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 苏州园林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 苏州园林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 苏州园林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8.18.苏州园林苏州园林国学名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学习目标 1.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 洁生动的特点。 2.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 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3.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学习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学习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第一课时 学
2、习目标 1 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 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3.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自主突破 1.给下列形近字注音、组词。( )榭() 谢() ( )鉴() 签()( )沼() 昭() ( )嶂() 障()( )峋() 殉() ( )墙() 蔷()123456 2根据下面的意思,填上合适的成语。(1)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_(2)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_(3)独有的巧妙的
3、构思。_(4)重重叠叠的山峰、峭壁。_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认为“苏州园林的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 “标本”现在常用来指经过处理而保存 原形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实物样品,在文中的意思是_。 (2)苏州园林总的特征是_。 (3)本文的结构特点是_,语言特点是_。 (4)常见的说明顺序是_、_、_、_,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_。 4辨析近义词,选恰当的填入括号内。2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_。 (标签 标本 标志) 谁如果要_(欣赏 鉴赏 鉴别)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_(完好 美好 完美)的图画。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而不仅是_。
4、(技术艺术 方法)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_(赞扬 赞颂 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5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 ) 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国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 ) 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 ) 答案:1.( )轩榭感谢 ( ) 鉴赏 签名 ( ) 沼泽 昭雪( )叠嶂障碍 ( ) 嶙峋 殉职 ( )墙壁蔷薇1xixi2ji nqi n3zh ozh o4zh ngzh ng5x nx n6qi ngqi ng 2 (1
5、)因地制宜 (2)自出心载 (3)别具匠心 (4)重峦叠嶂 3 (1)典范(2)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总分简明朴 实(4)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程序顺序 逻辑顺序 4标本;鉴赏;完美;艺术、技术;赞叹 5作比较;摹状貌;举例子;打比方 合作探究】6.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7.抓住了苏州园林建筑上的什么特征(共同特征)来写的? 8.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从整体上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局部又是从 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 9.“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 远景的层次
6、”中四个“讲究”的次序能不能调换次序?为什么? 答案:6.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 的影响。 7.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8.整体:四个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 次;局部: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门和窗的图案美, 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9.四个“讲究”的次序不能任意调换,因为前后有着从主体到“配合”到“映衬” ,并由近 而远的关系。如果调换,就会使文章条理不清,影响表达效果。 拓展延伸10. 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为了创造人与周围环境的谐调美,是怎样刻意追求自然3之趣的?结合课文
7、中的例子说说你的感受。 明确:1、突出自然之景地位;2、增添或仿造自然之景;3、人造景点力求“自然之趣” 。 个人感受:各抒己见,只要体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思想即可。 当堂测试阅读下列选段,回答文后问题。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 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 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 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 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
8、 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 “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 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 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 称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 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 壑,才能使游览
9、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 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 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 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 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 ,又是入画的一景。 (1)选文第 1 段的说明对象是_,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是_ _。 (2)第 1 段中“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
10、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所选文段采用的说明结构是什么?选文第 2 段中“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 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选文第 3 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一句中的“往往”能否去掉?答案:(1)苏州园林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排比。一气呵成,说明设计者和匠师们为达到其一致要求,是如何设计园林的。 (3)总分结构。做比较。说明苏州园林的建筑与其他建筑的区别是绝不讲究对称。 (4)
11、不能去掉。 “往往”指一般情况,特殊情况除外。用在这里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河道都4安排有桥梁,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总结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2.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 动的特点。 自主突破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池沼(zho) 嶙峋(xn) 砌砖(q) 着眼(zhu) B琢磨(zhu) 邱壑(h) 镂空(lu) 蔷薇(qing) C轩榭(xun) 庸俗(yng) 模样(m) 松柏(bi) D斟酌(zhn) 一幅画(f) 对称(ch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五 单元 18 苏州园林 导学案 新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