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的实证分析.pdf
《——基于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的实证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的实证分析.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流通经济2 0 1 1 年第 l 0期 口经贸论坛 城 乡 不 同 收 入 群 体 通 胀 差 距 对 收 入、消 费 的 影 响 基于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 Q MM)的实证分析 李 文 溥,龚敏(厦 门大学宏观经济研 究中心,福建 厦 门 3 6 1 0 0 5)摘要:文章基 于中国季度 宏观 经济模 型,对我 国城 乡不 同收入群体所 面临的收入差距、通胀差距及其对 总 需求 的影响进 行 了实证分析。通过构建消费行为方程,分析 了总量c P I 上涨对不 同收入群体c P I、收入及 消费支出 的影响。研 究结果表 明,c P I 的上涨对农 村居 民的冲击大于城镇居民,对低收入
2、群体的冲击大于高收入群体。城 乡 及城 乡不 同收入群体 面临的通胀差异会扩大不同收入群体 的实 际收入差距,削弱我国居 民对通胀 的耐受力。同 时,抑制全社会居 民消费需求扩张,会使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率持续下滑。因此,抑制通胀并有效降低通胀 的社会成本,不仅要控制通胀的总量水平,而且要缩小通胀在不 同收入群体之 间的差距。即 旨在 控制总量 通货 膨 胀 的政策要兼顾缩小城 乡居 民的通胀差距。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 时,要在 控制通胀 与追求增长之 间作 出权衡,要 坚决将增长速度控制在9。为有效抑制通胀差距所产 生的社会 成本,必须充分 重视通货膨胀对 不同收入 阶层 尤 其是农村低
3、 收入阶层 收入 的影响,采取有力措施保障低收入 阶层的收入增长;要进 一步提 高最低 工资标准 和制造 业劳工工资水平,保障城 乡低收入阶层收入和消费水平,增 强中低收入 阶层抵御通胀侵蚀 收入 的能力。关键词:通胀差距;收入差距;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 型 中图分类号:F 0 6 3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 0 0 7 8 2 6 6(2 0 1 1)1 0 0 0 5 0 0 7 一、导言 在食 品及居 住类 价格上涨推动 下,2 0 1 0年我 国居 民消 费价格指数(以下简称 C P I)大幅上涨,侵蚀 了城乡居民特 别 是低收入群体 的实 际收入,抑制 了全社会居 民消费需
4、求的 扩张,使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下滑,使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面临更为艰巨的任务。现有文献集中研究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I n c o m e G a p)问题,但对城乡 间通胀差距(I n fl a t i o n G a p)的研究却 比较少,更没有对城乡不 同收入群体之 间通胀差距 的研 究。城 乡以 及城乡不 同收入群体面 临的通胀差 异会扩大 不同收入群体 的实际收入差距,削弱我国居民对通胀的耐受力。时,关 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通胀差距还意味着当前不仅必须从 总量上抑制通胀,还要注重缩 小城 乡不 同收入群 体之 间的 通胀差距。本文基于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以下简称 C Q
5、M M),实证分析 了我 国城乡不 同收入群体所面 临的通胀 差距及其 对城乡不 同收入群体收入和消 费的影 响。通过构 建城镇七 个收入组别、农村 五个收入组别的消费行为方程,模拟 分析 了一定幅度的总量 C P I 上涨对城乡及城乡不同收入群体 C P I 的影响程度,进而分析通胀差距对不 同收入群 体收入及 消费的影响。本文首先分 析我 国城 乡不同收入群 体收入增 长与消费 的情况;其 次构建一个需求导 向的结构式季度宏观经济计 量模 型,并以此 为基础模 拟分析总量 C P I 上 涨对 我国城乡 及城 乡不 同收入群体 C P I、收入增长及消费变化 的影 响;最 后提 出,抑制通
6、胀并有效降低通胀社会成本,不仅需要控制 通胀 的总量水平,而且需要缩 小通 胀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 的差距。二、城 乡不 同收入群体 的收入差距与通胀差距 1 城 乡及城 乡不同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 2 0 0 1 年以来,我国经济在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城乡收 入差距 逐渐 拉大。城 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持续快于 农村家庭人均实际纯收入增长(图 1)。虽然 2 0 1 0年食品价 格 上涨 大幅度提 高了农村 居民收入,其实际收入增速近十 年来首次超过城镇居民,但两者问的差距仍然高达 3 2:1。与此同时,城乡不同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也呈扩大态 势。如果把城镇居民分为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高收入
7、户 三组,那么近十年来,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呈“高收入高增 长、低收入低增长”的态势。城镇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 在 2 0世纪 9 0年代初与低 收入户 的比值是 2-1,之后持续上 升,2 0 0 8年达到 3 6:1左右,同期 中等 收入户 与低 收入户的 50 比值 也从 1 4:1扩大到 1 9:1。把农 村家庭也 分为低收入 户、中等收入户、高收入户三个 组别,不 同收入群体 之间 的 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农村 高收入户人 均纯收入与低 收 入户 比值 自 2 0 0 0年起 持续上升,2 0 0 9年达 到 7 9 5:1,2 0 1 0 年下降至 7 5:1;中等收入户与低 收
8、入户 的 比值保持在 2 8:1的水平。计算城 乡各收 入群体 人均 收入对人 均 G D P增长 的弹 性,发现城镇低收入家庭人均 收入 每增长 0 7 1,中等收入 家庭增长 0 9,高 收入家庭增长 1 0 8;农村低收 入家庭 人均纯收入每 增长 0 4 7,中等 收入家庭增 长 0 6 4,高收 入家庭增 长 0 7。农村高收入家庭的收入弹性甚至低于城 镇低收入家庭。这说 明,现阶段我 国人 均 G D P的增 长伴随 着 收入差距 的不断扩大。在城镇,高收入和最高收入家庭 的 收入增速 一直都超过人均实 际 G D P的增速,而其他收入 群 体则反之。城 乡间 以及城 乡不 同收入
9、群体 问收入差 距 的扩 大,直 接抑制了消费需求的扩展,不利于改善民生,调整经济结 构,转变发展方式。与世界其他经济体相比,我国居民消费 占比是相 当低 的。属“金砖 四国”,巴西居 民消费 占 G D P 的比重长期在 6 0 以上,而我 国仅为 3 6 5。1 2 城 乡间及城 乡不同收入群体间的消费结构差距 不 同收入群体消费行为 的一个显著特 征是,收入水平 越低 的家庭,收入及 消费支 出中用于食 品的比例越 高。城镇 家 庭 中,1 9 9 5年 低 收 入 家 庭 食 品支 出 占消 费 的 比例 为 5 8 1,2 0 0 0年为 4 6 6,2 0 0 9年依 然高达 4
10、4 6;1 9 9 5年 高收入家庭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为 4 5 6,2 0 0 0年 为 3 4 6,2 0 0 9年进一步下降为 3 3。在农村,2 0 0 2年低收 入家 庭 食 品支 出 占消 费 支 出 的 比例 为 5 5 9,2 0 0 5年 为 5 1 4,2 0 0 9年 依然 高达 4 7;2 0 0 2年高收入家庭食 品支 出 的比例 为 3 8 7,2 0 0 5年 为 3 9 4,2 0 0 9 年 下降为 3 4 8。样,2 0 0 0年城镇低收入家庭用于食品消费的支出比 例 约 为 4 2,而 高收 入家 庭 为 2 6;2 0 0 9年 前 者下 降 为
11、3 6 9,后者下降为 2 2 4。2 0 0 5年,农村低收入家庭人均纯 收入中用于食品消费的支 出比例约 为 7 4 6,高收入家庭 为 2 3 _ 3;2 0 0 9年分别 降为 7 1 4 和 2 1 1。关于城 乡不 同 收入群 体的边际消费倾 向,城镇 最低收入 组为 0 8 7,低收入 组为 0 7 5,中等收入 组 为 0 6 6,高收 入 组为 0 6 3,最高收入组为 0 5 8。3 城 乡间及 城 乡不 同收入群 体 间的 通胀 差距 在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 同时,城乡居 民所 面临的通胀差 距 也在 不断扩 大。比较 城 乡 C P I 的增长情况,个 显著 的特 征
12、是,2 0 0 1 年之后,农村 居民 C P I 的上 涨 普遍快于城镇居 民 C P I 的上涨(见图2)。经济发展过程看,随着城乡市场一体化,农村 居 民 C P I 的快速增 长是城乡价格缺 口缩 小的一种体现。也 有研究认为,农村交通基础 设施、通信 设施及 医疗教育成本 普遍高于城镇,是导致城 乡通 胀差距的主要原因。如果 以 2 0 0 0年第二 季度为基 期计算 城乡 不同收入 群 体 的通胀水平,城 乡不同收入群体 问的通胀 差距更为 明显(见图3)。一个 显著特征是,自 2 0 0 3年 开始,城 乡不同收入 群体 问的通胀 差距 开始拉大,并呈现 高收入 家庭 C P I
13、 持续 :s5 嘉 一 7 2 4 2 4 j 2 o 0l 2 0 0 2 2 0 o 3 2 0 o 4 2 0 0 5 2 o 0 6 2 o o7 2 l x】8 2 0 0 9 2 01 0 垫 堡墨 壁 塑要 圭 墼 望:!:查 盟墨 垦 塑 堕塾 坚 塑 垫 资料来 源:C E I C。图 1 城 乡居 民实际收入增长情 况(同比),i M _ 资料来源:C E I C。图 2 城 乡居民通货膨胀差距 一 _cCPPLI uURR2I_一cC PIPI_ L J_ URR54 _P 1 _ L R 一 CPl UR3一CPIUR6 农村家庭分 五个 组别 的 C P l(2 0
14、0 0 Q 2=1 0 0)0-一 一CPI_RU1一 一CP I RU4 二=P l RP I_ RuU;2 0 C 0:0 l 2 0 0 J 叭 2 0 0 2:0 1 2 0 0 3:0 l 2 0 0 4 O l 2 0 0 5:0】2 0 0 6:0 l 2 0 0 7:0 1 2 :叭 7 0 0 9:0 l 2 0 t 0:0 l 资料来源:作者计算而得。图 3 城 乡不同收入群体 的通胀 水平 51 低于低 收入家庭的状态。在 城镇居 民家庭 中,2 0 1 0年低 收 入家 庭 的 C P I 比 2 0 0 0年 上升 了 3 4 6,而 高收入 家庭 的 C P I 仅
15、上升了 2 6 3;在农村家庭中,低收入家庭的C P I 比 2 0 0 0年上升 了 4 3 1,而高收入 家庭 的 C P I 仅上升 了 3 7。城乡间以及城乡不同收入群体间通胀差距的存在与扩大是 导致我国城乡不同收入群体 问实 际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的一 个重要原因。2 0 1 0年,食 品价格上涨推动 C P I 上 涨了 3 3。其 中,食 品价格 上涨 7 2,居住 价格上涨 4 5,家庭设 备用 品及服 务、娱乐教育文化用 品及服务 以及服 务项 目价格基本保 持 稳定,衣着和 交通通信 价格轻微下降。在食品价格中,粮食 与蔬菜价格涨幅居前,分别上涨了 1 1 8 和 1 8 7
16、。根据 C Q MM课题 组的计算,以 2 0 0 0年 第二季度为基期,在 2 0 1 0 年八大类商品的C P I 变化中,城镇居民所面临的食品价格 上涨 了 7 0 5,居住价格上涨 了 3 5 2,衣着、家庭设备及用 品、交通通信价格均呈下降态势,医疗保健、娱乐教育和杂 项价格分别上 涨 了 7 3、1 0 8 和 1 1 7;农村居 民所面 临 的食品价格上涨了 7 3 8,居住价格上涨 了 4 1 6,衣着、交 通通信价格均 呈下 降态势,家庭 设备及用 品、医疗保健、娱 乐教育和杂项 分别上涨 了 0 1 5、2 0 6、1 9 和 9 5。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
17、高的同时,不仅城乡而且城乡不 同收入群体 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 大。同时,城乡及城乡不同收入群体间的通胀差距也在不断 扩大。通胀对不 同收入家庭实际收入侵蚀程度的不同,进一 步加剧 了收入差距 的扩大,不仅抑制了全社会居 民消费需求的扩张,使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 的贡 献率持续下滑,而且削弱 了中低收入群体居 民对 通胀的耐受力,增加了通胀的社会问题。目前,已有大量文献开 始研 究我 国城 乡收入 差距 问题(I n c o m e G a p),主要 从收 入分 配、区域 发展失衡及市场化进程等方面入手,定性定量地 研究导致我国城乡间、地区间、行业间收入不平 等的程度、变化趋势及 其决定因
18、素。认为城市化、人口构成、对外贸易及外商直接投资(F D I)、国企 改革、农业转型以及教育卫生事业发展等对收入 差距 具 有重 要 影 响。然 而,对 城 乡通 胀 差 距(I n fl a t i o n G a p)的研 究却 比较 少,更 没有 研究 针 对城乡不同收入群体收入差距和通胀差距并存 的局 面展 开分 析。一个可能 的原 因在于,缺少能 够把 收入差距、通胀差距及 总需求统 一在 一起 的 分析工具。因此,现有研究在探讨收入差距 时始 终无法把通胀 差距 的影响考 虑在 内,而对通胀 差 距 的分析也仅 仅停 留于 对城 乡价格指数 构成 差 异的分析。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
19、是一个需求导向的 结构式动态季度模型,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基于支 出法 核算 的 G D P来 构建消 费、投资、政 府收支、对外贸易、价格指数、货币、财政政策等七个方程模块。最 近,我们在消费和价格指数模块构造了包含城镇七个收入 组别、农村五个收入组别的消费和价格行为方程。利用更新 的 C Q MM模型,我们分析了不同收入群体所面临的消费者 物价上涨幅度、不 同收入群体收入与 消费支 出以及 总需求 总量与结构变化的关系,并模拟分析一定幅度的总量 C P I 上涨对不 同收入群体通胀差距产 生的影响。并 以此为基础,探讨 旨在控制总量通货膨胀 的政策如何兼顾缩小城 乡居 民 的通胀差距。三、中国
20、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 Q MM)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 Q MM)是结构式模型,长期 以来我们致力于根据我国转型期的经济特征构建行为方 程,使模型最大限度地体现现阶段我国经济结构特征。经过 近五年的研发,目前 C Q MM模型包括 2 7个行为方程,2 8个 内生变量和 2 5个外生变量。应用 C Q MM模型,可以模拟分 析总量 C P I 变化如何影 响城 乡及城 乡不 同收入群体 C P I 的 变化,可 以分析不 同收入群体 C P I的变化对不 同收入群体 实际收入水平 的影响,进而分析对不 同收入群体消 费支 出 水平 的影响,并模拟相关政策方案。C Q MM模 型主要 由消费、
21、投 资、政府收支、对外贸易、工 资和价格指数、货币和财政政策模块组成。图4给出了 C Q MM模 型的结构 图。美国与欧元区经济 中国对美国和欧元区出口 加工贸易出口 l 一般贸易出口 出 口额(美元)价格模块 CPI:城乡不同收入群体的C P I G D P平减指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加工贸易进口l l一般贸易进口 进口额(美元)l L _ 1 G D P 净出口 l l 资 本形成 l l 政 府消费 货 币 政 策 (霎 H 财 政 政 策 (按 资 金 来 源 分)r 居民消费 (城镇与农村)图4 币国季 度宏观经济 模型(c Q M M)的结 构图 52 1 最终
22、消费模块 最 终消 费分 为居 民消 费与政府消费。其 中,城 镇居 民人 均 消 费用城镇 人均可 支配 收入 作为解 释 变量,人均 实 际 G D P和制造业单位劳动成本决定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 村 居民人均消 费由农村家庭人 均现 金收入(包括工 资收入 和 非工 资收入)来解释。政府公共消 费支 出是外 生决定的,取 决于财政收入(包 括预算 内和预算外收入)。对居 民消 费 模块进行扩展 以分析通胀对我 国不 同收入群 体的影响。在 之 前区分城镇与农村消费模块 的基础 上,进一步按收入等 级把城镇居 民分为最低 收入户、低收入 户、中低 收入户、中 等收入户、中高收入户、高收入
23、户、最高收入户七个组别,把 农村居 民分 为低收入户、中低 收入户、中等 收入户、中高收 入户、高收入户 五个 组别,分 别计算不 同收入 组的C P I 水 平,以此为基础估计城乡居 民不 同收入 组的消费行为方程,以揭示通胀对城 乡不 同收入群 体实际收入与消 费行 为的影 响。2 投资模块 固定资产投资按照资金来源可分为国内贷款、外国投 资、预算内、自筹资金与其他投资等几类。其中,国内贷款、自筹资金与其他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最大的三个部 分,是财政 货币政策调控 的主 要对 象,使用 实际货 币供应量(M:G D P平减指数)、名义贷 款利 率来解释这三个变量,而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可
24、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来解释。上述投 资变量均使用投资价格指数剔除价格波动的影响。3 政府 支出模块 政府支出包括政府投资性支出和非投资性支出。前者 与依靠预算内融资的固定资产投资有关,后者主要受财政 收入及政府 消费性支 出的影 响。4 对外贸易模块 按照我 国对外贸易特有 的模 式,我们分别对加工 贸易 和一 般贸易构建行 为方程。选择 美国和欧元区作 为主要 的 贸易伙伴 国,除美国和欧元区的经济增长指标外,出口方程 中还加入制造业相对单位劳动成本作为我国与潜在贸易竞 争国的制造业 比较优势指标。加工 贸易出 口与一般贸易 出 口主要受美 国和欧元区经济 的影 响,加工 贸易进 口由加工 贸
25、易 出口和出 口对进 口的相对价格来解释,一般贸易进 口 由实际 G D P和进 口品对 国内消费品 的相对价格来解释。5 价格模块 G D P平减指数的解释变量包 括滞后 C P I、固定 资产 投 资价格指数和进 口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由广 义货币(以下简称 M:)的增长率和进 口价格指数来解释,C P I 的解释变量 包括 固定资 产投资 价格 指数和 M 的增 长 率。城 乡不 同收入 群体所 面临 的 C P I 水 平 的计算 方法是:首先,根据城镇和农村居 民八大类 消费品价格指数 的同比 及环 比数 据,以 2 0 0 0年 第二季度 为基 点,构 建相 同基期 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中国 季度 宏观经济 模型 CQMM 实证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