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级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仿真分析.pdf





《单级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仿真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级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仿真分析.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收稿日期:2007-01-22?修回日期:2007-02-15?第 25卷?第 3期计?算?机?仿?真2008年 3月?文章编号:1006-9348(2008)03-0245-06单级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仿真分析冯海峰1,马德林2,许良军1(1.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北京 100876;2.厦门迈士通电器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9)摘要:对于光伏发电系统而言,最主要的问题是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为了克服传统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在效率和稳定性上的不足,文中改进了单级式光伏并网系统电路拓扑和适用于此拓扑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并通过在 M atlab Si mulink环境中搭建仿真模型,
2、模拟系统在外部光照发生变化时的输出特性并对其进行验证和研究。仿真结果显示该系统能够高精度地实现对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的跟踪(MPPT),高效地通过逆变器将有功功率送入电网,且输入电网的无功功率可调。关键词: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并网逆变器;无功功率控制;仿真模型中图分类号:TM 92?文献标识码:ASi mulation Analysis of Single-Stage Grid ConnectedSolar Inverter SystemFENG Hai-feng1,MA De-lin2,XU Liang-jun1(1.Automation School ofBUPT,Beijing
3、100876,China;2.X iamenM ilestone Electronic Co.Ltd,Xia men Fujian 361009,China)ABSTRACT:In photovoltaic technique,high efficiency and reliability are main proble ms to be solved.Two-level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syste m has obvious dra wbacksw ith respect to efficiency and reliability.A novelmeth
4、odfor si mulating the work status of the PV cells and inverter using nor malmodules offered by the MATLAB softwarepackage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The different output features are researchedwhen the insolation are changed.Thesi 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syste m can track the max i mum p
5、o wer point auto matically w ith high accuracy andtransfer active power to gridw ith high efficiency.The reactive power transferred to grid is under contro.lKEYWORDS:PV cel;l MPPT;Grid connected inverter;Reactive po wer contro;l Si mulationmodel1?引言光伏并网发电技术是新能源领域最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将光伏发电系统直接与电网相连,省掉了体
6、积大,易损耗的蓄电池;在城市中安装,光伏阵列可以实现与建筑的一体化,节省安装成本;分散发电,就地使用,避免了输配电损失,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已经成为太阳能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于光伏发电系统而言,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提高系统的发电效率以及整个系统的工作稳定性。而传统的两级式光伏逆变器是由功率点控制器和逆变控制器分别控制,前者寻求光伏阵列的最优工作点,后者控制逆变并网过程。但是由于 两级式 的拓扑形式,在系统结构和控制方式上均存在不足。系统环节较多,导致体积、成本较高,效率低,可靠性不好;功率点控制和逆变控制分别由两个不同的环节独立
7、完成,控制复杂,动态响应慢,且稳态、动态特性不易协调。相比之下,单级式光伏并网逆变系统中只有一个能量变换环节。因此系统具有简单的结构,较高的效率和稳定性。但控制时既要考虑跟踪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点,也要同时保证对电网输出电流符合电网要求,使得相应的控制系统变的比较复杂。2?光伏发电系统结构为了克服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存在的缺陷,本文采用了一种无直流稳压的单级式光伏并网电路拓扑,以及适用于此拓扑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系统采用前馈与反馈控制相结合的方式 1。SP WM 发生器一方面要接受 MPPT 控制器的信号,实现对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的跟踪;另一方面则要接受来自并网与无功功率控制器的信号,实现输出的
8、 SPWM与电网电压波形相位的同步。分别控制组成逆变桥的 4个开关元件的通断。系统总体结构如图 1所示。?245?图 1?光伏并网逆变系统总体结构框图3?基于物理的光伏电池模块光伏电池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制成的,所谓光伏效应是指半导体材料吸收光能,由光子激发出的电子-空穴对经过分离而产生电动势的现象 2。光伏电池组件的 I-V 特性随日照强度 S(k W/m2)和电池温度 t(?)而变化,即 I=f(V,S,t)。根据电子学理论,当负载为纯电阻时,太阳电池的实际等效电路如图 2所示。图 2?光伏电池等效电路对应的 I-V函数如下:I=IL-I0(eq(V+IRs)AKT-1)-V+IRs
9、Rsh(1)其中 Id=I0(eq(V+IRs)AKT-1)为二极管结电流(A),IL为光生电流(A),I0为反向饱和电流(对于光伏单元而言,其数量级为 10-4A 3),q为电子电荷 1.6*10-19C,K 为玻耳兹曼常数(1.38*10-23J/K),T 为绝对温度,A 为二极管品质因子(当 T=330K 时,约为 2.80?0.15 3),Rs为串联电阻(小于1?2),Rsh为并联电阻(数量级为 k?2)。为计算方便,取参数 4?=qAKT,则I=IL-I0(e?(V+IRs)-1-V+IRsRsh(2)而由文献 5 知,光生电流与电池所受到的瞬间光照强度 S成正比增加,并且当取 29
10、8K 时,IL随温度的增高将产生+0.1%的变化,可以得到:IL=5.46*10-3*S*(1+0.001(T-298)(3)本文根据以上公式建立模型如图 3所示。受控电流源 IL模拟光生电流(A):IL=2*5.46*S*(1+0.001*(T-Ta)6S为瞬间光照强度(k W/m2),T为环境温度,Ta为光伏电池器件温度。Id模拟二极管结电流(A):Id=2*8*10-4*(exp(C*U)-1)C=?,为常量,由光伏阵列决定。在组件模式中考虑个光伏单元的连接和等效问题,?取 0.033,比qAKT的计算值小许多7。图 3?光伏电池仿真框图3.1?光照变化时的光伏电池输出特性当日照强度发生
11、变化时,光伏电池输出特性也将发生变化,因此在仿真中改变日照强度可以模拟此时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图 4和图 5给出了当光照变化时光伏电池输出电压电流特 性曲 线,自上 到下 分 别为 光照 强度 1kW/m2,0.8k W/m2,0.6 kW/m2;环境温度 298K,器件温度 330K,取 Rs=2.25?,Rsh=5000?时的特性曲线。图 4?光伏电池 I-U 曲线图 5?光伏电池 P-U 曲线由图可知,在光照变化的情况下,最大功率点也随之发生变化。在工程上,通常采用 CVT(恒定电压控制)和 MPPT(最大功率点控制)两种控制策略来选取系统的功率点。CVT控制通过将光伏阵列端电压稳定于某
12、一个值的方法,确定系统功率点。这种策略的优点是控制简单,系统稳定性好。但在光照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CVT控制下的光伏阵?246?列工作点将偏离最大功率点,导致功率损失。M PPT是通过实时改变系统的工作状态,跟踪阵列的最大工作点,实现系统的最大功率输出,但是不同的 MPPT 算法具有不同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本文即采用改进的 MPPT 算法来实现较好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4?功率主电路模块仿真显示,由于电网电流存在回馈现象,即在一个周期的特定时间,存在电网向直流端回馈电流的情况,回馈电流频率为两倍工频。回馈电流的存在对直流端电压和电流传感器的干扰将导致 MPPT控制失效。因此通过在电池和逆变桥之
13、间加前级抗干扰环节和在控制算法中利用数字滤波算法以去除干扰。主电路仿真模型如图 6所示。图 6?前级抗干扰逆变桥和升压滤波模块由于电池电压受光照强度的影响,而电网电压保持恒定,因此为了向电网供电,就必须将电压提高到大于电网电压,所以在逆变器输出端加装升压变压器以达到此目的。同时,通过电感,电容和变压器组成滤波环节,滤去输出波形中的高次谐波,达到并网所需的要求。图 7?各级电压(V)波形5?控制模块5.1?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策略(M PPT)根据上面部分的分析,当日照强度和环境温度变化时,光伏电池输出电压和电流呈非线性关系变化,其输出功率也随之改变。而且当光伏电池应用于不同的负载时,由于光伏
14、电池输出阻抗与负载阻抗不匹配,也使得光伏系统输出功率降低。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是在光伏电池输出端与负图 8?各级电流波形载之间加入开关变换电路,利用开关变换电路对阻抗的变换原理,使得负载的等效阻抗跟随光伏电池的输出阻抗,从而使得光伏电池输出功率最大。而在本文所采用的仿真模型中,通过改变输出 S PWM脉冲宽度来调节系统的输出阻抗(即改变与锯齿波比较的参考正弦波的幅值),使得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达到最大(图11)。目前常用的最大功率跟踪方法有 8:1)功率匹配方法(Power-matching sche me);2)曲线拟合技术(Curve-fitting technique);3)扰动和观察法
15、(Perturb-and-observe method);4)电导增量法(Incre mental conductance algorithm)。方法 1)需要得到太阳能阵列的输出特性,且只能应用在特定的辐射和负载条件下,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方法 2)需要预先测得太阳能阵列的特性,用详细的数学函数来描述。但是,当寿命、温度和个别电池损坏时,该方法就失效了。方法 3)是一个迭代过程,无需知道太阳能阵列的特性,因此是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其缺点是由于扰动的介入,系统工作点无法稳定在最大功率点上,造成一定的功率损失和较大的稳态振荡。方法 4)则解决了这一问题,其计算准确,稳态振荡小,且能很好地防止对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单级式光伏 并网发电 系统 仿真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