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经络精选PPT.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经络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经络精选PPT.ppt(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经络第1页,此课件共46页哦 重点重点:1 1、掌掌握握经经络络的的基基本本概概念念、经经络络系系统统的的组组成成及及其其生生理理功能。功能。2 2、掌掌握握十十二二经经脉脉的的循循行行规规律律(走走向向与与交交接接规规律律、分分布规律、流注次序和表里关系布规律、流注次序和表里关系)。3 3、熟熟悉悉奇奇经经八八脉脉的的含含义义和和总总的的功功能能,熟熟悉悉冲冲、任、督、带脉的循行概况及主要功能。任、督、带脉的循行概况及主要功能。第2页,此课件共46页哦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循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循 行行分分布布、生生理理病病理理及及其其与与脏
2、脏腑腑、气气血血相相关关的的理理论论,是是中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3页,此课件共46页哦 第一节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概念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经经路径,是经络系统的纵行干线。路径,是经络系统的纵行干线。络络网网络络,是是经经脉脉的的分分支支,纵纵横横交交错错、网网络络全全身、无处不至。身、无处不至。经经络络,是是联联系系全全身身各各部部、运运行行气气血血、调调节节机机体体活活动的通路。动的通路。第4页,此课件共46页哦 经脉与络脉之区别:经脉与络脉之区别:经为
3、主干经为主干经深经深经粗经粗经少经少 经多直行经多直行1 2 3 4 5 络为分支络为分支 络浅络浅 络细络细 络多络多 络多纵横交错络多纵横交错第5页,此课件共46页哦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十二经脉手足三阴经,手足三阳经手足三阴经,手足三阳经 经脉经脉 奇经八脉奇经八脉任、督、冲、带、阴跷、阳跷任、督、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阴维、阳维 十二经别十二经别十二经脉别行的正经十二经脉别行的正经经络经络 十五(十六)别络十五(十六)别络经脉别出的较大分支经脉别出的较大分支系统系统 络脉络脉 浮浮 络络浮于浅表部位的络脉浮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孙孙 络络最细小的络脉最细小
4、的络脉 十二经筋十二经筋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上分布的筋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上分布的筋 连属部连属部 肉体系肉体系 十二皮部十二皮部十二经脉在体表一定部位的反十二经脉在体表一定部位的反 应区应区第6页,此课件共46页哦 第二节第二节 十二经脉十二经脉 一、名称分类一、名称分类 十二经脉的名称有一定的意义十二经脉的名称有一定的意义 (一)命名原则(一)命名原则 内为阴、外为阳:内为阴、外为阳:前前太阴太阴 肢体内侧面(阴经),一阴衍化为三阴肢体内侧面(阴经),一阴衍化为三阴中中厥阴厥阴后后少阴少阴前前阳明阳明 肢体外侧面(阳经),一阳衍化为三阳肢体外侧面(阳经),一阳衍化为三阳中中少阳少阳后后太阳太阳第7
5、页,此课件共46页哦 脏为阴、腑为阳:脏为阴、腑为阳:每每一一阴阴经经分分别别隶隶属属于于一一脏脏,每每一一阳阳经经分分别别隶隶属属于于一一腑,各经以所属脏腑命名。腑,各经以所属脏腑命名。上为手,下为足:上为手,下为足:分布于上肢的经脉分布于上肢的经脉手经手经在经脉前冠以在经脉前冠以“手手”“足足”字字 分布于下肢的经脉分布于下肢的经脉足经足经第8页,此课件共46页哦(二)具体名称(二)具体名称 十二经脉名称分类表十二经脉名称分类表阴经(属脏)阴经(属脏)阳经(属腑)阳经(属腑)循行部位循行部位 (阴经行于内侧,(阴经行于内侧,阳经行于外侧)阳经行于外侧)手手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太肠经
6、手阳明太肠经 上肢上肢 前缘前缘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 中线中线 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 后缘后缘 足足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 下肢下肢 前缘前缘 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 中线中线 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 后缘后缘第9页,此课件共46页哦 二、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二、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一)走向、交接规律(一)走向、交接规律 手手足足三三阴阴、三三阳阳经经脉脉、内内联联脏脏腑腑、外外络络肢肢节节、阴阴阳阳相相贯贯,如如环无端环无端。头头 (手三阳)手三阳)(手三阴(手三阴)(起)(起)
7、胸胸 手手(终)(终)腹腹 (足三阴)(足三阴)(足三阳)(足三阳)手足阴阳经脉走向手足阴阳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交接规律示意图足足第10页,此课件共46页哦 注:注:1 1、阳经与阴经交接于四肢末端阳经与阴经交接于四肢末端是互为表里之经相连接是互为表里之经相连接 例:手太阴肺经例: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2 2、阳经与阳经交接于头部阳经与阳经交接于头部 是同名之经交接是同名之经交接 例:手少阳三焦经例: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第11页,此课件共46页哦3 3、阴经与阴经在胸腹交接阴
8、经与阴经在胸腹交接 是异名之经交接是异名之经交接 例:例: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4 4、以躯干为中心:以躯干为中心:手手三三阳阳、足足三三阴阴自自肢肢体体的的远远端端走走向向躯躯干干向向心心性性经脉经脉 手手三三阴阴、足足三三阳阳自自躯躯干干走走向向四四肢肢远远端端 远远心心性性经经脉脉第12页,此课件共46页哦(二)分布规律(二)分布规律 头部:头部:手手手足手足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 足足 手太阳经行于面颊、目内外眦、耳中手太阳经行于面颊、目内外眦、耳中 三三 头为诸阳之会头为诸阳之会 阳阳 足太阳经行于头顶
9、部及后头部足太阳经行于头顶部及后头部 经经 手足手足少阳经行于侧头部少阳经行于侧头部 足厥阴肝经上行巅顶足厥阴肝经上行巅顶第13页,此课件共46页哦 躯干部:躯干部:部位部位 第一侧线第一侧线 第二侧线第二侧线 第三侧线第三侧线 胸部胸部 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 (距正中线(距正中线2 2寸)寸)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 (距正中线(距正中线4 4寸)寸)足太阴脾(距足太阴脾(距正中线正中线6 6寸)寸)腹部腹部 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 (距正中线(距正中线0.50.5寸)寸)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距正中线(距正中线2 2寸)寸)足太阴脾、足足太阴脾、足厥肝从少腹斜厥肝从少腹斜向上至两肋经向上至两肋经
10、(距正中线(距正中线4 4寸)寸)背部背部 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 (距背中线(距背中线2 2寸)寸)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距正背中线(距正背中线3 3寸)寸)体侧部体侧部 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第14页,此课件共46页哦 四肢部:四肢部:手太阴肺经在前(拇指)手太阴肺经在前(拇指)手三阴经分布于上肢内侧手三阴经分布于上肢内侧手厥阴心包经在中(中指)手厥阴心包经在中(中指)手少阴心经在后(小指)手少阴心经在后(小指)手阳明大肠经在前(食指)手阳明大肠经在前(食指)手三阳经分布于上肢外侧手三阳经分布于上肢外侧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无名指)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无名指)手太阳小肠经在后(小指)手太阳小
11、肠经在后(小指)第15页,此课件共46页哦 足阳明胃经在前足阳明胃经在前(足第(足第2 2趾外侧)趾外侧)足三阳经分布在下肢外侧足三阳经分布在下肢外侧 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少阳胆经在中(足第(足第4 4趾外侧)趾外侧)足太阳膀胱经在后足太阳膀胱经在后(足小趾外侧)(足小趾外侧)足足太太阴阴脾脾经经在在前前(足足大大趾趾内内侧侧)足足三三阴经分布在下肢内侧阴经分布在下肢内侧 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大趾爪甲后)(足大趾爪甲后)足少阴肾经在后足少阴肾经在后(足小趾下,斜(足小趾下,斜 行于足心)行于足心)注注:在在下下肢肢内内踝踝上上八八寸寸以以下下,足足厥厥阴阴肝肝经经在在前前,足足太太阴阴
12、脾脾经在中经在中第16页,此课件共46页哦(三)表里络属关系(三)表里络属关系 手手足足阴阴阳阳十十二二经经脉脉,内内联联六六脏脏六六腑腑,其其表表里里络络属属关系有下列特点:关系有下列特点:阴阴经经居居里里,阳阳经经属属表表:具具有有表表里里关关系系的的经经脉脉,在在四四肢肢分分布布部部位位上上内内外外相相对对,并并在在手手足足末末端端互互相相联接。联接。络络属属关关系系:十十二二经经脉脉分分别别隶隶属属于于一一脏脏一一腑腑,并并与与相相表里的脏腑联络。表里的脏腑联络。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第17页,此课件共46页哦十二经脉表里关系表十二经脉表里关系表 表表
13、手阳明手阳明大肠经大肠经手少阳手少阳三焦经三焦经手太阳手太阳小肠经小肠经足阳明足阳明胃经胃经足少阳足少阳胆经胆经足太阳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 里里手太阴手太阴肺经肺经手厥阴手厥阴心包经心包经手少阴手少阴心经心经足太阴足太阴脾经脾经足厥阴足厥阴肝经肝经足少阴足少阴肾经肾经第18页,此课件共46页哦 规律:规律:1 1、起于手太阴经,终于足厥阴经,终而复始运行。起于手太阴经,终于足厥阴经,终而复始运行。2 2、同名的两条阴经与同名的两条阳经交替流注。同名的两条阴经与同名的两条阳经交替流注。3 3、阴经与阳经之间是表里经相传。阴经与阳经之间是表里经相传。4 4、阳经与阳经之间是手足同名经相传。阳经与阳经
14、之间是手足同名经相传。5 5、阴阴经经与与阴阴经经之之间间依依太太阴阴、少少阴阴、厥厥阴阴顺顺序序从从足足传传手。手。第19页,此课件共46页哦手太阴肺手太阴肺手太阴肺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手阳明大肠手阳明大肠手阳明大肠食指端食指端足阳明胃足阳明胃足阳明胃足阳明胃鼻翼旁鼻翼旁足太阴脾足太阴脾足太阴脾足太阴脾心中心中足大趾端足大趾端手少阴心手少阴心手少阴心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手太阳小肠手太阳小肠手太阳小肠小指端小指端足太阳膀胱足太阳膀胱足太阳膀胱足太阳膀胱 足少阴肾足少阴肾足少阴肾足少阴肾足小趾端足小趾端胸中胸中手厥阴心包手厥阴心包手厥阴心包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手少阳三焦手少阳三焦手少阳三焦无名指端无
15、名指端足少阳胆足少阳胆足少阳胆足少阳胆目外眦目外眦足厥阴肝足厥阴肝足厥阴肝足厥阴肝足大趾足大趾肺中肺中目内眦目内眦(四)流注次序(四)流注次序第20页,此课件共46页哦三、循行部位三、循行部位 十二经循行归纳表十二经循行归纳表 第21页,此课件共46页哦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 起于中焦,下络大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通过肠,还循胃口,通过膈肌,属肺。从肺系膈肌,属肺。从肺系横行至胸部外上方,横行至胸部外上方,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直出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桡侧端。拇指桡侧端。第22页,此课件共46页哦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
16、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起于食指桡侧端,经过手背行于上肢经过手背行于上肢(外侧)前缘,上肩,(外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至肩关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再向前(大椎穴),再向前下行入缺盆(锁骨上下行入缺盆(锁骨上窝),进入胸腔络肺,窝),进入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至向下通过膈肌下行至大肠,属大肠。大肠,属大肠。第23页,此课件共46页哦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 起于鼻翼旁,挟鼻上行,左右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出而挟口两旁,环绕口唇,在颏唇沟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下关
17、穴,沿发际,到额前。分支1:从颌下缘分出,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分支2: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腔内下行至气街,与直行之脉会合,而后沿大腿之前侧下行,至膝膑,向下沿胫骨前缘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分支4:从足背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交于足太阴脾经。第24页,此课件共46页哦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 起于足大趾内侧端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至内侧正中线上行。至内踝尖上八寸处,交出踝尖上八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基础理论 第四 经络 精选 PPT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