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化的天下观.docx
《秦文化的天下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文化的天下观.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秦文化的天下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 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 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 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天下”是中华 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蕴含了 “天下一统” “天下为公” “天下大同”“天下一家”等哲学思想。这一思想源于三皇五帝 时代,萌芽于夏商西周三代,成形于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晚期, 秦人胸怀天下,励精图治,经过秦孝公至秦王嬴政七代人的努力, 统一六国,成就帝业,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中华五千年 文明历史的新阶段。天下观的形成“天下” 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大禹谟
2、,即所谓“奄有四 海,为天下君”。诗小雅北山又说:“溥天之下,莫非 王士;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春秋以降,周室衰微,礼崩乐坏, 四夷内侵,中原华夏族民族意识空前高涨。齐桓公首倡“尊王攘 夷”,打着周天子的旗号号令诸夏,欲“霸诸侯,一匡天下”。 孔子作春秋主张天下一统,强调夷夏之辨首先在文化,而且 夷夏可以互变。进入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纷纷探讨政治统一、华 夷一统的新路径,天下一统理论走向成熟。这一时期成书的儒家经典和诸子学说中,周礼主张政治上建立强大的一统王朝; 管子礼记提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与中国诸侯“五方之民”共天下的观念;尚书禹贡设计出理想中天下一统 的“九州”说和“五服”说;孟子提倡仁
3、政和王道,主张大国“王” 天下,强调“用夏变夷”;荀子更是提出了 “一天下”;墨子尚 同提出“一同天下”;庄子天道主张“一心定而王天下”。 天下一统与进化的历史观有机结合,标志着天下一统理论业已系 统化,并对秦汉大一统政治实践产生积极影响。在诸子学说和儒家经典中,天下一统已形成基本共识,并且 是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等圣王明主共同而一贯的追求。天下一统既 是中国早期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周秦之际社会上下共同的 政治诉求,成为人们国家观念的基本认知信条。天下观的秦国实践秦人以天下一统为己任,通过商鞅变法确立以法家学说为治 国理论。采取推行县制、迁都咸阳等措施,打破了陈旧的政治生 态,为君主专制和政令
4、畅通奠定了基础;经济和军事上通过农战 政策、军功授爵的实行,使富国强兵大见成效;在用人上不拘一 格,广纳六国贤能之士,形成布衣将相竞相效命国家的局面,为 变法图强提供了人才保障。奖励耕战和移风易俗的推行,收到了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良好效果。变法“行之 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变法推动 了秦文化转型,转型后的秦文化既保持了意志坚定、功利进取、 开放包容、尚武坚毅、富于创新等文化特质,又具有了崇法重刑、 耕战为本、军功授爵和实用功利的新特点。秦王嬴政在天下一统 学说和法家思想的基础上,杂糅法、道、阴阳五行、神仙家等思 想,以其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创造性运用
5、于统一战争和秦王朝 的制度构建,“奋六世之余烈”,仅十余年就扫灭六合,一统天 下,结束春秋以来长达五百多年列国争霸、战乱纷争的动荡局面。 为了巩固王朝根基,秦始皇通过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 制度以及实行法制等政治措施,统一度量衡和车同轨等经济措 施,改革家庭制度和编户制度等社会管理措施,书同文、行同伦 和匡饬异俗等文化措施,南开五岭设三郡、北击胡蓊修长城、移 民实边等军事措施,实行华夷一体的民族融合政策等,创建和确 立了一整套多民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并构建了国家 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根基,从而奠定了此后中国两千年 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制度、运行模式和文化传统。秦王朝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 天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