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第2章-微生物工业的菌种课件.ppt
《发酵工程-第2章-微生物工业的菌种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酵工程-第2章-微生物工业的菌种课件.ppt(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 微生物工业的菌种一、生产菌种的分离、筛选二、高产菌株的选育三、菌种退化四、菌种保藏 在微生物工业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微生物的菌种,要获得一个具有潜在工业应用价值的微生物菌种的第一步是必须从自然界中分离出这种微生物。一、生产菌种的分离、筛选(一)材料的选择(二)材料的预处理(三)分离、筛选方案的设计(四)菌种的培养和选择(一)材料的选择土壤水域(海洋、湖泊、河流)生物体内极端环境和特殊的生态环境(二)材料的预处理热处理法膜过滤法化学药品处理 用0.01N的NaOH处理样品,可分离得到小单孢菌。用4ml/L的氨水处理后,再用2mg/L的氯处理样品,分离得到了游动放线菌。(三)分离、筛选方案的
2、设计筛选模型加选择性压力富集培养、诱饵法反应特性随机分离 在抗生素的筛选过程中,为避免致病菌的感染与扩散,一般不采用致病菌为试验的指示菌,尽可能选择非致病菌而又能代表致病菌的其它微生物作为试验的指示菌,这些试验指示菌就称为筛选模型。筛选模型加选择性压力 加入不同的抗生素或试剂来增加选择性,如分离真菌时,可加入抗细菌抗生素,分离放线菌和细菌时,可加入抗真菌抗生素。富集培养 指能增加混合菌群中所需菌株的一种技术,方法是在混合菌群中提供有利于所需菌株生长或不利于其它微生物生长的条件。诱饵法 在分离样品或培养基中加入一些特殊的营养物,待菌生长一定时间后,再进行分离。如将涂石蜡的棒置于培养基中,可分离到
3、诺卡氏菌。反应特性 如分离蛋白酶,在不溶性蛋白的平板上可产生一清晰的透明圈,透明圈的大小可作为选择的依据。随机分离 制备一系列培养基,其中各种类型的养分成为限制因子。避免使用容易同化的碳、氮源,因为它们可能产生分解代谢物阻遏。(四)菌种的培养和选择温度:放线菌:2530 嗜热菌:4555 嗜冷菌:410时间:延长培养时间可以分离到新的或 不寻常的菌株大量选择选择某一类(种或属)菌种筛选时应考虑的一些重要指标1、菌的营养特性2、菌的生长温度3、菌对生产设备和生产过程的适应性4、菌种的稳定性5、从发酵液中提取产物的情况 6、产物的收得率情况(一)自然选育(二)常规诱变育种(三)合理诱变育种(四)原
4、生质体融合技术(五)基因工程技术二、高产菌株的选育 从自然界直接分离得到的菌种,一般不会立即适合实际生产的需要,只有通过选育,才能提高产物的产量,改进品质,甚至简化工艺。(一)自然选育 不经过人工处理,利用菌种的自然突变而进行菌种筛选的过程叫做自然选育。(二)常规诱变育种 利用物理、化学等诱变剂,使微生物发生突变而进行菌种选育的过程。常规诱变育种的一般操作过程出发菌种原种特性考察斜面或摇瓶培养孢子液细胞液诱变剂处理稀释平板分离 以未处理的菌种液为对照,以未处理的菌种液为对照,计算致死率;观察单菌落形态,计算致死率;观察单菌落形态,统计形态变异率。统计形态变异率。选择、调取单菌落,转管保存初筛(
5、以出发菌种为对照)选出高产突变株,并留种保存复筛(以出发菌种为对照)根据情况进行第二、第三复筛选出高产突变株,并留种保存选出高产突变株,并留种保存高产菌株的稳定性试验菌种特性考察小发酵罐试验放大试验、中试考查高产菌种培养条件的优化试验大罐试验生产诱变育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出发菌株的选择 (2)复合诱变剂的使用 (3)诱变剂的剂量 (4)突变株的筛选 (5)高产突变株培养条件的优化常用物理、化学诱变剂:(1)紫外线 (2)快中子 (3)高频电子流 (4)Co-60 (5)亚硝酸 (6)氮芥 (7)亚硝基胍(三)合理诱变育种 根据微生物的代谢调节机理来选择一定类型的微生物突变株,以获得高产菌
6、株。代谢过程是由酶催化完成的,因此代谢途径的调节也就是酶的调节。酶合成的调节酶的调节酶活性的调节酶合成的调节:诱导:只有在有诱导物存在的时候,酶才能合成,这样的酶称为诱导酶。不需诱导物就能合成的酶是组成酶。诱导又分为协同诱导、顺序诱导等。阻遏:是阻止酶的合成,又有反馈阻遏、分解代谢物阻遏等。酶活性的调节:对已经存在酶的活性进行调节,分为激活和抑制。酶的激活有前体激活、补偿性激活等;酶的抑制有终点产物反馈抑制、协同反馈抑制、累积反馈抑制等。(1)选育组成型菌株(2)选育抗反馈调节的突变株(3)选育营养缺陷型(4)选育负变菌株的回复突变株(5)选育条件抗性突变株(6)选育细胞膜透性改变的突变株(7
7、)选育抗生素抗性突变株(四)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也称细胞融合技术,指将一个细胞与另一个细胞融合为一体,使一个细胞的遗传物质(包括核DNA和核外基因)进入另一个细胞。它的目的是:进入一个细胞的另一个细胞的遗传物质为这个细胞所接受,引起这个细胞遗传特性的改变,并且这种遗传特性的变异能够稳定遗传下去。原生质体再生原生质体化原生质体融合原 生 质 体 融 合简 要 说 明金色链霉菌,四环素发酵单位1400017000g/ml淡红链霉菌(正定变种1482),柔红霉素发酵单位6080g/ml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原生质体融合再生、筛选得到PF-25菌株,柔红霉素发酵单位250300g/ml阿克拉霉素产生菌(链霉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酵 工程 微生物 工业 菌种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