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M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丶货币供应量与政策选择.docx
《我国M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丶货币供应量与政策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M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丶货币供应量与政策选择.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宏观经济学我国M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货币供应量与政策选择摘要:本文试图求解我国M2/GDP变动的动态增长路径,并对与此相关的经济金融政策选择进行分 析。研究发现,我国M2/GDP的变动路径具有逻辑斯蒂曲线的基本性状,将经历先加速上升后增长速度逐 渐减缓,最终趋于稳定状态的变化过程。本文估算了我国M2/GDP的增长上限及其变化拐点。研究还发现, M2/GDP的上升并不必然意味着通胀压力不断加大,只有M2/GDP偏离动态增长路径时,才会对通货膨胀 产生影响。据此本文估算了 2005年货币供应量增速的合理区间。本文认为,应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合理确定货币总量增长率,并继续推进体制性改革等
2、措施确保经济金融的稳定运行。关键词:M2/GDP动态增长货币总量一、引近年来,MVGDP这一指标受到理论界和决策部门的广泛关注。作为衡量货币化与金融 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的M2/GDP (为名义GDP,以下同)值上升很快,2003年 已经达到1.93,成为国际上这一数值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成为宏观经济运行中十分引人注目 的一个问题。理论界与决策部门对M2/GDP数值变化的态度,已经从1990年代前对快速市 场化与货币化表现的肯定,转变为当前对这一指标过高所隐含的体制问题与金融风险的高度关 注(易纲,2000) o围绕M2/GDP这一指标,引发了一系列有待求解的“谜团”。例如,M相 对GD
3、P的更快增长为何没有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相反在90年代后期以来还出现了明显的 通货紧缩,如何理解与此相关的“货币消失”(missing money)现象;如何看待M2/GDP的 快速上升,能否对其未来变化进行一定的把握和预测。因此,围绕M2/GDP这一指标,我们 至少会关心以下的问题,一是MVGDP具有怎样的自身演进规律,是否能够得到M2/GDP动 态演进的一条路径;二是M2/GDP值是否存在上升的极限,或者说,MVGDP在到达一个怎 样的水平后才会趋于稳定。R.Goldsmith ( 1969)对与M2/GDP类似的金融相关比率(FRI,即某一时点上一国金融工具的市场总值与实物形势的国民财富
4、总值之比)的经验研 究表明,FRI具有上升趋势,并在达到一定发展阶段后趋于稳定。同时,货币量与国民生产 总值的比率也将表现出这样的变化过程,在趋于稳定后甚至出现下降。那么,就我国而言, MGDP是否将经历这样的演变过程,并在多高的程度上趋于稳定?三是MVGDP与通货膨 胀之间具有怎样的相互关系。显然,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相当的理论与实际价值。在目前关于上述问题的研究中,余永定(2002 )做了重要工作。余永定(2002 )在其设 定的货币运行规则中,求解出了 M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并据此估算了我国MVGDP的增 长上限。这一研究具有开拓性。但我们发现,余文推导出的具有指数曲线形态的MG
5、DP增 长路径并不能很好拟合我国实际的MVGDP变动轨迹,进而发现,余文所设定的货币运行规 则具有一定的缺陷,这是造成其推导出的动态路径与现实状况不符的原因。在余永定(2002 )的基础上,本文对MJGDP的动态路径做了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推导出了具有逻辑 斯蒂曲线性态的新的动态演进路径,并发现这一路径与经验数据有着非常好的拟合效果。因 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本文对MGDP动态路径变化及其上限的估算可能更具准确性。我们认 为,我国M2/GDP的快速上升具有其内在必然性,具有逻辑斯蒂曲线的基本性状,将经历先 加速上升后增长速度逐渐减缓,最终趋于稳定状态的变化过程。当遵循估算的M2/GDP的动 态路径变
6、化时,M2相对GDP的增长并不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压力,M2/GDP只有在偏离其增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高于动态路径的货币增长率,则意味着当前的政策偏松。因此,M2/GDP 缺口(M2/GDP实际值与其动态路径偏离程度)的变动可以反映政策松紧程度的变动。人民银行专司中央银行职能以来,我国共经历了五次较大的宏观调控,包括四次反通货 膨胀和一次反通货紧缩。其中四次反通货膨胀表现为图7中的下行波段,出现了四个低点, 分别为1985年、1989年、1993/995年和2004年。如果加上2000年的一次微调7984年 以来央行的政策总共经历了五次反通货膨胀的紧缩政策。由图8可以发现在1983-1984年、 1
7、987-1989年、1993-1996年、2000年和2004年央行采取的政策是偏紧的;而在1986年、 1990-1993年、1997-1999年以及2001-2003年期间采取的政策是偏松的。也就是说,自1984 年以来,我国共经历了五次紧缩的政策和四次政策的回调。图7 : M2/GDP的拟合值与实际值图8 : M2/GDP的拟合值与实际值的偏离程度图9 : 1984年以来的GDP增速CPI - ZERO图10 : 1984年以来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情况从经验分析上看,我国M2/GDP的上升并未弓|起通货膨胀压力的不断加剧,出现的则 是物价的上下波动。因此,我们更父注M2/GDP缺口变化与物
8、价变化之间的关系。我们利 用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对1984年以来M2/GDP缺口和消费物价指数之间的变化关系 进行考察。两序列的单位根检验的结果如下:表6 :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变量检验形式 ADF检验1%临界值 5%临界值 10%临界值D.W值CPI (C,l)-2.968219-3.7856-3.0114-2.64571.83352110(CT/)(N,l)-3.310859-1.826601-4.4691-2.6819-3.6454-1.9583-3.2602-1.62421.8869671.750430(C,l)-3.327063-3.7856-3.0114-2.6457
9、1.833695MGAP(CT/)-3.288988-4.4691-3.6454-3.26021.875068(NJ)-3.407601-2.6819-1.9583-1.62421.840043注:表中检验形式中只有c表示只含有常数项,同时含有C和T分别表示含有常数项和时间趋势项, 只含有N表示不含有常数项和时间趋势项。其中,滞后的阶数为1从单位根的检验结果来看,CPI序列和M2/GDP缺口序列都是平稳的,可以进行 Engler-Grange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7 : CPI序列和M2/GDP缺口序列的因果关系检验零假设样本 数滞后时期F统计概率CPI does not Grange
10、r Cause MGAP MGA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CP2110.787958.314190.386430.00989CPI does not Granger Cause MGAP MGA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CP1920.165853.546000.848610.05312CPI does not Granger Cause MGAP MGA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CP1830.371032.251520.775150.12734CPI does not Granger Cause MGAP MGAP doe
11、s not Granger Cause CP1740.595331.335870.672840.31253在滞后1期、2期的时候,两序列之间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滞后3期、4期则不存在 明显的因果关系。在滞后2期时,可以在95%的置信水平下认为M2/GDP缺口是导致物价 指数CPI变动的原因,而且有85%的置信水平认为物价指数CPI变动不是导致M2/GDP缺 口变动的原因,与滞后1期的因果关系检验相比较优,因而我们认为M2/GDP缺口是导致 物价指数CPI变动的原因,滞后期限为两年。可见,M2/GDP的持续上升并未导致不断增大 的物价上涨压力,对通货膨胀真正产生影响的是实际M2/GDP值偏离动态
12、增长路径之程度, 只有在实际的M2/GDP变动偏离动态增长路径的时候,才会导致物价的波动。因此,导致 物价变动的真正原因在于M2/GDP缺口。较高的M2/GDP并不意味着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 的危险性,这一点与余永定(2002 )的分析是一致的。上述分析表明,M2/GDP遵循本文推导出的动态增长路径运行是保持币值稳定的重要方面,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已知的动态增长路径确定合理的货币供给量及其增长速度。以2005年为 例,中央确定GDP增长率目标为8%,我们据此估算出2005年度货币供应量M2合理增长区 间应当在17%-20%之间,高于人民银行年初确定的M2增长15%左右的目标(见下表)。从图8 可以
13、看出,2002和2003年出现了明显的M2/GDP正缺口,M2相对GDP增长过快。由于 M2变化与实体经济及物价变化之间存在时滞,因此2002和2003年M2的过快增长是导致 2004年经济过热和增长速度较高的重要原因。而由于宏观调控的作用,2004年当年又出现明 显的M2/GDP负缺口,M2相对GDP增长过慢,这一因素会在2005年逐渐显现。如果05年 仍然将M2增速控制在较低水平,很可能导致05年后经济重新面临通货紧缩压力。目前货币政策调控的难点在于,货币量放松一些,可能导致房地产等阚行业过快增长,泡 沫性增加,货币量控制较紧,又可能导致一般竞争性商品出现通货紧缩。货币政策调控中需 要在两
14、者中寻求平衡。表8 :模型4、模型5和模型6的预测货币供应量增长率M2/GDP预测值计划GDPM2合理值M2增长率合理值模型42.023150384.9304228.720.1%模型51.993150384.9299717.218.4%II模型61.976150384.9297160.617.4%五、总结与建议本文的核心工作在于求解关于我国M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从而能够得到我国 M2/GDP的变化状况,并对其进一步的变动进行预测。研究表明,M2/GDP的演进轨迹将呈 现逻辑斯蒂曲线性状,M2/GDP将经历先加速上升,后增长速度逐渐减缓,最终趋于稳定状 态的变化过程。在符合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15、,并且下降速度递减假定,同时经济增长率和通货 膨胀率等结构参数大体不变的情况下,我国M2/GDP的上升路径将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的 前半期(2011年至2015年)出现拐点,此后增长速度开始递减,并收敛于增长上限(3.4 或26左右),开始在一个基本稳定的水平运行。目前我国仍处于M2/GDP加速上升的阶段。研究发现,M2/GDP上升并不意味着通胀压力必然不断加大,只有M2/GDP偏离动态 路径(即出现M2/GDP缺口)时,才会对币值稳定产生影响。因此就上述结论来讲,我们 不必为M2/GDP的较快上升过于担忧。事实上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 了较高的货币增长速度,M2/GDP也达到很
16、高的水平,但通货膨胀率一直在可以接受的水平 上0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本文的研究只意味着我国M2/GDP的动态增长可能会表现出逻辑 斯蒂曲线的基本性状,而这一曲线也可以较好的模拟已有的实际历史数据,但并不意味着这 是一条最优的动态增长路径。假定存在一条理论上最优的M2/GDP增长路径,那么用实际 历史数据拟合得到的增长路径很可能是偏离最优路径的,虽然这两条路径都表现出逻辑斯蒂 曲线的变化规律。虽然本文并未得到一条理论上最优的M2/GDP的动态演进路径,从而无 法利用其与实际的动态路径进行对比。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我国具有经济发展和经济转轨 的双重特征,资金沉淀率水平比较高,其中银行坏帐、居民储蓄的
17、快速增长以及地方政府的 投资冲动是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国M2/GDP实际值很可能高于理论最优值, 这为经济金融的稳定与可持续运行带来了一定隐患,必须继续推进体制性改革等措施确保经济 金融的稳定运行。综上所述,本文提醒我们应当注意以下问题:首先,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确定货币总量增长率。本文的研究表明,在一个 不短的时期内,我国货币总量相对经济总量的较快增长还将持续,M2/GDP将继续升高。重 要的是,应当通过调控使货币总量相对经济总量的增长基本沿动态增长路径发展,避免出现 经济波动和币值的大幅度变化。本文推导的M2/GDP动态增长路径为确定货币供应量及其 增速的合理区间提供了
18、一个新的方法,具有参考价值。第二,继续推进体制性改革等措施确保经济金融的稳定运行。我国M2/GDP很可能是 过高的,而这与大量银行坏帐、居民储蓄的快速增长以及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等密切相关。 大量银行坏帐的存在一方面是转轨过程中必然付出的改革成本,但另一方面也对金融的稳定 运行产生隐患,必须高度关注金融稳定并处理好银行改革与历史坏帐问题。储蓄的快速增长 主要是居民的预防性动机所致,社会保障不健全、房地产、教育、医疗价格的高增长是导致 居民预防性储蓄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而这些行业价格的快速上升已经为经济运行和公众福利 产生了明显不良影响,应当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相关领域的改革和调控工作。地方政府的投资
19、 冲动也是目前影响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过度投资行为不仅容易造成环境破坏、资 源浪费以及增长方式的粗放化,也成为导致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并且在长期蕴涵 着金融风险。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思想,推进体制性改革,是保证我国经济金融稳定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方面。12参考文献:R.Goidsmith,1969,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Yale University Press.Bordo and Jonung,1981 The long-run behavior of the income velocity in five advanced
20、 coutries, 1870-1975:an institutional approach. Economic Inquiry 19,pp96-l 16.弗里德曼,1969 :货币数量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3 :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与经济波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 第160号。刘明志,2001 :“中国的M2/GDP ( 1980-2000):趋势、水平和影响因素”,经济研究第2期。秦朵,2002 : “居民储蓄准货币之主源”,经济学季刊第1卷第2期。 易纲,1996 :中国的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1984-1993,上海人民出版
21、社。余永定,2002 : MGDP的动态增长路径”,世界经济第12期。左孝顺,1999 : “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中国的例证”,金融研究第6期。13长路径后才会对币值变化产生影响。我们据此估算了 2005年货币供应量的合理区间。研究 发现,如果2005年仍然将M2增速控制在年初确定的较低水平,很可能导致05年后经济重 新面临通货紧缩压力。本文分五部分完成上述工作。除引言外,第二部分进行研究回顾; 第三部分建立模型,推导M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第三部分利用经验数据对理论推导的动 态路径进行检验和预测;第四部分研究MVGDP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并对货币供应量的 合理区间进行估算;第五部分做总
22、结并给出一些政策建议。二、研究回顾近年来对我国M2/GDP的专题研究主要包括刘明志(2001 )和余永定(2002 )等。刘明 志(2001 )对我国1980-2000年期间M2/GDP的趋势、水平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但并未 对M2/GDP未来的增长趋势作出定量分析。余永定(2002 )则利用动态方法研究M2/GDP 的增长路径,并试图解释MVGDP值快速上升却未形成严重通货膨胀的原因。余永定(2002)认为,传统货币数量公式中的货币应当是狭义货币(Mo或Mi),不应当使用M2数 据。而M2中所包含的越来越多的居民储蓄存款成为释放货币增速高于GDP增速形成的通 货膨胀压力的最重要因素。余文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M2 GDP 动态 增长 路径 货币 供应量 政策 选择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