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附答案详解).docx
《2021-2022学年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附答案详解).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60.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材料一:一切艺术的问题都是韵律问题。要弄懂中国的艺术,我们必须从中国人的韵律和艺术灵感的 来源谈起。这种对韵律理想的崇拜首先是在中国书法艺术中发展起来的。学习书法艺术,实则学 习形式与韵律的理论,由此可见书法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地位。我们甚至可以说,书法提供给了 中国人基本的美学,中国人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因此,如果不懂得中 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书法不仅为中国艺术提供了美学鉴赏的基础,而且代表了一种万物有灵的原则。如上所说, 中国书
2、法探索韵律和形式,是从大自然中捕捉艺术灵感的结果,尤其来自动植物猛虎的利爪、 麋鹿的捷足、骏马的道劲、熊黑的丛毛、白鹳的纤细,或者苍老多皱的松枝。凡自然界的种种韵 律,无一不被中国书法家所模仿,并直接或间接地形成某种灵感,以造就某些特殊“书体比 如一位学者看到一棵松树树干弯曲、树枝下垂而不直立,表现出一种惊人的坚韧和力量,他会将 这种美融入自己的书法风格。于是,我们就有了 “劲松”的笔法。又如欲通晓中国书法,还必先 仔细观察蕴藏在每个动物体内的形态和韵律。每种动物都有其和谐优美之处,这是一种直接出自 其生理机能,尤其是运动机能的和谐。一匹腿部多毛,躯干高大的负重拉车之马,有其独特的美, 正如一
3、匹光滑灵巧的赛马有其独特的美一样。需要注意的是,动植物的外形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们蕴藏着一种动势。试想一枝盛开的梅花, 具有多么不经意的美丽和充满艺术感的不规则变化!彻底而艺术化地领悟这种美,就等于领会了 万物有灵的内在原则,领悟了中国艺术。这枝梅花,即使花朵凋谢或被拨落,仍然美丽无比,因 为它还活着,因为它表达了一种生的冲动。每一棵树的外形都显示了一种韵律,它源自某种生命 的冲动,它要生长,要拥抱阳光,要保持自己生命的平衡;它也源自抵御风暴的必要。每一棵树 都是美的,因为它暗示了这些冲动,尤其是因为它暗示了一种朝某个方向的运动,一种向某个地 方的延伸。它并没有想美,它只是想生存,结果却是极端的
4、和谐与令人十分满意的美。自然界无 穷无尽的形态,这些形态总是那么和谐、那么富有韵律,变化万端,无以穷尽。换言之,自然界 的美是动态的美,而非静态的美。这种运动的美正是理解中国书法的钥匙。中国书法的美在动在 不静,由于它表达了一种动态的美,它生存了下来,并且也同样是千变万化,不可胜数的。迅捷C.亘古不变精湛了然于心恰如其分D.颠扑不破精湛心知肚明恰到好处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它们撑起了西北人餐桌上的半壁江山,更在潜移默化中形塑着西北人的性格一一豪爽、 热情与仗义。B.它们不仅撑起了西北人餐桌上的半壁江山,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形塑着西北人的性格一一豪 爽、
5、热情与仗义。C.它们不仅撑起了西北人餐桌上的半壁江山,而且更在潜移默化中形塑着西北人的性格一一 豪爽、热情与仗义。D.不仅它们撑起了西北人餐桌上的半壁江山,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形塑着西北人的性格一一豪 爽、热情与仗义。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硕大的碗里,鲜嫩的鸡肉、爽滑的宽面交相辉映成一首 乐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自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开始,缅怀时刻(Moment of Remembrance)成为闭幕式固定环 节。昨晚,北京冬奥会落下帷幕。 ,365名演出人员手捧柳枝,汇聚在场地中央、代表一年365天的思念,将“世
6、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舞台随后变化成一片 唯美的绿地,转而大地回春,一片生机盎然。在悠扬的送别音乐中,闭幕式主创团队用诗意 的表达送别国际友人。柳枝是柳树的枝条。,蕴含着在离别时刻挽留对方的含义。在中国古代,朋友分离之时,远走的一方常常会被赠予柳条作为离别礼物。柳色返青,就意味着折柳惜别时,所以李 白在劳劳亭中写道:“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如何呈现“缅怀”的概念,不同于以往奥运会上韩国、日本等国运用葬礼、“物哀文化”等方式缅怀逝者,中国冬奥会闭幕 式上,张艺谋导演选择了 “折柳”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意象表达中国人独有的浪漫。21 .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
7、法相同的一项是()A.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B.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D.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2个字。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过往年代,亲友之间关系热络,走动频繁;近亲或远戚讲求的都是“越走动才越亲”。 这一现象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中国人的生活准则。而近年来, 不管是平时还是逢年过节,年轻一代少了和虽有血缘关系但一年见不上几面的亲戚的往来, 这一现象被称为“断亲现象”。同时,“宅男宅女”
8、“社交恐惧症”成为时代热词。对此现 象,知乎上有人援引王尔德的“自爱是人生浪漫的开端”予以评论,认为这也没啥不好。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和解析15.【答案】D、D、C、材料一主要运用例证法,如列举书法从大自然获得灵感来源的事例。 材料二主要采用引证法,如引用徐悲鸿、宗白华的言论来论证观点。、中国书法的美就如自然 万物的形态,富有韵律,变化无穷,即“穷变态于豪端”;中国书法反映自然的节奏韵律,目 的在于表现情感,即“合情调于纸上”。【解析】1.【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
9、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阅读此类文本,应注重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 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解答】D. “只有才”错误。由原文“徐悲鸿曾说:中国书法造端象形,与画同源,故有美观, 演进而简,其性不失”可知,中国书法从最初的象形文字就具备了审美价值。故选Do【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 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解答】“迎合”错误。由原文“每种动物都有其和谐优美之处,这是一种直接出自其生理机能,尤其 是运动机能的和谐”可知,动植物呈现出来的运动和延伸状态是出自其生理
10、机能,而不是为了迎 合人类。A. “所以”错误。由原文“中国书法的美在动在不静,由于它表达了一种动态的美,它生存了下 来,并且也同样是千变万化,不可胜数的”可知,中国书法讲求运笔迅疾流畅、自然连贯的和谐 之美的原因为中国书法的美在动不在静。C.“导致它不被纳入中国书法的审美范畴”错误。由原文“中国书法的原则之一,即方块字绝不 应是真正的方块,而应是一面高一面低,两个对称部分的大小和位置也不该绝对相同。这条原则 叫作“势”,代表着一种冲力的美,结果,在这种艺术的范型中,我们有了不少看似不平衡,实 际却十分平衡的结构形态”可知,张猛龙碑字体似有倒塌之势却又保持平衡的特点,正是中 国书法的原则之一。
11、故选Do3【分析】本题考查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做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材料的观点是什么,然后深入分析选 项的论据主要表达的内容,以此进行一一对应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同时也应了解论据的特点。【解答】中国书法“万物有灵原则”指的是中国书法来源于大自然。C.张旭的草书得以长进是因为他从公 孙大娘舞剑中悟得草书笔法的神韵,而不是从大自然中悟得。故选C。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由原文“比如一位学者看到一棵松树树干弯 曲、树枝下垂而不直立,表现出一种惊人的坚韧和力量,他会将这种美融入自己的书法风格。于 是,我们就有了 “劲松”的笔法。又如欲通晓中国书法,还必先仔细观察蕴藏在每个动
12、物体内的 形态和韵律”可知,这里面列举了凡自然界的种种韵律,无一不被中国书法家所模仿,并直接或 间接地形成某种灵感,以造就某些特殊“书体”的例子,所以材料一主要运用了例证法。由原文 “徐悲鸿曾说:中国书法造端象形,与画同源,故有美观,演进而简,其性不失。“宗白 华曾说:书法反映物象中的文,就是交织在一物象里或物象与物象的相互关系里的条理、 长短、大小、疏密、朝揖、应接、向背、穿插等规律和结构,而这个被把握到的文,同时又 反映着人们对它的情感反应,这种因情生文、因文见情的字就升华到艺术境界,具有艺术价值而 成为美学对象了。所以在中国书法里把人的情感、自然的韵律、点线的形式熔为一炉,三者之中 关键
13、在情。自然节奏、点线运动都是为了表现情感、意蕴。因此,书法的由具象到抽象,艺术的 表现力不是缩小了,而是更自由、更广阔、也更含蓄了。”可知,引用徐悲鸿、宗白华的言论 来论证观点。所以材料二主要采用引证法。5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由原文“自然界的美是动态的美,而非 静态的美。这种运动的美正是理解中国书法的钥匙。中国书法的美在动在不静,由于它表达了一 种动态的美,它生存了下来,并且也同样是千变万化,不可胜数的”可知,中国书法的美就如自 然万物的形态,富有韵律,变化无穷,即“穷变态于豪端”。由原文“书法反映自然的节奏韵律 的目的并不是再现自然本身,而是凭借情感与自然形式
14、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表现情感”可知,中 国书法反映自然的节奏韵律,目的在于表现情感,即“合情调于纸上”。69.【答案】D、C、“鸟窠”是本文的线索,串联起发现鸟窠、搬动鸟窠、重建鸟窠、欣赏鸟 窠、向往鸟窠生活等情节;“鸟窠”寄托了 “我”对自由和飞翔的向往,突出本文的主题。、 鸟窠变动前,鸟儿自由自在地生活,“我”发现它时感到惊喜;鸟窠搬动后,鸟儿不回旧窠,“我”感到不解并对鸟儿重建鸟窠感到愧疚;新窠建成后,鸟儿重获自由快乐,“我”也感到 快乐并对自由及飞翔充满向往。【解析】1【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 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
15、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 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解答】“而且还有人陪伴而不寂寞”错误,根据“我”后来把鸟巢搬到离“我”更近的磨坊门口,但 它们没来,可知,“还有人陪伴而不寂寞”不是原因。A. 突出我在磨坊里劳作的艰辛”错误,根据“毛驴登拉下耳朵,一圈比一圈走得慢了, 我也走得慢了下来,歪过头去,无精打采地看那窗外的世界”可知,应是突出“我”在磨坊里劳 作的烦腻、无聊。B. “表达对心爱鸟儿的深切思念”错误,根据“我终不能忍了,再不听娘的斥责,跑出去”可知, 应是表达对鸟儿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故选Do2.【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
16、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 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内容的分析。解答此类 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解答】C. “她不懂得鸟儿的快乐”错误,根据“不怕,它们很快活;能飞呢”可知,“娘”懂得鸟儿的 快乐。故选Co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的能力。文章先写“我”在磨坊里赶着毛驴拉磨时发现了窗 外白杨树顶端的鸟窠,后来“我”为了让鸟夫妻和“我”作伴搬动了鸟窠,然后鸟夫妻发现鸟窠 不见了又重新搭建鸟窠,之后“我”天天欣赏鸟窠,觉得新鸟窠“比原先那个更好看”,还发现
17、鸟夫妻“有了儿女”,最后写“我”捡起两根羽毛别在头上,表达对鸟窠生活的向往。“鸟窠” 是本文的线索,串联起全文情节。文章以题“鸟窠”为标题,通过“我”在磨坊的单调无聊的生 活与鸟儿在鸟窠快乐自在的生活的对比,表达了 “我”对自由和飞翔的向往,突出本文的主题。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鸟窠变动前,“我”发现“一对鸟夫妻住在那里, 叫不上名字,是白的脑门、长的尾巴那一类的。它们一早就起飞走了,晚上才飞回来,常常落到 磨坊门口,双脚跳跃着觅食”“我觉得这些小生命可爱”,对鸟儿自由自在的生活,“我”感到 惊喜;鸟窠搬动后,“鸟夫妻在叽叽喳喳叫着,焦躁地飞上飞下”,“我真有些不明白:它
18、们为 什么要那么傻呢,它们飞过磨坊,难道没有看见窠在门口吗? ”“终于内心惭愧了,觉得我不该 移了它们的窠,苦得它们又去创业”,此时“我”感到不解并对鸟儿重建鸟窠感到愧疚;新窠建 成后,“它们快活,我也快活;它们鸣叫,我也呼喊,最后鸟儿飞走了,“捡起了那两根羽毛, 拿回来,一根别在我的头上,一根别在毛驴的臃脖子上”,鸟儿重获自由快乐,“我”也感 到快乐并对自由及飞翔充满向往。1014.【答案】A、D、D、他的儿子抓住缰绳拦阻他,李光颜举起刀呵斥他的儿子离开。如果急于追查此事,他们就会把印章扔到水里或者火里;如果暂缓追查此事,他们就会把印章 又还回原处。、裴度在手稿中为太子没有确定而担忧,却没有
19、提及个人的事,说明他“以身系国 家”;四方蛮夷见到唐朝使者,总是问裴度年龄多少,是否还得到朝廷重用,说明他“威望远达 四夷”。【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 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 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普虚词和特殊 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解答】句意:裴度回朝后,陈述了淮西肯定能够攻取的情况,而且说:“我观察各位将领,只有李光颜 骁勇善战,深明大义,一
20、定能够建立功勋。宪宗高兴。丙申(二十六日),李光颜奏称在时曲 打败淮西兵马。“惟李光颜勇而知义”中“勇而知义”是描述李光颜的,作谓语,中间不宜断开, 排除BC。“李光颜奏败淮西兵于时曲”中“于时曲”是后置状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D。故选Ao.【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 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 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 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解答】D. ”文忠是给武官的谥号”说法错误,应该是给文官的谥号
21、。一般文官的谥号以“文”开头,武 官的谥号以“武”开头,故选Do.【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 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 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解答】D. “以生病为由待在家里,不接见任何人,唐文宗也不计较”说法错误,原文为“以疾归第,不 能入见”,说的是由于身体疾病而回到家中,未能拜见文宗。故选D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重点字词:“揽辔”,抓住缰绳;“止”,拦 阻;“叱”,呵斥;“去”,离开。“急之”,急于追查此事;“诸”,至于,至I;
22、“缓之”, 暂缓追查此事。1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上怪度无遗表,问其家,得半稿,以储嗣未定为 忧,言不及私”可知裴度在手稿中为太子没有确定而担忧,却没有提及个人的事,说明他“以身 系国家”;由“四夷见唐使,辄问度老少用舍”可知四方蛮夷见到唐朝使者,总是问裴度年龄多 少,是否还得到朝廷重用,说明他“威望远达四夷”。参考译文唐宪宗元和七年秋八月,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去世。召回田兴任步射都知兵马使。十月十九日, 任命田兴为魏博节度使。田兴因感激朝廷的恩典而流出了眼泪,将士们没有不欢欣雀跃的。十一 月初六日,派知制诰裴度到魏博表示慰问,把一百五十万贯钱赏赐给军士,对六州百姓免除一年
23、 的赋税徭役。将士们得到赏赐,发出了雷鸣般的欢呼声。成德、兖郸派来的好几个使者看到了这 一场景,面面相觑,惊惶变色,叹息着说:“对朝廷刚强不屈的藩镇果真有什么好处吗! ”裴度 为田兴讲述君臣之间的大义名分,田兴倾听着,整个晚上,都没有倦意。他对待裴度的礼数非常 周全,还邀请裴度走遍他管辖的州县,向各处宣布朝廷的命令。田兴在魏博行使朝廷的法纪命令, 向朝廷交纳赋税。各军长时间讨伐淮西,毫无建树。五月,宪宗派遣御史中丞裴度前往行营抚慰 将士,察看采取军事行动的情况。裴度回朝后,陈述了淮西肯定能够攻取的情况,而且说:“我 观察各位将领,只有李光颜骁勇善战,深明大义,一定能够建立功勋。宪宗高兴。丙申(
24、二十 六日),李光颜奏称在时曲打败淮西兵马。早晨,淮西兵马紧紧逼迫着李光颜的营垒结成阵列, 李光颜无法出兵,便自行毁除本军周围的栅栏,派出骑兵,向淮西军进击。李光颜亲自率领几个 骑兵向淮西阵中冲锋,多次冲进去,杀出来,敌人都认识他,箭象刺猬毛般密集地向他身上射去。 他的儿子抓住缰绳,请他停止冲锋,李光颜举起兵器,喝斥他走开。于是,人们争着拼死力战, 淮西兵马大规模地溃退,被杀死了数千人。宪宗认为裴度是善于识别人才的。二月十六日,任命 裴度为司空、同平章事。一次,裴度在中书门下办公时,手下忽然报告说中书门下的大印丢失了。 当时在场听到这个消息的官吏无不大惊失色。裴度却仍然饮酒,神态自如。不久,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福建省 漳州市 高三三模 语文试题 答案 详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