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M_Ch02_术语和原则_s.pdf





《QM_Ch02_术语和原则_s.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M_Ch02_术语和原则_s.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第第2章质量管理术语和原则章质量管理术语和原则2.1 质量管理术语质量管理术语2.2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质量管理八项原则22.1 质量管理术语2.1.1 概述概述2.1.2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2.1.3 质量策划质量策划2.1.4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2.1.5 质量保证质量保证2.1.6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2.1.7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3术语是对某一专业领域内所应用的一般概念所作的准确和统一的描述,以便使人们在该领域中对某些概念具有统一的认识,并奠定相互交流和理解的基础。美国:筛选并总结了美国国防部文件和美军标准中有关质量术语92条,术语涉及质量、质量管理、质量保证、可靠
2、性与维修性、抽样检验等,应用于标准、规范、图纸、手册、合同、质量控制和检 验有关文件及工程评价报告中。欧洲质量管理委员会(EOQC):1972年“术语委员会”编写了398条术语;分为通用术语、统计学术语、统计质量管理术语、可靠性术语四个部分;全面阐述了西欧各国对这些概念的认识。日本:1963年制定了质量管理用术语JIS-Z-8101。1981年又进行修订,把工矿企业有关质量管理用的重要术语和定义分为通用、数学、控制图、检验、抽样和试验设计六类,共306条。英国:质量保证术语标准,分为基础、管理、设计、制造和施工、检验和试验、抽样的判断、质量缺陷、可靠性、维修性、维修、可用性等十一个部分,共28
3、8条。原苏联:OCT15895 质量管理标准,共100条。2.1.1 概述概述4ISO:为澄清通用的质量术语的用法,使其科学化、规范化,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活动,ISO/TC176/SC于1986年研究制定了ISO8402-1986“质量术语”,包括了22个术语。1994年版ISO8402由原“质量术语”改为“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并由22条术语增加为67条,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基本术语十三个第二部分与质量有关的术语十九个第三部分与质量体系有关的术语十六个第四部分与工具和技术有关的术语十九个2000版ISO9000从10个方面列出了80条术语,这十个方面是:质量有关的术语管理有关的术语组织
4、有关的术语过程与产品有关的术语特性有关的术语合格有关的术语文件有关的术语检查有关的术语审核有关的术语测量过程质量保证有关的术语2.1.1 概述概述5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领导者正式颁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释义:(1)组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如:公司、集团、商行、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慈善机构、代理商、社团或上述组织的部分或组合。(2)最高领导者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3)质量方针是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并不是具体的质量目标。(4)质量方针与组织总体经营方针相一致,并是其一个组成部分,它与组织的总方针以及并行的其他方针应协调;并为质量目
5、标提供框架。(5)质量方针应得到最高管理者的批准;并由其正式颁布。(6)通过相应的质量目标和有关政策措施(组织、经济、教育等)制定确保质量方针付诸实施和贯彻执行。(7)质量管理原则可作为质量方针的基础。2.1.2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6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释义:释义:(1)质量方针提供了质量目标的框架。即在质量方针提出后,可按质量方针在几个方面提出的原则要求,进一步细化出质量目标。(2)质量目标应适当展开。除了有一个总目标外,相关职能部门和适当层次还应根据总目标确定自己的分目标。(3)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应是可测量的。可测量并不意味着目标必须定量,有时定性地表示(如
6、提高员工的“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认识)也是可以的。但在具体操作的作业层次,质量目标应是定量的。(4)作好方针目标的落实工作。2.1.2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27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之间的关系: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之间的关系:质量方针为建立和评审质量目标提供了框架。质量目标在此框架内确立、展开和细化。质量方针还要具体体现组织对持续改进的承诺。质量目标应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不能脱节和偏离。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作用: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作用:(1)指出组织在质量方面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使组织的各项质量活动都能围绕这个方针和目标来进行,让全体员工都来关注它的实施和实现。(2)质量方针指出组
7、织满足顾客要求的意图和策略,而质量目标则是实现这些意图和策略的具体要求。两者都确定了要想达到的预期结果,使组织利用其资源来实现这些结果。2.1.2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8建筑工程公司建筑工程公司质量方针:遵纪守法,交优良工程,信守合同,让业主满意,坚持改进,达行业先进质量目标:单位工程竣工一次验收合格,单位工程优良率,工期履约率,顾客满意率,每年开发12项新的施工方法出租车服务公司出租车服务公司质量方针:一流的车况车貌、一流的队伍素质、一流的调度服务、以安全、舒适的出租车服务使顾客满意质量目标:乘客投诉率、车况车貌合格率、预约准点率、事故频率顺德变压器厂顺德变压器厂质量方针:客
8、户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中质量目标:控制不合格品的出现,向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作法:用国际标准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模式建立本企业的质量体系;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产品水平和质量;提供有效的培训,确保职工胜任其本职工作;有效及尽快检讨不合格品的出现,控制其再发生;重视客户的意见及反映,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2.1.2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案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案例9案例?某厂的质量方针是“质量第一”。案例分析:?本例“质量第一”的方针过于简单,没有体现组织的宗旨,对满足要求的承诺过于简单(仅对产品本身质量提出了简单的要求,没有对满足顾客要求的承诺),没有持续改进的承诺等,违反了
9、标准“5.3质量方针”的规定。2.1.2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案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案例10案例 某厂的质量方针是“科技领先、优质高效、顾客至上”,其工厂的质量目标为:“成品一次交验合格率为98,工序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为93,顾客满意率为98。”案例分析:本例违反了标准“5.3质量方针”的“c)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的规定。因为“框架”应该理解为对应于质量方针的核心内容,有相对应的质量目标,以便实施对实现质量方针的考核。本例中对质量方针的“科技领先”就没有制定相应的目标以便进行考核,这样“科技领先”就成了一句空话。例如,可以制定相应的质量目标为:“每年开发出新产品23项”等等。2.1.
10、2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案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案例11质量策划: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释义释义:由定义,质量策划应包含以下内容1 质量目标的制定、分解及落实;2 质量目标实现涉及的作业过程(措施)必要条件、确认部门职责;3 产品策划、管理与作业策划、编制,质量计划和进行质量改进;4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5 生产技术组织措施计划;6 注意质量策划与质量计划的差异。质量计划:对特定的项目、产品、过程或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料的文件。注1:这些程序通常包括所涉及的质量管理过程和产品实现过程。注2:通常质量计划引用质
11、量手册的部分内容。注3:质量计划通常是质量策划的结果之一。质量策划强调的是一系列活动,而质量计划是质量策划的结果之一,通常是一种书面的文件。2.1.3 质量策划质量策划12质量控制: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释义:释义:1 质量控制的目标就是确保产品的质量能满足顾客、法律法规等方面所提出的质量要求(如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等)。2 质量控制的范围涉及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3 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包括了作业技术和活动,也就是包括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两个方面。4 质量控制的动态性。5 质量控制程序。对影响产品质量各环节,各因素制定计划和程序,建立质量控制计划和标准;在实施
12、过程中进行连续评价和验证,发现问题进行分析,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再发生。2.1.4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3132.1.4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的范围涉及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产品的质量不仅受到质量环各阶段质量活动的直接影响,而且受相关过程的间接影响。?质量环的各阶段是由产品的性质决定,根据产品形成的工作流程,由掌握了必需的技术和技能的人员进行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使质量要求转化为满足质量要求的产品并完好地交付给用户,还要进行售后服务以进一步收集意见改进产品,完成一个质量循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各种技术活动必须在受控状态下进行。?当涉及某一具体的质量控制活动时
13、,通常加限定词,如“设计质量控制”,“采购质量控制”,“制造质量控制”,否则是指全过程的控制。14仅从技术标准作为判断产品质量好坏的唯一标准有局限性:?任何技术标准不可能将产品的全部技术要求反映在规格上;?对复杂产品而言,最终产品检验和试验不能揭示出全部质量隐患;?多数顾客没有足够的测试设备(施),无法检查验证数据;?为了取得具有统计意义的试验结果必须抽取较大样本,造成较高的试验费用;?即使进行了产品试验,也无法了解生产后的包装、储存、运输、使用、服务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2.1.5 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来源来源15?产品质量既然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就必须重视和控制过程中的质量,并把对过
14、程的控制要求订到合同中去。?507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逐渐建立了质量体系标准,用以弥补技术标准的不足,它充分反映了市场经济的特点。?第二方评价:执行合同时,需方可派代表检查质量体系是否按合同要求,建立了规定的质量保证模式。?第三方评价:供需双方均同意由第三方保证机构对供方质量体系作出正式评价(认证或注册)以减少第二方审核的数量及范围,提高评价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从此就形成了判断产品质量的两类标准(技术标准,质量体系标准),只有当这两个标准同时得到满足时,才能认为产品质量是合格的。2.1.5 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来源来源16质量保证: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释
15、义:释义:1 保证质量是“质量控制”的任务,而“质量保证”是以保证质量为基础,进一步引伸到提供“信任”这一基本目的。即使用户相信企业具有质量保证能力具有持续、稳定地提供满足质量要求产品的能力。2 质量保证能力的来源及评价3 内部与外部质量保证2.1.5 质量保证质量保证17质量保证能力的来源及评价?完善质量体系要使用户(或第三方)“信任”,企业首先应加强质量管理,完善质量体系,对合同产品有一整套完善的质量控制方案、办法,并认真贯彻执,对实施过程及成果进行分阶段验证,以确保其有效性。?向用户提供客观依据企业应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各种活动,使用户(或第三方)能了解企业的实力、业绩、管理水平、技术水
16、平以及对合同产品在设计、生产各阶段主要质量控制活动和内部质量保证活动的有效性,使对方建立信心,相信提供的产品能达到所规定的质量要求。因此,质量保证的主要工作是促使完善质量控制,以便准备好客观证据,并根据对方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提供证据的活动。?用户评价文件是否满足质量保证能力的要求;体系文件是否真正的运行起来,否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如何评价:到供方检查各部门及现场,查阅质量记录。2.1.5 质量保证质量保证-释义释义(2)18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保证(1)内部质量保证是为使企业领导“确信”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能满足质量要求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是公司下属部门(厂家)向公司提供信任的手段。(2
17、)外部质量保证为使用户确信本企业具有持续稳定生产满足质量要求产品提供信任(证据)的活动。生产厂向用户提供质量保证时有权提出加价的要求,加价的幅度取决于需方要求提供证据的范围、方式和程度,以及产品的性质,要考虑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和风险费。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是为向用户提供所要求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包括特殊的和附加的质量保证措施、程序、数据、证实试验和评定的费用。质量保证的作用是从外部向质量控制系统施加压力,促使其更有效地运行,并向对方提供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把问题在早期加以解决,以避免更大的经济损失。2.1.5 质量保证质量保证-释义释义(3)419定义:定义: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
18、调的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释义:释义:1 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各级职能部门领导的职责,而由企业最高领导负全责,应调动与质量有关的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共同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完成质量管理的任务。2 质量方针是质量管理的纲,质量管理的活动是围绕制定和实施质量方针,达到(实现)质量目标而展开的。3 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体系为依托,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发挥其职能。这四项活动是质量管理工作的四大支柱。4 质量管理是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为了实施质量管理,需要建立质量体系。2.1.6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20管
19、理与质量管理概念图管理与质量管理概念图体系(系统)最高管理者管理管理体系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持续改进质量改进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策划有效性效率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系统)最高管理者管理管理体系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持续改进质量改进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策划有效性效率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
20、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达到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21一 定义: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二 释义:一 定义: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二 释义:1 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2 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3 一个组织可以建立一个综合的管理体系,其内容可包含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财务管理体系等。2000版ISO900
21、0标准在编制时已考虑了与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协调,为组织综合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方便。2.1.7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22三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三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1 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依据2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3 质量管理体系方法4 过程方法5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6 最高管理者的作用7 文件8 质量管理体系评价9 持续改进10 统计技术的作用11 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注点12 质量管理体系与优秀模式之间的关系2.1.7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质量管理体系基础23(1)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依据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依据 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就是要帮助组织增进顾客满意。从这个
22、意义上来说,顾客满意程度可作为衡量一个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总指标。顾客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顾客是组织持续改进的动力。质量管理体系方法是管理的系统方法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具体应用。质量管理体系还能为组织持续改进其整体业绩提供一个框架,使持续改进在体系内正常进行,以增加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机会。质量管理体系还能提供内、外部质量保证,向组织(内部)和顾客以及其他相关方(外部)提供信任,使相关方相信组织有能力提供持续满足要求的产品。2.1.7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1)24(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与各种行业或经济部门的、提供各
23、种类别的产品,包括硬件、软件、服务和流程性材料的、各种规模(大型、中型、小型)的组织。但每个组织为符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而采取的措施却是不同的。因此,每个组织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体系标准对产品没有提出任何具体的要求。与产品有关的要求在技术规范、产品标准、过程标准或规范、合同协议以及法律法规中规定。对每一个组织来说,产品要求与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缺一不可,不能互相取代,只能相辅相成。2.1.7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2)525(3)质量管理体系方法质量管理体系方法质量管理体系方法是管理的系统方法的原则在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具体应用。(1)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八个
24、步骤:确定顾客和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定实现质量目标必须的过程和职责;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目标必须的资源;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应用这些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2)PDCA循环2.1.7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3)26PDCA循环循环?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统计学专家戴明(W.E.Deming)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故也称为戴明环。它反映了质量改进和完成各项工作必须经过的4个阶段。这4个阶段不断循环下去,周而复始,使质量不断改进。?PDCA循环的建立是
25、质量管理在方法上的一个重要发展,它同数理统计方法结合在一起,使质量管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2.1.7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4)27PDCA循环循环含义:PDCA循环表示质量管理中任何工作都要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去做。每循环一次,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将会提高一步,不断循环,质量管理工作就会不停顿地前进和提高。P:(plan)计划阶段制定方针、目标、活动计划、提出管理项目等。D:(do)实施(执行)阶段按计划实地去干。C:(check)检查阶段检查实施效果。与计划、目标比较,哪些项目实现顺利,存在哪些问题(发现问题)找出原因。A:(action)处理阶段把经验、教训变为标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QM_Ch02_ 术语 原则 _s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