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乳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最全版).docx
《2022乳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最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乳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最全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乳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最全版)摘要骨骼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约占所有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 60%75%。骨转移灶形成的软组织包块可对周围重要神经血管形成压迫, 导致肢体局部功能丧失,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及高钙血症等骨相 关事件的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自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为早期识别乳 腺癌骨转移、控制骨转移灶进展并对骨转移灶及时进行干预,从而改善患 者的生存质量,中国抗癌协会骨肿瘤和骨转移瘤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乳 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以期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诊疗给予指导与 帮助。关键词:乳腺癌;骨转移;专家共识;近年来,我国肿瘤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自2
2、010年起, 肿瘤已经成为首要死亡原因口。乳腺癌是影响女性健康的首要恶性肿瘤,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全球确诊超过210万例,死亡约63万例在 我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列女性恶性肿瘤第1位及第5位,人口标化率 分别为31.54/10万及6.67/10万,年均新发病例约26.86万例,因病死 亡6.95万例。骨骼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约占所有转移性乳 腺癌患者的60% 75%2久 研究发现激素受体阳性型乳腺癌更易发生骨 mg/L,在给予化疗、内分泌治疗及抗Her-2治疗等治疗疾病本身的基础 上,应尽早给予双磷酸盐治疗。随机临床试验证实,双磷酸盐的应用可明 显降低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
3、症等骨相关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 存质量1IL首选推荐嘤来瞬酸及伊班瞬酸,用于治疗骨转移的中位时间为918 个月,每3个月1次的使用可有效预防SREs的发生,持续给药18 24 个月能够明显降低SREs的发生率【I、即使在应用双瞬酸盐治疗过程中发 生SREs,仍建议继续用药,并根据患者获益情况考虑是否长期用药口式 如在用药过程中出现明确与双磷酸盐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或临床医 生认为继续用药患者不能获益时,应停止使用或换用另一类双磷酸盐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骨痛缓解并不是停药指征。双磷酸盐应用的注意事项:双瞬酸盐可增加患者肾功能负担。虽然大多数均为轻症,但在应用 前应综合评估患者肾功能,对于
4、肾功能重度不全患者应减量或延长输注时 间町应用双瞬酸盐治疗可增加发生低钙血症发生的风险。长期使用患者 应关注补充钙剂(1 200 1 500 mg/d )和维生素D(D3 400 800 IU/d)i6。研究发现双瞬酸盐可能导致无菌性下颌骨坏死(osteonecrosis ofthe jaw,ONJ )等副作用,且常与侵入性口腔科操作相关口刀。因此在初始 治疗前应该进行口腔检查并且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状态。在治疗期间尽可 能避免进行牙科手术或口腔内有创操作,至少每6个月进行全面的口腔检 查,一旦出现ONJ应早期采取积极治疗。2 )地舒单抗(denosumab ):是一种全人源单克隆抗体,以高特异
5、 性和高亲和力与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KB(NF-KB)ligand,RANKL结合,阻止 RANKL与其受体 核因子-kB 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K B,RANK )结合,从而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和活化,抑制骨吸收。研究显示 地舒单抗可以延迟乳腺癌患者SREs发生时间,降低SREs发生次数,效 果优于双瞬酸盐口乳 全球多家权威指南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 )、欧 洲肿瘤学会(EMSO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均肯定地舒单抗在 乳腺癌骨转移中的
6、地位,NCCN等循证医学指南以I A类推荐9,19,20。对 于存在肾功能不全或联合应用钳类等肾毒性药物的患者来说,地舒单抗的 优势则更加明显。推荐使用剂量:120 mg ,每4周皮下注射,由于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 现低磷血症和低钙血症,应用地舒单抗前及治疗过程中应监测血浆钙浓度、 肌醉、磷、镁水平,对相应电解质予及时补充。同时避免口腔有创操作, 预防颌骨坏死的发生。3.8 放疗放射治疗是乳腺癌骨转移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在患者有限的生存期内,预防或减轻因骨转移病灶引起的症状和功能障碍,也 可用于姑息手术后快速进展病变的局部控制。同时,随着肿瘤药物发展, 对于全身药物控制的患者特别是
7、寡转移患者,局部放疗可以进一步巩固全 身效果,延长生存期。骨转移放射治疗的方案需要根据转移灶部位、邻近 限量器官、疼痛程度以及是否再次治疗来决定照射总剂量和分次剂量。放 射治疗的方法包括体外照射和放射性核素内照射。1)体外照射:是乳腺癌骨转移姑息性放疗的首选方法。局部放疗可迅 速有效地缓解骨破坏和软组织病变导致的疼痛,减缓局部疾病进展。随着 放疗技术的发展,调强适形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 )和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 )技术的出现,较
8、普通放疗显著提高了放疗效 率,同时降低了对周围组织损伤和并发症2。而对于脊柱,骨盆等骨转移 部位,因为紧邻脊髓、马尾等重要复杂解剖结构,立体定向放疗成为主流 治疗技术。2)体外放疗适应证:经疼痛管理和系统治疗仍症状持续的非承重骨的骨转移灶21承重部位有症状骨转移灶的姑息性放疗PL已发生或将发生的病理性骨折,无法耐受手术。姑息手术后快速进展的病灶的局部控制。长期生存患者寡转移灶23】。3)体外放疗常用剂量及分割方法普通放疗:300 c Gy/次,共10次;200 c Gy/次,共20次;400 c Gy/次,共5次;800 c Gy/次,单次照射(适用于非中线骨转移病灶,行 动不便急需解决骨痛的
9、患者)。研究显示,不同方案照射的缓解骨疼痛的 疗效及耐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也有研究显示放疗联合双瞬酸盐可提高 治疗有效性2单次放疗后再放疗及病理性骨折发生率高于分次放疗。骨 转移单次照射技术尤其适用于活动及搬动困难的晚期癌症患者。立体定向放疗:根据肿瘤部位,体积,累及病灶节段等一般给予24 Gy/1次,3036 Gy/3次,40 Gy/5次等根治剂量。针对姑息治疗的患 者,一般给予2530 Gy/5次剂量等方式四】。4)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放射性核素治疗对治疗多发骨转移癌具有确切疗效,但应严格掌握适 应证。内照射仅考虑选择性应用于全身广泛性骨转移患者缓解骨痛症状, 且99Tcm-MDP骨显像证实
10、骨转移病灶处有浓聚的病例。89Sr是乳腺癌 骨转移内照射放射治疗中最常用的核素药物,其体内代谢特点与钙相似, 能够在病变骨富集且半衰期长于正常骨,具有应用优势2叫常用剂量为 1.48 MBq/kg2.22 MBq/kg。临床结果表明,低于1.11 MBq/kg时缓 解疼痛疗效明显减弱,过大剂量不但加重经济负担和不良反应,而且疗效 并不随剂量的增加而提高。重复治疗间隔为3个月以上2%放射性核素内 照射的绝对禁忌证为妊娠或哺乳期患者。同时,由于全身内照射带来的骨 髓抑制,血细胞计数减少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患者为相对禁忌证。由于 骨髓抑制持续时间较长,对于有可能接受化疗的患者应合理计划。3.9 手术
11、治疗外科手术治疗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缓解肿瘤对周围神经血管的压迫症状, 减轻癌痛,恢复肢体结构和运动系统功能RI。虽然对于全身疾病来讲,乳 腺癌骨转移的手术往往是姑息性的,但很多情况下,如不对骨转移灶进行 适当的外科干预,患者生存质量将受到明显影响。手术治疗的核心在于对 具有潜在病理性骨折发生风险病灶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进行有效判断, 争取在骨折前、截瘫前进行处理,使患者免受不必要的痛苦28。同时恢复 骨机械结构和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另一方面,手术可获得骨转移病灶的 组织学诊断,便于疾病的进一步综合治疗。1 )预后评估:以最终使患者获益为出发点,对拟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 骨转移患者在术前进行预后评估
12、,权衡手术利弊,对决定手术时机和手术 方式十分重要。对于骨转移癌患者整体预后评估,目前常用的有PathFx 系统,改良Katagiri评分等磔以,以及专门针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 评价体系等Bl对于特殊转移部位,如脊柱转移性病灶,常用的有改良 Tokuhashi评分,Tomita评分等因汉。推荐应用以上评价系统为术前计 划提供参考。2)手术相对适应证:对乳腺癌骨转移病灶进行手术计划前应充分考虑以下外科治疗的适应 证,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8,34,3叫肢体转移灶已发生或将发生病理性骨折。脊柱转移灶已发生或将发生病理性骨折、脊柱不稳定、脊髓神经根 压迫。系统治疗和疼痛管理难以控制的骨痛,且有对应定
13、位的骨病灶。肿瘤对系统治疗有效,但合并药物难以控制的局部症状。孤立的骨转移灶。患者预期生存3个月,外科团队评估手术计划可使患者在生存期内 获益。术前一般状况良好,未合并不可控的内脏器官转移和脑转移。3)手术相对禁忌证:预期生存期3个月。术前患者一般情况较差,ECOG评分2分,或KPS50分。合并严重的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不可耐受系统麻醉。全身多发骨破坏,合并不可控的内脏转移和脑转移病灶。4)手术方式选择: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病变位置及患者预期寿命,应充分体现个体化。 总得来说,对于预期寿命较短、全身治疗效果不佳、疾病进展迅速、病变 数量较多的患者,病变位于肢体的应以姑息性固定手术为主,位于脊
14、柱的 应以神经根减压、脊髓减压、分离手术为主,尽量恢复骨的连续性和机械 性,缓解疼痛,减轻神经和脊髓的物理性压迫,为放疗提供条件。对于预 期寿命较长、全身治疗有效、疾病进展相对缓慢、孤立性病变的患者,应 更多考虑病变切除、重建的手术方式,以期一次手术能为患者在后续生存 期内达到控制局部肿瘤和恢复肢体功能的目的3435。5)肢体长骨:应积极对位于肢体的病变在病理性骨折发生前进行外科干预,使患者 免受不必要的病理性骨折痛苦。预防性内固定的治疗比已发生骨折的治疗 要更简单和安全。预判骨转移病灶发生病理性骨折的风险十分重要,应对 每个影像学确诊的乳腺癌骨转移病例进行独立分析3%另一方面,对内固 定物进
15、行选择时应实现即刻稳定性,预计使用时间应长于患者预期寿命, 并且坚强固定应覆盖包括所有骨强度降低区。长骨病理骨折的风险评价:评估病理性骨折发生风险的方法较多, 但Mirels评分系统因其应用简单有效较为普遍被临床接受3力。该评分系 统主要包括骨病变的性质、部位、疼痛和皮质的病变范围4个方面。推荐 在患者评分28分时进行预防固定。如评分7分提示病理性骨折的风险较 低(表1)。但也应充分认识到,仅通过X光片来判断骨病变的范围存在 局限性。应充分借助CT或MRI检查协助判断病变的范围,更好的评估病 理性骨折的发生风险。表1 Mirels评分7分:病理骨折风险较低(4%);8分:骨折风险为15%;9分
16、:骨折风险达到33% ; 28分:应进行预防性内固定变量评分(分)123部位上肢下肢转子周围疼痛轻度中度重度病变性质成骨性混合溶骨性病变大小2/3治疗方式:钉板固定:对病理性骨折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 措施时,可对病灶进行刮除,应用骨水泥填充来增加重建后的稳定性,提 高轴向和旋转的稳定性。需根据骨折部位、临近骨质量、刮除后残留骨量 决定应用固定方式。锁定钢板在特殊部位的骨折,如肱骨近端、股骨远端、 横骨远端,尤其是骨质条件欠佳时具有应用优势,且可降低术后螺钉拔出 率。骨水泥的应用也可以改善螺钉的抗拔出能力。髓内钉:对于位于股 骨、肱骨等长骨骨干病理性骨折或即将出现病理性骨折的患者,应用髓内
17、钉是安全和有效的。髓内钉的长度选择应完全跨越病变区域,避免选择过 短的髓内钉而造成不必要的应力集中。有研究提示髓内钉固定联合病变处 的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可进一步缓解患者的骨痛症状。肿瘤型假体:当病变临近或累及肢体大关节,需要进行彻底切除或内固定难以达到 治疗目的时,可以使用肿瘤型假体进行重建。肿瘤型假体能够提供即刻负 重和稳定性,使患者快速恢复活动。组配式假体可以更好的匹配每个患者的需要。通常采用骨水泥定假体以提供即刻的稳定性。6 )脊柱:手术治疗乳腺癌脊柱转移癌患者的目的是解除神经压迫、减 轻患者疼痛、重建或维护脊柱稳定性并为放疗提供条件。推荐应用NOMS 流程图(图2 )综合评价患者
18、病情并设计治疗方案,应用SINS评分判断 脊柱稳定性(表2 ),应用ESCC评分(图3 )判断脊髓压迫程度138,39。 手术计划应参考Tomita评分、改良Tokuhashi评分来指导治疗。如 Tomita评分23分者可行广泛或边缘切除以获得长期的局部控制;45 分者可行边缘或病变内切除以获得中期的局部控制;67分者可行姑息性 手术,810分者不应手术而行支持治疗32,33。图2乳腺癌脊柱转移治疗流程NOMS流程图神经功能肿瘤特性 稳定性 全身转移轻度ESCC无脊髓压迫症状重度ESCC有脊髓压迫症状放疗敏感放疗不敏感/既往接受过放疗脊柱稳定脊柱不稳定能够耐受手术无法耐受手术放射治疗传统放疗S
19、RS分离手术脊柱内固定ESCC分级:硬膜外脊髓压迫分级;SRS :立体定向放疗表2脊柱骨转移不稳定性评估评分39SINS组成评分(分)SINS组成评分(分)部位脊柱力线的放射学结合部位(枕舛 2. C7-T2, TII-L1.L5-SI)3半脱位4移动椎(C3C6J2L4)2脊柱后凸,例弯2半固定椎(T3-TI0)1正常0固定椎(S2s5)0椎体压缩竹折程度疼痛250%3有350%2偶尔有,但不是活动痛1无塌陷但椎体侵犯50%1无0无0骨病变性质脊柱后柱受累情况溶骨型2双侧3混合嵬1单侧1成骨型0无006分稳定;6分建议咨询骨科医师(7 12分潜在不稳定,13 18分不稳定)3 ESCC分级A
20、:0级为病变完全局限在脊椎骨内。la级为侵犯硬膜外区,硬膜囊无 变形。工b级为硬膜囊受压变形,未接触脊髓。工c级为硬膜囊受压变形, 病变接触脊髓;B : II级为脊髓受压,但仍可见脊髓周围脑脊液;C : HI级 为脊髓受压,脊髓周围脑脊液消失在应用评分的基础上还应注意以下要素:(1)手术应积极解除脊髓、神 经根的压迫或压迫风险,以重建或维护脊柱稳定性为目标。(2)对肿瘤组织 转移0。乳腺癌骨转移是乳腺癌发展的特殊阶段,治疗方案的选择存在一 定困难。乳腺癌骨转移的诊疗提倡多学科共同协作(multiple 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 ),合理而有计划的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综
21、合治疗方案, 治疗目的是为了缓解症状,减缓肿瘤进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 时间0。本专家共识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力求为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 提供帮助与指导。1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表现乳腺癌骨转移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溶骨性病变,少数患者 表现为溶骨成骨混合性病变。骨转移灶破坏骨的生理结构与机械强度,常 伴有中重度骨痛,严重者可发展为病理性骨折。骨转移灶形成的软组织包 块可对周围重要神经血管形成压迫,导致肢体局部功能丧失。骨痛、病理 性骨折、脊髓压迫及高钙血症等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 events,SREs )的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自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2乳腺癌
22、骨转移评估与诊断方法对疑似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应进行充分的治疗前评估。包括病情评估、预期生存评估、影像学评估、病理学及生物化学标志物评估。对既往有乳腺癌病史且出现或可能出现骨相关事件的患者推荐进行下述检查:的去除应以解除在患者预期寿命内无再次造成脊髓压迫风险为目标。(3) 对于肿瘤侵犯广泛的病例,应以分离手术等方式解除脊髓神经压迫,重建 脊柱稳定性,为放疗提供条件35,4。由于脊柱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多种影像学引导下的微创介入治疗技术 在乳腺癌骨转移局部控制、减轻疼痛、改善生存质量方面的应用中也展现 出优势。如射频消融治疗,是利用射频针产热形成的物理化学效应直接杀 伤肿瘤细胞使其发生不可逆损伤的一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乳腺癌 转移 临床 诊疗 专家 共识 最全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