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诗歌的人物形象.docx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诗歌的人物形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诗歌的人物形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诗歌的人物形象一、人物形象分析例1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I。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答:诗歌塑造了一个被闲置不用、报国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点特点)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心中悲愤,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 抗金前线。(说内容)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表情感)【诗歌解读】: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
2、 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 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背景分析】:根据夏承素、吴熊和放翁词编年笺注下卷,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 至淳熙十二年(1185)陆游家居山阴期间。乾道八年(1172),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 从夔州前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那是他一生中最值得 怀念的一段岁月。陆游家居山阴时,常常回首往事,梦游梁州,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这首诉 衷情是其中的一篇。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
3、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 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壮士凄凉闲 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 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六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 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 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 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例2寻诗两绝句宋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4、。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蝶明月中。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答:G)陈居士具有行为洒脱、情趣高雅的形象特点。(点特点)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中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亭角寻诗满袖风醒 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说内容) 表达了诗人把酒消愁、沉迷诗歌乐趣的情趣。(表情感)【诗歌解读】:楚酒使人倦怠,我接连醉了三天,谁料到春雨过后鲜花竟红遍满园。可惜没有人能画出我惆怅的 影象,在亭角寻觅诗句却只有清风把两袖涨
5、满。请不要嘲笑我好酒贪杯,苦恼中只有它能催我入 即善于戎装打扮。作者通过对将士们英姿飒爽的外形描写,示意读者其善战已不言而喻,所以下 句写“驰猎”,不复言“能”而读者自可神会了。军中驰猎,不比王公们佚游田乐,乃是一种常规的军事训练。健儿们乐此不疲,早晚都在操 练,作好随时迎敌的准备。正是“为报如今都护雄,匈奴且莫下云中”(同组诗其四)。“朝暮 驰猎黄河曲”的行动,表现出健儿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决胜信念,句中饱含作者对他 们的赞美。这两句着重刻画人物和人物的精神风貌,后两句则展现人物活动的辽阔背景。西北高原的景 色是这样壮丽:天高云淡,大雁群飞,歌声飘荡在广袤的原野上,马群在绿草地撒欢奔
6、跑,是一 片生气蓬勃的气象。征人们唱的“燕歌”,有人说就是燕歌行的曲调。目送远去的飞雁,歌声里诚然有北国 战士对家乡的深切怀念。然而,飞鸿望断而“燕歌未断”,这开怀放歌中,也未尝不包含歌唱者 对边地的热爱和自豪情怀。如果说这一点在三句中表现尚不明显,那么读末句就毫无疑义了。“牧马群嘶边草绿”。在赞美西北边地景色的诗句中,它几乎可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奇 句媲美。“风吹草低”句是写高原秋色,所以更见苍凉;而“牧马群嘶”句是写高原之春,所以 有油然生意。“绿”字下得绝佳。因三、四对结,上曰“塞鸿飞”,下对以“边草绿可见“绿” 字是动词化了。它不尽然是一片绿油油的草色,而且写出了 “离离原上草”由枯
7、转荣的变化,暗 示春天不知不觉又回到草原上。这与后来脍炙人口的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都以用 “绿”字见胜。在江南,春回大地,是啼鸟唤来的。而塞北的春天,则由马群的欢嘶来迎接。“边 草绿”与“牧马群嘶”连文,意味尤长;似乎由于马嘶,边草才绿得更为可爱。诗所表现的壮美 豪情是十分可贵的。李益(748-829)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家居郑州(今属河南)。 公元769年登进士第,公元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公元797年任幽州节 度使刘济从事。公元800年南游扬州等地,写了一些描绘江南风光的佳作。公元820年后入朝, 历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左散骑常侍等
8、职。公元827年以礼部尚书致仕。他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 诗人。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 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律体也不乏名篇。今存李益集二卷,李 君虞诗集二卷。睡。醒来时推门走去寻觅诗句,伴着明月在高耸的大树间徘徊。【作品分析】这两首绝句,是陈与义自述其创作情状的,格调轻松,语句诙谐。第一首绝句中,作者畅饮了楚地的美酒,酣醉三日不醒,此时小园里的花儿,经历了雨水的 洗拂,洗出了分外明艳的红色。此际销魂,诗思泉涌,一句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是自嘲,亦是自诩。看吧,一位宿醒初醒,便尔寻诗的诗人,此时面对满园的春色
9、,正站在小园 亭中的一角,一面欣赏着这美丽的风景,一面在苦思冥想,搜寻着最能够表现这自然美景的诗句。 一阵清风吹过,诗人的袍袖被风吹得鼓了起来,这满袖的清风,不正是诗人的诗思最好的凭借吗?第二首绝句中,作者强调了美酒的作用。他说,我就爱喝点酒,拿着葫芦瓢悠哉游哉,你们 可不要笑我。侬,是我的自称。酒这个东西,在忧愁之时,能让你酣然大睡,其功至高至奇, 切切不可轻忽。大抵诗思愁郁之时,智慧否塞,难有新意,不如以酒浇愁,先大醉一场,待到从 醉中醒来,头脑分外清明,推门出去,找寻那逝去的诗思,抬头兀地看见满院的乔木,在明月的 映照下,呈现出各种峥噪的姿态。此时物与情会,景与境偕,诗思的泉涌,也正在这
10、明月下、树 影间。这两首诗所描写的景色特点各有不同。第一首如园花经雨百般红句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 景,一场雨后,园中姓紫嫣红,色彩艳丽;第二首如乔木峥崂明月中句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 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全诗写出了一个行为洒脱、情趣高雅的陈居士形象。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 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 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例3浣溪沙清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注】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被酒:醉酒。赌书泼茶
11、:用李清照、赵明诚典, 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答.4) 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的形象。(点特点)先以西风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继而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 的残阳与之呼应,渲染怀念之苦。(说内容)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哀思之情。(表情感)【诗歌解读】:秋风吹冷,孤独的情怀有谁惦念?看片片黄叶飞舞遮掩了疏窗,伫立夕阳下,往事追忆茫茫。酒 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作品分析】纳兰性德的妻子卢氏亡于康熙年间。卢氏的早亡使纳兰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词人为了寄托
12、对 亡妻深深的哀思,故作下此词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 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词风与李煜相似。纳兰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写 词。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词风“清 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木心。”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 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亡于寒疾,年仅三十一岁。被王国维称为“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 然之舌言情”的词人。第四桥萧立之自把孤樽擘蟹斟,荻花洲渚月平林。一江秋色无人管,柔橹风前语夜深。这首诗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全
13、诗作简要赏析工答: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傲岸不羁、逍遥洒脱、寄情山水、闲适恬淡的诗人形象。(点特点)6)秋天的夜晚,诗人泛舟江上,自斟自酌,乐在其中。自和孤樽刻画了一个旁若无人、傲岸 不羁的形象;无人管和柔橹之声表现诗人此时寄情山水、自得其乐的轻松愉快。(说内容) 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对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表情感)【诗歌解读】掰开蟹,自斟自饮,荻花洲上,月洒平林。一江秋色,无人拘管,深夜里,只听到柔橹咿呀,风 声阵阵。【作品分析】第二句写景,用的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句式,只用紧关物色字样,不着一个谓 词,将近处的荻花、洲渚,远处的平林和天上的明月,构成了一幅幽静的秋夜图,十分洗炼而又 简洁。
14、第三句令人想起苏轼赤壁赋中的一段话: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 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末句 最有情韵,钱钟书先生说:这一句把当时的景色都衬出来,不仅是个巧妙的比喻。轻软的橹声 犹如人在呢喃自语,既反衬出深夜的寂静,夜色的幽美,也表现出诗人自己心情的轻松愉悦,比 刘梦得桨声咿轧满中流,韦庄棹声烟里独呕哑等,确实技高一筹。(其二)诗人一手持蟹,一手持酒杯,在荻花洲渚间、在平林明月下荡舟,虽独自饮酒,却无独 酌无相亲的寂寞。一江秋色,作者独自享受,轻柔的橹声犹如人在呢喃自语,深夜的寂静、夜 色的幽美、心情的轻松愉悦从浆声中荡出(其二)
15、第三句一江秋色无人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让人联想到苏轼赤壁赋中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的意境。形象地描绘出江上令诗人陶醉的幽美景色。萧立之,宋元之际诗人。一名立等,字斯立,自号冰崖,宁都人,生卒年不详。有萧冰崖 诗集拾遗。这位有坚强的民族气节的诗人没有同时的谢翱、真山民等那些遗民来得著名,可是 在艺术上超过了他们的造诣。南宋危急的时候,他参预过保卫本朝的战争;南宋亡后,他对元代 的统治极端憎恶。除掉七言古诗偶然模仿李贺和五言律诗偶然模仿陈师道以外,他的作品大多是 爽快峭利,自成风格,不像谢翱那样意不胜词,或者真山民那样弹江湖派的旧调。例5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
16、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请简要说明。答:刻画了一个客居他乡、思念亲人的诗人形象。(点特点)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抱膝枯坐只有自己的影子相陪,形影相吊。还 应说着远行人既说明了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也表达了家人对自己的想念。(说内容)表达了作者孤独、思家心情。(表情感)【诗歌解读】:这首诗写于贞元二十年(804)岁末,作者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年三十三岁。邯郸,今属河北。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冬 至:冬至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朝廷里放假,民
17、间互赠 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驿: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出差的官员中 途歇息的地方。远行人:指诗人自己。【作品分析】这首诗当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年)岁末,作者时年三十三岁,任秘书省校书郎。冬 至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间也很热闹,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一派过节的景象。白居 易当时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中,有感而作此诗。邯郸冬至夜思家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只是用叙述的语气来描绘 远客的怀亲之情。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 动人。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其次,
18、写 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前两句纪实,侧面写思家。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己植思家之根。在唐代,冬至这个日子, 人们本应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但是如今作者在邯郸客店里碰上这个节日,不知如何是好。第 二句,就写作者在邯郸客栈里过节的情景。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 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 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作者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后两句运用想象,正面写思家。后两句笔锋一转,来个曲笔,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 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 使这种
19、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 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 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 人。具体说了什么,作者并没有指明,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享过 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作者没用华丽的词 句,没有玩弄过多的艺术技巧,而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却把思乡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白居易的诗常以语言浅近、平实质朴著称,其意境也多显露。这首诗平实质朴,构思精巧别 致,字里行间流露着淡淡的
20、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 西)人,后迁下邦(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 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 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 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 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例6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
21、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6)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点特点)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说内容)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表情感)诗歌解读: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但是到了秋天也没有开花。敲门后未曾听到一声犬吠,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邻人回答他是到山里去了,归来时怕是要黄昏时分了。【作品分析】此诗为访友人陆羽不遇之作,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专题 诗歌 人物形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