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金融服务业竞争力的检验与评价_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省际数据比较.pdf
《区域金融服务业竞争力的检验与评价_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省际数据比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金融服务业竞争力的检验与评价_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省际数据比较.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区域金融服务业竞争力的检验与评价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省际数据比较王耀中,杨小顺(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410114)摘 要:运用因子分析方法,选取中国31个省级区域作样本,从经济力、开放力、规模力、科教力、设施力等五个方面设计17个指标,对区域金融竞争力进行了测度与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将全国31个省区分为3类,并对聚类结果做出评价。关键词:金融服务业;因子分析;竞争力;数据分析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74X(2010)04-0364-03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n competitivenessof regio
2、nal finance services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Chinas inter-provincial panel dataWANG Yao-zhong,YANG Xiao-shun(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angsha 410114,China)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factor analysis,this paper used Chinas 31 provinc
3、ialpanel data,designed 17indicators in five areas of the region financial competitiveness,then established the regional overall financial competitive systemof indices.It also used hierarchical cluster procedure to analyze all the regions and classifies them into three grades,then madeevaluations of
4、the clustering results.Key words:financial service;factor analysis;gompetitivenes金融服务体系在经济生活中具有媒介交换、信息服务、资源配置等作用。金融体系竞争力的强弱,不仅直接影响经济总量和规模,还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结构和效率,从而从根本上影响地区竞争力高低。竞争理论的研究起源于17世纪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创立的比较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相对比较优势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对竞争力理论研究已非常活跃,逐步出现了具有明确竞争力概念、较完整的国家竞争力理论体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
5、IMD)和世界经济论坛(WEF)的国际竞争力分析方法及指标体系和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 波特(Michael Porter)教授1提出的竞争优势理论。国内学者在上述研究成果基础上把竞争力研究扩展到区域金融竞争力方面。王仁祥等2将金融竞争力设为目标层,在此基础上列出7个中间指标,并选取了79项基础性较强的指标项来衡量金融竞争力;刘伟等3在对沿海地区三大区域l1个城市金融竞争力进行测度时,将金融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分为综合经济实力、资金实力、金融机构发育程度、直接融资实力和企业财务状况五大类29个指标。左继宏等4在研究区域竞争力时把金融竞争力列为区域竞争力指标体系8个一级指标之一,使用存贷款和金融市
6、场2个二级指标对其进行衡量。陈庆尧等5认为金融竞争力指标体系必须包括金融体系和特定环境2个部分,而金融体系又包括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的构建思路。徐璋勇等6针对中国金融资源配置的特点和金融发展的阶段,提出了从动态和静态2个角度构建金融体系和金融生态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殷兴山7将城市金融集聚、资源力、区位力、科技力作为指标体系的4个一级指标,使用人均GDP、金融科技人员数等16个二级指标对宁波等15个长三角城市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对比研究。已有研究大多指标选择难以定量化,影响评价的准确性;或是个别具有代表性的指收稿日期:2009-11-18作者简介:王耀中(1954-),男,教授,E-mail
7、: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第4期364内容GDP(X1)、固定资产投资量(X2)、财政收入(X3)、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X4)、农村人均纯收入(X5)、城镇人口数(X6)、第三产业产值(X7)对外经济贸易额(X8)、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额(X9)邮电业务量(X10)、网民总数(X11)金融机构存款量(X12)、金融机构贷款量(X13)、保费收入(X14)、人均存款额(X15)专利授予量(X16)、受大学教育比例(X17)类型经济力开放力设施力规模力科教力表1区域金融竞争力情况标作为评价依据,难以覆盖影响金融竞争力的方方面面;并且研究对象偏向于研究城市金融竞争力。基于此,本文试图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基础
8、上建立一套区域金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国内31个省份间金融竞争力进行评估和比较,为区域间金融资源的合理分布、有序流动及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1区域金融服务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对区域金融竞争力的研究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复杂问题,单一指标评价已经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本研究根据金融服务业竞争力的内在涵义,以及指标体系设计的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原则,选出代表性较强的17个系统性指标。区域金融竞争力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2实证过程及测评结果2.1实证过程利用SPSS 170将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法是用少数几个不相关、信息不重叠的公共因子,去研究多个具有复杂关系原
9、始指标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根据专业知识和指标的独特含义,对公共因子予以命名。本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及相关专业统计报告。对反映金融竞争力的17个变量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检验结果:KMO值为0.807,且2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为0,说明数据间具有相关性,比较适合做因子分析。对数据做因子分析再经过Varimax旋转后,可得第一主成分为41.539,第二主成分为26.732,第三主成分为25.925。前三项主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已达到94.195%(表2),超出了85%的临界值,因此,可以将前3个主因子作为评价各地区金融综合竞争力的综合指标。为了使主因子对实际变
10、量的解释更加显著,我们对载荷矩阵进行最大化正交旋转,得到旋转后的主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它显示了3个主因子和17个评价指标的内在联系。第一个主因子在财政收入、存贷款额、保费收入等指标上有较大负荷,显示出其与区域金融规模量有很大的关联,我们把它命名为金融规模因子(F1)。第二个主因子在城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收入、人均储蓄额上负荷较大,反映了区域劳动力收入水平对金融发展水平影响明显。可将其命名为金融收入因子(F2)。第三个主因子在GDP、固定资产投资等上面有很大的负荷,表明金融发展不能脱离区域经济基础这个外部环境,它直接对金融体系的规模与效率产生促进或者制约作用,因此称其为金融生态环境因(F3
11、)。各地区在不同主因子的得分,分别反映了地方政府在金融规模、效率及创新能力的状况。综合得分(F合)为各因子得分以其方差贡献率占两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之和。根据31个评价对象的主因子得分,利用公式F=F10.41539+F20.26732+F30.25925进一步得到31个省份金融服务业竞争力的综合因子,得分如表4所示,并按降序进行排列。由表4可知,综合因子得分大于0,意味着该省金融竞争力较强,小于0则说明该省金融竞争力较弱。但也可从表中看出某个地区金融竞争力强并不意味着各个主因子都处于领先地位。如广东省综合竞争力最强,但主因子F2、F3却偏低。2.2聚类分析结果及评价聚类分
12、析就是一种把相同或相似的不同观测值或者变量聚在一起的一种方法,以逐次聚合的方法将观测值分类,直到最后都聚于一类。本研究选用Q型聚类分析对各省的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分类。采用SPSS170对原始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把31个累积(%)41.53968.27094.195方差(%)41.53926.73225.925合计7.0624.5444.407成份F1F2F3旋转平方和载入表2总方差解释365F30.7060.8960.4900.1260.2090.4330.5800.2600.6000.4380.4410.4230.4400.6180.0730.3300.776F20.1810.05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区域 金融 服务业 竞争力 检验 评价 基于 因子分析 省际 数据 比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