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软化岩体分析原理及其应用.pdf
《应变软化岩体分析原理及其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变软化岩体分析原理及其应用.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35 卷第 3 期 岩 土 力 学 Vol.35 No.3 2014 年 3 月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Mar.2014 收稿日期:2013-02-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1179185,No.41130742)。第一作者简介:王水林,男,1965 年生,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岩土工程数值方法及其应用研究。E-mail: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0007598(2014)0360915 应变软化岩体分析原理及其应用应变软化岩体分析原理及其应用 王水林,郑 宏,刘泉声,郭明伟,葛修润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武汉 430071)摘摘 要要:应变软化是指应力-应变曲线中轴向应力随应变的增加而减小的现象,许多种类的岩土介质在工程扰动的作用下呈现应变软化的行为。在分析应变软化问题时,其应力-应变关系式中的切线刚度矩阵是非正定的,由此导致计算求解的困难。将岩体应变软化过程简化为一系列脆塑性过程,于是应变软化问题的求解归结为一系列脆塑性过程的分析。基于经典弹塑性力学理论,提出了应变软化过程模拟方法及其相应的有限元求解过程,编制了计算程序,研究了应变软化本构模型中不同强度弱化速率对圆形洞室围岩塑形区分布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应变软化模型对应的隧道径向变形沿洞轴方向的分布特征,并与已有监测数据得到的分布规律进行
3、了对比。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应变软化模型得到的计算结果是比较合理的。关关 键键 词词:应变软化;脆塑性模型;圆形隧道;数值解;摩尔-库仑屈服准则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TU452 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A Principle of analysis of strain-softening rock mass and its application WANG Shui-lin,ZHENG Hong,LIU Quan-sheng,GUO Ming-wei,GE Xiu-run(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
4、ring,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Wuhan 430071,China)Abstract:In stress-strain curve,the process of decline of uniaxial stress at increasing strain is defined as strain-softening.Many types of geomaterials behave in strain-softening way in the case of disturbance
5、of engineering activities.When the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is described in mathematical formulation,the matrix of tangential elastic moduli is no longer positive-definite.Thereby difficulties arise in finding the solution to strain-softening problem.Strain-softening process is simplified into a s
6、eries of brittle-plastic behavior;and solving brittle-plastic problem comes down to obtaining a series of brittle-plastic solutions.On the basis of classic plasticity theory,the method for analyzing strain-softening behaviour is proposed;an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process is implemented in finit
7、e element code.Furthermore,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strength-weakening mode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plastic zone in the surrounding rock mass of a circular tunnel are studied.The longitudinal deformation profile(LDP)obtained by strain-softening constitutive model is also analyzed;and it is compar
8、ed with the measurements in a tunnel.The preliminary numerical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presented results look reasonable.Key words:strain-softening;brittle-plastic model;circular tunnel;numerical solution;Mohr-Coulomb yield criterion 1 引 言 在岩土工程中,工程岩土体大多呈现应变软化现象,室内单轴(或三轴)力学试验和现场大尺寸压缩(或剪切)试验很好地佐证了
9、岩土介质的这种力学特性。为了较为准确地分析工程岩土体的变形与受力情况,国内外众多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应变软化行为的发生机制、分析理论及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综合而言,应变软化研究方法可以划分为细观和宏观分析方法。针对岩土体软化与脆性破坏问题,从细观角度出发提出的模型与方法有损伤力学模型1、细观力学模型2、强度统计分布方法34和物理细胞自动机方法5等,这类方法主要考虑材料颗粒在外载荷作用下引起的变形、错位、损伤和破坏,由此研究其宏观力学响应。这些成果能很好地描述变形局部化的发生与发展机制,解释变形局部化现象,再现应变软化过程中力与变形的关系。由于该类方法中有的
10、引入了一些难以准确确定的参数,理论与方法还有待于完善。而且,其中有些方法离工程应用还有一段距离。610 岩 土 力 学 2014 年 从研究岩土体宏观变形与破坏现象出发而提出的模型与方法多基于塑性理论。经典弹塑性力学理论在分析岩土体非线性行为和工程稳定性时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当材料变形过程中出现应变软化时,在峰值后区,问题的求解面临两大困难:其一为边值问题出现病态。介质强度进入峰值后区后,研究对象的本构方程特性发生变化,应力增量-应变增量关系矩阵为非正定矩阵,描述问题的偏微分方程失去椭圆型方程的性质。其二为数值分析过程中计算结果对网格划分的依赖。当采用数值方法求解该类问题时,问题的病态性以解的不
11、稳定和解的网格依赖性出现,得到的计算结果有时变得没有物理意义。例如在有限元求解过程中,当网格划分越来越精细时,塑性区(或破损区)有可能会集中在一个非常狭小的范围,由此使得计算结果失去客观性。关于应变软化本构关系与相关问题求解,文献6对峰后本构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文献7对建立在经典弹塑性理论基础上的应变软化问题的理论及其求解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各种不同计算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需要深化研究的内容。为克服经典的塑性力学理论求解应变软化问题的缺陷,国内外学者考虑材料尺寸效应,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与方法,如梯度理论817(包括应变梯度理论和内变量梯度理论)、偶应力理论(Cosserat理论)
12、1819、非局部应变理论2024、扰动态理论25、复合体理论2628、内嵌不连续方法2934、复合单元方法35、自适应有限单元法36等。在这些理论与方法中,大多数都引入了一个与材料颗粒尺度有关的几何量,目的是消除问题的病态性和数值解的网格依赖性。这些模型、理论和方法的提出及应用极大地推进了应变软化问题的研究,对上述工作的特点与发展,文献37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述。基于经典弹塑性力学理论,本文将应变软化过程简化为一系列的脆塑性过程,由此,应变软化问题的求解就归结为一系列脆塑性问题的求解。提出了应变软化本构模型分析方法及其相应的有限元求解过程,编制了计算程序,并尝试在工程中进行应用。从理论上讲,本
13、文方法的核心是求解脆塑性问题;从数值计算结果来看,数值解虽然无法消除网格依赖性,但宏观上得到的变形和塑性区与半解析解的结果是吻合的,与其他方法的解是基本一致的。2 经典弹塑性理论本构矩阵特性介绍 对弹塑性介质,假设其屈服准则表示为 (,)0F (1)式中:为应力张量;为硬化或者软化参数。对岩土类软化材料,通常取塑性剪应变。与屈服函数对应的塑性势函数为(,)Q。材料进入塑性状态后,在当前载荷增量下,如果加载条件成立,则 T()d0FD (2)式中:D为弹性应力-应变关系矩阵,d为应变增量。那么,在增量载荷作用下,介质的塑性应变增量为 pddQ (3)式中:p 为塑性应变张量;d为待求的塑性乘子。
14、总应变增量(d)可以分解为弹性应变增量(ed)与塑性应变增量(pd)之和,即 epddd (4)进一步可以导出塑性阶段应力增量(d)与应变增量之间的关系式为 epdd D (5)其中,Teppp1QF,MDDDDDD (6)TFQMAD (7)1ddFA (8)对硬化材料 A0,对理想弹塑性材料 A=0,对应变软化材料 A0。文献38阐述了epD矩阵的特性,对关联流动法 则,从数学上证明了当材料在塑性阶段表现为应变软 化时,epD为不定矩阵。这直接说明了采用有限元方 法形成的应变软化介质的切线刚度矩阵是不定的。文献39-40也阐述了无论对于遵守关联流动法则还是遵守非关联塑性流动法则的应变软化材
15、 料,当应变软化速率超过某一个特定值时,epD矩阵变得没有意义。应变软化材料epD矩阵的上述特 性导致了应变软化问题求解的困难。3 脆塑性分析方法简述 基于经典塑性力学理论,文献39,41从宏观唯象的角度提出了脆塑性介质的分析原理与方法,为研究脆塑性岩体的力学行为与相应工程的稳定性提供了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为了本文的完整性,下面对脆塑性问题的求解方法39进行简要阐述。3.1 增量边值问题及其变分提法增量边值问题及其变分提法 岩土体的工程行为是一个与时间和过程密切第 3 期 王水林等:应变软化岩体分析原理及其应用 611 相关的力学问题(本文暂不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其边值问题按增量方式给出较为
16、简便39。下面的表达式中字母前的符号“”表示与增量载荷对应的有限增量以区别于上一部分中微分增量的表述方法。设研究区域内岩体在某阶段处于平衡状态后的位移、应变与应力张量形式为u、,其分量分别为ui、ij、ij。下一个施工作业导致岩体内位移、应变与应力的增量为ui、ij、ij。应力增量应满足平衡条件,0ij jib (9)总应力应满足屈服条件,0F (10)位移增量与应变增量应满足几何方程,1()2iji jj iuu (11)应力增量与应变增量应满足本构方程 dep0d D (12)此外,位移增量与应力增量还必须满足边界条件 ijjiiinTuu (13)式中:nj为边界面法向方向余弦;iT为边
17、界给定面力分量;iu为边界面给定位移分量。在材料交界面或结构面上 21()0ijijjn (14)为便于数值求解,与边值问题对应的变分方程为 TTTdddVb VT S uu(15)式中:表示相应变量的变分。对上式进行有限元离散后就可以得到增量形式的有限元方程如下:TTepT()ddd0eeeeeeSSubTS B D BNN(16)式中:为研究区域;e为划分的单元区域;S为力边界;eS为力边界单元;B为形函数导数矩阵;N为形函数矩阵;b为体力增量;T为面力增量。位移增量u为方程的基本未知量。一般采用迭代方法求解该非线性方程组。3.2 满足满足 Mohr-Coulomb 准则准则的脆塑性过程应
18、力的脆塑性过程应力增量计算增量计算 在脆塑性过程中,应力增量()是应力跌落增量(d)与塑性流动产生的应力增量(f)之和,即 df (17)关于应力跌落增量(d)计算,文献39认为,应力跌落过程中最大主应变保持不变,即1 0,提出了一种计算应力跌落增量的方法。下面假设在应力跌落过程中最小主应力保持不变(即3 0)的前提下,给出应变软化过程中服从Mohr-Coulomb屈服准则时应力跌落增量的计算方法。记应力张量的分量ij(i=13,j=13)在主应力空间中的主应力为(1,3)ii,Mohr-Coulomb屈服准则在主应力(规定压应力为正)空间中表示为 1313(,)0FY (18)式 中:(1s
19、in)/(1sin);2 cos/Yc(1sin),c和分别为黏聚力和内摩擦角;1和 3分别为第一和第三主应力。若 峰 值 强 度 和 残 余 强 度 主 应 力 分 别 为p(1,3)ii和r(1,3)ii,则有 p1p3p1pp3ppr1r3r1rr3rr(,)0(,)0FYFY (19)式中:ppp(1sin)/(1sin),ppp2cos/Yc p(1sin),rrr(1sin)/(1sin),rr2Yc rrcos/(1sin)。假设应力跌落过程中最小主应力不变,有 d33r3p0 (20)由峰值强度面和残余强度面应力关系式,可以得到 d11r1prp3rrp()YY (21)图1为
20、主应力空间中对应于峰值强度与残余强度的应力摩尔圆,进一步认为应力从峰值强度跌 落至残余强度时Lode参数不变,即2r3r1r3r 2p3p1p3p,则有 2p3pd22r2p3r1r3r2p1p3p()(22)由此得到了主应力空间中的应力跌落增量为 drp(1,3)iiii (23)如果在应力跌落前后主应力方向保持不变,应 力跌落增量dij就可以方便地由di转换得到。塑性流动产生的应力增量fij通过对应于残 余强度的本构积分计算得到 fep0dD (24)612 岩 土 力 学 2014 年 式(23)中的应力跌落项di为0时,与脆塑性问题相关的方程就蜕化为理想弹塑性问题的对应表示式。(a)对
21、应于峰值强度的应力摩尔圆 (b)对应于残余强度的应力摩尔圆 图图 1 应力摩尔圆应力摩尔圆 Fig.1 Mohr circles 3.3 脆塑性过程应力增量求解脆塑性过程应力增量求解 脆塑性求解过程与通常的弹塑性分析过程基本相同,其差异之处仅在于应力增量计算时增加了应力跌落增量的计算,这里给出迭代计算过程中包含本构积分计算的应力增量求解过程。对某次载荷增量的第k次迭代,迭代计算过程按照下述步骤进行:(1)计算弹性应力增量kkeD和试应力1kkkee。(2)检验试应力ke是否在峰值强度面(对应于上次载荷增量结束,且计算收敛时得到的各高斯点强度参数值,包括黏聚力、内摩擦角和剪胀角等)之外。如果在峰
22、值强度面之内,第k次迭代对应的应力为kke;如果超出峰值强度面,则进行脆塑性分析。(3)对脆塑性过程,计算应力跌落增量d和 塑性流动引起的应力增量fep0dD,k df;对已经达到残余强度值的高斯点,只需要计算塑性流动应力增量f,即fk。(4)更新节点位移以及高斯点应力(k 1kk)。(5)计算残余力增量,判断迭代计算是否收敛;如果没有收敛,重新进入步骤(1),进行下一次迭代计算。(6)计算塑性应变,更新强度参数,检查两次更新的强度参数之差是否小于给定误差(即是否收敛),如果不小于给定误差,由本次迭代收敛计算得到的各高斯点强度参数作为本次载荷增量计算过程中的残余强度参数,重新进入步骤(1),开
23、始新一轮迭代计算。如果已经收敛,则开始下一个载荷增量。在步骤(1)(6)的计算流程中,包含两重收敛判断,其一为非线性迭代过程中残余力的收敛,其二为软化过程中强度参数的收敛。注意:在步骤(3)中,如果高斯点在上次载荷增量中没有进入塑性状态,而本次加载过程中开始屈服时,对应于本次载荷增量的应力增量k(1)dep0d DD,其中由1p(kF)0D确定。对于理想脆塑性分析,所有的高斯点只有一个峰值强度参数和一个残余强度参数,步骤(6)中不需要更新强度参数,直接进入下一次载荷增量计算。有关脆塑性理论及其分析方法的细节可参阅文献39。4 应变软化过程模拟 岩土材料的软化过程分析及其有限元方法的实现最早见之
24、于文献42,Lo42在考虑土体应变软化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时,首先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坡体进行了分析,然后将得到的应力分布作为极限平衡方法计算潜在滑面安全系数的已知条件。在进行应力分析过程中,为使问题可解,强度弱化段采用让材料先产生弹性变形增量,再将超出屈服面外的应力消除的方法。计算分析结果显示,由于应变软化土体(如超固结土)出现峰后强度弱化,导致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发生很大的变化(出现较大的下降)。受文献39,42的启发,本文基于脆塑性分析方法,将应变软化过程看作为一系列的脆塑性过程,并由此提出了一套求解应变软化问题的新方法。4.1 应变软化过程简化应变软化过程简化43 图 2 所示曲线 OPBC 为
25、一个典型的包含应变软化过程的应力-应变曲线。岩(石)体从峰值强度 P点经历应变软化过程的 A2、A4和 A6点直至到达残余强度点 B。PA2段与 A2A4段等表示具有负切线模3r 2r 1r 0 0 3p 2p 1p 第 3 期 王水林等:应变软化岩体分析原理及其应用 613 量的线性软化段,下面图示说明将线性软化段简化为脆性跌落与塑性流动的过程。以材料从点 P 到点 A2的软化过程为例,将强度随应变的软化简化为图中的应力脆性跌落 PA1段与塑性流动 A1A2段,那么强度随塑性应变的增加而降低的 PA2段的应变软化过程就转化为脆塑性过程中的脆性跌落 PA1段与塑性流动 A1A2段。依此类推,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应变 软化 分析 原理 及其 应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