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基础上的一节新授课,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展开探究性学习,既能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又能从本质上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理论工具,是高中化学的重要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已学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进行比较、综合、归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为学生进一步学好化学打下理论指导基础。(二)学生分析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具备一定知识基础;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学生具备一定
2、的动手实验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资料阅读能力,为本节的学习提供了能力基础。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理解元素周期律的涵义。(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分析探究问题、总结和归纳知识、发现规律的方法。3情感与态度目标: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含义和本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四、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借
3、助实验和多媒体,让学生自主建构化学知识,自主发现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五、教学用品多媒体,元素周期表六教学流程七、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知道对本部分知识,做出贡献最大的科学家是:( ) 下面我们继续门捷列夫的探究历程,首先大家完成两个练习完成复习巩固的1、21思考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标准?2、 填写下面表格解释主要化合价目的是创设熟悉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回顾已有知识,为后面的学习归纳提供素材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提供判断依据。原子序数12元素名称氢氦元素符号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
4、径0.037-主要化合价原子序数345678910元素名称锂铍硼碳氮氧氟氖元素符号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0.1520.0890.0820.0770.0750.0740.071-主要化合价+4-4+5-3-2-1原子序数1112131415161718元素名称钠镁铝硅磷硫氯氩元素符号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0.1860.1600.1430.1170.1100.1020.099-主要化合价+4-4+5-3+6-2+7-1学生相互点评、修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地参与意识;体现知识的严谨性顺势提出问题,导入新课观察上面表格,思考并讨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呈
5、现什么规律性变化?承前启后,以旧引新。问题驱动,探究学习适时引导,个别点拨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老师要巡视、倾听,适时引导点拨,引领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帮助学生寻找共性,归纳规律。 学生针对问题,依据表格数据,将这个大问题分解为3个小问题: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什么规律性变化?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什么规律性变化?3、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现什么规律性变化?来依次解决。 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和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得出三者每一周期的具体变化规律。 填写学案表格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的变化(不考虑稀有气体元素)最高或最低化合价
6、的变化1-23-1011-18结论 体现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归纳总结,成果交流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发现,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在每一周期都会出现相同的变化规律。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之为周期性变化。可通过季节的变化、计时的方法等说明周期性。得出探究成果: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原子半径和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并于同学交流分享。培养知识的归纳整合能力享受探究的成果学以致用,性质预测既然,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主
7、要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那么,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是否也随着原子序数的变化而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呈现什么样的规律性变化?试从结构的角度解释。学生应用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论,进行思考、结论,甚至可以是争论每一周期都是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不考虑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失电子的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所以,元素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而且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也应该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知识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资料阅读、实验验证提醒:学生实验安全、操作规范和现象观察。针对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设计实验或阅读资料)-得出结论 针对钠、镁、铝,做钠、镁与水,镁、铝与盐酸的分组
8、试管实验,观察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通过实验事实,得出结论,金属性:Na Mg Al Na + H2OMg + H2O现象化学方程式结论 (金属性) Mg +HClAl + HCl现象化学方程式结论(金属性)NaMgAl单质与水(或酸)反应与冷水反应: 与冷水反应缓慢,与热水反应迅速,放出氢气;与酸反应剧烈,放出氢气与酸反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NaOH( )Mg(OH)2中强碱Al(OH)3( )针对Si、P、S、Cl,采用资料阅读的方法归纳总结得出结论,非金属性SiPSCl。SiPSCl单质与氢气反应的条件高温磷蒸气与氢气能反应 加热光照或点燃时发生爆炸而化合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
9、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H2SIO3弱酸H3PO4中强酸H2SO4强酸HClO4强酸(比H2SO4酸性强) 归纳总结出第三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1、落实探究学习的环节2、培养学生的实验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资料阅读能力,并能够根据实验事实和提供资料,归纳总结出结论。3、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深化概括,拓展提升引领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成果回顾。1、依据前面的探究成果,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的涵义。2、依据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论,得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3、进行本节总结,回扣教学目标。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反馈训练,应用落实让学生完成学案的巩固练习做课堂
10、针对性练习1、下列各组元素中,按最高正价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A、C、N、O、F B、K、Mg、C、S C、F、Cl、Br、I D、Li、Na、K、Rb2、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B、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C、单质熔沸点呈周期性变化D、原子核外电的排布呈周期性变化3、从Na到CI,原子半径最大的金属元素是 ,原子半径最小的非金属元素是 。加深课堂知识的理解应用基础层次:对本节知识进行简单直接的考查落实提高层次:利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提高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布置作业作业(分层次)照顾全面学生,突出优秀学生八、板书设计第二节 元素周期
11、律一、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二、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三、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四、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元素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九、教学反思这节课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探究目的,并向学生明确提出了这些目的,可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并以此为目标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本节探究课从提出问题、完成设计、课堂讨论直至形成结论及评价反思,探究思路非常清晰,整个探究过程围绕着“元素周期表的设计和其编排规律的讨论”这一主题展开,始终有条不紊地进行。本节课真正做到了由注重“教”到注重“学”的转变,在探究的每一环节上都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把教学作为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动态过程,允许学生对知识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和探究,这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的态度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当然这节课并非十全十美,仍有许多值得注意和改进的地方。例如,教师引导过多,有时影响了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观念,能不能让学生更自主地进行探究?整节的结构似乎略嫌松散,能不能设计地更紧凑些?但是,总得看来,这节课还是非常成功的,可以给我们实际化学探究教学的开展以不少的启示。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