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降原因分析及处治措施.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降原因分析及处治措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降原因分析及处治措施.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2卷 第1期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1月Vol.22No.1JOURNAL OF CHONG QINGJIAOTONGUNIVERSITYMar.,2003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降原因分析及处治措施颜 春(重庆交通学院 道路工程系,重庆400074)摘要:笔者通过对高速公路填方路基非均匀沉降模式及成因的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些避免路基不均匀沉降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关 键 词:路基;不均匀;沉降中图分类号:U4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16X(2003)01-0063-06 路基沉降是影响路基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国内外对其研究均十分重视.国内对路基沉降的系
2、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公路部门针对在软基上修筑高等级公路存在的技术问题对软基沉降计算、软基处治措施及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形成了一套软基综合处治技术.进入90年代,路基不均匀沉降问题日益突出,一些省区开始摸索不均匀沉降的处治技术,重点主要在于“桥头跳车”问题的处理,对其它不均匀沉降问题的研究与处治尚处于初步阶段.国外对路基沉降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除进行非均匀沉降特性理论研究外,更注重处治措施的试验研究.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目前对于路基不均匀沉降带来的路面病害进行了不少研究,这些研究对于我们认识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机理及如何防治提供了有益的探索.1 填方路基不均匀
3、沉降模式及成因影响路基沉降的因素很多,如荷载大小、土的性质、土层分布及土的应力历史等.大量的调查表明,路基不均匀沉降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降模式有以下几种:1.1 路基填土压实度不足由于压实度不足,往往导致填方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变形(图1),路基两侧出现纵向裂缝.路基土体压实度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施工受实际条件的限制.路基施工时,天气太干燥,局部路堤填料粘土土块粉碎不足致使路基压实度不均匀;暗埋式构造物处因构造物长度限制使路基边缘不能超宽碾压,致使路基边缘压实度不够;某些加减速车道与行车道没有同步施工,当拼接处理得不好时,其拼接处也会产生压实度不足的情
4、况.(2)考虑到施工安全和进度,使得压力或压力作用时间不足.路基压实不充分,致使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要求.(3)由于填方土体的最佳含水量控制不力,压实效果达不到.(4)在填方路堤施工中,当路堤施工到一定高度以后,路堤边缘土体往往存在压实度不足问题.对于较高的填方路基,通常都要做相应的处治.填方土体压实度不足,其结果是土体前期固结压力小于自重应力和各种附加应力之和,在自重作用下就会发生沉降变形.这些附加应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车载,尤其超载情况;含水量变化造成土体容重的改变;地下水位升降而导致浮力作用改变;土体饱和度改变,引起负孔隙水压力改变.这些附加应力引起土体中有效应力改变,从而导致土体发生压
5、缩变形.土体压实度不足还会导致填土路基的侧向变形.目前采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是假定侧向完全受限,仅有竖向变形.实际路基土中存在有侧向变收稿日期:2002-03-25;修订日期:2002-05-23作者简介:颜春(1977-),男,广西南宁人,壮族,硕士生,从事路基路面工程方面的研究.形,这种侧向变形会引起沉降.图1 填土路基压实度不足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1.2 地基中存在软弱土层或岩溶软弱土层本身力学性能差,在附加应力作用下,会发生固结沉降、次固结沉降和侧向塑性挤出,导致明显的沉降变形.有些河谷、水塘虽作了清淤处理,但是处理不彻底或回填材料控制得不好,从而形成人为的相对软弱土层.在高填方填筑后,
6、地基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进而造成路基的不均匀沉降,甚至路面开裂.在一些地表水和地下水自然排泄困难的地方,地基土中软弱土层固结过程中的较大沉降变形是产生过大沉降和沉降差的重要原因(图2).有些路段所处地基不属于软土地基,但是处于丘陵低洼、河谷处,长期受水冲蚀,天然含水量较高,在设计时未发现或未作特殊处理,在施工时也未作等载或超载预压,也会产生不均匀沉降.图2 地基中软土层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图3 碳酸盐岩地区岩溶导致的路基不均匀沉降 在碳酸盐岩地区,路基下有时分布有岩溶洼地或漏斗,其中的沉积物松软,在行车动载的作用下,沉积物压实,侧向流动和下陷,造成路基沉陷.如图3,在昆明至瑞丽公路,有一处属这种
7、类型.该公路通过处为一灰岩地区的凹状地形区,自1991年开始,路面每年下沉约1.5m,1993年79月,每月垫高路面0.5m,侧向变形作用不明显.其原因可能是路基以下为岩溶洼地,洼地内风化残积物疏松软弱,该处在地貌上易于地下水的汇集.在交通荷载作用下,残积物压密和侧向流动,使路基近于垂直下沉.一般说来,土层的天然含水量越高,天然孔隙比越大,则压缩系数越大,承载力越低,则路基的沉降量和沉降差越大;抗剪强度和承载力越低,则侧向塑性挤出甚至局部坍滑的可能性越大.故地基中存在软弱土层或岩溶容易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1.3 路基刚度差异显著路基综合刚度是指沉降变形有效深度范围内综合的抗变形能力.由于路基表
8、面并非总是水平,公路构筑物与路基土体刚度差异明显,在相同外力(车载等)作用下,变形量不同,反复作用下,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出现明显的差异沉降,导致路基路面裂缝破损;二是虽然没有明显的差异沉降,但在每次外力作用时,路面结构和路基表层内由于差异变形而出现不利的附加拉力或剪力,路面结构和路基表层在这个力的多次反复循环作用下,必然产生疲劳破坏,导致路面或路基病害.很多情况下,单从施工控制角度来说,地基处理满足要求,路堤压实度也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在路基及地基均匀时,路基沉降满足规范要求,而且也不会导致路面开裂.但是,如果沿路基纵向或横向路基综合刚度相差过大,在车辆动载等作用下,也会引起明显的差异沉降
9、,导致路面裂缝.属于这种情况的有:桥头与路基交接处,挖填交接处,填土厚度明显变化处,路基中埋设构筑物(如涵洞)处,地基性质差别较大处(图4,图5).1.4 路堤填料不均匀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对填料、级配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填料常常是开挖路堑、隧道掘进产生的废方.这些填料性质差异大、级配也相差很远.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分层碾压厚度过大,小颗粒填料和软弱物质很难得到有效压实,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回填料会产生不协调沉降变形.路面会产生局部沉陷,刚性路面还可能产生裂纹.另一方面,由于回填料的性质不一样,特别是有的回填料具有膨胀性,在路基排水系统局部失效后,水的渗入会使路面局部隆起,影响行车舒适度,
10、严重的会使路面破坏.1.5 复合型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发生,并非上述某一单方面原因,而可能包括设计、施工及其各种荷载作用.典型的如边坡失稳造成的路基路面病害,就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46重 庆 交 通 学 院 学 报 第22卷图4 纵向变形裂缝图5 桥台背填土中的横向裂缝 目前,国内外对这些产生不均匀沉降变形的原因都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主要还是停留在一种定性分析和单因素研究之上,特别是对于各种因素的计算分析和相互作用上还缺乏系统的研究.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将概率分析理论和随机场理论引入不均匀沉降的预估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借鉴这些新发展起来的数学方法,就产生路基不均匀沉降因素对
11、路基变形规律的影响、沉降预测方法、数学描述方法等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是建立一套路基不均匀沉降变形的计算分析方法.2 地下水对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分析前面的分析表明,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在于路基及地基本身,外因是车载、地下水及自重作用.在地下水的交替作用下,路基土体内含水量反复变化.土体容重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更为重要的是,由毛细管张力引起的负孔隙水压力可以达到相当的数值,再加上水的软化、润滑效应,可以使土体产生沉降变形.路基或地基中地下水的动态特征对路基不均匀沉降影响很大.路堤及其地基中的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有3种类型,即地下水侧向补给、降雨补给、地表水
12、侧向补给(图6).其动态变化及潜蚀作用影响到土体中的有效应力分布、土体的结构特征和土体强度,从而导致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图6 路基浸水导致路基沉降 地基中软土层一般总为饱和软土层,位于地下水位以下,而饱和软土层沉降变形总是以渗透固结和次固结沉降为主,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基本完成.路基填土及车载等在软土层中产生附加应力,这个附加应力首先被软土层中的水承担,称为超孔隙水压力.如果对软土层没有采取强化排水措施或较长时间的超载预压,软土层中的超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就很长,有效应力增长缓慢,沉降变形就会长时间持续进行.此外,由于路基为条形,软土层中附加应力的分布沿水平向是不同的,会破坏软土层原有水平方向的
13、平衡.所以,软土层在发生竖向沉降的同时,也会在水平方向上产生侧向塑流变形.渗透固结沉降完成后,超孔隙水压力基本消散,但是粘粒之间并没有达到平衡状态,这种粘粒之间为平衡而进行的调整,称为次固结沉降.填方路堤及其地基中高于地下常水位部分,其中的地下水主要来自降雨补给,其中的含水量变化于饱和和非饱和状态,处于非饱和状态的时间一般多于处于饱和状态的时间.当然,受到气候条件(干旱、半干旱、潮湿)的影响,其中含水量变化的速率也会不同.在含水量变化的过程中,土体中的有效应力也会发生变化.下面我们简单探讨一下其中的有效应力问题.由太沙基给出饱和土体的有效应力计算公式:=-u(1)56第1期 颜春:填方路基不均
14、匀沉降原因分析及处治措施式中,有效应力;总应力;u 孔隙水压力.非饱和土体中,水的存在状态有3种:结合水、毛细水(或称为毛管水)和封闭的重力水.强结合水在水力作用下是不能移动的,可以视为固体的一部分;粘性土体中弱结合水在水力作用下可以缓慢参与运动.总体上,结合水可以使土体容新发生改变.毛细水依靠气-水界面弯液面的表面张力吸附于土的空隙中,由于土体总是亲水性的,弯液面呈凹形,土中水受到附加的负水压.对于细粒土,可用于计算因毛管现象而形成的土的吸力.由于吸力而引起的负孔隙水压力可以达到很大的数值.例如,对于5的颗粒占一定数量的粘土,其孔隙直径的量级可取0.2,室温时水的表面张力为0.075N/cm
15、2,则毛管张力为150N/cm2,由此可以看出毛管压力的量级.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孤立的毛细水会相互联系起来,可以传递静水压力,并可缓慢转移,土体的吸力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非饱和土体中的封闭水可以改变土体的容重.土体中的气体在封闭条件下,也可以传递压力.由此可见,影响土体中有效应力的主要是毛细水,其次是土体中的气体.饱和土体有效应力方程的建立,促使许多学者考虑孔隙空气压力和吸力的变化而提出若干类同的非饱和有效应力方程.最常见的非饱和土体有效应力方程形式为:=(-ua)+(ua-uw)=-u3(2)式中,u3 为等效孔隙压力,u3=ua-(ua-uw).故有效应力是施加应力-ua和吸力ua-uw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填方 路基 不均匀 沉降 原因 分析 处治 措施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