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期末复习ppt课件(全册各章总结提升).pptx
《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期末复习ppt课件(全册各章总结提升).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期末复习ppt课件(全册各章总结提升).pptx(1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第七章复数 P35 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 P48 第九章统计 P73 第十章 概率 P94 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一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要点是“共起点”,则共起点对角线的向量即为向量的和.向量加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2.向量减法实质是向量加法的逆运算,是相反向量的作用.几何意义有两个:一是以减向量的终点为起点,被减向量的终点为终点的向量;二是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另外一条对角线的向量.注意两向量要移至共起
2、点.3.数乘运算即通过实数与向量的乘积,实现同向或反向上向量长度的伸缩变换.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名师点析向量数量积的求解策略(1)利用数量积的定义、运算律求解.在数量积运算律中,有两个形似实数的完全平方公式在解题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即(a+b)2=a2+2ab+b2,(a-b)2=a2-2ab+b2,上述两公式以及(a+b)(a-b)=a2-b2这一类似于实数平方差的公式在解题过程中可以直接应用.(2)借助零向量.即借助“围成一个封闭图形且首尾相接的向量的和为零向量
3、”,再合理地进行向量的移项以及平方等变形,求解数量积.(3)借助平行向量与垂直向量.即借助向量的拆分,将待求的数量积转化为有垂直向量关系或平行向量关系的向量数量积,借助ab,则ab=0等解决问题.(4)建立坐标系,利用坐标运算求解数量积.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答案:D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三平面向量的平行与垂直问题例3(1)已知向量m=(+1,1),n=(+2,2),若(m+n)(m-n),则=()A.-4B.-3C.-2 D.-1(2)设A,B,C,D为平面内的四点,且A(1,3),B(2,-2),C(4,1).(1)解析:因为m+n=(2+3,3
4、),m-n=(-1,-1),且(m+n)(m-n),所以(m+n)(m-n)=-2-3-3=0,解得=-3.故选B.答案:B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名师点析1.证明向量共线问题常用的方法(1)向量a,b(a0)共线存在唯一实数,使b=a.(2)向量a=(x1,y1),b=(x2,y2)共线x1y2-x2y1=0.(3)向量a与b共线|ab|=|a|b|.(4)向量a与b共线存在不全为零的实数1,2,使1a+2b=0.2.证明平面向量垂直问题的常用方法abab=0 x1x2+y1y2=0,其中a=(x1,y1),b=(x2,y2).专题
5、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四平面向量的模、夹角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名师点析1.解决向量模的问题常用的策略(2)应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3)应用向量不等式|a|-|b|ab|a|+|b|.(4)应用模的平方|ab|2=(ab)2.2.求向量的夹角设非零向量a=(x1,y1),b=(x2,y2),两向量夹角(0)的余弦值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答案:C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五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例5在ABC中,内角A,B
6、,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b+c=2acosB.(1)求证:A=2B;(2)若ABC的面积S=,求角A的大小.(1)证明:由正弦定理得sinB+sinC=2sinAcosB,故2sinAcosB=sinB+sin(A+B)=sinB+sinAcosB+cosAsinB,于是sinB=sin(A-B).又A,B(0,),故0A-B,所以B=-(A-B)或B=A-B,因此A=(舍去)或A=2B,所以A=2B.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名师点析解三角形的一般方法(1)已知两角和一边,如已知A,B和c,由A+B+C=求C,由正弦定理求a
7、,b.(2)已知两边和这两边的夹角,如已知a,b和C,应先用余弦定理求c,再应用正弦定理先求较短边所对的角,然后利用A+B+C=,求另一角.(3)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如已知a,b和A,应先用正弦定理求B,由A+B+C=求C,再由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c,要注意解可能有多种情况.(4)已知三边a,b,c,可应用余弦定理求A,B,C.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1)求sinBAD;(2)求BD,AC的长.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六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例6在ABC中,若B=60,2b=a+c,试判断ABC的形状.解:方法
8、一(正弦定理边化角)由正弦定理,得2sinB=sinA+sinC.B=60,A+C=120.2sin60=sin(120-C)+sinC.0C120,30C+30150,C+30=90.C=60,则A=60.ABC为等边三角形.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方法二(余弦定理角化边)由余弦定理,得b2=a2+c2-2accosB.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名师点析三角形形状的判断方法(1)根据已知条件(通常是含有三角形的边和角的等式或不等式)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时,需要灵活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转化为边的关系或角的关系.(2)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是高考中考查能力的常见题型,此
9、类题目要求准确地把握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为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3)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一般有以下两种途径:将已知条件统一化成边的关系,用代数方法求解;将已知条件统一化成角的关系,用三角知识求解.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方法二(利用余弦定理,将角化边)即(a2+b2-c2)c2=b2(a2+c2-b2).a2c2-c4=a2b2-b4,即a2b2-a2c2+c4-b4=0.a2(b2-c2)+(c2-b2)(c2+b2)=0,即(b2-c2)(a2-b2
10、-c2)=0.b2=c2或a2-b2-c2=0,即b=c或a2=b2+c2.ABC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七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实际应用例7如图所示,某市郊外景区内有一条笔直的公路经过三个景点A,B,C.景区管委会开发了风景优美的景点D.经测量景点D位于景点A的北偏东30方向上8km处,位于景点B的正北方向,还位于景点C的北偏西75方向上.已知AB=5km.(1)景区管委会准备由景点D向景点B修建一条笔直的公路,不考虑其他因素,求出这条公路的长;(2)求景点C与景点D之间的距离.(结果精确到0.1km)(参考数据:=1.73,sin75=0.97
11、,cos75=0.26,tan75=3.73)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名师点析解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常用的有测量距离问题,测量高度问题,测量角度问题等.解决的基本思路是画出正确的示意图,把已知量和未知量标在示意图中,目的是发现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最后确定用哪个定理转化,用哪个定理求解,并进行作答,解题时还要注意近似计算的要求.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变式训练7如图所示,a是海面上一条南北方向的海防警戒线,在a上点A处有一个水声监测点,另两个监测点B,C分别在A的
12、正东方20km和54km处.某时刻,监测点B收到发自静止目标P的一个声波信号,8s后监测点A,20s后监测点C相继收到这一信号,在当时气象条件下,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km/s.(1)设A到P的距离为xkm,用x表示B,C到P的距离,并求x的值;(2)求静止目标P到海防警戒线a的距离(精确到0.01km).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解:(1)由题意得PA-PB=1.58=12(km),PC-PB=1.520=30(km).PB=(x-12)km,PC=(18+x)km.在PAB中,AB=20km,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第七章复数 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
13、一复数的概念例1当复数z=a2-2a+(a2-3a+2)i满足以下条件时,求实数a的值或取值范围.(1)为实数;(2)为纯虚数;(3)对应的点在第一象限;(4)复数z对应的点在直线x-y=0上.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名师点析处理复数概念问题的两个注意点(1)当复数不是a+bi(a,bR)的形式时,要通过变形化为a+bi(a,bR)的形式,以便确定其实部和虚部.(2)求解时,要注意实部和虚部本身对变量的要求,否则容易产生增根.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答案:(1)A(2)D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二复数的几何意义答案:(1)B(2)-3-10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名师点析利用复数与点的对应解题的
14、步骤(1)首先确定复数的实部与虚部,从而确定复数对应点的坐标.(2)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实部与虚部满足的关系.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答案:D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三复数的四则运算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答案:(1)A(2)D名师点析1.复数的乘法运算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类似.2.复数的除法运算,将分子分母同时乘分母的共轭复数,最后整理成a+bi(a,bR)的结构形式.3.利用复数相等,可实现复数问题的实数化.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答案:I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 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平行、垂直关系之间的转化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例1根据下列对几何体结构特征的描述,说出几何体
15、的名称.(1)由六个面围成,其中一个面是凸五边形,其余各面是有公共顶点的三角形;(2)一个等腰梯形绕着两底边中点的连线所在的直线旋转180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3)一个直角梯形绕较长的底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解:(1)如图,因为该几何体的五个面是有公共顶点的三角形,所以是棱锥,又其底面是凸五边形,所以是五棱锥.(2)如图,等腰梯形两底边中点的连线将梯形平分为两个直角梯形,每个直角梯形旋转180形成半个圆台,故该几何体为圆台.(3)如图,过直角梯形ABCD的顶点A作AOCD于点O,将直角梯形分为一个直角三角形AOD和一个矩形AOCB,绕CD旋转一
16、周形成一个组合体,该组合体由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组成.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名师点析与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有关问题的解题技巧(1)紧扣结构特征是判断的关键,熟悉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依据条件构建几何模型,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变换模型中的线面关系或增加线、面等基本元素,然后再依据题意判定.(2)通过举反例对结构特征进行辨析,要说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变式训练1给出下列四种说法:在圆柱的上、下底面的圆周上各取一点,则这两点的连线是圆柱的母线;底面为正多边形,且相邻两个侧面与底面垂直的棱柱是正棱柱;直角三角形绕其任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旋转体都是圆锥;
17、棱台的上、下底面可以不相似,但侧棱长一定相等.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0B.1C.2D.3解析:上、下底面的圆周上两点的连线要与轴平行才是母线;直角三角形绕着直角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才能形成圆锥;棱台的上、下底面相似,侧棱长不一定相等.故只有正确.答案:B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二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例2如图所示,在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ABC中,E,F依次是AB,AC的中点,ADBC,EHBC,FGBC,D,H,G为垂足,若将ABC中的四边形EFGH抠掉后,剩余部分绕AD所在直线旋转180,求形成的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名师点析(1)空间几何
18、体表面积的求法多面体的表面积是各个面的面积之和;组合体的表面积注意衔接部分的处理.旋转体的表面积问题注意其侧面展开图的应用.(2)空间几何体体积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若所给定的几何体是可直接用公式求解的柱体、锥体或台体,则可直接利用公式进行求解.若所给定的几何体的体积不能直接利用公式得出,则常用转换法、分割法、补形法等方法进行求解.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变式训练2如图所示,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长均为1,且AA1底面ABC,则三棱锥B1-ABC1的体积为()答案:A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三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例3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B1=A1
19、C1,D,E分别是棱BC,CC1上的点(点D不同于点C),且ADDE,F为B1C1的中点.求证:(1)平面ADE平面BCC1B1;(2)直线A1F平面ADE.证明:(1)因为三棱柱ABC-A1B1C1是直三棱柱,所以CC1平面ABC.又AD平面ABC,所以CC1AD.又因为ADDE,CC1,DE平面BCC1B1,CC1DE=E,所以AD平面BCC1B1.又AD平面ADE,所以平面ADE平面BCC1B1.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2)因为A1B1=A1C1,F为B1C1的中点,所以A1FB1C1.因为CC1平面A1B1C1,且A1F平面A1B1C1,所以CC1A1F.又因为CC1,B1C1平面B
20、CC1B1,CC1B1C1=C1,所以A1F平面BCC1B1.由(1)知AD平面BCC1B1,所以A1FAD.又AD平面ADE,A1F平面ADE,所以A1F平面ADE.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2)因为A1B1=A1C1,F为B1C1的中点,所以A1FB1C1.因为CC1平面A1B1C1,且A1F平面A1B1C1,所以CC1A1F.又因为CC1,B1C1平面BCC1B1,CC1B1C1=C1,所以A1F平面BCC1B1.由(1)知AD平面BCC1B1,所以A1FAD.又AD平面ADE,A1F平面ADE,所以A1F平面ADE.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证明面面平行的常用方法有3种:a.利用面面平行
21、的定义;b.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c.利用面面平行的结论: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2)空间中的垂直关系有三种: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证明线线垂直的常用方法有2种:a.利用两直线垂直的定义;b.利用线面垂直的定义.证明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有3种:a.利用线面垂直的定义;b.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c.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证明面面垂直的常用方法有1种: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变式训练3如图,AB是圆O的直径,PA垂直圆O所在的平面,C是圆O上的点.(1)求证:BC平面PAC;(2)设Q为PA的中点,G为AOC的重心,求证:QG平面PB
22、C.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证明:(1)由AB是圆O的直径,得ACBC.由PA平面ABC,BC平面ABC,得PABC.又PAAC=A,PA平面PAC,AC平面PAC,所以BC平面PAC.(2)如图,连接OG并延长交AC于点M,连接QM,QO,由G为AOC的重心,得M为AC的中点.由Q为PA的中点,得QMPC,又O为AB的中点,得OMBC.因为QMMO=M,QM平面QMO,MO平面QMO,BCPC=C,BC平面PBC,PC平面PBC,所以平面QMO平面PBC.因为QG平面QMO,所以QG平面PBC.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四空间角的求解例4如图所示,四棱锥P-ABCD的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
23、形,BA=BD=,AD=2,PA=PD=,E,F分别是棱AD,PC的中点.(1)求证:EF平面PAB;(2)若二面角P-AD-B的平面角为60.求证:平面PBC平面ABCD;求直线EF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证明:(1)如图所示,取PB的中点M,连接MF,AM.因为F为PC的中点,所以MFBC,且MF=BC.由已知有BCAD,且BC=AD,又由于E为AD的中点,因而MFAE,且MF=AE,故四边形AMFE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FAM.又AM平面PAB,而EF平面PAB,所以EF平面PAB.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2)连接PE,BE.因为PA=PD,BA=BD,且E为
24、AD的中点,所以PEAD,BEAD,所以PEB为二面角P-AD-B的平面角.在PAD中,由PA=PD=,AD=2,可解得PE=2.在ABD中,由BA=BD=,AD=2,可解得BE=1.在PEB中,PE=2,BE=1,PEB=60,故可得PBE=90,即BEPB.又BCAD,BEAD,从而BEBC,又BCPB=B,因此BE平面PBC.又BE平面ABCD,所以平面PBC平面ABCD.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名师点析(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常用平移转化法(转化为相交直线的夹角).(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常用射影转化法(即作垂线、找射影).(3)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常有三种:
25、定义法;垂线法;垂面法.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变式训练4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1,BCBC=O,求:(1)AO与AC所成角的大小;(2)AO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切值;(3)平面AOB与平面AO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解:(1)ACAC,AO与AC所成的角就是OAC.AB平面BC,OC平面BC,OCAB,又OCBO,ABBO=B,OC平面ABO.又OA平面ABO,OCOA.OAC=30.即AO与AC所成角为30.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2)如图,过点O作OEBC于点E,连接AE.平面BC平面ABCD,OE平面ABCD,OAE为OA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3)OCOA,OCOB,OAOB=O,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高中数学 必修 第二 期末 复习 ppt 课件 各章 总结 提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