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环境控制与温室模拟模型研究现状分析.pdf
《温室环境控制与温室模拟模型研究现状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室环境控制与温室模拟模型研究现状分析.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o o9 年5 月农业机械学报第4 0 卷第5 期温室环境控制与温室模拟模型研究现状分析丁为民汪小显李毅念王健(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南京2 1 0 0 3 1)【摘要】综述了温室环境控制系统、控制策略及环境模拟等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目前温室环境主要采用多处理器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控制器以结构通用、价格便宜的单片机为主,也可应用工业控制器,但工业控制器的价格较高。环境控制的研究重点是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和信号传输的无线化,无线传输适合温室特点,为现场布线及后期维护带来方便。通过模拟模型可以了解结构特征、气象条件及作物生长等对温室环境的影响。综合考虑环境因子、作物生长及经济性的三级模型尚难以达到,目前
2、主要还是采用分段式控制和人工设定相结合的方法。不必过分强调后级控制的精度,应结合作物生长模型进行环境优化调控并注意温室生产的经济性,加强控制理论与温室生产过程的结合。关键词:环境控制温室模拟数学模型中图分类号:$6 2 5 5+l文献标识码:AR e v i e wo n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C o n t r o la n dS i m u l a t i o nM o d e l sf o rG r e e n h o u s e sD i n gW e i m i nW a n gX i a o c h a nL iY i n i a nW a n gJ i
3、a n(C o l l e g eo fE n g i n e e r i n g,N a n j i n g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N a n j i n g2 1 0 0 3 1,C h i n a)A b s t r a c tF r o mt h ev i e wo fp r a c t i c e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t h es i t u a t i o no fr e s e a r c h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f o re n v i r o n m e
4、 n t a lc o n t r o la n ds i m u l a t i o nm o d e l so fg r e e n h o u s ew e r ed e s c r i b e d T h em u l t i p l ep r o c e s s o rd i s t r i b u t e dc o n t r o ls y s t e m sa r ew i d e l yu s e df o rg r e e n h o u s e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t h es i n g l ec h i pp r o c e s s o
5、r sw i t ht h eu n i v e r s a ls t r u c t u r ea n dl O Wp r i c ea r em a i n l yu s e da st h ec o n t r o l l e ro ft h es y s t e m s T h eI P C(i n d u s t r i a lp e r s o n a lc o m p u t e r)c a na l s ob eu s e da st h ec o n t r o l l e rb u ti t sp r i c ei sr e l a t i v e l ye x p e n
6、 s i v e T h ei n t e l l e c t u a l i z a t i o no ft h ec o n t r o ls y s t e m sa n dt h es i g n a lw i r e l e s st r a n s m i s s i o na r es i g n i f i c a n tt r e n df o r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c o n t r o lo ft h eg r e e n h o u s e a n dt h ew i r e l e s st r a n s m i s s i
7、o ni Sm o r es u i t a b l ef o rg r e e n h o u s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ts h o u l db ec o n s i d e r e dt Oi n t e g r a t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c o n t r o lw i t hc r o pg r o w t hm o d e l sa n dg r e e n h o u s ep r o d u c t i o ne c o n o m y(b e n e f i t s),b u ti t Sd i
8、f f i c u l tt od oa tp r e s e n t T h es i m u l a t i o nm o d e l sc a nh e l pt Ok n o wb e t t e ra b o u tt h ee f f e c tf a c t o r so ng r e e n h o u s ee n v i r o n m e n t I t Sn o tn e c e s s a r yt oo v e re m p h a s i z et h ep r e c i s i o no fr a r el e v e lc o n t r o ls y s
9、t e m K e yw o r d s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c o n t r o l,G r e e n h o U s e,S i m u l a t i o n,M a t h e m a t i c a lm o d e l引言温室技术可以使农业生产摆脱自然条件的制约,实现反季节生产。尤其是先进的温室工程技术手段和环境控制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农业难以解决的限制因素,促进生产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从而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使单位面积产出成倍甚至数十倍地增长。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进步,使温室生产已远远超过“温室效应”的概念。目前,利用计算
10、机不仅可以对温室内的各种环境因子进行模拟,还可以建立三维虚拟图像,进行温室内的虚拟生产。新型的全智能温室甚至能摆脱自然环境的约束。人为创造适宜作物生长的最佳环境,生产出高品收稿日期:2 0 0 8 1 2 1 7 修回日期:2 0 0 9 0 2 2 5作者简介;丁为民,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设施农业及其环境控制研究。E“l a i l:,n n d i n g n j a u e d u C B万方数据第5 期丁为民等:温室环境控制与温室模拟模型研究现状分析1 6 3质、高产量的产品。本文对温室中的计算机模拟和控制技术作一综述。1 温室环境的硬件控制系统现代温室常见的调控设备有:顶部及侧
11、面通风窗、内保温幕、内外遮阳网、湿帘一风机、补光灯、0 3 2施肥装置、加热设备、喷雾系统、肥水灌溉系统等。为使这些控制机构能够协同工作,需要相配套的硬件控制设备。最早应用在温室控制上的硬件设备是温度继电器和定时器,通过设定一个动作温度,温度继电器可以使单个设备在低于或高于这个温度点时被启动,因此常用于通风窗或加热器的控制。由于其价格便宜,安装、操作简单,目前仍广泛用于简易温室或大棚的控制中。目前商业温室的控制系统主要采用多处理器的分布式控制系统。这种控制系统由多个控制单元组成,每个控制单元有其单独的处理器和传感器,系统中不存在一个控制中心,主要由分布的各个子处理器完成数据采集、控制、监视、报
12、警、记录、系统管理等功能。P C 机作为主处理器,仅实现辅助功能,脱离主处理器,整个控制系统仍可工作。分布式控制方式具有价格低、控制灵活、可靠性高等优点,因此它将在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广泛应用于温室环境控制系统中。我国很早就开展了温室控制系统硬件的设计和研究。这也说明温室的硬件控制系统对于实现温室可靠、有效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国科研机构研制的常用温室控制器仍然以结构通用、价格便宜的8 位单片机为主,一般以M C S 一5 1 系列为基础,从数据采样到算法控制都是由单片机完成 1-6 。如王庆祝等一J 开发了一种基于双主从结构的温室群测控系统,该系统是一个集管理与测控为一体的集散测控系统,软硬件
13、均采用模块化设计,以W 7 7 E 5 8 单片机作为主从工作模式的核心,可实现温室温度、湿度、c c h 浓度和土壤含水率4 个主要参数的测控以及C 0 2 浓度的报警。由于工业控制技术较为成熟、可靠性较高,将工业控制器应用于温室控制系统也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方向。如江苏大学等单位研制的基于工业控制机的温室控制系统是由工控机、各种传感器及执行机构组成的多输入、多输出的闭环控制系统 8 加。P L 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具有易于编程、可扩展性强、可靠性高等优点,因此也被应用于温室控制的硬件设计中。温室控制系统中的P L C 主要用于动态、实时监测室内外环境因子的变化,根据作物生长的要求对参数进行
14、匹配,同时完成与上位机的通信【1 1J。但是由于工业控制器价格较高,广泛用于温室控制系统还受到限制。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吸收国外发达国家高科技温室生产技术的基础上,也进行了温室内部温度、湿度、光照、c c h 浓度等环境因子控制技术的综合研究。这项研究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将研究重点从温室的计算机控制核心硬件向温室控制系统的信号传递方式转变。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都尝试将新型的信号传输技术用于控制系统硬件设计。例如将传输距离达12 0 0m,传输速度达7 6 8k b p s 的R S 4 8 5 总线用于温室环境分布式控制系统。采用R S 4 8 5 总线作现场总线,可与远端的气象站通信,以获得
15、室内外温度、湿度及室外光照、降雨、风速、风向等参量,还可与其他控制器及上位机进行通信,构成更大范围的温室环境自动控制系统【1 2-1 5 。2 0 0 1年,国家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启动了“温室环境智能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由中国农业大学与北京顺义示范区合作采用R S 4 8 5 总线作现场总线的温室控制系统,经运行和测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并已面向市场推广【x 6 。由于C A N 总线具有双向传输和智能节点的特性,因此在温室硬件控制系统中也被采用。例如采用单片机系统开发的C A N 智能节点,由主控制器、C A N 控制器和C A N 收发器组成 1 7 。该节点开发成本低,抗
16、干扰性强,另外节点还带有模数转换器,可以直接输入模拟量,进一步方便系统扩展。还有将P C 机通过C A N 接口适配卡与C A N 总线相连的控制系统 18 I,或用C A N 总线与嵌入式技术实现对温室环境温度、湿度、光强度的智能解耦控制 19 J,以及采用C A N 总线与R s 4 8 5 总线相结合的通信方式等 2 0 l。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从点对点传输的红外技术,到短距离、点对多点个人局域网(如蓝牙和Z i g B e e),以及长距离的G S M、G P R S 和C D M A 等,不同种类的技术随着需求的不同而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2 1|
17、。如杜辉等在单栋温室中将蓝牙技术用于连接各种检测装置、执行机构以及控制器,各个温室之间采用C A N 总线相连,构成一种分布式温室群的环境监控系统,实现对温室环境参数的自动检测和控制管理 2 2 。孙忠富等提出一种基于G P R S 和W E B 技术的远程数据采集和信息发布系统方案 23 J,通过R S 4 8 5 总线与数字传感器连接,并与P C 监控计算机构成温室现场监控系统。刁智华等以具有Z i g B e e无线数据传输功能的J N 5 1 2 1 模块为核心,以A R M 9 为核心扩展多种资源接口作为监控系统主机硬件,通过对前端无线节点的统一协调指挥,完成对万方数据1 6 4农业
18、机械学报2 0 09 生环境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对设备的综合控制【2 引。沈敏 2 5】、张荣标C 2 6 等通过对传感器(控制)节点和移动式汇聚节点短距离动态组网形成自组织星型网络,以降低传感器(控制)节点能耗,延长网络寿命。黄晓鹏 2 7】等针对北方沼气加热温室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D S P 与蓝牙无线传输技术的分布式温室监控系统,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这些无线监测与控制系统针对设施农业生产环境监控过程中信息监测点和设备控制点分散的情况,设计通用性较强,这类系统的应用为温室现场布线以及后期维护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近年来,随着便携式设备的价格下降,基于P D A 和Z i
19、g b e e 的小型、模块化、无线手持式温室环境测控系统也正在开发,如张潜等L 2 8 研制的温室测控系统,由基于$3 C 2 4 1 0 微处理器的“掌上型”专用控制器、基于P I C 系列的M C U 和Z i g b e e 无线传输模块的集成化无线变送器以及经济效益最优控制策略构成,系统的成本降低,适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2 温室环境的控制策略各种作物均有其特定的适宜生长环境,而温室控制系统就是为改善外界不利条件以达到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品质、延长供应期、提高效益的目的。因此,整个温室的生产控制可以用一个三级模型来表示,即温室实时控制(第一级)、生长发育控制(第二级)和经济性预测控制
20、(第三级)。其中最高级(第三级)为第二级提供控制设定点(s e t p o i n t),第二级为第一级提供控制设定点,第一级通过温室的调节设备最终控制温室内的小气候环境。由于作物生长发育模型的复杂性以及温室种植的多样性,使得基于生长模型的第二级很难为第一级提供用于实时控制的设定点,因此目前商业温室的主要控制方法主要采用分段式控制和人工设定相结合的方法。温度的分段式控制主要为五段或四段式变温控制,即设定一天当中5 个(或4 个)不同时段的温度设定值。然后由计算机通过一定的控制方法将温度控制在设定值上。后级的控制方法应用较多的仍然是经典控制方法(即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微分控制或前馈控制等)。这种
21、采用经典线性控制方法的主要优点是环境参数变化平缓,设备运转平稳,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国内对于温室后级控制的研究也比较多,例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遗传算法等C 2 9-3 1】。实际上由于温室内部环境的空间复杂性,造成温室各点的环境参数都不一致。应用工业控制的方法,对后级控制过分强调高精度,实际应用中不仅完全没有必要,反而容易引起温室控制的不稳定。这也是目前商业温室仍然采用经典控制策略的主要原因。实际上从2 0 世纪8 0 年代开始,国外更多的研究是关注如何将作物模型和温室环境相结合进行温室环境的优化调控,以实现温室的高产高效。如S e g i n e r 等建立一系列函数之后,进行数值寻
22、优得到不同温光水平下最优的生菜生产温度的设定点 3 2 J。S t a n g h e l l i n i 等建立一个基于温室作物蒸腾和温室内湿度环境的模拟模型【3 3 ,并将其运用于温室的气候控制中进行温度和通风控制目标的设定。F i s h e r等开发的温室管理系统C A R E 3 4 。利用决策支持系统为温室的作物生长提供推荐的白天和夜间的设定值,并能和环境控制系统相连接,实现对温室温度的控制。近年内,国内也开展了关于控制模型的研究,如李志伟等根据作物在1 天中生育的不同适温水平,将所需要的温度变化划分为若干个阶段以实现温室综合环境的动态优化平衡调控 3 5】。伍德林等将温室作物整个
23、生长季节分为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 3 6】。在营养生长阶段,以温度优先为控制策略,在生殖生长阶段,综合控制成本模型、温室环境的预测调控模型和作物生长模型,以温室产出与投入比最大为温室环境控制目标进行决策,为温室内作物生长提供经济适宜的环境参数和生长条件。戴剑锋等以温室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和温室加温能耗预测模型为基础。建立基于模型的温室加温控制目标计算机优化系统 3 7】,系统的输入主要为温室类型、温室结构、覆盖材料、作物信息以及室外气象资料,系统输出主要为作物干物质生产量、温室加温能耗量以及干物质生产能耗量,以确定温室白天和夜间的加温控制目标。邓璐娟等采用多级控制策略,优化设定系统目标值来解
24、决温室环境系统中多个时间响应常数相差过大的问题 3 s】,设定系统优化目标值时。白天使植物获得最大的光合速率,夜间在满足植物生长和积温要求的前提下使温室在能耗最小的状态下运行。这些研究都将作物的生长需求、经济目标和环境控制目标相结合,为进一步研究基于作物生长的环境控制目标提供了积极的借鉴。3 温室环境模拟建立温室环境模拟模型的最大优点是可通过模型的输入输出,全面认识与了解温室的结构特征、外界的气象条件以及作物生长等参数对温室内部小气候环境的影响,由于模拟模型可快速地改变和重组输入条件,有助于发现新的知识和规律,所以环境模拟模型不仅是温室结构设计和环境预测的强有力工万方数据第5 期丁为民等:温室
25、环境控制与温室模拟模型研究现状分析1 6 5具,其输出的参数也是作物生长模型的必要数据。国外对温室小气候数值模型的研究始于2 0 世纪6 0 年代。w a l k e r 在1 9 6 5 年就对通风温室内的温度建立了预测模型 3 9】,当时的模型比较简单,模拟参数也较为单一。后来K i n d e l a n 和G a l 提出要提高模型精度需要把那些不受温室影响的边界条件作为模型的输入 4 0-4 1 。到了2 0 世纪8 0 年代,荷兰研制出了基于温室小气候模拟模型和番茄作物生长模型的温室环境优化控制模型K A S P R O I 4 2 。K A S P R O 可以根据室外气象条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温室 环境 控制 模拟 模型 研究 现状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