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中超显性效应的分析.pdf





《杂交水稻中超显性效应的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杂交水稻中超显性效应的分析.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杂交水稻 中超显性效应 的分析 庄杰云,樊叶杨 ,吴建利,夏英武 ,郑康乐 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f;政良中心 杭州 3 1 0 0 0 6,2 浙江大学棱农业科学研究所,杭州 3 1 0 0 2 9 Ssi I。擅翼:本文提 出亚群体 分析法,在二个衍生于杂交稻推广组 合的 F 群体 中,挑选 均匀分布于连锁 图谱 的 D N A标记 作为固定园子,分别根据每个 固定因子的基因型将 F 群体 分成 三类亚群体:母本型(I 型)、父 本型(I I 型)和杂合型(m 型)。在大量 型亚群体 中 杂合度 与产量和穗数呈显 著正相关。在表现这种相关性的 I n型亚群体内分析产量 r L和 穗数 Q
2、T L,发现超显性作用是研究组 合杂种优势的主要遗传 基础。美羹词:奎整 挚;p N A t ;数量性 状基固 座位();超星丝墼 蜜;!中田分类号:s 5 1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 2 5 3 9 7 7 2(2 0 0 0)0 4 0 2 0 5 0 4 I d e n t i fi c a t i o n o f Ov e r d o mi n a n c e QT L i n Hy b rid Ri c e Co m b i n a t i o n s Z H UA N G J i e y u n”,F A N Ye y a n g1,WU J i a n-l i ,X I
3、 A Yi n g-w u ,Z H EN G K a n g-l e r,N a t i o m d c 机打 r R i c e,呷 L 朋?a t i o m d R i c e R e s e a r c h n s t i mm,舶;“3 1 0 0 0 6;2 t mt i t me A g g o d r a l 5 e i e a c e s z g U m x e r s ,m,咖 3 1 0 0 2 9,j AWt l r l Kt:T wo F 2 p o p u l a t i o n s we l e e a c h d e riv e d f r o m a c o
4、 r mn e r c i al h y b rid a n d u s e d f o r i d e n ti fic ati o n o f g e n e t i c f a c t o r s c o n t r i b u t i n g t o h e t e ms i s o f ric e DNA ma r k e r s d i s t rib u t i n g e v e n l y i n t h e l i n k a g e ma p s we r e s e l e e t e d a s fi x i n gf a c t o r s Th e F2 po p
5、 u l a t i o n s we l e 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t y po s o f s u b-p o p u l a t i o n s b a s e d o nt h e g e n o t y p e s o fe a c hfi x i n g f a c t o r:m a t e ma l t y p e(po I),p a t e rnal t y p e(T y p e I I)a n d h e t e m z y g o u s t y pe(T ype I l 1)I n a l ac g e n u m b e r o
6、f T y p e I I I s u b-p o p u l a t i o n s,s i g n i fi c a n t c o r r e lat i o n s we r e o b s e r v e d b e t we e n h e t e mz y g o s i t y a n d a i n y i e l d,an d be-t w e e n h e t e r o z y ges i t y and n u m b e r o f p a n i c l e Q T L a n a l y s i s i n T ype I l l s u b-p o p u
7、l at i o n s s h o w i n g s u c h cor r e l a t i o n s i n d i c a t e d t h a t o v e r-d o mi n a n c e w a 富t h e ma i 0 g e n e ti c b asi s o f h e t e r o s i s i n t h e t w o c r c 目 8 e s Ke y w o r d s:h e t e ms i s;D N A m a r k e r;q u a n ti t a t i v e t r a i t l o c i(Q T L):o v e
8、 r Mo n a n c e:r i c e 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个体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 优 于双 亲的现象 称 为杂种 优势,它普 遍 存在 于生物 界。杂种 优势 的利 用 已为农作 物 的增 产 发挥 了重要 的作用 早在 2 0 世纪初就提出了两种代表性理论学 说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 但杂种优势的遗传 机理一直未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近年来,虽然 D N A 标记 的应用促进 了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的研究,但其 结果 尚缺乏普遍意义。在玉米 中,同样的群体应用 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可得出不同结论。;在水稻 中,不同研究组报道 了不同的结果 由此可见,对 于杂种优势 这样一个复杂问题,需要拓宽分
9、析思 路。本文报道了我们采用亚群体分析法,在水稻杂 种优势遗传机理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l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水稻材料和性状考察 应用杂交稻推广组合汕优 1 O号(珍汕 9 7 A 密 阳 4 6)和协优 4 6号(伽青早 A 密阳 4 6),以相应 的保 持系与恢复系配制组合建立了珍汕 9 7 B 密 阳 4 6 (Z M群体)和协青早 B 密阳 4 6(x M群体)F 群体。收一 日期:2 o o o一0 3 0 2;棒国 日期:2 o o 0 0 60 2 基毒珥 宦:国家水稻基 因组项 目(1 0 1 0 90 6);农 部重点项 目(9 5农 一1 5 0l 一0 1-0 2
10、);洛克菲勒基金台 国际水稻生物技术项 目(R F 9 7 0 0 1#5 2 6)作奢前 介;庄杰云(1 9 6 5 一),男,双族,副研究员 硬 上学位;专业方向:遗传育种。郑康乐(1 9 4 4一),男,双蕨,研究员 博导;专 业方 向 遗传学 致膏:意太利米兰太学 生物菜 S A L A F r 蚰c 。0 教授 和李强先 生承担 A F L P和 R A M P检测,谨 致谢忱 维普资讯 http:/ 2 0 6 遗传H E R E D I T A S B e i g)2 O O O 2 2卷 于 1 9 9 5年在 中国水稻研究所实验基地种植父母本 和 F 各 6株、Z M群体 1
11、 7 1 株、X M群体 1 6 6 株。在各 单株成熟时分别收获,考取 6 个性状的数据:单株产 量(G Y D)、单株穗数(N P)、每穗 总粒数(T N S P)、每穗 实粒 数(N F G P)、结 实率(s F)和千粒 重(T G WT)。杂交 优势的指标衡量仅采用超亲优势,即针对同一性状,杂种一代表现型值超过最高亲本数值的比例。1 2 D N A标记 分析 按以前介绍 的方法提取各单株的总 D N A 0:应 用 的 D N A标 记包 括 R F L P(限制性 片段 长 度多 态 性)、s s (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A F L P(扩增片段 长度多态性)和 R A M P(随
12、机扩增微卫 星多态性)。R F L P分析主要参照 M c C o u c h等人的方法,采用 B C L系统(A m e r s h a m P h a r m a c i a B i o t e c h)检测信号,所用 探针由美国康乃尔大学 T a n k s l e y实验室提供。S S L P 分 析 中 的微 卫 星 引 物 对 购 自 R e s e a r c h C ,n e t i c s I n c,反应体系参 照厂商提供的方法,扩增产物在 3 O 的 Me t a P h o r 琼脂糖凝胶(F MC)上电淋 A F L P和 RA MP分析参照前人的方法,扩增产物在 6
13、 聚 丙 烯 酰 胺 变 性 胶 上 电 泳 后,采 用 银 染 检 测(P r o me g a)。1 3数 据分 析 应用 M A P M A K E R E X P 3 0 构 建连锁图,遗传 图距以 K o s a m b i e M表示,根据前人发表的图谱确定 各 连 锁 群 的 染 色 体 号 0 。应 用 M A P M A K E R Q T I 1 1 b“J 分析数量性状基因(Q T L),以 L O D2 0 为阈值,Q T L命 名采用 Mc C o u c h等人“提出的规 则。应用 S A S P R O C G L M J在双因子水平上分析基 因型 基 因型 互作
14、 后,除 了剔 除异 常 分离(P 0 0 5)的标记对外,在一对区间仅保留显著性水平 最高的一对标 记。最后,按 u 等人介绍的方法分析 显著互作中各基 因型组合的效应及其显著性。以杂合型基 因座 占检测总基 因座的比例表示各 个体的杂合度。除了根据定位的所有共显性标记计 算了杂合度外,还从中挑选了均匀分布的标记(Z M 群体 6 o个、X M群体 6 3个),重新计算了各个 F:个 体的杂合度。然后,分别分析杂合度与各个性状的 相关 性。为分析杂合度与性状表现是否在特定的遗传背 景下表现较强的相关性,分别 以挑选的均匀分布标 记为固定因子,将 F:群体分成三个亚群体:固定 因 子为纯合母本
15、型的构成亚群体 I,为纯合父本型的 构成亚群体,为杂合型的构成亚群体 I I I。在各个 亚群体中分析杂合度与性状的相关性。由于杂合度 与产量和穗数在大量的 型亚群体中呈正相关,为 了分析其原因,应用表现出这种相关性的 I 型亚群 体,检测产量和穗数 Q T L。2结 果 与 分 析 2 1 性 状表 现和 图谱构 建 在分析的 6个性状中,只有单株产量和单株穗 数表现出强杂种优势,前者在 Z M和 X M组合中的超 亲优势分别为 3 2 9 和 2 5 2,后者分别为 2 3 7 和 1 3 6 。在 Z M和 X M F 群体,分别获得了 1 2 4和 2 0 7 个 多态性标记的分离数据
16、,由此构建 了连锁图。Z M图 谱 由 1 0 9个标记组成,总图距 1 3 5 4 4 c M,其中 1 0 7 个 标记为共显性标 记(1 0 7 个 R F L P、2 个 s s L P);X M图 谱 由 1 6 0个标记组成,总图距 1 9 4 5 2 c M,其中 1 1 6 个 为共 显性标 记(9 4 个 R F L P、1 1 个 S S L P、9 个 A F L P、2 个 R A MP)。2 2 完整群 体 中的分析 在单因子水平上,在Z M和 X M群体分别检测到 一个单株产量 Q T L和一个单株穗数 Q T L:产量 Q T L 位于 6 号染色体 的同一区域,
17、均不表现超显性;穗数 Q T L位于不同染色体,均表现超显性。在其他性状上 共分别检测到 1 4和 1 2 个 Q T L,但超显性 Q T L仅各 有 3个。在双因子水平上,在 Z M和 X M群体分别检 测到 2 9和 1 9 对显著互作,以加性互作为主,未检测 到任何显著的显性 显性互作(表 1)。这些结果表 明,研究群体 中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遗传控制以加 性作用和加性 加性互作为主,这显然难以解释这 二个组合中实际存在的产量超亲优势。以定位的所有共显性标 记为基础,二个 F:群 体 中各个性状与杂合度的相关性均较低,相关系数 为 一0 0 2 60 1 9 3。以挑选的均匀分布标记为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杂交 水稻 超显性 效应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