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铸铁件加工面麻点状小孔缺陷的分析及防止.pdf
《灰铸铁件加工面麻点状小孔缺陷的分析及防止.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灰铸铁件加工面麻点状小孔缺陷的分析及防止.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灰铸铁件加工面麻点状小孔缺陷的分析及防止许德隆(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辽宁大连116021)摘要:采用金相方法对 HT300 铸件加工面麻点状小孔缺陷的形貌、分布特征和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麻点是由许多尺寸在 0.3 mm 以下的小孔组成,多产生在凝固过程中冷速较慢的厚壁部位,主要分布在石墨密集区域,特别是在石墨封闭或半封闭区域;铸件 w(C)和 w(Si)量偏高,凝固过程中局部冷速过慢,切削用量偏大都有可能引起这种缺陷。提出了预防这种缺陷的四条措施。关键词:麻点状小孔缺陷;石墨剥落;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T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45(2009)060082
2、07Analysis and Prevention of Pocked Spots Defect on Cutting-Machined Surface of Gray Iron CastingXU De-long(Dalian Locomotive and Vehicle Co.Ltd.,China North Vehicle Group Co.Ltd.,Dalian116021,China)Abstract:By using metallographic method,the morphology,distribution feature and formation reason of t
3、he pocked spots-shaped pinholes on the machined surface of HT300 grade gray cast iron casting was analyzed.It was considered that thepocked spots are actually many small pinholes sized less than 0.3 mm,they are normally existing in the heavy section areawhich cooling relatively slowly during solidif
4、ication process,and mainly in the graphite-dense area,especially in the areaenclosed or nearly enclosed by graphite.This type of defect may be caused by too high w(C)and w(Si)of casting,too slowcooling of local area and too big cutting feed.Four measures were proposed to prevent this type of defect.
5、Key words:pocked spot-shaped pinholes defect;graphite scaling off;prevention measures灰铸铁的切削加工表面时常出现麻点缺陷,肉眼观察为小黑点的缺陷,实际是形态各异的小孔,因而易被误认为是表面缩松或是非金属夹杂物。这种缺陷比较容易出现在 HT300 以下的各种牌号铸件,产生部位多在凝固过程中冷速较慢的厚壁部位。1缺陷的形貌特征1.1宏观形貌对切削加工后表面存在缺陷的铸件进行解剖,试样的材料牌号为 FC300(相当于 HT300),化学成分为 w(C)2.72%,w(Si)2.05%,w(Mn)0.76%,w(P)
6、0.056%,w(S)0.095%。对试样进行打磨抛光后观察,其宏观形貌如图 1 所示,表面有大小不等的麻点状小孔。1.2微观形貌文献1把这种缺陷称为“麻点”,并认为是“切削加工面上存在大量的直径 0.2 mm 左右的小孔”。对图 1 试样金相观察,这种缺陷是尺寸小于 0.3 mm 的小孔,且小孔形状各异,圆孔甚少,尚难以用直径表达;并且尺寸大于 0.2 mm 的小图 1铸件加工表面上的麻点状小孔(打磨抛光后)Fig.1Pocked spot-shaped pinholes on machinedsurface of casting(after having been polished)收稿日
7、期:2009-01-14修定日期:2009-08-15作者简介:许德隆(1936.12-),男,江苏省江都市人,高工,主要从事废品分析和失效分析及铸造缺陷分析,现已退休。现代铸铁 2009/682缺陷与对策Defects and Countermeasures孔也较多。麻点状小孔缺陷的分布特征如下。(1)缺陷多发生在石墨密集分布的区域,如图 2 所示。图 2(a)是 0.20.3 mm 的小孔;图 2(b)是 0.10.2 mm 的小孔;图 2(c)是 0.050.10mm 的小孔。图 2(d)是0.05mm 的小孔;图 2(e)是长宽比5 的小孔。这些小孔的共同特点是周围片状石墨密集分布,石
8、墨面积率为 10%15%,孔的边缘隐约可见片状石墨的痕迹,孔内呈灰色或黑色,并非块状石墨或其他。(2)当石墨呈封闭或半封闭状态时,在切削力作用下,容易形成“麻点”。如当石墨分布呈多角形、C 形、O 形、n 形、形、形、V 形、U 形、竹叶状等形状时都有可能形成与上述形状相吻合的小孔,如图 3 所示。图 3(a)石墨呈多角形分布形成的小孔;图 3(b)石墨呈 C 形分布形成的小孔(图中左侧的小孔);图 3(c)石墨呈近似 n 形分布形成的小孔;图 3(d)石墨呈形(图左上)和 V 形或 Y 形(图右下)分布形成的小孔;图 3(e)石墨呈竹叶状分布形成的小孔。图 3 的共同特征是微区金属被一根或几
9、根片状石墨所包围,成孤岛状或半岛状,在切削力作用下剥落形成小孔;当切削力较大时,切屑崩落,也会超越石墨边界。但相对而言,当微区金属被石墨包围成封闭或半封闭状态时,在切削力作用下,会优先于其他微区的金属剥落而形成小孔。实际情况中不仅存在以上几种小孔,因为灰铸铁在凝固和继续冷却过程中,情况复杂,有很大的随机性,石墨形状和分布也不尽相同。当石墨与所包围的金属呈封闭或半封闭状态时,在切削加工(车、铣、铇、磨)过程中,石墨及其所包围的金属容易剥落,形成相应的小孔,如图 4 所示。图 2石墨密布区的小孔100Fig.2Pores ingraphite-dense area100(a)(b)(c)(d)(e
10、)图 3石墨包围区的小孔100Fig.3Pores ingraphite-enclosed area100(a)(b)(c)(d)(e)现代铸铁 2009/683缺陷与对策Defects and Countermeasures图 4(a)石墨呈半封闭状态,石墨及其所包围的金属剥落后形成的小孔;图 4(b)石墨呈封闭状,石墨及其所包围的金属剥落后形成;图 4(c)是将图 4(b)的照片抛光面再经 5 次打磨抛光(至少磨去 0.15 mm)后的形貌,周围的石墨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小孔依然存在。2麻点状小孔缺陷的形成过程为了解这种缺陷的形成原因和找出预防对策,并正确认识亚共晶铸铁中的“块状石墨”,
11、试验对可能出现这种缺陷的微区采用每次微量抛磨的方法,反复进行金相观察来得到麻点的形成过程。2.1试验方法将图 1 所示的试块依次用#600、#900 砂纸打磨,再用粒度 2.5 m 的金刚石研磨剂抛光,抛磨机的转速为 600 r/min,磨盘直径 200 mm,观察试样的金相组织。选择石墨密布区和具有封闭、半封闭状态特征的微区进行观察,记录 56个微区;然后再次打磨、抛光,观察各特征点变化,记录石墨所包围的金属的剥落情况。这样就可以观察到石墨及其所包围的微区金属的剥落过程,也就是小孔的形成过程。2.2试验结果2.2.1石墨密布区剥落过程石墨密布区要比非密布区割裂基体严重,在切削力作用下,容易使
12、石墨及其所包围的金属剥落而形成小孔,如图 5 所示。图 5(a)为尚未形成小孔的初始态,中心部位有 2 处(1 区和 2 区)可能出现剥落形成小孔;图 5(b)为经第 1 次打磨抛光后,1 区石墨上部开始连通;图 5(c)为经第 2 次打磨抛光后,局部石墨开始剥落;图 5(d)为经再次打磨抛光后,1 区石墨连同它所包围的金属剥落,形成小孔。2.2.2石墨包围区剥落过程基体金属被片状石墨所包围,在切削力作用下,最易剥落形成小孔。图 6 显示了受石墨包围的金属的剥落过程。图 6(a)为几根石墨呈枣核状分布,石墨内侧稍有剥落,包围着 1 区和 2 区,尚未形成小孔的初始态;图 6(b)为经第 1 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灰铸铁 加工 麻点 小孔 缺陷 分析 防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