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技术创新区域变化及其成因分析.pdf
《中国技术创新区域变化及其成因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技术创新区域变化及其成因分析.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28卷 第 10期2010年 10月科 学 学 研 究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Vo.l 28 No.10Oct.2010 文章编号:1003-2053(2010)10-1582-10中国技术创新区域变化及其成因分析)基于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万坤扬,陆文聪(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58)摘 要:基于 1995 2008年中国各省区技术创新产出的面板数据,运用技术创新集中度从大区和省区两个层面综合考察技术创新区域变化趋势,从空间计量经济学角度,采用 M oran.s I指数验证了中国区域技术创新的空间特性。在此基础上借鉴 G riliche
2、s-Jaffe的知识生产函数(KPF),利用 PanelData结合空间滞后模型实证分析中国技术创新区域空间格局变化的成因。计量结果显示,大中型工业企业 R&D支出以及创业投资与企业研发结合对区域技术创新贡献显著,是影响我国区域技术创新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空间滞后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本地区的技术创新会受到相邻地区技术创新正方向的影响。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关键词:技术创新;区域格局;知识生产函数;空间计量模型;面板数据;创业投资中图分类号:F062.4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9-12-28;修回日期:2010-08-20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浙教办高科12
3、0092164号)作者简介:万坤扬(1978-),男,云南曲靖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及管理。陆文聪(1962-),男,浙江温岭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及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自从 1912年熊彼特在 5经济发展理论 6一书中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经济理论)创新理论以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和肯定。中国期望 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中国科技创新的基本指标是,到 2020年,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要从39%提高到 60%以上。但由于历史原因,解放后的相当长的时期,我国区域创新主要分布在华北和东北地区,但随着
4、我国改革开放及西部大战略的实施,我国区域创新的空间格局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华东、华南等沿海地区创新产出逐渐增加,但西部地区技术创新乏力,使得西部经济发展不具有可持续性。如何合理判断中国创新产出区域格局的变化程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将有助于深入把握中国创新产出的区域变化趋势及其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影响,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小康和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国家战略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囿于笔者的见识,目前尚无研究区域创新格局变化及其成因的文献,类似的研究主要区域创新能力的研究。自 Free man提出国家创新系统 1概念以后,区域创新系统作为国家创新系统研究的延伸,最先由 Cooke
5、 2提出,此后区域创新理论的研究在国际上不断升温,1996年国内首次出现/区域创新能力0一词。国内关于区域创新的研究最多的聚焦在二个方面:(1)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考虑经济环境因素、政策环境因素、文化环境因素、人口结构特征、FDI、高校科研、企业研发等等;(2)对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侧重于构建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或聚类分析法等评价区域相对创新能力大小 3-9。部分研究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学者近似的得出中国区域创新的格局特征。例如,周立、吴玉鸣研究结论显示,我国 31个区域创新能力呈现出一种区域多元化的竞争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种创新的集群现象)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
6、洲和京津地区三大创新能力极化区域 6。我国目前区域创新能力仍未摆脱东强西弱,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由高到低呈梯次分布的格局 10。1998 2005以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变迁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现象是创新产出日益集中到少部分 第 10期万坤扬 陆文聪:中国技术创新区域变化及其成因分析地区 9。目前形成以环渤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为高创新能力聚集区,以西部三省(新疆、西藏、青海)为低创新能力聚集区 11。上述研究中部分学者虽然近似的描述了中国区域技术创新格局的变化。然而,从上述不同学者研究方法来看,现有研究大都限于采用聚类分析或因子分析计算某一时期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对类别或排序,并没有从创新产出的角度,
7、采用技术创新集中度从长时期揭示中国区域技术创新的历史格局变化。在探讨中国区域创新格局的成因方面,上述学者主要出发点在于评价区域创新能力,故指标设计考虑的是创新的资源要素,无法揭示影响区域创新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根据 Scott和 Storper的新产业空间的理论框架,技术创新常局限于特定地区,即创新过程往往具有地理空间特性 12 13。由于上述研究均没有考虑到不同地区之间可能存在的地理空间溢出效应,从而使现有的研究结论或推论缺乏应有的完整、科学的解释力。涉及到区域格局变化的研究所采用的数据一般为空间数据,且这些数据都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特征,根据 Anselin所提出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某一
8、地区空间单元上的某种经济特征与邻近地区同一经济特征是相关的,表明在认识技术创新空间格局区域变化特征的过程中,有必要将区域之间存在空间效应作为分析的假设前提,本地区与相邻地区的技术创新情况可能相互受到影响 14。1 中国技术创新区域格局变化的描述性分析目前,主流研究测量区域创新产出的指标主要有专利数量 15,延伸包括专利引文次数 16,但我国的专利文献利用率并不高 17。因此,文章利用专利授权数量代表创新产出。我国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但根据 OECD于 1979提出的 5技术创新调查手册 6,外观设计与技术创新没有联系,所以本文仅针对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两项专利数量作为创新产出。
9、各地区技术创新集中度指的是某时期各地区技术创新产出占全国技术创新产出的比重,一般被用来衡量区域技术创新情况。该指标既能全面考察各省区技术创新对该时期全国技术创新产出的贡献情况,同时选取时间序列数据,又能比较各省区技术创新增长速度的差别。因此,技术创新集中度指标能够较好地同时从横向和纵向反映出中国各省区技术创新区域格局变化趋势基本情况。本文利用技术创新集中度作为分析自 1995年以来中国各省区技术创新区域格局变化趋势的指标,并按照国家区域地理划分标准,将全国分为华北、东北、华东、中南、华南、西南和西北七个技术创新大区来综合分析中国技术创新空间格局的变化,中国各省区技术创新集中度指标具体见表 1。
10、从表 1可以看出,中国区域技术创新呈现以下特征:(1)华北、东北的技术创新产出显著下降,华东、华南的技术创新产出显著增加。1995年,华北、东北技术创新产出占全国的 38.95%,2008年则下降为全国的 21.89%;同期华东、华南地区技术创新产出分别从占全国的 28.84%和 7.10%增加为占全国的 43.44%和 16.90%。(2)虽然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近 10年,但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产出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呈现递减趋势。西部地区技术创新产出占全国的比重从 1995年的 13.43%快速下降为 2008年的 9.21%。这成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乃至国家战略目标实现的较大隐患。(3)
11、从技术创新的细分省区层次来看,在 1995 2008年间中国各省区技术创新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技术创新大省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开始出现新的技术创新大省。例如,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技术创新产出占全国比重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北京、河北、辽宁、黑龙江和湖南等原技术创新大省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尤其以北京、辽宁下降得最为明显,技术创新集中度分别从 1995年的 12.25%和 8.73%下降为 2008年的 7.46%和 4.78%。第二,非技术创新大省的技术创新产出表现比较平稳,但变化趋势不仅相同。如天津、山西、内蒙古、吉林、安徽、河南、陕西和整个西北地区均呈现缓慢的下降趋势,仅福建、湖
12、北和重庆呈现缓慢增长趋势。综上所述,自 1995年以来,中国技术创新区域格局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省区变化趋势不尽相同,且呈现出向/长三角地区0和/珠三角地区0集中的趋势。总的来说,我国区域技术创新非常不平衡,这越来越不利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小康和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1583#科 学 学 研 究第 28卷 表 1 中国各省区技术创新集中度(1995-2008)%地区省区市1995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华北北 京12.258.538.828.819.289.149.057.867.
13、387.46天 津2.972.172.542.332.552.572.622.632.562.75河 北4.894.023.954.073.533.092.972.612.442.19山 西1.851.501.551.401.341.191.111.010.950.97内蒙古1.051.111.000.890.720.690.620.550.550.49合计23.0217.3317.8617.4917.4216.6816.3614.6613.8913.86东北辽 宁8.737.827.406.716.495.945.875.335.004.78吉 林2.672.442.181.951.832.
14、081.871.611.451.26黑龙江4.533.523.023.093.322.962.812.572.271.99合计15.9313.7712.6111.7611.6410.9810.559.508.728.03华东上 海3.844.494.785.806.747.307.307.897.867.93江 苏6.858.347.728.548.578.298.768.819.189.55浙 江5.296.817.227.467.678.008.9510.0211.1011.38安 徽1.711.881.741.681.581.431.491.331.411.47福 建1.602.192.
15、312.522.562.472.312.432.222.18江 西1.471.421.201.081.120.930.970.880.900.85山 东8.089.389.529.259.068.698.409.6510.1710.09合计28.8434.5034.4936.3337.3037.1138.1841.0142.8443.44中南河 南3.654.364.013.723.203.093.023.123.082.93湖 北3.233.253.303.073.253.453.373.273.203.37湖 南4.803.683.683.243.192.853.032.622.532.2
16、7合计11.6811.2910.9810.039.649.409.429.018.818.56华南广 东5.279.5110.7612.4312.6614.3414.6315.2015.3515.97广 西1.671.561.531.331.251.010.950.830.850.80海 南0.170.200.170.100.180.160.130.120.120.12合计7.1011.2612.4613.8514.0915.5115.7116.1516.3216.90西南重 庆0.00*1.381.391.461.731.781.821.831.731.61四 川5.48*3.663.403
17、.232.953.072.912.792.943.12贵 州0.770.830.770.700.620.690.790.880.820.71云 南1.331.401.501.111.001.050.990.880.840.69西 藏0.010.020.010.010.010.010.010.020.020.03合计7.597.287.086.516.316.596.516.406.346.16西北陕 西3.452.272.122.211.822.111.791.721.691.83甘 肃0.780.770.790.590.560.570.520.550.510.43青 海0.220.160.1
18、40.110.070.070.070.060.070.06宁 夏0.360.350.290.250.310.210.190.170.140.15新 疆1.031.021.190.860.850.770.710.770.680.58合计5.844.564.524.033.603.723.273.283.093.05 注:*重庆 1995尚未设立为直辖市,其数值为 0;*包括重庆数据注:专利为发明+实用新型两项,不包括外观设计资料来源:5中国统计年鉴 1996 20096,经作者计算整理2 中国技术创新区域格局变化成因的模型分析2.1 理论分析与模型(1)影响区域技术创新产出的要素技术创新是复杂的
19、知识生产活动,主要受 R&D经费投入、人力投入、政府政策等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技术创新区域空间格局的变动原因极为复杂。从国内外学者实证研究的结论来看,下列三类因素对区域技术创新产出可能会产生影响:(1)企业、高校的 R&D经费和研发人员投入 18-27;(2)外商直接投资(FDI)20 28 29;(3)创业投资(VC)30-33。但就我国 R&D经费投入主体而言,独立研究机构的R&D经费投入远高于高校的 R&D经费投入,具体如表 2所示。#1584#第 10期万坤扬 陆文聪:中国技术创新区域变化及其成因分析表 2 我国 R&D经费投入结构比重%研发主体20002001200220032004
20、2005200620072008企业39.4642.4343.5146.8248.5451.0354.2856.9458.09高校8.569.8210.1410.5410.229.899.228.488.45研究机构28.8027.6727.2825.9221.9620.9418.8918.5417.57其他23.1820.0819.0716.7219.2818.1417.6116.0415.89 资料来源:5中国统计年鉴 2001 20096,经作者计算整理 另外,就 FDI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而言,出现了所谓的/抑制论 0、/促进论 0和/双刃剑论 0的分歧。最新实证研究结果显示,FDI仅对我
21、国最低层次的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 29。本文采用的创新产出指标为发明与实用新型授权专利数量,因此FDI几乎不会影响其数值的变动,故文章不考虑FDI这一因素。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R&D经费投入以及创业投资、研发人员等因素对中国技术创新区域格局变化的影响。(2)理论模型多位学者研究证实,技术创新往往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18 24 27,因此为综合分析中国技术创新区域格局的变化成因的同时合理考虑区域之间的空间效应,文章引入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来探讨这一问题。从研究的统计模型来看,知识生产函数(KPF)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知识生产和技术创新及其决定因素的重要理论模型。大量实证研究结果
22、发现,作为一个经验模型,知识生产函数确实存在,而且在知识和创新研究中是一个很好的统计模型,并为大多数经验研究所证实 18 21 34-37。因此,文章的研究采用知识生产函数这一统计模型来进行。知识生产函数。知识生产函数 KPF最早由Griliches 36 37最先提出来的,其实质是一个两要素的 Cobb-Douglas生产函数,公式为:log(K)=Bk1log(R)+Bk2log(U)+Z1+Ek(1)其中,K 为区域创新产出的代理变量(专利或创新),R和 U分别为企业商业和高等院校的 R&D支出,Ek为统计误差项,Z1为反映其他额外影响的变量向量。之后,Jaffe 38对 Grilich
23、es的知识生产函数进行了扩展和改进,增加了一个附加方程:log(R)=BR 1log(U)+BR2Z2+ER(2)Z2是外生的本地特征变量,ER是统计误差项。Anselin,Varga和 Acs引入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对这个分析框架作了进一步的扩展 18 34。空间计量模型。Anselin对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定义是:在区域科学模型的统计分析中,研究由空间引起的各种特性的一系列方法 39。根据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思路,在选择具体的研究方法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以判断所选取的因变量是否具有空间相关性,若存在的话,才可以利用此方法来构建具体的实证模型进行空间计量估计和检验。检验空间相关性存在
24、与否,常用的是 Moran 40提出 Moran.s I指数和 Geary所定义的 Geary.sC比率。但 Moran.s I指数比 Geary.s C比率更不易受偏离正太分布的影响,因此 M oran.s I指数应用更加广泛 41。根据 Moran 40的定义,Moran.s I指数表达式为:MorancsI=1Eni=1Enj=1wijEni=1Enj=1wij(xi-x-)(xj-x-)Eni=1(xi-x-)2/n(3)式中,xi和 xj分别代表第 i和 j地区的观察值;wij表示二维空间权重矩阵 Wij的元素,采用邻接标准或距离标准,用以定义空间对象的相互邻接关系。一般邻接标准的
25、Wij为:Wij=1,当区域 i和区域 j相邻;Wij=0,当区域 i和区域 j不相邻,式中,i j=1,2,n。根据定义,Moran.s I取值范围为-1 Moran.s I 1,若 Moran.s I 0时,表明地区间的观察值呈现出空间正相关;若 Moran.s I 0时,表明地区间的观察值呈现出空间负相关;Moran.s I=0,表明地区间的观察值相互独立;且 Moran.s I的数值越大,空间正相关越强,Moran.s I的数值越小,空间负相关越强。根据空间数据的分布可以计算正态分布 Mo-ran.s I的期望值 E(I)、方差 VAR(I)、标准差 SE#1585#科 学 学 研 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技术创新 区域 变化 及其 成因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