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史》课程大纲.docx
《《中国古代思想史》课程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思想史》课程大纲.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古代思想史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0206558课程学分:2课程总学时:28适用专业:历史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中国古代思想史是历史学系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学生通过 自身的努力学习,打好牢固的历史专业基础,认识中国古代思想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各朝的政 治、经济制度的特点,了解历史上的重要典籍,以及主要人物和主要的文化成就,掌握有关中国古 代思想史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科研动态和研究方法,从而使其科研能力得到逐步培养。通过对中国古代思想史课程的学习,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继承中华民族的 光荣传统,为弘扬祖国文化,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而努力奋斗。(二)设计
2、理念与开发思路1、本课程大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历史教育专业对本、专科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本 校、院系的教学条件和教学实践而制定本大纲。2、本课程大纲制定的原则与要求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探索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按照朝代时间顺序,以历史上的重要典籍和主要人物为纲,贯穿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从 而使学生了解各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在认识其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深刻把握其发展、演变 的规律。同时,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充分重视向学生讲授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基础上,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二、课程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校和学生的定位,以及教材和教学内容
3、的安排,主要想达到如下几点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思想史的总体发展历程;2、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思想史各个历史时段的特点;3、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思想史名著及其特点;4、学生了解利掌握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5、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思想史及相关史料。(二)能力目标1、初步具备综合理解与灵活运用的能力;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初步学会运用史学知识明辨 历史事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初步掌握理解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能力;3、初步掌握理解中国古代思想史的能力;4、初步掌握理解中国古代思想史名著的能力;5、初步掌握理解中国古代思想史特征的能力;6、具备史学研究的初步意识;7、
4、提高学生考研意识及能力;(三)素质目标1、素质目标总的原则和指导思想是: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人类社会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 的基础上,力求避免所谓“真理”式教育,避免“死记硬背”式的学习和僵化的思维模式;2、培养学生学会包容、理性与客观地对待不同观点,秉承“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对 待不同观点,具备价值中立、明辨是非和独立思考的综合素质;3、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素养;4、培养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人才素质目标;5、培养“专才”与“通才”相结合的人才素质目标等。三、课程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第一讲序言、原始思想观念的形成及变化课程内容:一、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对象与方法1、中国古代思想史的
5、研究对象2、思想和思想史3、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学科范畴及内部的再划分4、中国古代思想史与中国古代哲学史的区别5、学习的指导思想、目的、方法二、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主要特点三、中国古代思想的精华1、自由平等思想观念。2、无神论思想传统。3、人本主义思想传统。4、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5、变易的思想传统。6、知行合一的思想观念。7、型范表率的思想观念。8、有序和谐的思想传统四、学习中国思想史的要求1、要多看多思。2、思想史的学习与社会史的学习研究相结合。3、注意社会思潮的研究。4、学习思想史应注意科学技术史的成果。5、思想史应研究思想源流的演变。6、思想史的学习和研究中,要加强对各种思想学派和代表人物的主
6、要观点的理解,实事求是的 进行分析。五、原始思想观念的形成与变化(-)思想的构成1、思想的主体2、思想产生的三条件:意识、共识和载体3、客体一一历史时期的思想产生及其表现(-)原始宗教思想1、原始宗教的产生条件(1)人类体质,特别是人脑的形成;(2)人类语言和思维的形成;(3)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组织的形成。2、原始宗教的发展过程(1)原始宗教产生于母系氏族公社刚刚产生的时期一一人的灵魂观念(2)氏族初期一一万物有灵观念(3)自然崇拜。(4)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一一图腾崇拜(5)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一一英雄崇拜(6)英雄崇拜向阶级宗教的转变(7)原始宗教的发展规律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中国思想史
7、的早期发展概况。教学重点: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教学难点:中国早期思想史的特点。教学时数:8课时第二讲夏、商、西周宗教政治思想及其发展变化课程内容:一、“正史”撰述的诸多成就一、夏一一多神宗教思想向一元神宗教思想的过渡(-)夏一一概况1、时限:BC21世纪BC17世纪2、社会性质一一奴隶社会3、夏王朝建立的历史意义(二)夏一一王朝政治思想的初步形成(三)原始自然宗教发展变化的历程及实质1、发展变化历程2、实质3、宗教祭祀等级的形成二、殷商的思想发展及变化(-)殷商一一概况1、时限:BC16世纪BC11世纪2、历史阶段:奴隶制发展阶段3、宗族制国家4、相关制度相对发展(-)殷商的政治思想一一神佑王权
8、1、一元神一一上帝形成2、祖先崇拜仍盛行,并形成较严格的等级3、上帝与祖先关系4、神佑王权思想(三)不敬神思想及无神论思想的初步形成(四)王权专制思想的演变及其内涵1、王一一甲骨文及金文字形意分析2、王在卜辞与文献中又称为“帝”、“王帝”3、卜辞及尚书盘庚:王自称“余一人”4、政治内容的体现(五)殷、周之际的哲学思想精华及局限1、易经(周易)表现形式特点2、易经一书的内容结构3、周易基本哲学思想4、局限:其思想均未摆脱神学体系5、洪范中的五行思想三、西周的宗教思想及政治思想的发展变化()时限:BC1046BC771(二)西周对殷商上帝观念地修正1、继承上帝至高无上的权威2、以“天”代“上帝”3
9、、“惟命不于常”4、依“德”求“民主”5、以民情视“天命”(三)尊天、敬德、保民、慎罚的政治思想1、尊天是利用“天命”思想为政治服务2、“德”3、保民 以民为本4、慎罚(四)天子独尊思想(五)西周后期对王权思想的修正:1、修正前提一一从周穆王始,由盛转衰;王之胡作非为是重要因素之一。2、修正内容四、夏、商、西周思想的特点1、宗教思想观念占统治地位2、远神重人思想观念渐趋浓重3、在宗教政治思想中孕育了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4、初步构建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理论框架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思想史发展及其特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多神宗教思想。教学难点:考古所见的夏王朝。教学时数:8课时第三讲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思想史 中国古代 思想史 课程 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