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感性”——现代汉语诗学的文本分析.pdf
《“理性”与“感性”——现代汉语诗学的文本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性”与“感性”——现代汉语诗学的文本分析.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 7 卷第1 期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0 1 2 6N o 12O12 年1 月J O U R N A LO FC H A N G S H AU N I V E R S I T YO F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s o C I A LS C I E N C E)J a n 2012“理性 与“感性现代汉语诗学的文本分析向天渊(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中国新诗研究所,重庆4 0 0 7 1 5)摘要 新文学运动的初步成功以及白话文合法地位的确立,使得以现代汉语为栽体的理性诗学文本大量涌现合理的结构、完整的内容、恰切的论据、清晰的描述,以及
2、定义、比较、推论等方法的具体运用。是“理性文本”的基本特征;现代汉语诗学理性文本的增加,并不意味着体现了现代汉语文学批评家的主现感受与印象的“感性文本”的大规模减少。随着现代汉语诗学的发展,理性文本与感性文本在总文本中的比重,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理性文本适用的范围越来越宽,就是在被感性文本作为最后据点的诗歌批评和研究领域,也运步被理性文本所蚕食。这一过程潜在地反映了传统诗学与西方诗学在现代汉语诗学中话语地位的变化与转换。关键词 现代汉语诗学;理性文拳;感性文本;变化与转换;传统与现代;话语地位 中图分类号 1 2 0 7 2 文献标识码3 A 文章编号 1 8 7 2-9 3 4 X(2 0
3、1 2)0 1 0 0 3 5-0 5R a t i o n a lT e x t sa n dP e r c e p t u a lT e x t s-A nA n a l y s i so ft h eT e x t so ft h eM o d e r nC h i n e s eP o e t i c sX I A N GT i n n y u a n(C h i n e s eP o e t i c sR e s e a r c hC e n t e r,S o u t h w e s tU n i v e r s i t y。C h o n g q i n g,C h i n a
4、4 0 0 7 1 5,C h i n a)A b s t r a c t:A f t e r t h ep r e l i m i n a r ys u c c e s s o f N e w C u l t u r e M o v e m e n ta n d 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 t h ep o s i t i o n o f V e r n a c u l a r M o v e m e n t t h er a t i o n a lt e x t so ft h eM o d e r nC h i n e s eP o e t i c
5、 se m e r g e dl a r g e l y T h eb a s i cf e a t u r e so ft h er a t i o n a lt e x t sa r et h er e a s o n a b l es t r u c t u r e,c o m p l e t ec o n t e n t,p r o p e ra r g u m e n t,d i s t i n c td e s c r i p t i o na sw e l la sc o n c r e t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d e f i n i t i o n
6、 s,c o m p a r i s o n sa n di n f e r e n c e s H o w e v e r,i ns p i t eo ft h ei n c r e a s eo ft h er a t i o n a lt e x t s,i td i d n tm e a nt h a tt h ep e r c e p t u a lt e x t sh a db e e ne x t e n s i v e l yd e c r e a s e d A l o n g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M o d e r
7、 nC h i n e s eP o e t i c s,t h eo v e r a l lp r o p o r t i o n i n go ft h er a t i o n a lt e x t sa n dt h ep e r c e p t u a lt e x t si su n d e r-g o i n gac o n s t a n tc h a n g e T h es c o p ef o r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r a t i o n a lt e x t si sg e t t i n ge n l a r g e dS Ot
8、h a ti nt h er e a l mo fp o e t i cc r i t i c i s ma n dr e s e a r c hw h e r et h ep e r c e p t u a lt e x t st a k et h el a s ts t r o n g h o l dh a sb e e ne n c r o a c h e db yr a t i o n a lt e x t s T h ep r o c e s so fs u c has h i f ti m p l i c i t l yr e f l e c t st h a tw e s t e
9、 r np o e t i c sh a se s t a b l i s h e dt h ed i s c o u r s ea u t h o r i t yo v e r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p o e t i c si nt h em o d e r nC h i n e s ep o e t i c s K e yw o r d s:M o d e r nC h i n e s eP o e t i c s;r a t i o n a lt e x t s;p e r c e p t u a lt e x t s;c h a n g e
10、a n dt r a n s f o m lt r a d i t i o n a la n dm o d e r n;d i s c o u r s ea u t h o r i t y从长时段历史观来看,中国近代化或者说现代化的根本任务是“启蒙”,“救亡”只是一个全民性的短期行为。按照康德的说法,“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1 P 2 0 对人类是如此,对一个民族也应该如此。而且康德“所理解的对自己理性的公开运用,则是指任何人作为学者在全部听众面前所能做的那种运用”。1 P 2 4 2 5 由此看来,启蒙与理性也是一块硬币的两面,启蒙呼唤理性,理性促
11、进启蒙,二者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新文学运动作为中国现代启蒙运动收稿日期:2 0 l l 1 2 一0 7基金项目: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和合诗学研究”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向天渊(1 9 6 6 一),男,汉族,重庆人,文学博士。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外诗歌与诗学研究。3 5万方数据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 7 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渴求理性精神,而且其理性化倾向也确实以不可逆转的方式逐步增强。这也从一个层面反映了新文学运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合理性。新文学理性精神的逐步增强,不止限于批评与学理层面,在创作方面也是如此。当然,批评、理论
12、的理性化有利于汉语诗学的现代化,而创作上理性化倾向超过一定限度,则会造成公式化与单一化的恶果。这里,我们暂时撇开创作问题,着重从诗学文本的理性存在与感性存在这一视觉,考察现代汉语文学批评与理论,同传统诗学以及西方诗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梁启超自述其“新文体”的特征时,颇为自得的是:“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2 (眺新文体”之所以具有魔力,除了思想上的震撼力之外,从文本的角度考虑,逻辑理性的成功介入及其与情感体验的完善结合,也是重要的原因。当然,梁氏新文体以政论文为主。在诗学著述上,2 0 世纪的头十年,已经出现一批比较标准的“理性文本”:王国维的 评论、论新学语之
13、输入、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等。鲁迅的摩罗诗力说、周作人的论文章之意义暨其使命因及中国近时论文之失,尽管充满激情,但都条理分明、逻辑清晰,是颇具情感色彩的理性文本。此外,刘师培的论近世文学之变迁、章太炎的国故论衡文学总略都能承袭古文经学及清代朴学之精神,理智、冷静地考辨文学的本质与发展问题,也属于典型的理性文本。辛亥革命之后,理性文本更见丰富,但基本上仍以文言写成。新文学运动取得初步成就之后,以现代汉语为载体的理性诗学文本才大量涌现。新青年从四卷一号(1 9 1 8 年1 月1 5 日)起开始用白话和新式标点,胡适、钱玄同、周作人、傅斯年等随即以白话发表诗学论文,如胡适论小说与白话韵文、建设的文
14、学革命论、论短篇小说、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钱玄同新文学与今韵问题、论注音字母,周作人陀斯妥夫斯奇之小说、E l 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人的文学,傅斯年文学革新申义、戏剧改良各面观、再论戏剧改良,等。其中大多属于理性文本。合理的结构、完整的内容、恰切的论据、清晰的描述,以及定义、比较、推论等方法的具体运用,充分地显示出同传统诗学中3 6大量诗话、词话、曲话以及小说评点等感性文本的巨大反差,这些可以说正是“理性文本”的基本特征。1 9 2 0 年1 月1 2 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发布训令,要求小学一二年级国语从当年秋季起用白话取代古文,同年3 月,教育部又要求小学各年级一律废除文言教科书,白话成为
15、现代中国历史上被打开的潘多拉之盒,两千年垒就的文言金字塔几乎毁于一旦,随着“文言”这一传统文化根基的动摇和坍塌,中国文化古代与现代的分水岭也就此正式形成。白话取代文言,虽然有损于汉语的诗性精神,但却加强了汉语的理性力量。这是汉语文化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得与失的选择。这里,我们无须介入对这一选择本身得与失的讨论,我们只关心白话文取得合法地位之后,进一步促进了现代汉语诗学理性文本的发达这一客观事实。首先,众多的文学论争,催生出大量短平快式的理性文本。当现代汉语诗学成功地夺取了传统诗学的统治地位之后,内部又发生争夺话语权威的论战。论战时期发表文章的第一目的是迅速击败对手,最有效的手段是攻其要害、不
16、及其余,因此短小、快捷是论战型文本的基本特征。但仅有这两点还不足以击倒对手,还需要有强大的逻辑力量。即使是论战中出现的随感录、杂感类诗学文本,也因为逻辑性和针对性的加强,很大程度地消弥了传统小品文的主观与感性色彩,跨入了现代理性诗学文本的行列。比如,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期由创造社、太阳社作家发起,鲁迅、茅盾、冯雪峰等相继加入的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中,就出现了一批这样的论文,其中比较重要的都被收录到中国新文学大系(1 9 2 7 1 9 3 7)文学理论集二之中。这些文本虽然存在意气用事、有所偏激的情况,但其内在的逻辑性是比较充分的。其次,一系列长篇论文的发表,更充分地展示出理性文本强大的逻辑推
17、衍能力。长篇诗学论文是古代诗学中比较缺乏的文本类型,但自从文学革命成功之后,这种文本相继出现。比如,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就是一篇五万字的大论文,由十个部分组成,线索非常明晰,其突出的理性色彩又非一般短小文本所能相比;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门外文谈等是鲁迅为数不多的长篇论文;梁实秋二十年代中后期也写出了一批长篇论文;茅盾等人的“作家论”大多也具有较长的篇幅;收入“百科小丛书”的一些诗学专著,从篇幅、内容上看,也可万方数据2 0 1 2 年第l 期向天渊:“理性”与“感性”视之为长篇诗论。而三十年代中期出现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各集的“导言”,则是系列长篇论文,从不同的角度构成了第一个十年
18、间中国新文学各门类的综合研究。第三,一批经过较长时间思考的现代汉语诗学专著的出现,显示出理性文本在阐释重大文学现象和建构理论体系上的巨大优势。现代汉语诗学专著集中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批评文集,二是文学史、批评史专著,三是文学概论类著作,四是文学理论译著。译著的结构、观念都来自国外,其理性精神虽然对现代汉语诗学有所影响,但毕竟不能作为现代汉语诗学理性文本的代表。大多数批评文集严格说来算不上专著,只是单篇论文的结集,虽然一定程度地体现了批评家的某种思想或观念,但内在结构比较松散,系统性并不鲜明。倒是二、三两类著作,显示了比较充分的理性特征,这一方面是由于它们的文体对客观性、真实性有特别的要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理性 感性 现代汉语 诗学 文本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