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分析.pdf
《中国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分析.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总第109期)中国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分析蔡秋杰 胡 谍摘 要生命价值学说说明了寿险需求产生的经济合理性,寿险的消费平滑作用为寿险需求的产生做了经济解释。宏观经济因素、社会和文化因素、制度因素和保险供给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通过影响人们购买寿险的动机或愿望,或者人们的支付能力来影响寿险需求。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收入是促进寿险需求增加的重要变量;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与寿险需求显著正相关;教育的影响结果不一致,说明代理变量的选择对回归结果有着重要影响;考虑到死亡率和负担系数各自的综合效应,其影响难以确定。关键词寿险需求;影响因素;保障;储蓄中图分类号 F84文
2、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360(2006)06000106中国寿险业自1982年恢复以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现阶段一方面寿险潜在需求巨大,寿险业面临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存在“想买保险的买不到,想卖保险的卖不出去”的问题,潜在需求向现实需求的转化已引起高度重视。从理论上分析人们购买寿险的原因,从定性的角度描述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等对寿险需求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考察这些影响因素的统计显著性,对于理解寿险业发展变化的原因,促进潜在寿险需求向现实需求的转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中国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寿险需求源于安全保障需要,以产生寿险购买欲望为条件,以具
3、有经济能力为基础,因而,所有影响人们安全保障需要大小、影响人们寿险购买欲望高低、影响人们支付能力的因素都会对寿险需求产生影响,这也是所有因素作用于寿险需求的三个基本途径。很多人在Yaari(1965)的研究方法及结论的启示下进一步从理论上考察寿险需求的具体影响因素。如,Fis2cher(1973)给出了一个人寿保险需求函数,指出寿险需求(定期寿险)与死亡率、遗赠动机和未来预期劳动收入正相关。Karni&Zilcha(1985)研究了风险厌恶和寿险需求之间的关系,认为风险厌恶度较高的人会购买更多的人寿保险。Lewis(1989)假定人们购买寿险的目的是使依靠其生活的人期望效用最大化,认为家庭供养
4、者的死亡概率、家庭成员消费的现值越大、家庭的风险厌恶程度越高,对寿险的消费也就越多;而保单附加因子越大,家庭净财富越多,寿险需求也就越少。归纳起来,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宏观经济、社会和文化、制度因素以及保险供给等几个大的方面。(一)宏观经济因素宏观经济因素,如收入水平、储蓄、利率、通货膨胀、收入分配、金融发展水平等都是寿险需求产生和发展的经济背景,它决定着人们的保险支付能力,影响着寿险相对于其他金融产品的优势和人们通过寿险进行保障或储蓄作者简介:蔡秋杰(1979),男,山东单县人,现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保险与精算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保险经济学,曾在 金融研究 、保险研究 、中国软
5、科学 等杂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胡 谍(1982),女,湖南常德人,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公开发表论文多篇。Greene(1964)检验了风险态度对寿险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风险态度与寿险消费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关系,Greene进一步的验证也证明了这一结论。价格是影响寿险需求的重要变量,我们将之分散到各种具体因素,特别是“社会和文化”因素中的寿命预期中进行阐述。Babbel(1985)指出,人们在理论研究中总是将价格作为消费需求函数的重要变量,而在关于保险需求的实证分析中,由于缺少合适的价格指数的时间序列数据,保险价格从来没有作为自变量出现。1的愿望,是寿险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1、收入水平对寿险
6、需求的影响收入水平与人寿保险需求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是因为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到对人寿保险的支付能力;二是因为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水平和相应的人力资本也会增加,为了保证较高消费预期的实现和持续的高收入水平,对寿险(特别是死亡保障)的需求就会增加(Browne&Kim,1993;Beck&Webb,2003)。国内外所有的实证研究成果都表明收入与寿险需求正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未来五年,我国GDP年均增长7.5%,2010年实现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和保险支付能力快速增加。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们
7、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后,会更多关注安全需要。特别是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的消费观念会发生变化,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成长以及自己的健康会更加关注,这都会促进寿险需求的增加。2、储蓄对寿险需求的影响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储蓄和寿险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但由于二者所发挥的功能相似,特别是一些长期寿险产品具有较强的储蓄功能,储蓄和寿险需求又可以相互转化。较高的储蓄也意味着较高的寿险需求潜力。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居高不下,而且呈现出快速增加趋势。有调查显示,在目前体制转轨和经济转型过程中,人们面临着很大的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中国大量的居民储蓄存款中预防性储蓄居多。目前,中国大量的居民储蓄存
8、款与有限的保费收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000年-2004年保费收入占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比重分别为2.5%、2.9%、3.5%、3.7%、3.6%,说明目前中国储蓄对寿险需求的替代效应较为明显。3、利率对寿险需求的影响寿险需求与利率的变化紧密相连。一方面,市场利率的变化将会导致投保人购买寿险的机会成本和相对价格的改变,如果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水平低于或其调整滞后于市场利率的增加,人们就会减少对寿险产品的需求,从而产生替代效应。另一方面,利率变动也会影响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但是,一般而言,利率的变化如何影响寿险需求事先是难以确定的。就中国的利率走势而言,1980年以来波动较大,而寿险产品预定利率
9、的走势却相对平稳(见图1)。资料来源: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 整理计算而得.由此可见,寿险产品预定利率和银行存款利率的相对变化确实会对寿险需求产生明显的影响,若预定利率低于银行存款利率,就会抑制寿险需求,或导致退保增加;而一旦预定利率高于银行存款利率,只要这种利差足够有吸引力,就会导致寿险需求大大增加,1997年长期寿险产品的疯狂热销就是明证。同时,这也说明,中国居民仍然非常看重寿险的储蓄性,习惯于将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与银行存款利率相比较,表现得过于敏感。这也启示我们,单纯从利率的变化难以预测寿险需求的变化,它有赖于寿险预定利率能多快进行调整,以及二者之间的利差有多大。2Cummins(1973)
10、认为,寿险准备金是储蓄的一个合理近似,因为它是消费者为了未来消费而延迟现期消费,从而形成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储蓄概念。4、通货膨胀对寿险需求的影响通货膨胀通过两个不同的途径影响金融资产的选择:一是通过提高价格水平从而减少未来任何固定金额给付的真实价值。二是通过降低实际利率水平减少那些具有固定名义收益率的资产或负债(如寿险准备金)的实际收益率。此外,通货膨胀还会产生收入效应,它使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实际增长速度慢于名义增长速度,甚至会出现收入的负增长,而且通货膨胀还会导致其他商品价格的上升,从而产生替代效应。一些实证结果显示,通货膨胀会对寿险需求产生负面影响(Browne&Kim,1993;Outrev
11、ille,1996;Ward&Zurburuegg,2002;Zhu,2002;Beck&Webb,2003)。就中国的情况而言,通货膨胀分别在1985年、1988-1989年、1993-1995年达到高峰值,与此相对应,寿险保费收入的增长率在这些年份却明显下降(如图2所示)。(资料来源:通货膨胀数据为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 计算而得,寿险保费收入数据来源于杨舸等“中国寿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3期),其中2003-2004年数据来源于 中国保险年鉴 。)此外,收入分配也会对寿险需求产生重要影响,一般而言,相对公平的收入分配以及中间收入阶层的壮大会促进寿险需求。中国目前
12、收入差距较大,基尼系数达到了0.45,不利于寿险需求的增加。此外,金融发展水平、税收制度等也对寿险需求有着重要影响。(二)社会和文化因素对寿险需求的影响1、人口特征对寿险需求的影响人口特征,如人口总量、人口的职业结构、组织结构和年龄结构等,是寿险业经营所面临的重要现实背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口总量越多,潜在寿险需求市场也就越大。中国人口总量非常大,达到13亿左右,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为寿险需求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就人口职业结构而言,在职人口越多,从事工商业的人口比例越大,人们的收入就越稳定,也越能接受保险这种现代风险转嫁方式,从而寿险需求也就越大。就人口年龄结构而言,如果有较多的
13、经济依赖的年轻人,通过寿险进行储蓄的需求会较低,而为幼年人口未来生活提供保障的死亡保障需求会较大;如果有较多经济依赖的老年人,储蓄需求会加大,而死亡保障需求会较低。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2004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已经增长到7.6%,已经超过国际通行标准所定义的人口老龄化的衡量标准。与国外发达国家“先富后老”相比,中国是“未富先老”,社会养老问题和矛盾非常突出。中国老年负担比率近年来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2004年达到10.69%,同时,幼年负担比率逐年下降。老龄人口的快速增加加大了社会养老负担,同时也为保险需求的快速增加奠定了基础。2、寿命预期对寿险需求的影响寿命预期反
14、映了死亡概率的高低,较长的寿命预期预示着较低的死亡概率,对纯保障型的寿险产品的需求就较低,而对为老年生活保障的储蓄型寿险产品的需求会增加。一般而言,由于无法区分对死亡保障和储蓄型寿险产品的需求,寿命预期对寿险需求的影响就是不确定的。一些回归结果显示,寿命预期这一变量是不显著的(Browne&Kim,1993;Beck&Webb,2003;Hwang&Greenford,2005)。Outreville(1996)和Ward&Zurburuegg(2002)的研究结果表明寿命预期与寿险需求正相关。Zhu(2002)的一个回归结果显示寿命预期与寿险需求负相关。3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
15、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分别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就中国的情况而言,随着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也在稳步增加,1982年约为67岁,2003年延长到73岁左右,预计2020年将达到79岁。预期寿命的延长必将增加人们对于养老保险、年金等储蓄型寿险产品的需求。3、教育水平对寿险需求的影响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与保险需求正相关。一是受过较高教育的人更加了解保险的经济保障作用,也较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对保险及其具体保单形式有着更加客观的认识(Hammond,Houston&Melander,1967;Hwang&Greenf
16、ord,2005;Truett&Truett,1990);二是受教育的水平越高,人们越厌恶风险,也就更加重视通过保险的方式转嫁风险;三是较长的教育年限延长了年轻人的经济依赖时间,并且提高了受教育者的人力资本价值,更需要通过寿险为其提供经济保障或降低人力资本损失的不确定性(Browne&Kim,1993;Beck&Webb,2003);此外,受过较高教育的人往往都有较高的收入,其保险购买能力较强。所有的回归分析都一致显示教育水平与人寿保险需求正相关(回归系数都为正数),说明教育是人寿保险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以平均每百万人在校大学生数这一指标为例,1982年为18.
17、6人,到2004年已达到102.6人,而且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继续实施和9年义务教育政策的加强,中国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会呈现出快速增加的趋势,如前所述,这将增加人们的保险需求。4、城镇化对寿险需求的影响一般而言,总人口中城市人口所占比例越高,对保险的需求也就越大。这是因为城市人口之间缺乏紧密的家庭联系,人情较为淡薄,相对于农村人口紧密的联系而言,城市人口对外界较为正式的风险分散机制较为依赖,从而会增加寿险需求。此外,城市人口居住较为集中,这减少了保险分销渠道的成本,而成本和价格上的优势对保险供给有正面影响,会进一步促进寿险需求。Hwang&Greenford(2005)认为城镇化是社会结构变化的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寿险 需求 影响 因素 及其 作用 机制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