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书社小学五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案.docx
《齐鲁书社小学五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鲁书社小学五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一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笔下的残梦,月亮是李白头顶的乡愁.我们通过诗歌了解诗人,通过诗人更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今天让我们走进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世界.二、检查积累(李白诗中的名句)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6、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7、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10、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1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1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1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1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16、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17、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鹘鸽飞。越中览古 18、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1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学生介绍诗人李
3、白及其有关写作趣事:介绍李白(略)写作趣事:黄鹤楼与凤凰台黄鹤楼与凤凰台同为中国历史名胜。它们的出名,是与两位诗人分不开的。传说崔颖游览黄鹤楼, 留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不久,李白登黄鹤楼见到崔颜的诗,非常欣赏。当时有人要李白题诗,出于对崔颖的尊重,李白谦 虚地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颜题诗在上头。”于是“无作而去,为巨匠敛手”。文坛因而留下了一 段千古佳话。然而,李白毕竟属于那种充满创作天才的诗人,在登临黄鹤楼时没有尽情尽意,于是他“至金陵, 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也就是过后不久
4、,李白在游览金陵凤凰台时,步崔颖原韵,作登金陵凤 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 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此诗一出,马上博得了“与崔颖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的赞许。确实,崔颖的黄鹤楼 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同为登临怀古的双璧。不过,细读起来,不难发现李诗的概括力和意境 都比崔颗高。李诗前两句概括了崔诗前四句的意境,腾出第二联怀古,丰富了诗歌的思想内容。崔 题怀古为“思乡”,而李白怀古却是“忧国”,两者相比,李白的思想境界也要比崔颠的高。四、朗读诗歌(反复读)五、翻译诗歌(略)六、分析鉴赏:师以“诗言志”
5、,“一切景语皆情语”,好的诗歌能做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 尽之意见于言外”等语导入:1、介绍传说(略)2、提问、交流:A/凤去台空江自流”的“自”是什么意思?此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是独自、孤独的意思。慨叹时间的流逝,六朝繁华一去不返,只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B/“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吴王的富丽宫苑如今被荒径埋没,东晋的名门贵族留下的只是荒冢,威风不再,恒赫难久,诗人在 感慨时间的无情,叹息人世的无常。C/“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写远景,所写景色有何特点?有何作用?若隐若现(半隐半现X气象万千、雄伟壮美。意在揭示人世无常,江山永恒的主题。D/“
6、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长安不见”暗点诗中的哪个字?尽管 奸臣当道君王昏庸,诗人仍然翘首长安,这说明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1 ) 比喻:“浮云能蔽日”,比喻奸臣遮拦贤臣,或喻皇帝被奸臣包围。借代: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2 ) “长安不见”暗点诗题中的“登”字。触景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3) 皇帝被奸邪小人包围,而且自己报国无门,心情沉痛,可见他内心的赤诚。抒发了忧国伤 时的怀抱,旨意深远,意境阔大,使是人产生强烈的共鸣。3、小结:意境是古代诗歌特有的一个美学范畴,它主要由诗中的“景”和所要抒发的“情”所构成。一首优美的 诗,其外是美丽动人的景,其内是
7、深邃感人的情。只有“景”和“情”很和谐地交融在一起,才能构成 摄人心魄的意境。4、分析景情关系:情景结构特点无外乎以下几种形式:1/先景后情;2/先情后景;3/纯景含情;4/先事后景5、分析诗中景与情存在怎样的关系?小结并板书:(1)景与情的关系:景中含情,为抒情张本(2)景情结构特点:先景后情第6课、古诗两首一、开场白今天我们要学习古诗两首,汴河怀古作者是唐代诗人皮日休,题乌江亭作者是唐朝的杜 牧。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
8、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 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 习加以纠正。(3 )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知识链接:第14页六、拓展活动:第15页七、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第7课诗词两首一、开场白今天我们要学习诗词两首,分别是唐朝刘禹锡写的西塞山怀古,和元朝张养浩写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二、学
9、习西塞山怀古1 .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2、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全班交流。、教师小结。3、学生练读、学生认真跟读。、学生自读。(1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 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 练习加以纠正。(3 )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小组交流。、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三、知识链接:第17页四、学习山坡羊潼关怀古
10、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结合注释初步感知、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2、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全班交流。、教师小结。3、学生练读、学生认真跟读。、学生自读。(1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 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 练习加以组正。(3 )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小组交流。、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知识链接:第19页六、拓展活动:第19页七、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
11、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第8课诗词两首一、开场白今天我们要学习第8课诗词两首,分别是唐朝章碣写的焚书坑,和宋朝辛弃疾写的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二、学习焚书坑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2、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全班交流。、教师小结。3、学生练读、学生认真跟读。、学生自读。(1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 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 练习加以组正。(3
12、 )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小组交流。、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三、知识链接:第21页四、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 .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2、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全班交流。、教师小结。3、学生练读、学生认真跟读。、学生自读。(1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 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 练习加以纠正。(3 )同
13、桌合作读,一人一句。、小组交流。、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知识链接:第23页六、拓展活动:第24页七、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第三单元魅力汉语第九课对联教学目标一、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二、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三、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教学重点读、积累对联。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对联所表达的意思。教学准备:在黑板张贴一副完整的对联,课件一套,红纸,黑色彩色笔若干。学生:课前搜集对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 请学生观看课件,感受过春节的热闹气氛。2 谈话揭示
14、课题。孩子们,过年了,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对联(教师指向张贴在黑板上的对联), 学生齐读课题。3 以形象的对联入手,初识对联。(1 )抽学生读:“春回大地,春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家新”。读了对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2)教师讲解,指导学生认识对联。(师:每逢过年,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要张贴用红纸书写的对 联,一副完整的对联包括横联、上联、下联,别看简简单单的对联,它包含的内容可丰富了。) 二、交流搜集的对联1 .小组交流搜集的对联。2、体会对联的特点。(1 )对联中有一些特殊的词语,如:四字词、三字词分别体会含义)“爆竹声声”、“梅花点点”, 读了这两个词语,你仿佛
15、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到了过年的热闹场面,听到了 鞭炮嘴嘿啪啪的声音,看到了朵朵梅花在寒冷的冬天展示它的美丽,散发着它的芳香)“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组词语是农民伯伯给我们送来的,在读中体会农民伯伯给我们送来 了什么?(丰收的粮食、肥壮的牛羊)“生意兴隆”、“财源茂盛”,读好了这些词语,你想把它们送给谁?(生:我想把它们送给做生意的 人,祝他们生意红红火火)“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边读边体会,你感受到了什么?(对学生的理解加以鼓励,教师不作 具体讲解)(2 )对联必须具备的特点:一、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二、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三、词性相对, 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
16、,实对实”,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内容相关,上下衔接。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 学情分析:有人曾经说过:没有经典的文化是没有灵魂的文化,没有经典的人生是没有希望的人生。作为 源头活水,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所再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现在的孩子对传统文化 经典内容知之甚少,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学习现代语文知识上,而6-13岁是孩子们记忆力 最好的时候,正是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大好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实际上是 在和先哲交流思想感情。持之以恒,坚持数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定会滋养他们,成
17、为他们 的文化积淀,使他们终身受益。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诗词诵读一、魅力汉语、古代都城、饮食文化、诗词诵读二、传统戏 曲、历史名臣、科学技术九个单元。三、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在吟诵表 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丛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 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三、朗读指导配乐朗读。(配上喜庆吉祥的音乐,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读文氛围,学生很容易入情人 景地读好对联)(1)配乐自由读。(2)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对联进行朗读,并
18、读给小伙伴听听,小伙伴读得好的,给他画上一面小 红旗进行奖励。(3 )抽学生读、评读、赛读。(4)男女生以对对子的方式朗读对联。1 按节奏朗读。过渡:读好了对联,请孩子们仔细观察一下对联有什么特点。(1 )学生汇报:两两相对,每句字数相等,根据前面的词语教学,学生很容易观察出对联中都 藏有四个字的词语和三个字的词语。(2 )教师相机点击课件,将对联分成“XXXX /XXX”的节奏指导朗读。(师:我们读对联时,不仅要 有感情地朗读,还应像古诗那样,读出对联的节奏,读出韵味)(3)教师引读,学生再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积累词句。2 游戏对对联。(1 )指导学生认真
19、观察书中的对联与黑板张贴的对联有什么不同。(缺少横联)教师相机出示 四句横联(辞旧迎新、欣欣向荣、恭喜发财、普天同庆),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将横联添加在课 文中的对联上。(2)学生汇报并简单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对对联。四、拓展交流1 学生交流在课前搜集的对联。2 教师出示搜集的对联让学生朗读,进行拓展迁移。第十课谜语教学要求:1 .通过谜语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归纳能力,观察能力。培养猜谜的兴趣,寓教于乐。2 .了解谜语的组成、特点及类别。3 .了解谜语的发展过程、积累自己喜欢的谜语。教学重难点:了解谜语的发展,积累自己喜欢的谜语。教学过程1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谜语(板书课题卜谁能告
20、诉老师什么是谜语?2 .学生交流。谜语:是暗示文字、事物,让人猜测后知道答案的隐语。3 .出示问题(小组讨论)(1 )谜语是由哪几部分组成?(2)谜语是怎样由来的?(3)谜语可以分为那几大类?(举例说明).全班交流以上问题。4 .如何猜谜语?(结合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来说明)我们先来观察一下 同桌同学的眼睛,你都能发现什么?“上边毛,下边毛”指的是我们的睫毛,中间是我们的眼珠,是 什么颜色的呢?再看看是什么形状的呢?那么它和我们遇到的葡萄像不像啊? 前面的几句话,“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把我们眼睛的最基本的特征都讲出来了,所 以我们同学能很快猜出他说的是眼睛。“中间
21、一颗黑葡萄”这句话,用了一个修辞方法,它叫做比喻。就是把一样东西比做另一样东西, 把眼睛比做葡萄。当然两者必须有相似之处,就像眼睛和葡萄他们的形状是一样的,而眼睛是黑的, 黑葡萄的颜色也是黑的。下面我们请同学也模仿它的样子来造句子,运用一下比喻手法。“猜不着,请你对我瞧一瞧”同学们是用什么瞧的呢?对了,是用眼睛,所以这句话给同学们一个 小小的提示,大家发现了吗?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个谜语。这个谜语和上面那个很像,谁能做做小老师来分析一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同学们把小提示找出来了吗?大家再来互相观察一下。5 .交流搜集的谜语。(1 )小组内互相猜谜语。(2 )全班交流、互猜谜语。7.作业:搜集自己
22、喜欢的谜语10则,写在读书笔记上。11.谚语与歇后语教学目标:1. 了解谚语与歇后语的来历、组成部分。2. 认识、积累谚语与歇后语。3. 体会谚语与歇后语的含义。教学方法: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感受谚语和歇后语的特点,丰富谚语、歇后语的积累,并形成运用 谚语和歇后语的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的浓厚兴趣,养成自我感悟、自觉积累、主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教学策略:重感悟:让学生在探究性的朗读中感受歇后语的特点,在个性化的朗读中去领略歇后语的魅力 重积累:有机引入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整合教学资源,在喜闻乐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 丰富
23、学生的语言积累。重运用:让学生学会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有机运用积累的歇后语。重迁移:有机实施迁移策略,让学生有效实现运用从积累语言到运用语言的迁移,学以致用,有效 实现课内课外迁移,形成能力教学重点: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感受歇后语的特点,丰富歇后语的积累教学难点:1 .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的浓厚兴趣.形成运用歇后语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我们祖国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多读多背,不仅可以丰富我们语言的积累,还可以感受到祖国语言文 字的魅力,今天让我们在一次感受一下吧!二、出示歇后语、谚语,朗读指导,感受语言的特点.谁来说一说,我们这次的语言属于什么呢?1 .说说谚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齐鲁 书社 小学 年级 下学 传统文化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