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__第十章.ppt
《外国教育史__第十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教育史__第十章.ppt(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章 近代欧美亚主要国家的教育制度(下)第一节 近代德国的教育制度一、教育领导体制的演进近代德国的教育领导体制,经历了一个由教会统治、教会和国家共管再到国家集权管辖的发展过程。1.教会统治:16世纪前由天主教会统治。2.教会和国家管辖:16世纪开始的宗教改革确立的“教随君定”的原则为国家从教会手中收回教育权清除了障碍。16世纪末至17世纪中期,各邦国王权增强,先后颁布法令,实行国立学制,把初等学校的开办权从新教教会转移到国家手中。18世纪前,政教没有完全分离,实际上是由国家办学,教会控制,国家和教会共管初等教育。从18世纪末起,中等和高等教育也逐步由教会把持转为国家管辖。3.国家集权管辖费希
2、特的敬告德意志国民的演说 费希特是哲学家中具有最勇敢的志气与最热情的责任感者,他在告德意志国民一书中宣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新的德意志人,他指出在教育上投资是国家最经济的手段,主张由国家控制教育、普及国民教育,他主张教育真正变成一种民族教育、不分贵贱的教育,并且重视大学的学者教育。对十九世纪的德国来说,教育不只是基于人的发展的理想,并且是国家统一的精神准备。其结果是,到了十九世纪末,德国成为世界上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 腓特烈威廉三世在内政部下设公共教育厅,1817年将教育厅扩建为宗教事务与国民教育部”,下设三个司:一司管理大学、中学、专门及艺术教育;二司管理小学、师范和残废人员教育;三司管理宗教事
3、务。1825年再在各州、县设立教育局,作为中央教育部门的下属执行机构。二、初等教育的发展1.17世纪的教会对初等教育的影响2.18世纪义务教育的推行及“泛爱主义教育运动”对初等教育改革产生的影响3.19世纪初的洪堡对初等教育的改革4.1850年,普鲁士制定的学校法草案,进一步把公立的国民学校作为普及义务教育的主要学校形式。5.增拨教育经费,为普及教育提供物质条件。三、中等教育的结构1.文科中学2.实科中学(19世纪时有文实中学)3.“骑士学院”四、高等教育的改革1.古老大学的改革:增加人文学科和实用学科,并开始注意学术探讨。2.1694年出现了“第一所现代大学”(新式大学)哈勒大学特征(1)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国 教育史 _ 第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