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交通需求管理视角下大城市轨道交通实效分析.pdf
《015、交通需求管理视角下大城市轨道交通实效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5、交通需求管理视角下大城市轨道交通实效分析.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交通需求管理视角下大城市轨道交通实效分析 交通需求管理视角下大城市轨道交通实效分析 曹炎 石飞 曹炎 石飞 摘要:摘要:文章首先从当斯定律出发,揭示了单方面的城市交通建设不能解决作为复杂性系统的城市交通管理问题.而从需求与供给两方面着手的“交通需求管理”(TDM)理论成为当前公认的解决城市交通难题的良方。继而对当前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轨道交通未能解决城市拥堵的四类原因,即交通结构性矛盾突出、新的交通需求不断产生、不合理的交通供求配置和城市机动化门槛低。结合近年来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成果,从市域宏观层面和站点微观层面,对轨道交通建设的实效予以分析。从供求关系的角度,对南京市
2、轨道交通发展提出三点反思。关键词:关键词:当斯定律,交通需求管理,轨道交通,南京,供求关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需求的增加,建设大运量轨道交通成为国内大城市的共同选择。轨道交通一方面吸引了大量人流,一方面也间接引导了以城市新区为代表的空间蔓延。其结果是轨道交通线路本身人满为患,而因轨道交通兴起的城市新区则陷入进一步拥堵中。本文从交通需求管理的角度,以南京市为例,对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使用效果展开分析与评价。1 交通需求管理理论及措施 1.1 复杂性系统城市交通管理与当斯定律 1.1 复杂性系统城市交通管理与当斯定律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城市交通的运营管理,涉及到路、人、车三类要素,人本身具有个
3、体理性和集体非理性的交通使用习惯,道路本身也有主次,地面、地下层次之分。不同的路面分配方式,会引导市民不同的出行选择。此外还有社会经济水平、城市规模甚至区域气候因素影响交通运营管理1。总的来看,合理顺畅的城市交通系统建构,无法简单地还原到对某一类要素的单独控制和引导上。因此,城市交通管理是城市交通规划工作中一类复杂性系统。在交通管理中,有一条著名的当斯定律(Downs Law):在政府对城市交通缺乏有效管理的情况下,新建的道路设施会引发新的道路需求,且交通需求总是超过道路供给。也就是说,在此情况下,不管投入多大的人力财力,结果必然导致交通拥堵。当斯定律从三个方面说明了增加交通供给反而促使道路更
4、加拥堵的现象:改善后的道路会吸引原本在其他时间出行的车辆同时集中在此,导致过多车辆的空间重合;改善后的道路会吸引原本走其他道路的车辆集中在此,导致过多车辆的时间重合;改善后的道路会吸引原本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出行者改自驾车出行,导致道路上车辆增多2。学术界普通认为,城市交通管理包括供应和需求两个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曾经一度认为提高交通供给就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上世纪 70 年代前曾有过大规模的道路设施建设,结果是小汽车泛滥,城市交通问题愈发严重,完全陷入当斯定律的预言。此后各国开始真正重视交通需求管理。对于我国来说,自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国内各大城市也已经陆续引入交通需求理论来指导
5、城市交通建设,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案例。1.2 交通需求管理理论内涵 1.2 交通需求管理理论内涵 国内学术界对交通需求管理(TDM,Transportation Demand Management)理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以黄永根为代表的学者认为,TDM 理论就是对现有的城市道路管理进行政策上的改善,引导居民放弃小汽车出行,侧重于探究 TDM 的具体实施技术3。以周鹤龙为代表的学者则认为,TDM 应该是通过调整用地布局、控制土地开发强度、改变客货运输时空布局方式和改变人们的交通出行观念和行为,来达到减轻城市交通拥挤的一系列管理措施4。侧重于交通系统建构。从这 20 多年的理论发展来看,第二类
6、学者对 TDM 理论的阐述是主流认识。TDM 理论不应单独从满足需求去考虑,它更强调理智地使用道路资源,克制滥用道路,引导人们(车辆)的出行从无秩到有秩,强调人们减少低效率的私人车辆出行,转变为高效的公共交通出行。1.3 交通需求管理理论主要研究内容 1.3 交通需求管理理论主要研究内容 国内学者对 TDM 理论的阐述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3.1 供求关系 快速城镇化和机动化带来的交通需求激增,而交通供给在时空维度上难以保持同样的增长速度。特别是大城市外来人口的跳跃性增长,导致国内各大城市交通拥堵不堪。所以必须要通过加快轨道交通建设等方式大力增加交通供给,同时引导合理的交通需求5。1.3.2
7、 经济成本 通过博弈论、边际成本等理论手段,分析交通拥挤的经济成本,得出改善城市规划、优化城市交通结构、调整出行成本等经济调节方式6-7。1.3.3 实施层次 建立自上而下的层次解决观念,能够在高层次解决或预防的问题不应该拖至低层次。周鹤龙认为可以大致分为四个层次:城市性质、职能、结构层次;城市总体规划层次;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层次;交通监控、组织与管理层次。1.4 交通需求管理常用的实施手段 1.4 交通需求管理常用的实施手段 目前在国内大城市已经采用了从宏观到微观,标本兼治的实施措施,如公交优先车道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停车收费制度、单双号制度等,其中轨道交通建设是交通需求管理影响力最大的
8、一项。它是城市交通供给的重大项目,也是交通需求管理常见的调节方式。从站点选线之初,城市总体规划就将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规划为新城区的居住、商业中心,站点周边的公交接驳,驻车换乘系统同步建设;在个体选择上,轨道交通带来的便捷出行条件备受首次购房者青睐。2 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2.1 如火如荼的轨道交通建设现状 2.1 如火如荼的轨道交通建设现状 在轨道交通建设与道路拥堵治理方面,我国大城市政府已经基本达成共识8:即轨道交通能够极大地提高城市通勤效率,吸引城市居民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取代机动车出行,从根本上解决由于供需不平衡而产生的城市常发性交通拥堵。在全国所有的大城市,几乎全都出现了修建
9、轨道交通的建设热潮。截止 2010 年 10 月,全国已有 57 条共计 1400 公里的地铁线路在建9。以南京为例,现有 3 条地铁线路(一号线、二号线、一号线南延线)共 87 公里投入运营,根据总体规划,到 2030 年南京市将有 25 条轨道交通线路共计 775 公里。远远超过世界级大城市纽约、伦敦的轨道交通线路长度。2.2 轨道交通建设出现的问题 2.2 轨道交通建设出现的问题 火热的建设背后,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维护成本太高,其次是城市拥堵并没有解决。其他的如环境噪音问题、地铁站点接驳问题等,本文不予讨论。2.2.1 维护成本过高 国内轨道交通建设成本为每公里 46 亿
10、元,运营成本也很高,大多数依赖财政补贴。如北京地铁每年均需财政补贴 10 个亿以上。计算折旧成本后,其亏损程度更高。2.2.2 城市拥堵无法解决 以韩国首尔为例,全金秀指出10,首尔的轨道交通在 2003 年已建成 478 公里,但城市依然拥堵,轨道交通挤占的是公交原本负担的份额,机动车出行趋势并未好转。在我国首都北京也有类似现象:一方面地铁建设突飞猛进,至 2013 年,实际运行 16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 465 公里,日客流量超 1000 万人次;另一方面,小汽车出行比例高达 35%以上,其中 5 km 以下出行比例超过 40%,且多集中在中心城区5。地面拥堵不断加剧,首都被市民戏称为“首
11、堵”。从首尔和北京的案例中明显看出,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拥堵之间,并不存在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反而呈现出了共同增加的特征。2.3 产生问题的原因 2.3 产生问题的原因 从交通需求管理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目前轨道交通建设没能按照预期,解决城市拥堵问题,具有几点可能的因素:交通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城市交通硬件设施欠账太多,城市化进程过快,现有的轨道交通建设客观上仍滞后于市民交通需求;新的交通需求不断产生。轨道交通建设扩大了市民的通勤范围,老城与新城,新城与新城之间都产生了更大的交通需求,而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公共交通供应并不能完全满足这一需求,具有更高负担能力的市民转而投向私人交通工具,导致主城区更
12、加拥堵;不合理的交通供求配置导致职住不平衡。城市外围组团通过轨道交通的建设发展很快,但以居住功能为主,缺乏本地就业机会,通勤需求远远大于城市规划的预期。城市机动化门槛低,小汽车使用呈现盲目化趋势。这与国民收入增长、国家鼓励汽车工业等客观因素有关,更与城市对小汽车管理手段单一、调控不力的主观因素有关。3 实证分析以南京为例 3.1 研究内容 3.1 研究内容 统计资料包括近年来南京市居民出行方式的变迁、私人小汽车保有量变化和地铁开通后历年客运量三项数据。案例分析选择了南京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南延线竹山站周边区域,研究这一区域居民交通供求关系。从通勤方式、地铁使用反馈和小汽车使用反馈三个方面,合理判断
13、站点周边居民的交通需求与供给情况。3.2 市域层面宏观数据分析 3.2 市域层面宏观数据分析 3.2.1 居民出行方式变迁 表 1 南京市主城区居民出行方式的变化情况 年份 普通公交 轨道交通 小汽车 自行车 步行 其他 总计 年份 普通公交 轨道交通 小汽车 自行车 步行 其他 总计 1986年 1986年 19.2%2.6%44.1%33.1%1.1%100%1997年 1997年 8.73%0.93%58.3%25.6%6.44%100%2007年 2007年 19.3%2.16%4.31%40.14%26.32%7.8%100%2010 年 2010 年 23.01%10.35%36.
14、57%25.53%4.64%100%资料来源: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及其应用11、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12、南京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2011年13 表 2 南京市 2002 年与 2011 年城市交通发展主要人均指标对比一览表 年份 年份 城市常住人口(万人)人均道路面积()城市常住人口(万人)人均道路面积()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每万人出租车拥有量(台)每万人出租车拥有量(台)每万人小汽车拥有量(台)每万人小汽车拥有量(台)2002年 2002年 480 11.319.818.5125 2011年 2011年 810 19.6314.3113.1825 数据来源:
15、南京市 2003、2012 年统计年鉴 从近三十年南京市全域的居民出行方式来看,八九十年代呈现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而从 20 世纪末到 21 世纪初的十余年中,明显呈现出机动化趋势,即公交和小汽车出行增长迅速,而自行车和步行比例不断下降。从供求关系来看,21 世纪的头十年,南京市主城区的道路供应量明显增加,但这些进步有其承受极限。全域范围的机动化趋势不断持续,导致城市,尤其在主城区,路面机动交通发生量越来越多,交通供求关系明显出现了偏差。由此产生了对轨道交通建设的迫切需求。3.2.2 私人小汽车保有量变化情况 在私人小汽车保有量看,南京市在 1997-2010 年间保持持续较快增长,其中
16、2003 年增长率甚至超过 40%。目前该市尚未出台小汽车出行的管理措施,小汽车总量的增加,反映出有更多市民选择小汽车出行。图 1 历年南京市私人小客车保有量发展图(单位:万辆)资料来源:南京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2011 年 3.2.3 轨道交通年客运量变化 表 3 南京轨道交通年客运量变化 年份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轨道交通客运量(万人)轨道交通客运量(万人)357 5798 8016 103791153521460 34370 4006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客运量(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客运量(%)0.4%5.8%7.5%9.2%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15 交通 需求 管理 视角 大城市 轨道交通 实效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