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显示技术的原理、体视因素和术语cited.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立体显示技术的原理、体视因素和术语cited.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显示技术的原理、体视因素和术语cited.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 0 1 0 年工程图学学报2 0 1 0第5 期J o U R N A Lo FE N G I N E E R I N GG R A P H I C SN o 5立体显示技术的原理、体视因素和术语王飞1,王晨升1,刘晓杰2(1 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北京1 0 0 8 7 6;2 长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 3 0 0 2 2)摘要:阐述了立体显示技术的原理:解释并分析了实现立体视的视觉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给出了其解析式。针对国内立体显示技术所用术语不统一的状况,对立体显示技术的术语进行了讨论。在分析了目前国内相关文章中使用的术语的基础上,归纳并尝试给出更为规范、准确的称谓。关键词:
2、工程图学;立体显示;原理;体视因素;术语中图分类号:T B2 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3 0 1 5 8(2 0 1 0)0 5-0 0 6 9 0 5T h eP r i n c i p I e,S t e r e o s c o p i cF a c t o r sa n d1 e r m i n o l o g yo f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 a lD i s p l a yT e c h n o l o g yW A N GF e i l,W A N GC h e n s h e n 9 1,L I L Jx i a 0 j i e 2(1
3、 s c h lo f A u“珊a t i,B 蜘h l gu n i V c 鸺时o f P 璐协孤dT c l c c o 舢m n i c a t i o 岫,B e 幻i n g1 0 0 8 7 6,C h h l a;2 c o l I e g eo f M 耐I a n i c a lE n g i n 吲佃g,C h 柚g c h 啪U n i V 哪畋c I l 如时mJ 1 m1 3 0 0 2 2,C h 妇)A b s t r a c t:T h i sp a p e rd e s c r i b e st h ep r i n c i p l eo ft h r e
4、 e-d i m e n s i o n a lt e c l l I l o l o g y,卸dd i s c u s s e st h ef a c t o r sa f f e c t i n gt l l e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s t e r e o s c o p i cd i s p l a y,t h e i ri n t e r a c t i o n s,锄dt h e i rm a t h e m a t i c a le x p r e s s i o n s T b w a r d sm ei n c o n s i s t e
5、 n c yo ft e r m i I l o l o g yu s a g ei nt h r e e-d i m e n s i o n a ld i s p l a yt e c l l l l o l o g ys t u d y,t h i sp a p e rd i s c u s s e st h eu S a g eo ft e 肌i n o l o g yi nr e l e V a n tf i e l d s B a s e do nt h e 仃a d i t i o no ft e mu s a g ei nr e l e V a n td o c u l n e
6、n t s,t h i sp a p e rp r 叩o s e sas e to fr a t i o n“a n ds t a n d a r d i z e dt e r I I l i n o l o g i e sf o rt h eu s a g eo fs t e r e o s c o p i ct e c l l I l o l o g)rs t u d y K e yw o r d s:e n g i n e e r i n g 铲印h i c s;s t e r e o s c o p i cd i s p l a y;p r i n c i p l e;s t e r
7、e o s c o p i cf a c t o r s;t e m l i n o l o g)r社会信息化对视觉图形图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今普遍采用的二维图形图像(轴测图、透视图)已经不能满足某些领域的需要了。从上个世纪8 0 年代人们就开始了对具有深度信息的体视图像的表示(显示)和观察方式等相关技术的研究。经过2 0 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开发了许多新技术,这些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虚拟现实、广播电视、通信、机械、医学收稿日期:2 0 0 8 一1 2 一1 5基金项目:国家“8 6 3”资助项目(2 0 0 7 从O l Z 3 2 9)作者简介:王飞(1 9 5 3 一),
8、男,辽宁海城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图学、计算机图形学、立体显示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万方数据工程图学学报2 0 10 年等领域。按其表示方法,立体显示可分为两眼式、多眼式、超多眼式、空中像、空间像、光波面再现式等。其中,两眼式是最为成熟的立体显示方式,常见的有眼镜式和裸眼两种方式。因我国还没有关于立体显示技术的相关标准,使得立体显示的用语很不统一。本文将在讨论两眼视差、辐辏、焦点调节和单眼运动视差等主要生理因素的基础上,分析目前相关文献中使用的术语,并试图依照其学科来源和形成机理给出更为准确的称谓。1 体视投影的原理如图l 所示,以人的两眼瞳为视点,其中&为左视点,风为右视点,分别以左右视点
9、对同一物体在画面P 上形成的透视投影对称为体视投影,或称为体视图形(像)。乳淼称为眼基线,眼基线一般平行于画面,B 称为目距,约为6 5 m m。对应于左视点S 的透视投影称为左投影,对应于右视点舔的透视投影称为右投影。如果左右投影存在一定差异,在观察画面时,让左眼只能看到左投影,右眼只能看到右投影,那么经过视觉信息处理,观察到的左右眼投影就会在观察者的头脑中融合成一个立体映像,跳出画面形成立体视。无论是眼镜方式还是裸眼方式,都需要满足上述必要条件才能形成立体视。图l 体视原理对观察者来说,当物体在画面前面,则形成的体视映像伸出屏幕,如物体在画面后面,则形成的体视映像在屏幕后方。前者称为交叉视
10、,后者称为同侧视,如图2 所示。(a)交叉视(b)同侧视图2 交叉视和同侧视2 体视因素人类感知三维空间维度形成立体视的因素可分为心理因素(也称为感性因素)和生理因素两类,其中心理因素包括线性透视、视网膜像的大小、阴影、明暗、浓淡、色相、遮挡等;生理因素主要有两眼视差、辐辏、焦点调节和运动视差等。在这些因素中焦点调节、运动视差是依靠单眼感知空间维度的因素,而生理因素中的两眼视差和辐辏是依靠双眼感知空间维度的因素。这里只讨论生理因素,它们是立体显示技术研究中最重要的因素。辐辏(C o n v e r g e n c e)两眼同时注视同一物体时,两眼视线向同一注视点彳汇聚,称为辐辏,两视线问的夹角
11、口称为辐辏角,它也随着眼基线到注视点的距离D 的变化而变化,如图3 所示。若礼辑=丑,则两眼辐辏角口=a。=曰D(r a d)=5 7 3。上i D(d e g)(1)由图2 看出,交叉视的辐辏角大,同侧视的辐辏角小。人眼的辐辏能力是有限的,一般不能超过3 6 0。因此,当观察小于1 0 3 n l I T l 以内的目标时,辐辏角超过3 6。,眼睛会感到异常紧张或疲劳,甚至不能合像。相反,如果距离Dj 时,口一0。实验证明,距离D 过大(超过2 0 m),辐辏几乎就发挥不了作用了。由图3 看出,观察岛、风和注视点彳确定的圆周上的注视点彳时,因口=诉,故该圆周上的点没有视差,观察圆周外的点(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立体 显示 技术 原理 体视 因素 术语 cited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