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基于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 0 0 8 年第7 期商业经济N o 7,2 0 0 8(总第3 0 5 期)S H A N C Y EJ I N G J IT o t a lN o 3 0 5【文章编号】1 0 0 9 6 0 4 3(2 0 0 8)0 7 0 0 2 2 0 3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周学新1,周娟2(1 哈尔滨新中亿科技贸易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 5 0 0 9 0;2 沈阳农业大学经管学院,辽宁沈阳1 1 0 1 6 1)【摘要】产业结构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S T A T A 计量软件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从总体看
2、,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逐步弱化,第二产业对G D P 增长的贡献率占居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从三大区域看,东部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对其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小,中部和西部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却比较大。中部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大,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高于全国及中西部地区水平;从三次产业贡献率的比重看,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突出,中部地区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同样的问题。【关键词】产业结构变动;经济增长;东中西部地区;面板数据分析【中图分类号】F 1 2 1 3【文献标识码】B一、引言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著名经济学
3、家罗斯托曾指出:现代经济增长在本质上是一个产业部门变化的过程。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社会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而产业结构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效果。钱纳里和塞尔昆根据对多国发展的分析,将产业结构转换分成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不同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同。一是初级产品阶段。制造业对人口的吸纳有限就业人口绝大部分在农业部门,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8 0 以上。二是工业化阶段。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大,产业结构进入剧变阶段。制造业贡献地位转换的关节点,一般为人均收入4 0 0 美元(1 9 6 4 年美国)。三是发达经济阶段。一方面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下降,资本增长减速
4、,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减少;另一方面,农业结束了资本和技术对劳动的替代。成为劳动生产率增长最快的部门。在我国,产业结构的非均衡增长的现象很普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必然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低下。笔者试图运用经济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及东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二、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过程分析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大的跨度来讲,我国产业结构成长可分为四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1 9 5 2-1 9 6 0 年)奠定和巩固产业结构基础的阶段;第二阶段(1 9 6 1 1 9 6 5 年)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的阶段;第三阶段(1 9 6
5、6-1 9 7 9 年)产业结构再度向重工业化成长的阶段;第四阶段(1 9 8 0 年以来)产业结构在全面经济改革中均衡选择阶段。我国1 9 8 5 到2 0 0 5 年三大产业占G D P 的比重,概括起来是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一直占主导地位其比重均高于4 l,第一、三产业所占比重的趋势变化图呈现出一个明显的剪刀差形状,可以看到,第一产业比重是在不断下降,从1 9 8 5 年2 8 2 8 一直下降到2 0 0 5 年的1 2 6,而第三产业比重则从2 8 4 3 一路攀升到4 0,第二产业比重虽然一直很高,但总在4 1-4 8 之间徘徊,变动比较平缓。尽管我国在不断调整产
6、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二产业,但第二产业的质量及效益总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这与其他发达国家及新星工业化国家有较大差距。从增长率看,不论是第二、第三产业,还是第一产业的产值都是星增长趋势,特别是第三产业,其增长率要略高于第二产业。此时,尽管第一产业产值在逐年增加但其所占G D P 比重却是在不断下降的,从1 9 8 5 年的2 8 2 8 下降到1 9 8 8 年的2 5 4。与上一年相比1 9 8 9 年三次产业的增长率都下降了,又由此引发了为期三年的治理整顿。第二、三产业的增长率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第三产业增长率从1 9 9 0 年的8 1 5 上升到1 9 9 1 年的【收稿日期】2 0 0
7、8 0 5-0 5【作者简介1-再(1 9 8 3-),女,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发展。一2 2 周学新周娟: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2 4 5 6,第二产业的增长率从6 0 4 增加到1 8,第一产业的增长有所放慢。随后,三次产业的增长态势一直持续到1 9 9 4 年,1 9 9 4 1 9 9 8 年间,三次产业增长率又经历了很大幅度的下降,但其绝对量是在增加的,只有第一产业在1 9 9 9 年出现了负增长,产值比上一年有所下降。之后三次产业进入缓慢的增长期,到2 0 0 5 年,又有所下降。从1 9 8 5 2 0 0 5 年我国三次产业增长率
8、的趋势变化图。可以看到大多数年份中,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速度要快于第二产业,第一产业产值的增长速度最慢。三、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产业结构整体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分析,通常是指产业比例关系变化引起的经济总量的增加。这一增加额占同期经济总增加量的百分比,就是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部分根据统计分析中的因素分析方法的原理来考察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社会总产出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和:Y=Y l+Y 才Y,(1)其增加值也为三大产业的增加值之和:Y=A Y l+Y 矿Y,(2)竿=半。争+譬争+譬争YY lYY 2Y Y 3
9、Y7整理上式,得Y=R l Y l+R 2 Y 升R J 3(4)(4)式中,r 为G D P 的年增长率;百为第一产业产出的年增长率;百为第二产业产出的年增长率;耳为第三产业产出的年增长率;R,为上一年第一产业产值的比率;R:为上一年第一产业产值的比率;R 3 为上一年第一产业产值的比率,计算结果如表1 所示。表11 9 8 6 2 0 0 5 年我国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增加值占G D P 比重()贡献宰()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 9 8 6Z 4 76 5 1 51 7 甾4 8 6 43 5 9 6l 朔74 2 97,95 鹋2 4 6 94 2 5 43
10、2 7 5l 蚰85 2 01 1 8 4 72 1 4 4 7 53 4 2 41 9 朗2 6 44,95 7 32 0 3 63 5 4 34 4 2 01 04 6 42,5 9Z 的4 7 伪2 6 2 32 6 6 9l ll A 5Z 4 27 8 l8 7 24 4 4 74 6 舳I 钾22 3 S1 1 9 29-3 39 9 45 0 5 l5 41 9 蚰4 1 7 6 6螂1 2 9 35 6 5 3加5 31 9 9 47 3 I1 6 舶1 2 1 42 0 伪4 6 5 73 3 3 4l 辨55 2 91 2 9 37 9 l2 c L 2 44 9 加1 9
11、 9 63 胛8 鹌5 5 3t 7 9 74 9 舒3 2 瑚1 9 9 70 5 35 2 l5 2 l4 铂4 7 5 S4 7 6 01 9 9 8n 4 51 0 54 5 86 5 l2 6 9 36 6 6 21 9 9 9卸L 0 82 4 03 舯1 3 33 8 4 76 2 8 52 Oo 1 95 肼5 4 lI 7 64 7 4 05 0 2 0 0 l0 B l3 舯5 7 37 脚3 7 9 l5 4 4 6凇嘣4 J D o5 邯6 7 64 I 5 2 t 6嬲0 国7 I O5 伪5 拍5 5 1 43 9 5 22 0 0 4Z 铂8 4 46 4 l1
12、6 1 64 7 6 8拍1 7嬲l 8 丑4 卵9 I l,6 6 33 4 2 6均值2 5 I7 7 l6 3 21 3 铂4 4 6 B4 1 5 6纵观2 1 年,第二产业的贡献率平均为4 4 6 8,紧跟其后的是第三产业,平均贡献率是4 1 5 6,第一产业的贡献率只占到了1 3 8 6。第一产业,在1 9 9 9 年,其贡献率高达4 7,远远高于第二、三产业的贡献率,也是2 1年间第一产业贡献率所达到的历史新高,随后,第一产业的贡献率便大幅度下降。1 9 9 1 年降到了8 7 2,1 9 9 9年由于第一产业产值的负增长导致了它对经济增长的负的贡献。到2 0 0 5 年,第一产
13、业的贡献率为9 1 l。从表l 可以看到,第二产业的贡献率与G D P 的增长率有着相同的变动趋势,在1 9 9 0 年和1 9 9 8 年,其贡献率大幅度下降,分别为2 8 2 3、2 8 9 3,其他年份,第二产业的贡献率都保持在3 0 以上,并在1 9 9 3、2 0 0 3、2 0 0 5 年达到了5 6 以上。相比而言,第三产业的贡献率的波动幅度也很大,1 9 9 0 年,其值最小,为2 6 7,而在1 9 9 5 1 9 9 8 年间,从3 0 5 3 上升到6 6 6 2,其数值番了两倍多,之后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就一直在下降,到2 0 0 5 年,其贡献率回落到3 4 2 6。总体
14、来看,第一产业的贡献逐步下降,由1 9 8 5 的1 7 2 5 下降到2 0 0 5 的9 1 l,下降之份额达到8 个百分点之多,第二产业对G D P 增长的贡献率仍占居主导地位,依旧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1 9 9 7 年于第二产业持平,并在1 9 9 8 2 0 0 2 年间远远超过了第二产业的贡献率。(-)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1 模型和数据本部分运用S T A T A 等计量软件,比较分析全国和各区域三次产业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分别以全国和东中西部三地区的G D P 作为应变量,自变量为三次产业的增加值,数据
15、来源于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等。令Y。为应变量,Y”Y 孙Y 置分别为第i 个省第t 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为了防止异方差性,以上变量都取其对数值),通过绘制数据的散点图。发现Y 与Y。、Y:、b 呈线性关系,笔者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建立了如下回归方程:Y F n+Bl Y l p2 Y 置+B3 Y 掣+卜(5)其中,i 为横截面。表示3 0 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不包括西藏);t 为时期代表1 9 8 9 到2 0 0 5 年;O t 表示常数,B,、B:、p,分别表示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系数U。为横截面在时期T 的随机扰动项。2 模型分析结果笔者对模拟结果
16、进行了霍斯曼确认检验结果表明所有解释变量与非观测效应间不存在相关性的原假设没有得到满足。因此,采用S T A T A 统计软件对模型运用固定效应估计法进行回归,其结果见表2。从整体上看,在1 9 8 9 2 0 0 5 年期间,全国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比较显著的: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明显,其增加值每增长1,就会拉动G D P 增长0 4 8 7;第二产业每增长1,就会拉动G D P 增长0 3 5 2 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每增长l,就会拉动G D P 增长0 1 3 6。从三大区域看东部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对其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最小的,每增长l,仅拉动G D P 增长0 0 5 5,低于
17、全国一2 3 商业经济第2 0 0 8 年第7 期S H A N G Y EJ r N G J IN 0 7,2 1 1 0 8水平。而中部和西部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却比较大即第一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分别拉动G D P 增长0 2 0 0 5、0 2 3 0 6,均高于全国水平;三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高于全国水平,其中,中部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大,每增长1,就会拉动G D P 增长0 4 7 6;接下来是东部和西部,分别为O 3 7、0 3 6;对于第三产业,东部的优势就充分显现出来了,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到,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会使G D P 增
18、长0 5 3 6 7 高于全国水平。西部和中部每增长1,会使G D P 分别增长0 4 0 2 7、0 3 1 2 4 均低于全国水平。3 括号里的数据是方程各系数的t 值分别观察每个模型的纵向系数,注意到四个模型系数之和分别为0 9 7 5 3、0 9 6 1 8、0 9 8 9 3、0 9 9 2 9,近似等于l。这表明,从经济意义上讲,总体经济增长是各产业经济增长的加权和。据此可知,从整体上看,1 9 8 9 年一2 0 0 5年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对整个G D P 增长率的贡献为4 8 6 8,也就是说第三产业部门G D P 弹性为4 8 6 8,即G D P 总量的增长中。有4 8 6
19、 8 是来自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同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增长率对整个G D P增长率的贡献分别为1 3 6 2 和3 5 2 3。第三产业的贡献率最高,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的贡献率最小。分区域看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都是第三产业,只是贡献率不同,东部的偏高为5 3 6 7,西部为4 0 2 6,接下来依次为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而中部地区的情况却与它们不同,G D P 总量的增长中。有4 8 6 8 是来自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增长率对整个G D P 增长率的贡献分别为2 0 0 5 和3 1 2 5,即第二产业的贡献率最高,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的贡献率最小
20、。表2模型回归结果系数解释变量全国东部中部西部O 1 3 6 2*o 0 5 5 3 3*0 2 0 0 4 6 0 2 3 0 6 Y l1 9 6 1)(2 6)(1 1 2 1)(9 2 5)o 3 5 2 3*o 3 6 9 8*o 4 7 6 4*o 3 5 9 7*Y 2(2 0 9 1)(1 4 7 3)(1 9 0 2)(1 2 6 7)O 4 8 6 8 O 5 3 6 7 0 3 1 2 4*0 4 0 2 7 Y 3(3 3 7 S)(2 7 3)(1 3 6 5)(1 4 9 3)1 2 2 3 9*1 2 3 6 6 1 1 2 8 l 1 1 3 8 3*C(4 4
21、 4 2)(2 9 5 2)(2 9 4 3)(2 4 3 9)F-S t a tl I 0 2lo 8 61 3 81 7R-s l0 9 9 7 90 9 9 6 40 9 9 8 5O 9 9 8 7o b j5 2 01 8 71 3 61 9 7注:1 表示1 的显著性水平:表示5 的显著性水平。从各模型系数之比看,全国及东中西部三次产业贡献率的比重分别为:l:2 5 9:3 5 7、1:6 6 8:9 7、l:2 3 3:一2 4 1 5 3、l:1 5 6:1 7 5。由此可见。尽管西部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模式与全国和东部地区相同,但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到,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中国 中西部 地区 面板 数据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