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持股情形下要约收购价格与时机的建模分析_张涛.pdf
《初始持股情形下要约收购价格与时机的建模分析_张涛.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始持股情形下要约收购价格与时机的建模分析_张涛.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计与决策2011年第7期(总第331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973096);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096118110010);陕西省高校重点学科专项资金建设项目(107-00X902)作者简介:张涛(1983),男,陕西西安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并购与重组。扈文秀(1964),男,河南长垣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企业并购与重组。章伟果(1984),男,浙江金华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并购与重组.张涛,扈文秀,章伟果(西安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安710054)摘要:文章基于吸纳初始股权行为所导致的交易量激增会引发抬价效
2、应,以及抬价效应的影响程度取决于股权流动性的观点,使用实物期权方法研究了初始持股情形下的要约收购价格和收购时机问题,重点讨论了股权流动性以及初始持股比例对收购价格和收购时机的影响,并确定了收购方的最佳初始持股比例。研究发现,股权流动性与收购价格和收购时机呈负相关、与最佳的初始持股比例呈正相关,而初始持股比例与收购价格和收购时机呈U型变动趋势。关键词:初始持股;股权流动性;收购价格;收购时机;实物期权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487(2011)07-0138-04初始持股情形下要约收购价格与时机的建模分析0引言企业并购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投资活动,具有类似于金融期权的
3、特性,即收购时机的可延迟性1。随着实物期权方法在投资领域的广泛应用,围绕企业并购价格及时机选择问题,国内外学者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现有研究忽略了并购中常见的现象,即收购方的初始持股行为。所谓初始持股是指在正式公布收购意向前,收购方在二级市场买入被收购方股权的投资行为。根据传统并购理论,收购方应该在公布收购声明前尽量多购买初始股权,以降低收购成本,提高收购成功的可能性。遗憾的是,大量实证研究结果却不支持这种观点,而且关于初始持股与收购价格的关系也没有得出一致结果。为了解释初始持股异象之谜,不少学者进行了深入思考。比如,Bris(2002)2考虑到市场流动性因素,他认为购买初
4、始股权存在两方面弊端:第一,在收购价格一定的情况下,当购买初始股权的行为被市场察觉时,将带来被收购方股价持续增长3,即初始股权具有“抬价效应”,这导致由于收购溢价的减少而降低了收购方出让股权的意愿,增加了收购的难度;第二,在公布收购声明时,初始股权规模透露了被收购方在收购方控制下的市场价值,换句话说,初始股权交易后的股价包含了市场关于收购发生与否和成败与否的修正预期,即初始股权具有“信息披露效应”,这降低了具有较高估值的收购方购买初始股权的意愿。Goldman&Qian(2005)4基于被收购方管理层以追求控制权私有收益为目的而采取管理层防御(managerial entrenchment)的
5、假设,认为实施收购后市场会对被收购方进行价值重估,在大规模初始持股情形下,收购失败意味着被收购方实施了强大的管理层防御,市场将调低对于被收购方的估值,导致收购方初始股权部分的收益减少。因此,收购方购买的初始股权规模应该使得收购成功条件下初始股权的边际收益等于收购失败条件下的边际成本。然而,Betton et al.(2009)5并未找到支持该假说的证据,他们认为,初始持股增加了被收购方管理层的参与收购的成本,导致可能拒绝收购谈判,所以最佳的初始持股规模或者是零(避免决绝成本)或者大于某个阈值(初始股权收益大于决绝成本)。本文秉承初始持股具有抬价效应的基本观点23,基于股权流动性分析的视角,研究
6、收购方具有初始股权情形下的要约收购价格及收购时机问题,并重点分析股权流动性以及初始持股比例对收购时机的影响问题,以此来确定收购方的最佳初始持股比例。本文在两个方面扩展了现有研究:第一,关于收购价格和收购时机的研究中,考虑到了收购方在收购前具有初始股权的现实;第二,基于股权流动性的视角,分析了收购方的最佳初始持股策略,为初始持股异象提供新的理论解释。本文与Bris(2002)的研究不同之处在于:Bris对于流动性的思考主要集中在信息传递的角度,本文则认为股权流动性是影响初始股权“抬价效应”的重要因素,直接决定了交易量对于股价的影响程度;而且,Bris的研究中收购方的收购价格是外生给定的,本文充分
7、认识到不同收购形式下收购价格确定的原则不同,通过建模内生的确定了不同收购形式下的收购价格。1模型1.1模型假设及说明假设市场上存在两家独立经营公司,分别记为企业k1,2,企业1试图收购企业2,即企业1为收购方,企业2为财 经 论 坛138统计与决策2011年第7期(总第331期)被收购方,其中被收购方为广泛持股的全流通股股权融资上市企业。收购方的拟收购比例为(0.5,1,收购声明之前,企业1在二级市场上吸纳的目标企业股权比例,即初始持股比例为(0,0.5,那么外部股东的持股比例为1-。为获得初始股权所支付的吸纳成本为C=Dc,其中c为单位股权平均吸纳成本。实施收购所需支付的固定成本(沉没成本)
8、,如谈判成本,咨询成本、债务利息成本等为I。借鉴Morellec和Zhdanov(2005)的模型假设,令被收购方的经营现金流为DXt,其中Xt为被收购方的股票市场价格,代表现金流的随机性部分,D为对被购方规模的测度,代表现金流的确定性部分。被收购方的股票市场价格服从Xt服从一个定义在概率空间(,F,P)上,由标准P-布朗运动Wt生成的几何布朗过程:dXt=Xtdt+XtdWt,其中=0eD和分别为被收购方股价的瞬时漂移率和瞬时波动率,现时股价为X0=x。参数0反应吸纳初始股权对股价的冲击程度,用于测度股权流动性,称为“流动性”系数,越大,价格变动一个百分点所需要的交易量越少,说明流动性越差,
9、越小,说明流动性越强,0为收购方无初始持股时的被收购方股价期望增长率。根据对数函数相关知识可知:%(100)D,其中100为股权增长率关于初始持股规模D的“半弹性”,表示增加一单位初始股权所导致的股权增长率增加的百分比变化。假设收购后,被收购方股权的瞬时漂移率为m,根据管理协同假设,控制权发生转移后,经营和决策主体的转变有助于改善目标企业营业状况、提升目标企业价值,那么市场将提高被收购方未来现金流的增长预期,所以,控制权转移后的被收购方股价瞬时漂移率应大于收购前的股价瞬时漂移率,即m。设定m=r-,r为收购的必要回报率,可以理解为收购后的被购方股息率或“便利收益”,为了使研究有意义,我们需要假
10、设0。1.2模型建立与求解假设收购方在时刻t发出收购要约,此时的收购回报函数为:V1t(Xt,)=Emt乙DXtdt-Pt-I=軈DXtr-m-I0(軈-)DXtr-I(1)其中,Pt=I0(軈-)DXtr-表示收购方支付的要约收购价格,I0表示要约价格系数,代表收购价格相对于收购价值的比率。Grossman and Hart(1980)6指出,对于广泛持股的被收购方,由于股东可以无成本的从控制权转移后的企业经营改善中分享利益,所以不会以低于企业收购后的改善价值出售股权。令tender表示收购要约发生后被收购方股东的股权出让比例,那么股东出让股权的约束条件为:I0tenderDXtr-Emt乙
11、e-rttenderDXtdt=tenderDXtr-m(2)化简得:I0r-r-m1(3)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收购方自然希望要约价格越小越好。根据不等式(3)可知,满足要约价格最小化的条件是I0=(r-)/(r-m),此时要约价格为Ptmin=(軈-)DXtr-m,即等于被收购方股东出让股权所放弃的价值提升的机会成本。将Ptmin=(軈-)DXtr-m代入(1)式可得:V1t(Xt,)=DXtr-m-I(4)式(4)表明,针对分散持股的被收购方所实施的要约收购,由于被收购方中小股东的“搭便车”行为,收购方的收购回报全部来自于初始持股部分。这说明“搭便车”问题降低了无初始持股的收购方收购
12、被收购方以改善经营的动力,持有初始股权能够有效解决被收购方股东的“搭便车”问题。对于收购方而言,收购回报应该大于不实施收购时的初始股权回报,即:V1t(Xt,)Et乙DXtdt-Dc(5)其中,Et乙DXtdt=DXtr-表示收购方永续持有被收购方初始股权的股权收益。将(4)式代人(5)式整理得DXtr-m-DXtr-I-Dc(6)由于收购能够提升被收购方价值,所以实施收购需要满足条件:DXtr-m-DXtr-,max(0,I-Dc)(7)在满足不等式(7)的条件下,收购方的要约收购价值最大化函数Ft(Xt)为下列最优化问题。Ft(Xt,)=maxtV1(Xt),DXt-Dc+EtFt(Xt+
13、dXt)|Xte-rdt(8)根据Dixit and Pindyck(2002)7的经典推导可知,最优化问题(8)的解的一般形式为:Ft(Xt,)=DXtr-Dc+AXt1Xt1。由价值匹配(value-matching)和平滑粘贴(smooth-pasting)条件可知:DXt/(r-)-Dc+AXt1|Xt=Xt*=V1t(Xt)|Xt=Xt*D/(r-)+1AXt1-1|Xt=Xt*=V1t(Xt)|Xt=Xt*将边界条件带入(9)式,并表示为现时收购价值函数可得:Ft(x,)=Dxr-Dc+1-Dc1-1xXt*1xXt*Dxr-m-IxXt*(10)其中,Xt*=11-1I-DcD1
14、r-m-1r-1(11)则,收购方实施要约收购的最佳时机为:t*=inft0|XtXt*(12)1.3结果分析(1)当IDc时,即实施收购的沉没成本小于收购前吸纳被收购方股权所支付的吸纳成本,实施收购的延迟期权处于虚值状态(Xt*Dc时,即实施收购的沉没成本大于收购前吸纳目标企业股权所支付的吸纳成本,实施收购的延迟期权处于实值状态(Xt*0)。这正体现出了收购具有的实物期权特性,即实施收购所产生的较高沉没成本促使收购方愿意推迟收购,以待未来获得更明确的信息以减少兼并风险。鉴于虚值期权状态下的策略为立即收购,收购策略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不显著,因此下面将重点针对实值期权状态下的收购阈值影响因素进行详
15、细分析。定理1对于收购方而言,初始持股比例与收购阈值呈现U型趋势,即存在一个最佳的初始持股比例使得阈值水平最小。令表示收购方初始持股比例的集合,收购方的最佳初始持股比例为:*=arg min12D(r-)(m-)r-m-aDI-c=0|(0.05证明:令Y=1r-m-1r-,则有Xt*=11-1ID-c1Y收购阈值Xt*对初始持股规模求导得:dXt*d=11-1ID-c1Y+ID-c1Y=-11-11Y2I2DY+ID-cY=-11-11Y2I2D1r-m-1r-+ID-c-aD(r-)2=-11-11(I0-1)2I2D(r-)(m-)r-m-aD-ID-c如 果 存 在(0.05使 得I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始 持股 情形 要约 收购价格 时机 建模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