019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高一语文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李白山水诗中盛唐气象的第一个特征是多宏伟意象。他的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气势磅礴,雄奇壮伟。李白拥有极广的胸襟和极高的视野,他蔑视权贵,睥睨一世,这体现在山水诗中,便形成了开阔明朗、浩淼空旷的意境。他山水诗中盛唐气象的第二个特征便是意境开阔。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高山随着平原的到来而逐渐隐去,大江汇入波涛汹涌的大海,这视野是何等的开阔。 “孤帆
2、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诗中的山水画面,写山的巍峨雄姿,写水的浩浩汤汤,视野开阔,一望无际,使人心旷神怡,这正是盛唐时代中的大气魄、大气象。盛唐诗歌的神韵,被李白发挥得淋漓尽致。 “太白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指出了豪迈、飘逸是李白的一大风格。其山水诗中也有体现:“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那样美的湖水,那样美的传说,空灵、明净,表现出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皎洁明净的心境。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
3、人间。 ”他有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与山水冥合,字字流淌出俊逸风神和爽朗情韵。盛唐士人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早在青年时期,他怀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雄才大略,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希望登上政治舞台做一番惊天伟业,而后功成身退。他这种“功成身退”的生命理念,正是对盛唐时代精神的独特表达。他幻想“平交王侯” “一匡天下” ,仰慕鲁仲连、郦食其、范蠡,希望在风云际会中能遇上明德圣主。在过于理想化的人生当中,现实生活当然不断遭受失败,但他始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 “他是把盛唐士人的入世进取的精神高度地升华了,带进了一个理想化
4、的境界。 ”李白热衷功名,但是他傲骨铮铮,蔑视权贵,狂放洒脱。他渴望摆脱束缚,融入自然,毕生追求不受约束的逍遥的境界。在山水诗中也表现出他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 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是最直接的表白。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也称赞他的傲岸性格:“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 “李白人格中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这是魏晋开始的人的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是盛唐精神的高度升华的产物。 ”盛唐时代的开放包容成就了李白,他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他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独立不羁的人格和豪放洒脱的气度,亦充分体现了
5、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李白把盛唐气象融合其独特的创作风格运用在山水诗的创作中,谱写了中国山水诗光辉灿烂的一页!(选自陈立群李白山水诗与盛唐气象 ,有删节)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宏伟意象是李白山水诗的一大特征,体现了盛唐气象。B. 李白山水诗中开阔明朗、浩淼空旷的意境是与他拥有极广的气度和极高的视野有关,与蔑视权贵,睥睨一世的胸襟无关。C. 李白诗中的山水画面,写山的巍峨雄姿,写水的浩浩汤汤,视野开阔,一望无际,使人心旷神怡,这恰好体现了盛唐气象。D. 盛唐时代中的大气魄、大气象,体现在李白的山水诗中,表现为意象
6、宏伟和意境开阔两大特征。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李白山水诗中,美的湖水,美的传说,空灵、明净,表现出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皎洁明净的心境,凸显其意境开阔的风格。B. 俊逸风神和爽朗情韵,被李白用山水诗以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与山水冥合而流淌出来。C. 李白对盛唐时代精神的独特表达,是他怀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雄才大略,以兼济天下为己任,而后功成身退的生命理念。D. 李白把盛唐士人的入世进取的精神带进了一个理想化的境界,虽然现实生活不断遭受失败,但他始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
7、确的一项是( )A.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李白山水诗中直接表现出他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的一个例证。- 3 -B. 李白的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的人格,既是魏晋开始的人的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又是盛唐精神的高度升华的产物。C. 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在李白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独立不羁的人格和豪放洒脱的气度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D. 李白虽然傲骨铮铮,蔑视权贵,狂放洒脱,但是盛唐时代的开放包容成就了他,让他谱写了中国山水诗光辉灿烂的一页。【答案】1. B 2. A 3. C【解析】1. “与蔑视权贵,睥睨一世无关的”错,也有关系。2. “凸显其意境开阔的风格”错
8、,应该是“豪迈,飘逸的风格” 。3. 是“充分”而不是“一定” 。点睛:解答“小阅读”的基本思路:泛读全文采集有效信息比照题干要求判断选项正误。现代文阅读的选择题,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运用“似是而非”的手法,即在语言形式上靠近文本原句,而在表达意义上与原句悖离。综观历年高考试卷,我们可以发现,命题者将选项的干扰点基本设置在如下十大“雷区”,只要充分了解这些“雷区”的特点,巧妙避开它们,就能大大提高得分率。 1、部分与整体;2、已然与未然;3、或然与必然;4、先期与后期;5、主要与次要;6、原因与结果; 7、言此与言彼;8、言多与言少;9、客观与夸大(或缩小) ;10、有据与凭空。二、文学类文
9、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爱心如同韭菜余显斌娘打来电话,问他现在在哪儿。他轻声说:“在医院。 ”娘说:“知道,听你爹说的。 ”娘接着哽咽着说, “儿啊,你怎么能那样,怎么能捐献骨髓啊?”显然,娘不理解什么是骨髓,说到这儿,明显地顿了一下。他忙说:“娘,没啥。 ”娘威胁说:“你不听娘的,娘就死去。 ”他急了,忙告诉娘,自己不是捐献骨髓,爹听错了,自己是想找人给自己捐献骨髓,自己有病。- 4 -娘一听更急了,问清了他所在的医院,和爹当天就打了车,匆匆赶去,在医院看见了他。他坐在病床上,护士在给他量着血压。娘一见吓了一跳,问道:“儿呀,你怎么啦?”他说:“白血病。
10、 ”娘不懂什么是白血病,望着他。他告诉娘,患白血病很难治的。看娘身子一颤,他忙说,不过,有骨髓配型成功的人愿捐骨髓,自己就有救了。娘忙说:“配啊,砸锅卖铁也配啊。 ”他叹口气,说:“哪有那么容易的?两万多人中才有一对配型成功的。 ”娘坐在那儿,眼睛直了。他忙摇着手道,不过,自己很幸运,和一个女孩配型成功。娘眼睛一亮:“真的?”他再次垂下头,告诉娘,可是对方不愿捐献骨髓。娘一脸灰白,许久,点点头道:“是啊,身上的东西,哪一件不是跟眼睛鼻子一样,哪有多余的啊?多余的也不会长啊,谁又愿捐啊?”爹在旁边嘀咕一声:“听说,捐骨髓没事的啊!”他沮丧地摇摇头,告诉他们,那个女孩就是不愿捐。娘试探着问:“真没
11、事吗?”他说:“可能是吧,不过,这得问问医生。 ”正说着,一个医生从旁边匆匆经过,娘忙一把拉住,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可怜巴巴地问:“医生,捐献骨髓对捐献的人有伤害吗?”医生望望娘,摇了摇头。看娘有些不懂,医生打比方说:“骨髓就像韭菜,捐了又会长出来的。 ”农村里,韭菜不少,剪后生的更快更肥更多。娘懂了,娘脸上的灰白颜色没了,她想了想,仍拉着医生的手不放:娘有一个请求,希望医生能帮自己给那个女孩说说。医生一笑,点头答应了。四人去了另一间病房,见到了那个女孩。娘走过去,一把拉住女孩的手。娘说:“娃啊,大婶求你了。 ”娘指着他说:“我就这一个儿,请你救救他啊。 ”见女孩不说话,娘猛地想起什么似的,指
12、着医生说:“医生说了,对你没损害。如果有损害,这个要求大婶也说不出口啊。 ”女孩雪白的脸上流下两行泪,望望他,仍没有说话。- 5 -娘急了,说:“娃啊,大婶跪下了。 ”娘说着,准备跪下来。女孩忙一把拉住,流着泪说:“大婶,我才是病人,这位大哥是捐献者啊。 ”说着,女孩指指他,对娘说, “求大婶了,救救我。 ”娘站在那儿,愣住了。不过,娘马上就明白了怎么回事。娘拉住女孩的手,打量着女孩毫无血色的脸,许久许久,眼眶红了,对他说:“去吧,娘不拦你。 ”娘说:“出来了,娘煮鸡蛋给你补补身子。 ”他哎了一声,笑着望了医生和女孩一眼,忙向手术室走去。他知道,他的方法成功了,善良的娘,一旦知道捐献骨髓是怎么
13、回事,一定不会拦他的。他猜对了。六个小时后,他捐献了骨髓,走了出来。爹娘迎上来,仔细打量着他,见他没事,爹一笑,得意地道:“小子,你答应了爹的,我劝你娘来,你回去可得陪爹喝几盅的。 ”他一笑,手指一弹,嗒地一响。娘这才知道,自己被骗来,是他和老头子商量好的,回头瞪了老伴一眼道:“啥出息?几盅酒,就让儿子收买了。 ”说完,拍着他的手笑笑,得意地道, “我儿捐了骨髓,救了一条人命,救了一个家,娘受一回骗,值啊!”他望着爹娘笑了。他想,有时,爱心也像韭菜,付出越多,播撒越快越广,不但能传及家人,甚至能传及世界,让每一个人心都一片碧绿一片阳光。(摘编自思维与智慧 ,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
14、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虽只用较少的笔墨来写爹,但爹对情节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爹支持儿子捐献骨髓,为了和儿子喝几盅,还与儿子一起隐瞒真相,骗了娘一回。B. 小说以医生的话“爱心如同韭菜”为题目,不仅形象贴切,通俗易懂,可以让娘理解“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 ,也彰显了本文播撒爱心的主题。C. 开头写他在医院,说明他是用装病来让母亲理解他的做法,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事由,表明他已决定为患白血病的女孩捐献骨髓。D. 文章在写娘和女孩时都写到了脸色,写娘脸色由“灰白”到“灰白颜色没了”是为了表- 6 -现娘由失望到希望的心理变化,写女孩脸色主要是表现白血病病症。5. 小说中的娘有
15、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6. 作为儿子的“他”为捐献骨髓对娘采用了欺骗的方式。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答案】4. D 5. 爱子情深。怕儿子捐骨髓影响身体;得知儿子“有病”当天打车到医院,砸锅卖铁也要救儿子;为救儿子准备下跪求女孩“捐骨髓” 。善良淳朴。知道捐献骨髓没什么损害,才求女孩给儿子“捐骨髓” ;得知真相后,看到女孩脸上毫无血色,病情严重,同意儿子捐骨髓。明白事理(通情达理) 。知道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就不阻拦儿子捐献;虽然自己被骗,也不怪丈夫和儿子。 6. 观点一:作为儿子的“他” ,不应该欺骗娘。欺骗说明儿子对母亲不真诚;娘为人善良,可以把实情直接告知她,
16、她会同意捐献的;欺骗会使母亲误解或因过于担心儿子而着急。观点二:作为儿子的“他” ,欺骗娘是有原因的。儿子考虑到母亲的情绪,才采用欺骗的方式;母亲态度坚决,用死来反对儿子捐献骨髓;母亲不懂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不能明说。【解析】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 项, “为了和儿子喝几盅,还与儿子一起隐瞒真相” ,理解浮于表面。B 项, “小说爱心如同韭菜是以医生的话为题目”表述不当,医生的话是“骨髓就像韭菜,捐了又会长出来的” 。C 项,一开始写他在医院并不是要装病,而是后来母亲以死相逼不让他捐骨髓,他才不得不装病来让母亲理解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的。5. 试题分析
1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特征。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主要从爱子情深、善良淳朴、明白事理(通情达理)等方面概括。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结合文本内容“配啊,砸锅卖铁也配啊” “问清了他所在的医院,和爹当天就打了车,匆匆赶去” “娃啊,大婶跪下了”分析可知,娘爱子情深。其他的以此类推。点睛:分析人物形象,可以的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从情节的发
18、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从分析环境入手,- 7 -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的评价入手。如本题知道捐献骨髓没什么损害,才求女孩给儿子“捐骨髓” ;得知真相后,看到女孩脸上毫无血色,病情严重,同意儿子捐骨髓,小说中的娘善良淳朴。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杜甫传(节选)冯至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筹划建造草堂,地址选在城郭西郊的浣花溪畔,这里环境清幽,尘事不杂,杜甫十分满意,作卜居诗以唱心中之乐,反映出作者久经动荡得以安宁之后的恬静安适的心境。杜甫有一位表弟此时在成都府任司马,听说杜甫要在西郊建造草堂,便走过来看他,还送了些钱。
19、杜甫十分感激,作诗酬谢。关于草堂的建造过程,杜甫无诗记录,我们所见到的是他忙着写诗向各地友人索求各种树苗以美化草堂环境。另外,他还不辞劳苦亲自去石笋街果园坊的徐卿家要果木苗,不管黄梅绿李,是果木树都要。这自然是为了装点草堂,同时也有以果备荒的打算,他是挨过饿的人,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深知它们的重要, “高秋总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 (题桃树 ) 。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花果树木之外,他还向友人索要日用家什。可以想见,他当时安家伊始,支锅立灶,盆碗瓢勺,所需家什向人索取者一定不少,只是没有件件入诗罢了。这年春末,草堂盖成,树木栽好,老杜坐在院中,有滋有味地欣赏起来了
20、。他赞美它所- 8 -面临的青青郊野,赞美遮日吟风的桤林茂叶与和烟滴露的笼竹翠梢,欣喜鸟来暂息,燕来定巢。细想起来,这些风物不过是寻常农舍之景,却招来如此赞叹,这从反面使我们认识到他的生活境遇已落到十分可怜的地步。他在秦州山野寻找栖居之地的苦况,他长途跋涉于险山急流、危栈古道的种种艰难,成为他乐此茅宅的生活和感情基础。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如江村诗写村居景物和情事最相融洽:“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此诗比较典型地反映出作者初居草堂时的心境
21、。然而这种心境是以“故人供禄米”为条件的,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全靠故人的周济,一旦故人稍怠,立刻就会陷入困境。他们偶有接济失时,杜甫的生活就成问题。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顿下来,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交往。他曾瞻仰过武侯祠,作蜀相诗,对诸葛亮一生的磊落功绩做出高度的评价,为其未能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而痛洒千秋之泪。此诗虽为吊古,却有伤今之意。当时战乱尚未平息,山河破碎,宇内烟腾,于此国事维艰之际,是多么需要有一位武侯这样的贤相来主持国政!此外,诗中写他羡慕诸葛亮的得遇明主,也含有不满于肃宗的意思,他素怀匡时济世的远大志向,却被冷落与排挤,这种不平之气隐隐透于诗中。游览古迹的同时,
22、杜甫还交结了一些风雅人士。还有一个邻居是黄四娘,她家院子里种着成畦的花木,春天一到,万紫千红,杜甫曾去观赏,写出的诗作江畔独步寻花声娇色丽,充满无限生机。杜甫与江村农家关系也很密切,农人时常送给他一些蔬菜,他也常把种植的草药赠予他们。在与农民的接触中,他对农民的纯朴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出乎意料地在农家茅舍里找到了寻觅许久的赤诚之心,在不通文墨的农民身上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条。这使他感到在茫茫人世间自己的归宿还是与农民的茅舍相杂为好。代宗即位后,曾召杜甫回京补京兆功曹参军,他没有赴任,想来与此不无关系。(选自冯至杜甫传 ,有删改)【相关链接】草堂在暮春时节落成了这是 760 年,中原没有恢复,关
23、内闹着严重的灾荒,杜甫却结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这里得到一个栖身的处所。他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大世界,如今暂得休息,于是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引起他的羡慕。他在这时期写了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我们把这类的诗句和 759 年在洛阳道上与秦州道上的诗相比,意境上有多么大的一个悬殊!难道杜甫自己的生活刚刚有了着落,便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却了人民的痛苦与国家的灾- 9 -难了吗?(冯至杜甫传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9 年版)7.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中原没有恢复、关内闹着严重的灾荒的时候,杜甫结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成都建成了一个栖身的处所草堂。B. 建造草堂所需一切
24、,有的是亲友赠送:表弟送了些钱。有的是杜甫索求的:他向友人索求了各种树苗、果木苗及所需家什。C. 材料特意介绍杜甫写的江村 ,表现杜甫定居草堂的初期,生活暂时安定,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寻常景象,也能引起他的诗兴。D. 杜甫作蜀相 ,流露出在国事维艰之际被冷落被排挤的不平之气。作者引用这篇诗作,意在解释杜甫不应代宗召补的深层原因。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在建造草堂时,除了亲友的主动帮助,杜甫也忙着向各地亲友“索求” “花果树木” “日用家什” ,以至于无暇写诗记录草堂的建造过程。B. “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 ”这表明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语文 上学 期末考试 试题 解析 新目标 新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