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秋收散文随笔.docx
《家乡的秋收散文随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乡的秋收散文随笔.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家乡的秋收散文随笔记忆中对家乡的秋收是深刻的,秋收是庄稼人繁忙的季节,也是最快乐的 季节。都说秋高气爽,是秋季和夏季相比,气温显得再不是那么的烦热,蓝天白 云,给人以清新爽朗。天空一天天地变得空旷辽阔,视野一天天的向远伸延, 一阵阵凉爽的秋风,催着大雁向南迁涉。这时的田野,放眼望去,那白皑皑的 棉花,像一片云海;黄灿灿的谷穗,沉甸甸地垂下了头;红中透紫的高粱籽粒 饱满;落光叶子的大豆胀破了皮。乡村的男女老少都活跃在田野上,充满着笑 声和低语。家乡的秋收是一首如梦的歌,在人们的心灵里,滋长着无限的希 望。我生长在乡间,乡居的生活是愉快而甜蜜的。尤其是那一股令人心旷神怡 的宁静和人与人之间的温馨,
2、叫人永难忘怀。家乡湖汉纵横交错,田块阡陌连 绵,鱼塘清澈见底。秋天来到,秋水共长天一色,晓风残月,轻拂杨柳岸。“粮食超千斤,棉花过双百”的年代,家乡的土地也种有棉花,大集体 时,捡棉花是女人的事。她们或戴顶斗笠,或头顶包头,抹着包袱,一字排 开,垂头弯腰的捡着棉花,捡这一朵,看那一朵,边捡边往包袱里塞。再把捡 满包袱的棉花,倒在地头的荆篓里,然后由身强力壮的男劳力,把棉花挑到生 产队的晒花场。俗话说:“秋半天,秋半夜。”虽说已是秋天,可秋老虎还是不失威风, 正午的炎热,仍然使人畏避。她们的脸颊上渗出汗水,流露出诱人的韵香。那时,捡棉花按斤两记工分,有了工分,年底生产队分红就能分到钱。未 出嫁的
3、女子,她们拿着这辛苦钱,可到集市去扯花布、买香粉、办嫁妆。出嫁 的女子也可以回到娘家,照样地捡棉花挣工分。捡棉花有手快和手慢的,快手 一天能捡到八十斤,慢手也差不多能捡到六十斤。为了斤两,常常是天刚亮就 去捡露水花,有心计的,把捡的棉花用衣服盖着,还生怕被太阳晒干。从地里捡来的棉花称之为籽棉,籽棉晒干后就可以轧出皮棉,籽棉晒干的 标准就是用牙齿去咬棉籽,有脆崩的声音就可以拉到轧花场了。轧花不同于弹 花,轧花是分离出棉籽,用的是轧花机。古老的轧花机叫“镐子”,用耕牛或 人作动力。70年代有了柴油机,淘汰了镐子,用上了锯齿轧花机和皮辐轧花 机,棉花加工才实现了的优质低耗。弹花则是将皮棉纤维进行重新
4、排列,达到 蓬松的效果,但也能清除皮棉中的杂质。生产队把轧出的皮棉用花包装好后,拉到当地的棉花采购站去交任务,也 留下一些来分给各家各户纺纱织布做棉衣。手工纺纱,要用纺线棉条。先把生产队里分得的皮棉,经过弹花机弹制 后,再用根圆形的高粱杆,絮上一层薄薄的棉花,双手在面板上一搓,随着高 梁杆的滚动,抽出高梁杆,就变成了纺线用的棉条。在那时,家家都有纺车,村子里,彻夜都能听到纺车的声音。纺车是女人 的舞台,她们编织着日子,编织着未来。寒露霜降到了,田野变了色,棉梗扯后蓬在路边,棉花秆上的嫩桃(哑巴 桃),再也开不出棉朵来,捆棉梗时,就把它摘回来,晒在生产队的禾场上, 用石磅压过,用棒槌砸过,剥出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家乡 秋收 散文随笔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