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内部控制质量判别分数构建——以我.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内部控制质量判别分数构建——以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内部控制质量判别分数构建——以我.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 6 届中l 珥嗯才务学年会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内部控制质量判别分数构建以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例田高良,李超(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 1 0 0 4 9)摘要:论文在分析我国卜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的基础上,以沪深两市2 0 0 7 和2 0 0 8 两个会计年度中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信息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判别分数。为保证构建的内部控制质量判别分数能够反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高低,论文对该指数在S T 与非s T 样本、违规和未违规样本、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和标准审计意见的样本以及存在重大差错更正行为和不存在重大差错更正行为的样本之问的分布
2、进行了W i i c o x o n 秩和检验,结果表明该指数能够区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质量。内部控制判别分数与公司上市年限的关系也进一步佐证了其合理性。论文的结论为进一步评价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提供了一条可能的路径。关键字:主成分分析;内部控制质量;内部控制质量判别分数一、引言以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为特征的现代公司制度的确立,可以被视为是包括了股东和管理者在内的众多利益相关者契约的集合。为了协调这砦利益相关者实现共同的目标以及对彼此权利的制衡,内部控制发挥的作用是不容质疑的(张砚,2 0 0 5)。2 0 0 8 年6 月2 8 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号称中国
3、版“萨班斯法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下文称基本规范),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聘请具有相应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审计。长期以米由于缺乏明确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标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内容(李明辉等,2 0 0 3:周勤业和王啸,2 0 0 5 1 杨有红和汪薇,2 0 0 8)。基本规范的出台,为上市公司建立和评价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由自愿阶段转入强制性阶段。其根本的出发点在于,通过强制性的信息披露机制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促使我国企业建立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体系,促进
4、企业的长远发展。基本规范自2 0 0 9年7 月1 日起开始正式实施。中粮地产(0 0 0 0 3 1)在其2 0 1 0 年3 月l O 日公布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如下:我们也充分认识到公司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现行制度与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有些业务控制制度的可操作性程度较低等。为此公司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p1 3)。利安达信隆会计师事务所对中粮地产2 0 0 9 年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鉴证意见为无保留。此前两天,即2 0 1 0 年3 月8 日,中国经营报披露中粮地产利润造假2。中粮地产在披露无保留意见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5、的同时,被媒体质疑其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仅仅是意外的个案,还是反映了现阶段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低质量的缩影?如果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不能够为外部信息使用者判断内部控制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如何通过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对内部控制质量进行评价?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希望能够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贡献微薄之力。2 0 0 2 年,美凼政府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其4 0 4 条款要求审计师必须对上市公司针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鉴证意见。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未明确指出注册会计师发表鉴证意见的对象是整个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还是针埘财务撤告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6、。但是,中国注册会汁师审汁准则1 2 1 1 号一了解被审汁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简称 1 2 l l 号准则)第二节第五 4 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q t 判断,考虑一项控制单独或连n d 其他控制是否与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及针对评估的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有关”,可以看出在实际q k 务当中,注册会计师所应该重视的还是和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因此,本研究中的内部控制质量,除非特别说明,仅指针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质量。详细内容见h t t p:w w w c b t o m c n c b j c h a n n e Y l 6 3 4 4 2 7 0 0 0 1 5i
7、i 0 6 518 0 05 4 0财务铃理实务(2)二、文献综述闺内学者棚关的规范研究认为,我国L 市公司内部拧制信息披露质量较低,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李明辉等(2 0 0 3)通过对2 0 0 1 年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进行分析,发现我国L 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很大程度上流干形式,无实质性内容,缺乏自愿性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机。杨有红和汪薇(2 0 0 8)对2 0 0 6 年在沪市公开发行A 股和B 股的8 4 8 家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进行分析,也得出类似的结论。基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我国学者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提出很多的改进措施。缪艳娟(2 0
8、 0 7)从中美两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比较入手,阐述了萨班斯法案的相关规定,总结了该法案对我围证券巾场的启示。杨有红和汪薇(2 0 0 8)提议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应该强制披露和分步走相结合,而内部控制审核报告则采用强制性披露和鼓励性披露相结合的作法。周勤业和壬啸(2 0 0 5)在借鉴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经验的基础上建议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当局的内部控制报告进行鉴证:尽快m 台内部控制的专门准则,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提供统一的标准;将治理、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责任落实到实际执掌公司大权的关键人和实际负责公司资产安全和财务可靠性的高级管理人员身上。这些建议和改进措施在基本规范中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
9、。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测量,从测量尺度上可总结为定类和定距两条思路。美国资本市场发展较为成熟,学者们以是否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对研究样本进行划分。D o y l ee ta 1(2 0 0 7)以美国资本市场上2 0 0 2 年8 月至2 0 0 5 年8 月问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7 7 9 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公司规模、公司存续期、财务状况、业务复杂度、快速增长、重组以及公司治理七个方面的1 1 个变量均对内部控制藿大缺陷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A s h b a u g he t a l(2 0 0 7)构建了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概念模型,认为公司
10、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管理层发现以及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激励共同决定着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实证研究中,内部控制缺陷的含义包含了控制缺陷、实质性缺陷以及重大缺陷1,结果表明公司业务复杂性、组织结构变动、会计应用风险、公司资源以及审计师更换五个方而共1 0 个变量均能够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产生影响。L e o n e(2 0 0 7)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的复杂性、出现重大的公司变革以及公司在内部控制系统方面的投资有直接的关系。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动机的实证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蔡吉甫(2 0 0 5),研究以2 0 0 3 年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动机
11、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状况依据披露与否进行划分,以定类变量进行测量。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受到公司盈利能力、财务报告质量以及财务状况是否异常的显著影响,公司规模和控股股东的性质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决策没有显著影响。陈共荣和刘燕(2 0 0 7)将2 0 0 6 年上海证券交易所A 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分为五类,即良好披露、详细披露、简单披露、无实质内容和未披露。在此基础上利用超额收益率和多元回归法研究了资本市场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反应。方红星和孙鬻(2 0 0 7)对沪市非金融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及其动因进行实证研究,将研究样本依照披
12、露与未披露进行定类描述。宋绍清和张瑶(2 0 0 8)专I、J 从公司治理角度,选择2 0 0 6 年至2 0 0 7 年的全部A 股公司(共2 1 7 0 个样本公司公开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治理特征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以定距变量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测量的出发点是对上市公司披露的内控制信息采用内容分析法,建立相应的指数进行评判。C h o wa n dB o r e n(1 9 8 7)详细展示了内容分析法的应用,构建了个衡量墨西哥制造业上市公司自愿性财务信息披露的指数,并将该指数用于研究其信息披露的程度以及背后的决定因素。B o t o s a n(1 9 9
13、7)构建衡量信息披露的指数,并检验了信息披露程度和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D e u m e sa n dK n e c h e l(2 0 0 8)以上世纪9 0 年代荷兰资本市场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参照C O S O 以及荷兰相关法律的基础上,提取出了六个项目用于评价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在研究中六个项目权荤相等。林斌和饶静(2 0 0 9)在对2 0 0 7 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豁证报告的动机进行实证研究时,以披露和未披露对样本进行划分,后续的稳健性检验中应用了深圳迪博公司开发的内部控制指数。基于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实状况,国内学者在实证研究中定类变量或者采用内容打分法构
14、建的定距变量作为内部控制质量代理变量是否合适?本研究首先建立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的概念框架,在此基础上回答该问题。1A u d i t i n g S m n d a r d s N O 2 将内部控制缺陷分为控制缺陷、实质性缺陷以及重大缺陷。控制缺陷是指内部控制的设计或者运行不能使得管理层或者其他员工行使其:作职责,及时发现并阻止错报:实质性缺陷是指对公司依捌公认会计准则正确记录、处理和报告财务数据带来负商影响的缺陷,使得公司年鼎 或者中期报告中的错报不能被及时发现;重大缺陷是指单个或者数个实质性缺陷导致年撤或者中期报告中的重大错报不能被发现。5 4 1第1 6 届t l l I l 4 财务学
15、年会三、内部控制质量测量现状存在的问题管理层作为内部人掌握着更多的私人信息,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了解更加深入和令而,对内部控制信息会存在自我选择披露的动机(D o y l ee ta i,2 0 0 7)。以投资者为代表的外部信息使用者只能根据管理层披露的信息判断公司内部控制的质量。内部控制质量评价以及相关信息流转的过程如图I所示:图1 内部控制质量评价信息流转从上图可以看出外部信息使用者对内部控制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包含了三个关键阶段:(1)管理层自我评估阶段。在国内,基本规范中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界定为三目标和五要素的体系,为管理层评价内部控制提供了权威的借鉴框架。如前所述,在借鉴国外相对比较
16、发达的内部控制一整合框架(C O S O)的基础上,发布的基本规范其本身的科学性是比较高的。即便如此,管理层评价内部控制本身亦是困难重重。原因有二:其一,内部控制的复杂性使得评价过程会导致较高的成本(M c M u l l e ne ta 1,1 9 9 6),而过高的执行成本可能会导致管理层缺乏动力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其二,内部控制中一些因素的不可验证性,使得即使不存在管理层缺乏动力的问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依然会受到质疑,如内部控制五要素当中的控制环境,包含了领导风格和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其本身是很难评价的。(2)审计师的鉴证阶段。要求审计师对管理层作出的关于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发
17、表鉴证意见,在技术上由于审计师工作范围的限制是不可行的。从1 2 1 1 号准则对和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的强调可以看出,审计!J i f j 能够发表鉴证意见的范围应该局限于针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而强势审计师的存在,可以促使管理层发现并报告内部控制缺陷(A s h b a u g he ta 1,2 0 0 7)。但在我国,审计市场高度分散,过度竞争,审计师在客户面前处于弱辨地位(夏冬林,2 0 0 3;周红,2 0 0 2),这一特点与欧美国家审计市场的特征形成鲜明对比。欧美的审计市场是以“四大”为标志的超大型事务所评价其品牌效应,以高价格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的市场,从市场份额分析,更接近寡
18、头市场(B a n d y o p a d h y a ya n dK a o,2 0 0 1)。在分散的审计市场中,事务所获取的客户的主要途径是价格竞争,而事务所竞相降价的结果便是低质量审计报告充斥市场(尹联,2 0 0 9)。针对这一现状,财政部于2 0 1 0 年1 月2 7 日颁布了会计师事务所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试图扭转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低价竞争的局面,促进该行业的长远发展。凶此,我国审计市场的现状较大地制约了注册会计师在该阶段签证报告的质量。林斌和饶静(2 0 0 9)发现2 0 0 7 年沪深两市共有1 8 6 家A 股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注册会计师出具的鉴证意见均为无
19、保留,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上述分析。(3)外部信息使用者评价阶段。外部信息使用者根据公司披露的经审计师鉴证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分析判断内部控制质量,作出投资决策。以美因为代表的西方资本市场发展较早,法律法规比较完善,能够保证披露信息的真实性(H a i la n dL e u z,2 0 0 5)。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学者们用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或者内容分析法构建的评价指数来评价内部控制质量,其包含的噪音是较小的。反观我国资本市场,内部控制方面的规章制度刚刚起步,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质量较低。如果简单的以披露和未披露二分类变量进行测量,显然不能够区别内部控制质量的高低;而内容打1h t
20、t p:k j s m o f g o v c n z h e n g w u x i n x i z h e n g c e j i e d u 2 0 1 0 01 1 2 01 0 0 1 2 9 _ 2 6 6 1 4 6 h t m l5 4 2财务管理实务(2)分法是建立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之上的,低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会降低内容打分法构建指数的可信度。而且内容打分法由于包含了过多的主观判断,造成研究的可重复性较差而受到学者们的批评(李明毅和惠晓峰,2 0 0 8)。因此,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应用内容分析法,依赖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进行评价的经济环境并不成熟
21、。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从另外的途径区别内部控制质量的高低。D o y l ee ta 1(2 0 0 7)和A s h b a u g he ta 1(2 0 0 7)的研究结论揭示了具有什么特点的公司会存在内部控制质量问题。如果市场能够根据公司的这些特征预期到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对内部控制质量的高低加以区分(D o y l ee ta 1,2 0 0 7;A s h b a u g he ta 1,2 0 0 7;A s h b a u g he ta 1,2 0 0 9),那么我们就可以以这些特征为基础对上市公司进行打分来评价内部控制质量的高低。四、内部控制质量评价设计(一)、样本
22、选取与数据来源根据研究需要,本文选取2 0 0 7-2 0 0 8 两个会计年度沪深两市A 股上市公司为我们的初始研究对象。之所以选择2 0 0 7 2 0 0 8 年度为我们的研究区间,主要原凶是2 0 0 6 年6 月5 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2 0 0 6 年7 月,财政部发出了关于成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的通知、2 0 0 7 年7 月1 日,深圳证券交易所(简称“深交所”)开始执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这些法规政策的出台可能会使得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发生较大的变化,样本选择区间从2 0 0 7 年开始可以保证公司外部管制环境
23、的相对稳定性。研究之所以并未将2 0 0 9 年样本纳入,是考虑到截止目前为止,2 0 0 9 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尚未到期,存在数据不全的现象。研究样本的剔除过程如下:(1)剔除数据缺失的公司:(2)剔除金融业上市公司;(3)剔除上市不足三年的公司。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并未剔除被S T 的公司,这是因为S T 公司的内部控制失效比较普遍(沈艺峰和张俊生,2 0 0 2)。S T 公司保留在我们的研究样本里面能够确保样本在各个变量拥有较大的变差,有利于主成分的提取。最终得到并确认的样本量为2 6 5 2 家,样本的详细剔除过程及年度分布如表I 所示:表I 样本剔除及分布表(二)、研究变量研究以A
24、 s h b a u g he ta 1(2 0 0 7)实证检验决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存在的变量为基础,我们梳理出以下9 个变量作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高低的判别变量。关于变量具体的名称、符号以及定义见表2:表2 变量定义5 4 3第1 6 届中国财务学年会(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上述9 个变量里面提取因子。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可以在尽可能少损失信息的条件下,对多维数据进行降维,即用提取出来的数目较少的不相关的主成分代替原有的变量进行分析,应用比较广泛(王赞和李松臣,2 0 0 9:杨淑娥和徐伟刚,2 0 0 3)。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上述9 个变量构造出一个评价指数,因此
25、为了保证在后续的处理中尽可能多地保存信息,我们并不舍弃不重要的成分,仅借鉴主成分提取思想的思路,通过极大方差法对提取的成分进行旋转,以各个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对各成分得分进行求和,计算出的结果即为内部控制质量的判别分数(Ds c o r e)。为保证上述所有变量和内部控制质量的关系一致,我们取公司规模(S i z e)和A l t m a nZ 分数(Z s c o r e)的相反数,以使得所有变量均与内部控制缺陷正相关,与内部控制质量负相关。这样,最终得到的内部控制质量判别分数越高,表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低。为评价判别分数的可靠性,我们对打分结果进行了一系列的检验。杨有红和陈凌云(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成分 分析 内部 控制 质量 判别 分数 构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