桕茶复合种植模式种群关系研究.pdf
《桕茶复合种植模式种群关系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桕茶复合种植模式种群关系研究.pdf(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茶业通报.1999,21(4),22-23桕茶复合种植模式种群关系研究孙 玉 雷(安徽省桐城市林业局?桐城?231400)?摘要?乌桕茶树复合种植茶园内种群关系表现为,时间和空间互补、协调,与纯茶园相比,复合种植茶园对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利用充分;由于乌桕的遮荫作用,复合种植茶园内光照弱、湿度高,这对茶树的生长和茶叶品质提高有利。此外,由于复合种植茶园凋落物多、根系发达,土壤的理化性质均较纯茶园好。因此,复合种植茶园内两个主要种群(乌桕、茶树)在功能关系上表现为相得益彰的特点。?关键词?乌桕;茶树;种群关系;复合茶园?分类号?S571-1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768(199
2、9)04-0022-02?林茶复合种植的经营模式,一方面是利用林木的遮荫作用创造适宜茶树生长和有利于茶叶品质提高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是为了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然而,这种模式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与乔木树种和茶树之间种群关系是否协调有关。本文对桕茶种植模式的种群关系进行了研究。1?试验方法与材料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休宁县西田林场境内,属低山丘陵地区。年平均气温 16.2?,极端最高气温 41.3?,极端最低气温-11.6?,无霜期231天,年平均降水量1613.7mm,年平均相对湿度78%。土壤为红黄壤,系千枚岩和砂岩发育而成,土层深厚,PH6.0 6.5。乌桕为 15a 生,茶树为 6a
3、生;乌桕为穴状造林,株行距为 4?5m,茶树为条播,株行距为 0.8?1.5m。在品种、树龄,其它管理措施相同,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地段选择三块复合种植地和三块纯茶园地。1.2?方法1.2.1?茶园内小气候测定。在复合茶园和纯茶园内分别设置 10 个测点,同一时刻测其光强、气温、大气湿度。在晴朗天气,连续 3d,每天于 618h每隔 2h测定一次,连续 3a 的结果平均值为本文的分析材料。所用仪器分别为 CZ-5 型照度计,阿斯曼通风干湿表(测气温和大气湿度)。1.2.2?根系测定。采用规格为 20cm?20cm?20cm 大小的土柱法2,分层挖取,直至无吸收根?收稿日期?1999-07-20?
4、作者简介?孙玉雷(1964-),男,工程师,安徽桐城市人。从事基层林业生产和科研工作。系止。按随机法设 30 个点,分乌桕和茶树收集、洗净、烘干称重,分层统计。1.2.3?土壤调查测定。选择代表性地段挖土壤剖面。分层测定土壤容重(环刀法)、土壤有机质(重铬酸钾法)、全氮量(重铬酸钾?硫酸消化法)全磷量(氢氧化钠碱熔?钼锑抗比色法)、水解氮(碱解蒸馏法)、速效磷(碳酸氢钠法)、速效钾(火焰光度法)1。2?结果与分析2.1?种群间的时间关系生态系统中,种群之间在时间上的关系包括重叠、部分重叠和交错几种。重叠关系说明种群彼此对环境资源的要求和需要是同步进行的,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部分重叠和交错说
5、明种群之间对环境资源的要求和需要在时间上存在协调性、互补性。乌桕和茶树套种,在时间关系上是部分重叠的。乌桕属落叶乔木,春末展叶、深秋落叶,而茶树属常绿灌木,四季几乎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种时间上的关系,对茶树的春季生长几乎没有影响,而在夏季由于乌桕树冠的遮荫,又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茶叶品质的提高。因此,在桕茶复合模式茶园中,乌桕和茶树这两个主要种群间具有合理的时间关系,这为复合茶园在时间上充分、协调地利用光能等资源打下基础。2.2?种群间的空间关系纯茶园中,地上及地下部分空间结构简单,均为单层。而复合茶园中,从地上部分看,乌桕高大喜光,茶树矮小耐荫,形成了水平上镶嵌,垂直上分层的合理空间结构。对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复合 种植 模式 种群 关系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