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试卷分析.pdf





《浙江大学试卷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大学试卷分析.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浙江科技学院课程教学大纲无机及分析化学()B 1 无机及分析化学(B)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B)课程编号:0526603B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制药工程、轻化工程、生化国际 学时数:68 学分数:4 要求先修课程:执笔人:张立庆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制药工程、轻化工程、生化国际等有关专业必修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它是培养上述几类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后继化
2、学课程的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堂讲授,并与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密切结合,使学生掌握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结构、平衡、性质与应用的知识与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理论去解决一般无机及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具有选择正确的分析化学测试方法、正确判断表达分析测试结果的能力,为解决生产与科学研究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逐步建立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逐步具备科技人员应有的科学素质。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3、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 1 章 化学计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了解定量分析的任务与作用;方法和分类,了解一般分析过程的基本步骤。熟悉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掌握误差的基本概念,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减免方法,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理解有效数字的意义并掌握其计算规则,掌握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概念以及相关的各种表示方法;分析结果的统计处理;可疑值的取舍(掌握 Q 检验法)。了解置信度与置信区间的概念,了解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了解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掌握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主要内容:1.1 化学中的计量 1.2 误差 1.3 有效数字 1.4 实验数据的处理 重点:1
4、.分析过程的基本步骤(取样、预处理、测量、结果计算)2.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减免方法,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3.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滴定结果的计算方法 4.有效数据的应用,可疑数据的取舍和分析结果的正确表达 难点:1.可疑数据的取舍和分析结果的正确表达 2.置信度与置信区间 浙江科技学院课程教学大纲无机及分析化学()B 2 3.滴定结果的计算方法 第 2 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掌握化学平衡及平衡移动规律,掌握标准平衡常数的意义及表达式的书写;掌握平衡移动原理,平衡体系组成的计算。掌握温度、浓度(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化学反应速率方程(质量作用定律)和反应级数的概念,理解活化能、活化分子、催
5、化剂的概念,掌握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理解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在实际应用中须综合考虑的必要性。主要内容:2.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2.2 化学反应速率 重点:1.化学平衡及平衡移动规律,能用平衡常数(Ko)计算平衡的组成 2.化学反应速率方程(质量作用定律)和反应级数的概念。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难点:1.运用活化能和活化分子概念说明浓度、分压、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有关化学平衡的处理与计算 第 3 章 酸碱与酸碱平衡 了解酸碱理论的发展;掌握酸碱质子理论的定义、理解共轭酸碱对的概念。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度、稀释定律、溶液的离解平衡、分布系数、质子条件式、盐效应和同离子效应的概念
6、。掌握用质子理论计算一元弱酸、一元弱碱、一元弱酸盐和一元弱碱盐溶液的 pH 值。熟悉用质子理论计算多元弱酸的离解平衡组成,多元弱酸盐及两性物质溶液酸度的计算。掌握酸碱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原理及缓冲溶液的配制。理解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和选择原则,熟悉常用指示剂在酸碱滴定中的使用。掌握一元酸碱滴定过程中 pH 的变化规律及指示剂选择。了解其它类型酸碱滴定过程中 pH 的变化规律。掌握各类酸、碱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掌握酸碱滴定法结果的计算。了解酸碱滴定法的应用。主要内容:3.1 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平衡 3.2 酸碱平衡的移动 3.3 酸碱平衡中组分的分布及浓度计算 3.4 溶液酸度的计算 3.5 溶
7、液酸度的控制与检测 3.6 酸碱滴定法 重点:1.弱电解质的离解度、稀释定律、溶液的酸碱性和 pH 值、离解平衡、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等内容及有关计算 2.酸碱滴定分析方法的原理 3.酸碱滴定分析方法的应用和滴定结果的计算方法 4.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有关计算 难点:1.各种类型酸碱滴定过程中 pH 的变化规律及指示剂的选择方法 2.分布系数与分布曲线和质子条件式的确定 3.两性物质溶液酸度的计算和多元酸(碱)以及混酸的滴定 4.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有关计算 第 4 章 沉淀的形成与沉淀平衡 掌握溶度积的概念、溶度积和溶解度的换算。了解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掌握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产生
8、与溶解。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有关计算。掌握沉淀滴定法的原理及主要应用。理浙江科技学院课程教学大纲无机及分析化学()B 3 解重量分析法对沉淀形和称量形的要求;了解沉淀的形成,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沉淀条件的选择;掌握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主要内容:4.1 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4.2 分步沉淀、沉淀的转化 4.3 沉淀的形成与纯度 4.4 获得良好、纯净沉淀的措施 4.5 沉淀测定法 重点:1.沉淀溶解平衡及影响平衡的因素、溶度积规则 2.运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产生和溶解、重量分析方法的特点、基本原理和步骤。3.沉淀滴定分析方法的应用和滴定结果的计算方法 难点:1.分步沉淀及其有关计算 2.沉
9、淀滴定分析的终点判断 第 5 章 电化学与氧化还原平衡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氧化数的概念、氧化还愿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理解原电池的概念、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势、条件电极电位的概念。掌握用电极电势来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程度;会应用元素电势图讨论元素的有关性质。熟练掌握能斯特方程式,并掌握用能斯特方程进行相关的计算;了解条件电极电势。了解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因素。掌握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和碘量法;掌握它们的原理,特点,指示剂的选择及应用实例。掌握氧化还原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主要内容:5.1 氧化还原反应 5.2
10、 电极电势 5.3 电极电势的应用 5.4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5.5 氧化还原滴定法 重点:1.氧化还原平衡、电极电势等内容及有关计算。2.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方法的原理 3.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和碘量法 4.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方法的应用和滴定结果的计算 难点:1.氧化还原滴定法滴定条件的选择 2.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方法的原理 3.能斯特方程式相关的计算 第 6 章 物质结构 了解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原子轨道(波函数)和电子云等概念。掌握四个量子数的符号、表示的意义及其取值规律。掌握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及方法,理解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大学 试卷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