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程科学探究实施的困惑问题与解决的策略.ppt





《走进新课程科学探究实施的困惑问题与解决的策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新课程科学探究实施的困惑问题与解决的策略.ppt(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走进新课程走进新课程 -科学探究实施的困惑、科学探究实施的困惑、问题与解决的策略问题与解决的策略 南通市新桥中学南通市新桥中学 孙德生孙德生 20062006年年8 8月月 关于讲座内容的思考关于讲座内容的思考 *教师最迫切需要什么教师最迫切需要什么?新课程理论的武装新课程理论的武装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实践的引领课堂教学实践的引领新教材怎么用新教材怎么用?探究课怎么上探究课怎么上?科学探究怎么考科学探究怎么考?问题一问题一:新教材怎么用新教材怎么用?-用教学实践来解读教材用教学实践来解读教材问题二问题二:探究课怎么上探究课怎么上?-用教学案例来说明观用教学案例来说明观点点问题
2、三问题三:科学探究怎么考?科学探究怎么考??-用专家观点来引领教用专家观点来引领教学学 问题一问题一:新教材怎么用新教材怎么用?一、熟悉课标要求,明确二者的区别一、熟悉课标要求,明确二者的区别 二、领悟编辑意图,了解教材的特点二、领悟编辑意图,了解教材的特点 三、解读教材内容,打造自己的课程三、解读教材内容,打造自己的课程 一、熟悉课标要求,明确二者的区别一、熟悉课标要求,明确二者的区别 总目标总目标 三维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价值观目标情感价值观目标-显性目显性目标标-半显性目标半显性目标-隐性目隐性目标标 2.课程标准与大纲对各知识点要求
3、的比较课程标准与大纲对各知识点要求的比较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
4、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课程标准与大纲整体要求的比较课程标准与大纲整体要求的比较一、熟悉课标要求,明确二者的区别一、熟悉课标要求,明确二者的区别2.2 课程标准对各知识点的要求比大纲具体、明确、操作性强课程标准对各知识点的要求比大纲具体、明确、操作性强 2.1 科学探究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也是规定的学习内容科学探究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也是规定的学习内容 2.3 课程标准对各知识点的要求侧重于联系实际课程标准对各知识点的要求侧重于联系实际,这个实际包这个实际包括:学生的生活,自然现象,科学技术等。括:学生的生活,自然现象,科学技术等。2.
5、课程标准与大纲对各知识点要求的比较课程标准与大纲对各知识点要求的比较 3.大纲与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要求在陈述上的比较大纲与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要求在陈述上的比较 3 3.1 1 大纲对知识目标要求的解释大纲对知识目标要求的解释一一、知道、知道 是对知识的初步认识。要求知道的知识,应该能够说出它是对知识的初步认识。要求知道的知识,应该能够说出它们的大意,在有关的问题中能够识别它们。们的大意,在有关的问题中能够识别它们。二、理解二、理解 是对知识的进一步认识。除了包含是对知识的进一步认识。除了包含“知道知道”的要求外,还的要求外,还要了解知识的含意,能够说出它的要点,并能用来分析、解决要了解知识的含
6、意,能够说出它的要点,并能用来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如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进行简单的计算。简单的问题,如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进行简单的计算。除了以上两个层次外,有些知识(用除了以上两个层次外,有些知识(用*号表示)属选学内号表示)属选学内容,要求教师至少选讲容,要求教师至少选讲20%,鼓励学生尽量多读。,鼓励学生尽量多读。对技能的要求对技能的要求“会会”来用表示。所谓来用表示。所谓“会会”,就是能正,就是能正确操作,并得出结果确操作,并得出结果一、熟悉课标要求,明确二者的区别一、熟悉课标要求,明确二者的区别一、熟悉课标要求,明确二者的区别一、熟悉课标要求,明确二者的区别3.大纲与课程标准对知识
7、目标要求在陈述上的比较大纲与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要求在陈述上的比较 3.2 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要求的解释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要求的解释知识目标行为动词:知识目标行为动词:了解: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等。描述、识别、再认等。理解:理解:解释、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解释、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收集、整理、计算。提供、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收集、整理、计算。认识:认识:位于位于“了解了解”与与“理解理解”之间之间技能目标行为动词:技能目标
8、行为动词:技能:技能: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等。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等。独立操作:独立操作:完成、表现、制定、拟定、解决、安装、试验等。完成、表现、制定、拟定、解决、安装、试验等。会、学会的行为动词前加有会、学会的行为动词前加有“初步初步”“大致大致”“简单简单”等等词,其词,其 对应的水平比原行为动词的水平对应的水平比原行为动词的水平标准标准中有所降低。中有所降低。一、熟悉课标要求,明确二者的区别一、熟悉课标要求,明确二者的区别3.大纲与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要求在陈述上的比较大纲与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要求在陈述上的比较 3.3 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要求陈述的特点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要求
9、陈述的特点(1)课程标准是用行为动词来陈述对知识目标要求的)课程标准是用行为动词来陈述对知识目标要求的(2)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的要求更加具体、明了、可操作性强)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的要求更加具体、明了、可操作性强 (2)知识目标陈述示例知识目标陈述示例 学生学生 在在实验探究的基础实验探究的基础上,从上,从各种有关现象各种有关现象中中 识别识别 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主体)(主体)(条件)(条件)(标准)(标准)(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内容)(内容)3.4 课堂教学知识目标陈述示例知识目标陈述示例(1)行为目标陈述的四个要素)行为目标陈述的四个要素 行为主体行为主体 行为动词行为动词 情
10、境或条件情境或条件 表现水平或标准表现水平或标准 3.4 课堂教学三维目标陈述示例课堂教学三维目标陈述示例八下八下63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的表述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的表述: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理解密度的概念,能在有关现密度的概念,能在有关现象中象中解释解释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有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有95%的学生会用密度的学生会用密度鉴别鉴别物质。全体学生物质。全体学生会会根据需要查密度表,准确的根据需要查密度表,准确的说出说出密密度的单位及单位意义,度的单位及单位意义,记住记住水的密度。水的密度。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学生学生经历经历建立密度概念的探究
11、过程,能举例建立密度概念的探究过程,能举例说出说出“比值法比值法”的应用。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学生在参与参与探究活动和师生交流探究活动和师生交流、合、合作的过程中,能作的过程中,能倾听倾听别人的意见和看法,别人的意见和看法,关注关注实验探究的实验探究的结果,结果,体验体验探究过程带来的喜悦,探究过程带来的喜悦,初步形成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态度。1.苏科版苏科版(新新)教材与沪科版教材与沪科版(旧旧)教材的比较教材的比较 1.1 新旧教材学科知识呈现次序的比较新旧教材学科知识呈现次序的比较沪科版教材沪科版教材:光的传播光的传播照度照度光的反
12、射光的反射平面镜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凸面镜光的折射光的折射透镜透镜凸透镜的应用凸透镜的应用物体的颜色物体的颜色苏科版教材苏科版教材:光的色彩光的色彩 颜色颜色人眼看不见的光人眼看不见的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平面镜光的反射光的反射透镜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 望远镜与显微镜望远镜与显微镜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 透镜的奥秘透镜的奥秘 二、领悟编辑意图,了解教材的特点二、领悟编辑意图,了解教材的特点1.苏科版苏科版(新新)教材与沪科版教材与沪科版(旧旧)教材的比较教材的比较 1.2 苏科版教材知识点呈现方式苏科版教材知识点呈现
13、方式 (第九章压强与浮力第九章压强与浮力)重要概念或规律重要概念或规律 比较抽象或无法探究的概念比较抽象或无法探究的概念 必须及时出现的概念必须及时出现的概念系统整理的概念及规律系统整理的概念及规律补充和拓展的概念补充和拓展的概念从活动或问题中呈现从活动或问题中呈现从信息快递中呈现从信息快递中呈现从知识梳理中呈现从知识梳理中呈现 从课本叙述中呈现从课本叙述中呈现从信息库中呈现从信息库中呈现从从生活、物理、社会生活、物理、社会的栏目中呈现的栏目中呈现体现课标理念的内容体现课标理念的内容二、领悟编辑意图,了解教材的特点二、领悟编辑意图,了解教材的特点压力: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压力:垂直作用于物体
14、表面的力压强压强(p=F/S)-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应应用用固体固体增大减少压强的方法增大减少压强的方法压强压强改变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改变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应用应用液体液体压强压强气体气体压强压强影响液体压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强大小的因素:液体的素:液体的密度和深度密度和深度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存在-应用应用大气压的测量大气压的测量气压压强与流气压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速的关系应用应用浮力:浸在液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物体受到向上的托力的托力浮力的大小等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于物体排开液体(气体)的体(气体)的重力重力应用应用-2.苏科版教
15、材的特点苏科版教材的特点2.1 充分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 2.2 不追求概念的严密和完整不追求概念的严密和完整 2.3 概念和规律几乎都是通过探究活动得来的概念和规律几乎都是通过探究活动得来的 2.4 先具体后抽象的知识呈现体系先具体后抽象的知识呈现体系二、领悟编辑意图,了解教材的特点二、领悟编辑意图,了解教材的特点1.几个具体的问题几个具体的问题 1.1 教材中这么多的活动怎么办教材中这么多的活动怎么办?1.2 教材中出现课程标准未作要求的内容教材中出现课程标准未作要求的内容(或概念或概念)怎么办怎么办?1.3 教材中未出现但有可能涉及到的概念怎么办教材中未出现但有可
16、能涉及到的概念怎么办?1.4 教材中提前出现的概念怎么办教材中提前出现的概念怎么办?1.5 课程标准中只有过程要求而没有终结性要求的内容怎课程标准中只有过程要求而没有终结性要求的内容怎 么办么办?三、解读教材内容,打造自己的课程三、解读教材内容,打造自己的课程 1.6 课程标准中只有终结性要求而没有过程要求的内容怎课程标准中只有终结性要求而没有过程要求的内容怎 么办么办?尽可能做尽可能做控制难度控制难度视作用大视作用大小而定小而定不解释或文字解释不解释或文字解释不深究而循序渐进不深究而循序渐进重重过程结果过程结果区别对待区别对待不作不作过程要求过程要求三、解读教材内容,打造自己的课程三、解读教
17、材内容,打造自己的课程2.结合学生实际,灵活处理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灵活处理教材 21 凸透镜成像实验数据表格的分析凸透镜成像实验数据表格的分析 22 科学探究:蒸发快慢的因素科学探究:蒸发快慢的因素23 归纳力的定义归纳力的定义像的像的性质性质实验次数实验次数物距物距u/cm像距像距V/cm倒立倒立、缩小的像缩小的像倒立倒立、等大的像等大的像倒立倒立、放大的像放大的像像的像的性质性质实验次数实验次数物距物距u/cm像距像距V/cm倒立倒立、缩小的像缩小的像倒立倒立、放大放大的像的像倒立倒立、等大等大的像的像f=_cm课本:八上课本:八上P.86页表格页表格拙见:拙见:实验中,用肉眼很难判断出等
18、大的像,学生较难理解要用实验中,用肉眼很难判断出等大的像,学生较难理解要用u、v与与2f比较比较活动活动2.3观察蒸发现象观察蒸发现象1.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观察酒精的变化,手背上涂酒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观察酒精的变化,手背上涂酒精处有何感觉?精处有何感觉?2.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些酒精,温度计的示数有什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些酒精,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么变化?上述实验中,酒精由态变成态,酒精的上述实验中,酒精由态变成态,酒精的这种状态变化,物理上称做蒸发。这种状态变化,物理上称做蒸发。想一想,液体蒸发时需要从周围物体那里吸热吗?想一想,液体蒸发时需要从周围物体那里吸热吗?课本:八上第二章第课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走进 新课程 科学 探究 实施 困惑 问题 解决 策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