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上海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_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FDI对上海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_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DI对上海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_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收稿日期:2008203210;修回日期:2008205218作者简介:黄志勇(1968),男,江西东乡人,南京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系副教授,经济学博士;许承明(1960),男,安徽广德人,南京财经大学教授。3本论文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03JD790030)资助。FD I对上海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3 黄志勇 许承明(南京财经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摘要:本文分析了上海FD
2、 I在上海产业和行业内的分布特点,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1999年至2006年间FD I对上海三大产业贡献的影响。结论是:FD I对三次产业是有作用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促进了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外商直接投资流量对三次产业的作用的大小是一样的,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各产业的增加值提高0.290个百分点;而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对三次产业作用的大小是不同的,三大产业的确定效应系数分别为-1.41、0.64和0.76,即对第一产业产生负向效应;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生正向效应;而对第三产业产生的正向效应又要大于对第二产业的正向效应。关键词:FD I;产业结构;面板数据中图分类号:F121.3
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301(2008)0420060206一、引言关于外资流入对东道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许多学者在理论上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20世纪60年代,H.B.Chenery and A.M.Strout1认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在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而由于结构刚性的原因,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受到国内资本不足的制约,引进和利用外资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弥补储蓄和外汇的双缺口,从而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法国学者R.Vernon2 则提出国际直接投资的产生是产品生命周期 06(双月刊)2008年第4期(总第35期)1994-2010 China
4、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更迭的必然结果,跨国公司在产品处于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时,将该产品的生产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同时促进了这些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0世纪70年代初,W.A.Lewis3 提出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论,他以60年代的背景分析了由于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下降,劳动力不足,某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解释了产业在国家间转移的原因。70年代中后期,日本学者Kojima,K.4 基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了边际产业扩张理
5、论。他指出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发生在投资国已处于或将要处于比较劣势、而东道国处于比较优势的产业之间。如果没有这些来自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资金和技术,东道国的这些优势就不可能被利用,由此他得出外商直接投资是东道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助推器。除了理论分析外,国内外学者对此还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Eva5研究发现FD I对捷克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促进作用,他认为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主要通过与东道国经济的联系促进了东道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Camilla6 选用19891996年波兰的出口数据为研究样本,发现FD I对波兰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有显著的作用。Gabor7 研究FD I对罗马尼亚的出口影响,发现外商主
6、要投资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出口产业,外商直接投资没有改变该国的贸易结构,但保存和强化了该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国内方面,郭克莎8 通过分析我国FD I在三次产业的构成以及在产业内部的构成,提出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性倾斜加大了我国三次产业的结构偏差以及我国三次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国际竞争力的差别。赵晋平9 以19841999年我国合同利用外资额和三次产业的工业增加值为研究样本,利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发现利用外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有影响的,而且外商直接投资对各产业优化升级影响是有差别的,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最大,对第二产业的影响次之,对第一产业的影响最小。李雪10根据我国1983200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
7、,应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恩格尔-格兰杰协整关系检验,发现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着产业结构效应,但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变动之间长期稳定的关系不存在。刘宇11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19842003年间我国合同利用外资额和三次产业工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三次产业工业增加值的提高都具有正效应。再通过Chow突变检验,发现1992年前后外商直接投资对第一、三产业工业增加值提高的影响显著不同,对第二产业工业增加值提高的影响则相同。总体而言,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目前国内已经有一部分研究,但对于FD I对国内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则很少,本文
8、主要分析了FD I在上海的产业结构特征,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1999年至2006年间FD I对上海三大产业贡献的影响。图1 上海实际利用FD I的产业结构注:F1、F2、F3分别表示FD I在上海第一、二、三产业中投资比例。二、上海FD I的产业结构特征与上海GDP的产业构成产业是同质行业和部门的集合,产业结构即这些行业或部门之间的关系。按照中国的产业划分标准,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与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相应地,我们把外国直接投资在上海的产业结构也以这种方法划分。目前上海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如
9、图1。受数据可获得性的影响,选取的年度是19992006年。由图1可见,上海FD I的产业结构具有如下特点:1.第一产业吸引的投资额很小,所占比重在大多数年份都不到0.5%(只有2004年达到过0.55%),其中有四个年份都在0.2%以下。从投资额度看,有四个年份在1千万美元以下。最高的年份为2004年,但也只有3600万美元。最低的200016INDUST RI AL E CONOM ICS RE SE ARCH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年仅有
10、600万美元。由此看来,上海第一产业引进的FD I在总体中微不足道。2.第二产业引进的FD I所占比例呈下降之势,而第三产业引进的FD I所占比例则呈上升之势。从图1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走向基本上为一个对称的走势。1999年两者的比例相差无几(不到5%),后三年则是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占次要地位,两者相差达20个百分点以上;2002年之后,第三产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到2006年,第三产业的比重已达62.14%,高出第二产业近25个百分点。图2 上海GDP产业构成注:G1、G2、G3分别代表上海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上海GDP中所占的比重。上海GDP的产业构成如图2所示
11、。从图2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在上海GDP中所占的比重同样很小,且逐年递减,最高的1999年也仅占1178%,最低的2006年则只有019%。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例则相差不大,相 差 最 大 的 年 份 在2002年,为7125%;从1999年到2002年两者的差值呈逐渐扩大之势,而2002年之后,两者的差值则又 呈 缩 小 之 势,2005年 达 到 最 低 值 为1183%。但总的看来,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值一直是大于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值。比较上海FD I的产业结构与上海GDP的产业构成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都较低,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则相差不大;在FD
12、 I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有加速向上的趋势,这跟我国在2001年加入WTO后逐步对外开放的服务业有很大关系,而这也势必对上海GDP的产业构成产生影响。上海GDP的产业构成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一直高于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这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的构成也将发生变化,总的来说,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然后趋于稳定;第二产业在大幅上升后趋于稳定,然后略有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则持续上升。如2003年美国三次产业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10%、2015%和7815%;日本三次产业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13%、2611%和7216%。很显然,与日美等发达国家相
13、比,目前上海的产业结构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逐步降低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加大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是今后上海乃至全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那么目前我们在引进外资时,外资的进入对这种结构调整的趋势有没有实质的影响呢?如果有影响,程度又有多大呢?这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问题。图3 上海市就业结构图3是上海劳动力在三大产业中的就业结构图,可以看出,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就业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第三产业吸收的劳动力则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具体来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就业比例从1999年的11.41%下降到2006年的6.25%;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就业比例从1999年的46.46%下降到2006年的37%;而第三
14、产业劳动力就业比例则从1999年的42.13%上升到2006年的56.75%。从上海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转变过程我们也可以看出其与上海的产业结构转变过程有所差异:首先,上海GDP中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要远远低于第一产业劳动力所占的比重,这说明该产业仍然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但由于第一产业所占劳动力比重正逐渐下降,说明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密集程度在逐渐降低。GDP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例从总体看并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态势,近年26 黄志勇 许承明FD I对上海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15、All rights reserved.http:/来更是有重合的态势,两者在GDP中所占的比例相差不大,但劳动力在两大产业中的比例却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的态势,即第三产业吸收的劳动力比例越来越高,而第二产业吸收的劳动力比例则越来越低。因此第三产业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图4FD I劳动力就业构成再看图4中FD I的劳动力就业结构,FD I在第一产业所吸纳的劳动力很少,从比例上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最高的2002年也只不过0.13%;而在第二产业中则吸收了80%以上的劳动力,最高的年份为1999年,占比为86.25%,最低的则是2002年,为82.04%;第三产业则基本上保持在15%左右,最高的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FDI 上海 产业结构 影响 实证 分析 基于 面板 数据模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