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HFR基因多态性与甲氨蝶呤不良反应关联性的Meta分析.pdf
《MTHFR基因多态性与甲氨蝶呤不良反应关联性的Meta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THFR基因多态性与甲氨蝶呤不良反应关联性的Meta分析.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601 第 41 卷第 6 期M T H F R 基因多态性与甲氨蝶呤不良反应关联性的 M e t a 分析吴大兴,吴丽峰(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 皮肤科,浙江 杭州 3 1 1 7 0 0)摘要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 e t h y l e n e t e t r a h y d r o f o l a t e r e d u c t a s e,M T H F R)基因多态性与甲氨蝶呤(m e t h o t r e x a t e,M T X)治疗炎症性关节炎不良反应的关联性。方法:检索P u b m e d 和C B M d i s c 等数据库中有关M T H F R C
2、6 7 7 T 及A 1 2 9 8 C 基因多态性与M T X 不良反应关联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符合入选标准者应用R e v m a n 4.2 及S t a t a 1 1.0 软件进行M e t a 分析,比较携带不同基因型人群(M T H F R 6 7 7 C CV.S.6 7 7 C T/T T 以及1 2 9 8 A A V.S.1 2 9 8 A C/C C)中M T X 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中,M T H F R C 6 7 7 T 1 6 篇,A 1 2 9 8 C 1 0 篇,结果显示,不同基因型个体M T X 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M
3、 T H F R 6 7 7 C C 与6 7 7 C T/T T 相比,R R=0.8 1 9 5%C I,0.6 5 1.0 1 ;M T H F R 1 2 9 8 A A 与1 2 9 8 A C/C C 相比,R R=1.0 6 9 5%C I,0.8 7 1.2 9 ;提示M T H F R 基因多态性与M T X 的不良反应间可能不存在显著的关联性,两基因多态性均不存在显著性发表偏倚(P=0.0 7 和0.2 2)。结论:M T H F R C 6 7 7 T 及A 1 2 9 8 C 基因多态性与M T X 不良反应可能无显著关联性。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甲
4、氨蝶呤;不良反应;M e t a 分析 中图分类号 R 7 5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0-2 1 3 8(2 0 1 1)0 6-0 6 0 1-0 5收稿日期:2 0 1 1-0 4-2 8作者简介:吴大兴(1981-),男,山东临沭人,主治医师,医学硕士。甲氨蝶呤在皮肤科及风湿科应用广泛,可单独或与其他药物联合用于治疗银屑病、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尽管M T X 具有起效快,疗效好,相对安全等优点,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在不同的患者中变异性却很大,仅约5 0%的患者临床反应良好,1/3 的患者由于不良反应不得不在1 年内中断M T X 治疗 1,因而其不良反应不容忽
5、视。目前尚无法准确预测患者对M T X 的治疗反应 2,而准确的预测指标对指导临床用药意义重大。M T X 作为一种叶酸拮抗剂,对叶酸代谢途径中的多个酶具有抑制作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 T H F R)是叶酸代谢的限速酶,催化5,1 0-亚甲基四氢叶酸转化为5-甲基四氢叶酸,从而在叶酸代谢、D N A 甲基化及修复中起重要作用。M T H F R 基因定位于1 p 3 6.3,其基因位点C 6 7 7 T 和A 1 2 9 8 C是常见的两种功能多态性。C 6 7 7 T 突变导致一个丙氨酸被一个缬氨酸取代,使该酶活性降低,导致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 3。而A 1 2 9 8 C 突
6、变则导致一个谷氨酰胺被丙氨酸取代,也使该酶活性降低。由于银屑病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关节炎发病率较高,系统损害较小,是研究M T X 不良反应较理想的对象。近年来国内外多个研究 4-2 0 以炎症性关节炎为研究对象,对M T H F R 基因多态性与M T X 不良反应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但研究结论不尽相同。本研究采用M e t a 分析的方法,对以往的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得到更客观可信的结论,为该领域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1 资料和方法1.1 文献检索应用计算机检索P u b m e d 和C B M d i s c 数据库,结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E B S C
7、O、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并采用手工检索的策略收集国内外自1 9 7 4 年6月至2 0 1 1 年1 月期间发表的有关M T H F R 多态性与M T X 不良反应关联性的病例对照研究。以“(m e t h o t r e x a t e O RM T X)A N D(M e t h y l e n e t e t r a h y d r o f o l a t e R e d u c t a s e O Rm t h f r)”为英文检索词,以(甲氨蝶呤 o r M T X)a n d(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o r M T H F R)为中文检索词。1.2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研究对象为炎症
8、性关节炎患者,包括银屑病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排除白血病等恶性肿瘤患者;能直接或通过换算获取M T H F R 野生基因型和突变基因型中M T X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上述数据不完整的研究,向作者发函索取详细信息,若仍不能获得,则剔除该研究。1.3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通过阅读文献标题和摘要进行初步筛选,排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然后通过阅读全文对初筛后的文献进行二次筛查,最终根据纳入标准纳入文献。对入选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包括文献作者,发表年份,研究对象的国别、种族、性别构成、年龄、原发疾病及其病程、M T X 疗程与剂量、叶酸补充情况,M T H F RC 6 7 7 T 与A
9、1 2 9 8 C 不同基因型人群M T X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以上过程均由两名研究者分别独立进行,意见不同者通过讨论决定。文 献 研 究 第 41 卷第 6 期2011 年 11 月温 州 医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Wenzhou Medical CollegeVol.41 No.6Nov.2011 602 第 41 卷第 6 期温 州 医 学 院 学 报1.4 数据分析应用R e v M a n 4.2 与S t a t a 1 1.0 统计软件进行M e t a 分析,首先对纳入的各个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若研究间无异质性(P 0.0 5),则选用固定效应模型(M a n
10、t e l-H a e n s z e l)合并统计量R R 并计算9 5%可信区间(c o n f i d e n c e i n t e r v a l s,C I);若研究间具有异质性(P 0.0 5),则选用随机效应模型(D e r S i m o n i a na n d L a i r d),最后绘制M e t a 分析森林图。由于采用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需主管判断图形的对称性,客观性不够高,为避免此局限性,我们采用 S t a t a 1 1.0 软件进行E g g e r s 线性回归检验来对发表偏倚进行定量测量。2 结果2.1 文献纳入情况经检索P u b m e d 数据库获
11、得1 5 9 篇英文文献,通过初步筛选排除9 9 篇,剩余6 0 篇文献通过全文阅读,进一步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4 5 篇后最终纳入 1 5 篇文献 4-1 2,1 5-2 0。经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得3 5 0 篇中文文献,排除数据重复的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共纳入2 篇 1 3-1 4 中文文献。通过E B S C O、万方、维普数据库及文献追溯所得的文献均包含在上述1 7 篇文献中。在 1 7 篇文献中,包含 9 个亚洲人群 4-5,1 2-1 4,1 6-1 7,1 9-2 0,8 个高加索 6-1 1,1 5,1 8(C a u c a s i a n)人群,合计26 6 4 例患者
12、。研究M T H F R C 6 7 7 T 基因多态性的有1 6 篇,研究M T H F R A 1 2 9 8 C 基因型多态性的有1 0 篇,其中9 篇对两者均进行了研究。1 项为银屑病性关节炎 8,1 项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1 8,2 项为混合性病种 1 1-1 2,其余1 3 项研究的病种均为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见表1。表 1纳入研究的基本资料研究Y.G h o d k e 4 2 0 0 8P.A g g a r w a l 5 2 0 0 6J.A.M.W e s s e l s 6 2 0 0 6P.B.G r a b a r 7 2 0 0 8V.C h a n d r a n
13、 8 2 0 1 0P.R a n g a n a t h a n 9 2 0 0 7Y.B e r k u n 1 0 2 0 0 4M.T a r a b o r e l l i 1 1 2 0 0 9Q.Y.Z e n g 1 2 2 0 0 8周小妹 1 3 2 0 0 8杨旭燕 1 4 2 0 0 7L.K.S t a m p 1 5 2 0 1 0A.T a n i g u c h i 1 6 2 0 0 7S.K.K i m 1 7 2 0 0 6J.T u k o v 1 8 2 0 1 0K u m a g a i K 1 9 2 0 0 3U r a n o W 2 0 2
14、 0 0 2国家印度印度荷兰斯洛文尼亚多个国家*美国以色列意大利中国中国中国新西兰日本韩国捷克日本日本疾病R AR AR AR AP S AR AR AR A,P S A,A SR A,A SR AR AR AR AR AJ I AR AR A种族印度人印度人高加索人高加索人高加索人高加索人犹太人高加索人汉族汉族汉族高加索人日本人朝鲜族捷克人日本人日本人女性比例(%)7 9.4 18 6.6 76 8.8 08 8.3 04 1.2 85 08 2.87 9.7 6不清楚7 6.6 3不清楚7 2.78 5.99 2.25 6.5 28 2.6 18 7.7 4注:*:包括加拿大、英国和希腊;
15、*:中位数年龄(岁)不清楚4 2.9 1 1.15 4.6 1 3.35 1 6 94 45 1 6 95 8.7 45 0 1 3.9不清楚4 9不清楚6 0.55 6.1/5 5.85 0.5 1 18.6*6 05 6.7 1 0.2病程(年)不清楚7.6 5 5.20 23.3 8 1 1.4 61 03.5 1 6.5不清楚0 1 3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1 0.48.2/8.91 3.9 7.52.1 21 1.38.2 5.8M T X 剂量(m g/周)7.5 1 7.51 1.1 3.11 51 0 1 2.51 51 2.51 1.9 37.5 2 0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5 2
16、54 61 1.6 2.41 3.72 1 22.5 1 2.5M T X 疗程(月)不清楚2 6.1 2 0.661 3 6 0(3 3)62 4 6 0(4 3)4 4.46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3 2 2 8(3 6)1 25 3.51 6.4 9不清楚1.5 0.7叶酸补充(%)不清楚1 0 01 0 06 21 0 07 1.15 8.89 2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9 9.53 2.71 0 08 8.42 7.81 0 0图 1 M T H F R C 6 7 7 T 基因多态性与 M T X 不良反应关系的M e t a 分析森林图 603 第 41 卷第 6 期图 2 M T H F
17、R C 6 7 7 T 基因多态性研究发表偏倚漏斗图2.2 M T H F R C 6 7 7 T 基因多态性与M T X 不良反应共有1 6项研究 4-5,7-2 0 纳入。各研究间异质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 7.0 2,P=0.0 0 0,I2=7 7.6%),故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M T H F R C 6 7 7 T 野生基因型(C C)中M T X 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低于突变型(C T/T 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效应方差Z=1.8 4,P=0.0 7),见图1。E g g e r s 线性回归检验结果不认为有显著性发表偏倚,至少是潜在的偏倚对结论无实质性
18、影响(t=-1.9 3,P=0.0 7),漏斗图显示各研究分布基本对称,见图2。1 6 项研究进一步分为亚洲人群和高加索人群,进行亚组分析,9 项亚洲人群 4-5,1 2-1 4,1 6-1 7,1 9-2 0 的研究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I2=7 9.9%,P=0.0 0 0,选择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R R=0.6 5 9 5%C I,0.4 2 1.0 1 (总效应方差Z=1.9 1,P=0.0 6)。7 项高加索人群 7-1 1,1 5,1 8 的研究异质性分析结果则显示消除了异质性,I2=3 5.8%,P=0.1 6,选择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R R=0.9 9 9 5%C I,0.8
19、9 1.1 1 (总效应方差Z=0.1 2,P=0.9 1)。2.3 M T H F R A 1 2 9 8 C 基因多态性与M T X 不良反应共有1 0项研究 4,6,8,1 0-1 1,1 5-1 6,1 8-2 0 纳入。各研究间异质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8.1 5,P=0.0 3,I2=5 0.4%),故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MTHFRA 1 2 9 8 C 野生基因型(A A)中M T X 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略高于突变型(A C/C C),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效应方差Z=0.5 6,P=0.5 8),见图3。E g g e r s 线性回归检验结果未显示
20、有显著性发表偏倚,至少是潜在的偏倚对结论无实质性影响(t=1.3 2,P=0.2 2),漏斗图显示各研究分布基本对称,见图4。根据所研究的人群将1 0 项研究进一步分为亚洲人群和高加索人群,进行亚组分析,4 项亚洲人群 4,1 6,1 9-2 0 的研究异质性分析结果未显示有异质性,I2=0%,P 0.7 9,选择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R R=1.0 6 9 5%C I,0.7 9 1.4 2(总效应方差Z=0.3 7,P=0.7 1)。6 项高加索人群 6,8,1 0-1 1,1 5,1 8,的研究异质性分析结果则显示了显著异质性,I2=7 0.5%,P=0.0 1,选择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
21、示R R=1.0 8 9 5%C I,0.8 1 1.4 3(总效应方差Z=0.5 0,P=0.6 1)。3 讨论由于M T X 广泛的适应证和较窄的治疗指数,以及其不良反应在不同患者间的差异较大,如何预测个体对M T X的反应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近年来随着遗传药理学研究的深入,M T H F R 基因多态性与M T X 不良反应的关系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兴趣,国内外众多研究对此进行了探讨,C h a n d r a n 8、周小妹 1 3、T a n i g u c h i 1 6 等发现 M T H F RC 6 7 7 T基因突变与 M T X不良反应相关,而 G h o d k e 4、A
22、 g g a r w a l 5、T a r a b o r e l l i 1 1、Z e n g 1 2 等则未发现C 6 7 7 T多态性与M T X 不良反应有相关性。W e s s e l s 等 6 发现1 2 9 8 C等位基因与M T X 不良反应发生相关,G h o d k e 等 4 则未发现图 3 M T H F R A 1 2 9 8 C 基因多态性与 M T X 不良反应关系的M e t a 分析森林图图 4 M T H F R A 1 2 9 8 C 基因多态性研究发表偏倚漏斗图吴大兴,等:M T H F R 基因多态性与甲氨蝶呤不良反应关联性的M e t a 分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MTHFR 基因 多态性 蝶呤 不良反应 关联性 Meta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