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文献综述(共19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企业社会责任文献综述(共1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社会责任文献综述(共19页).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文献综述宋超 王刚1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概念,20世纪初期就已经凸现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诸多学科领域中,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讨论,才成为西方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的热门话题。1.1 CSR的概念形成阶段“企业的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概念最早于1924年由英国人欧利文谢尔顿(Oliver Sheldon,1924)提出。他提出企业经理们需要采用三个社会标准来进行管理:“工业的政策,情况和方法应当有助于公共福利;管理将努
2、力达到整个社会最高的道德标准,并将社会正义应用到工业实践上;管理应当导致普遍的伦理标准和社会正义的提高”1。他将企业以主动方式履行社会责任的思想引入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和模型。但是根据卡罗尔(Carroll,1999)的观点,直至1953年霍华德博文(Howard Bowen)发表了他的商人的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Businessman)一书之后,人们才真正地开始了这场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现代讨论2。他将博文称作“企业社会责任之父”。霍华德博文(HowardBowen,1953)在商人的社会责任中对“企业社会责任”所下的定义是:企业按照社会
3、的目标和价值,向有关政府靠拢、做出相应的决策或采取理想的具体行动的义务。这一定义较为笼统和模糊,它没有指出企业应负何种具体的责任和义务。博文之后,更多学者参与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研究对象开始从关注商人个体转向关注企业作为经济组织的社会责任。60年代,戴维斯强调“责任铁律”,即“商人的社会责任必须与他们的社会权力相称”。基于这个观点,戴维斯认为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回避将导致社会所赋予权力的逐步丧失”。因此,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考虑或回应超出狭窄的经济、技术和立法要求之外的议题,实现企业追求的传统经济目标和社会利益”3。1.2 CSR的争议阶段20世纪70年代,对于企业要不要承担社会责任展开了激烈争
4、论。支持企业社会责任的学者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平衡企业权力与责任;阻止那些政府法规所不允许的行为;促进企业长期效益;关心利益相关者变化的需求;解决由企业引起的社会问题。而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学者则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降低企业利润和经济效益;加剧了竞争者之间的不平等成本;加剧了将隐性成本转化给利益相关者;要求企业要有社交技巧,而多数企业并不擅长将责任置于商业(利益)层面而不是个人(利益)层面。1.3 CSR的后续发展阶段进入80年代,利益相关者理论得到了更多学者的关注。1979年,Carroll提出了公司业绩的三维概念模型,标志着企业社会责任和利益相关者理论走向结合。他认为“企业社会
5、责任包含了在特定时期内,社会对经济组织经济上的、法律上的、伦理上的和自行裁量的期望”4。20世纪末期,美国企业伦理学家托马斯.唐纳森、托马斯.邓菲在有约束力的关系一书中提出了综合性社会契约论,他们将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所遵循的所有契约形式总称为综合性社会契约,进而将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统一起来。他们认为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必须做出反应,这是因为企业是社会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利益相关者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的载体。倘若企业忽视其社会责任,那么它的长久生存和持续发展就很成问题了。虽然学术界已有很多 CSR 概念和分类的实证研究, 但近年来有关 CSR 的维度和相关概念依然层出不穷
6、( Swanson, 1995;Wood, 1991; Rowley & Berman, 2000),目前比较流行的是总部设在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SRI)所确立的概念表述:企业社会责任区别于商业责任,它是指企业除了对股东负责,即创造财富之外,还必须对全体社会承担责任,一般包括遵守商业道德、保护劳工权利、保护环境、发展慈善事业、捐赠公益事业、保护弱势群体等等。1 Oliver Sheldon.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Management, 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M. London: Sir Isaac Pitman and S
7、ons Ltd., 1924: 115-118.2 Carroll, A. B.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evolution of a definitional constructJ. Business & Society (USA), Sep 1999 Vol 38 No 3.3Davis, K., 1960, Can business afford to ignor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2:3), pp.7076.4 Carroll, A. B. A Th
8、ree- 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79, (4) .2 企业社会责任维度研究2.1 国外学者对CSR维度的研究CSR研究作为学术理论成为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M.A.Gallo, 2004)。 在Dennis R. Beresford 的指导下, Ernst & Ernst( 1971)运用文本分析,对财富500强披露出的社会责任进行跟踪研究,归纳出CSR的六大范围:环境(污染控制、产品改进、环境治理、废旧物回收)、
9、机会平等(种族、妇女、弱势群体、地区平等)、员工(安全与健康、培训、个人咨询)、社会(公益活动、健康、教育与文化)、产品(安全、质量)以及其他(股东、 信息公开等)。Sethi(1975)在McGuire(1963)研究基础上,指出社会责任即“将企业行为提升到与当前流行的社会规范、价值和目标相一致的层次”,并提出了一个企业行为的三维模型来满足社会需要:社会约束、社会责任、社会响应1。1979年,Carroll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后来被学术界广为采用的CSR四层次模型,一层次,经济责任,即企业要确保股东的利益,追求利润最大要为员工提供好的工作,生产出让顾客满意的产品。第二层法律责任,即企
10、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符合法律规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同时要遵纪守法。第三层次,伦理道德责任,即企业要遵守商业道德,公平、公正的竞争,避免恶性竞争。第四层次,慈善责任,即企业要为社会、教育、娱乐和文化活动等做一些慈善性工作,为慈善事业捐财捐物,用企业的财富造福社会,做一个好的企业公民。在他的模型里提出6个CSR维度:用户至上主义;环境;种族/性别歧视;产品安全;职业安全;股东2。Gallo( 1980)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家族企业的CSR维度模型:内部社会责任和外部社会责任。内部社会责任包括:向社会提供满意的产品/服务;创造经济财富;企业内部人员的全面发展;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外部社会责任集中体现在纠
11、正或阻碍对社会良好事务破坏行为的努力。2004年Gall通过对176个(回收44个)家族企业研究学术机构的问卷调研和半结构访谈,证实了他1980年提出的CSR维度3。Isabelle&David(2002)通过对美国和欧洲国家(英国、法国和荷兰)的CSR调研,得出了5个方面的11维度的CSR:社会:艺术与文化建设、赞助教育、提高全民生活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顾客:产品/服务质量和安全;员工:平等的机会、健康和安全;股东:创造利润承诺、信息公开、公司治理;供应商:机会公平。Isabelle&David与Ernst & Ernst 有着近似的研究结果,且两者的研究发现都是经过了实证检验的4。通过以
12、上回顾,剔除那些重复维度,我们得到了在西方文献中提及的8个CSR维度: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环境保护、顾客至上、股东利益、员工发展、平等和社会捐赠/慈善事业。表 1 列举了西方文献归纳出来的 CSR 维度及来源。2.2 国内学者对CSR维度的研究国内研究者采用的CSR概念和维度在很大程度是建立在欧美国家学术研究发现的基础上的,较少有学者从中国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CSR概念的实证测量,本土化研究相对缺失。国内较早且较为系统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当属卢代富,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乃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并提出四个特点,即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包括对雇员、消费者
13、、债权人、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所在社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5。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 2006)发表了一份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评价体系与标准,将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指标划分为:股东权益、社会经济、员工权益、法律责任、诚信经营、公益责任和环境保护。金碚等(2006)通过对986家企业的CSR调查显示,最能体现中国CSR的三个指标为:生产性环保支出、劳工社会保障投入以及纳税额6。李立清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手段,从劳工权益、人权保障、社会责任管理、商业道德和社会公益行为等五大要素出发,建立了一个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囊括了目前国际较为流行的 SA800
14、0 所包含的主要内容,而且增设了商业道德和社会公益行为两类评价因素,秉承了我国文化结构中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传统价值观念7。徐尚昆通过对来自12个省区市630位企业总经理(或企业所有者)进行开放式调查,收集了2811个关于CSR的事件描述。从中发现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9个维度,即经济责任、 法律责任、环境保护、客户导向、以人为本、公益事业、就业、商业道德和社会稳定与进步,其中后3个是中国特有的维度, 同时还发现在西方得到普遍认同的股东和平等两个CSR维度没有在中国得到体现8。金立印基于消费者视角, 参照Churchill(1979) 的测评指标开发程序,开发了一组用于测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量表体系
15、并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这组测评体系共包含16个具体的指标, 构成回馈社会、赞助教育文化等社会公益事业、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自然环境、承担经济方面的责任等五个维度9。还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中国 CSR 进行探讨(陈宏辉,贾生华,2003;杜中臣,2005;万莉,罗怡芬,2006;杨帆等,2006)。以上研究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有益73探索,但大部分研究仍然是对现有的、完全建立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基础上的 CSR理论的检验,很少有学者对中国情境下的 CSR 概念进行研究。1 Sethi, S.P. Dimension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
16、bility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75, ( 3)2 Carroll, A. B. 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79, (4).3 Gallo, M.A. The Family Business and Its Social ResponsibilitiesJ. Family Business Review, 2004, (6).4 Isabelle Maignan, Davi
17、d A.Ralst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Europe and the U.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2, ( 9) .5 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66-1046 金碚,李钢企业社会责任公众调查的初步报告J企业管理研究,2006,(3)7 李立清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南方经济,2006(1): 105- 1188 徐尚昆,杨汝岱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范畴的归纳性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9 金立印企业社
18、会责任运动测评指标体系实证研究消费者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063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研究3.1国外关于CSR评价的研究3.1.1 声誉指数法(Reputation index)声誉指数法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用于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常用方法之一。所谓声誉指数法是由专家学者(甚至MBA学生)通过对公司各类社会责任方面的相关政策进行主观评价后得出公司声誉的排序结果。Moskowitz在1972年选出了14家他认为社会责任表现较好的企业,并根据自己评定的社会责任表现的标准建立了自己的声誉指标体系,把企业分成了“优异的”、“值得鼓励的”和“最差的”三类。但他没有说明具体的指标评定依据是什么,指标的主观性
19、很强,可信度及应用性较弱1。Folger和Nutt采用了CEP指数对 1971年3月至1972年3月间9家造纸公司的污染情况进行实证研究。CEP指数又称为污染指数,是美国经济优先委员会(CEP)公布的造纸、电力、钢铁和石油四个行业中的公司在控制和减少污染方面的情况。Folger和Nutt采用了三个污染指数,从水资源、微粒子、气体和异味等四个方面来对公司的表现加以衡量2。所以总体而言,“声誉指数”主要是引用某些权威人士对企业的总体印象进行评价的结果,但问题是这些权威人士对企业某一方面的印象可能会影响他们对企业的总体评价,主观性太强,而且不同行业聘请的专家不同也会使其评价结果缺乏可比性。3.1.2
20、 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20世纪70年代例外一种社会责任的评价方法就是“内容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分析公司已公开的各类报告或文件,特别是公司年度报告来制订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评价标准。研究者一般会根据自己对社会责任的理解,确定归属于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各个特定项目,从报告中找出相应的数据或赋予一定的分值。 Bowman和Haire对82家美国食品公司1973年的年度报告内容进行分析,将年报中用于报道公司社会责任和社会活动的篇幅作为公司社会参与度的衡量标准3。Abbott和Monsen根据Emst和Emst所编制的财富500强年报摘要的内容,按照其是否体现出企业参与社会责任活动
21、的情况来构建所谓的“社会参与度披露(SID)指标”,该指标从环境、机会平等、人力资源、社区活动、产品及其它等六大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进行量化4。内容分析法有两个突出的优点,其一,一旦确定了变量,内容分析法的衡钻步骤较为客观;其二,内容分析法可用于较大样本的检验。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企业是根据自身的意愿披露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披露的真实性较低,而且不同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理解不同,披露的内容也有较大的差异。3.1.3、Fortune指数法从1982年开始,财富在每年秋季对超过32个行业中的300家大公司展开调查,由超过8000个高管、外部董事和财务分析师从四个财务指标(财务稳
22、健、长期投资价值、资产使用、管理质量)和四个社会责任指标(创新、产品和服务质量、人材吸引、培养与使用以及社区和环境责任)共八个特征指标,对本行业内最大的10家公司按照零分(很差)到十分(优异)进行评分,最后得出一个总的评级,并在次年一月公布评级结果。Griffin与Mahon指出,Fortune指数对企业社区和环境社会责任评估是研究中应用最普遍的工具之一5。Preston和O Bannon在1997年的研究中就是从Fortune声望指数中选取“社区与环境责任、挑选和留住好的员工以及产品和服务质量”等三个方面的指标来评价企业在对待三类重要的相关利益者员工、客户和社区的利益上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6。
23、Foriune声望指数的优点是:采用了大样本数据;由熟悉和了解所在行业及相关问题的专家进行评估;不同公司间具有可比性;数据的有效性及可检验性等。它的缺点是:难以排除不同专家对不同企业好坏印象而造成对客观事实的误评;测评内容中财务业绩表现的指标较多且指标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测评内容中社会责任概念的不清晰且指标数量较少;测评结果体现的是企业的声望而不是企业社会责任。3.1.4利益相关者模型(1)Jeffrey Sonnenfeld评价模式。Jeffrey Sonnenfeld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应是企业为了完善自己的管理特别是利益相关者管理,让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评价,应更多地考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社会 责任 文献 综述 19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