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山区经济转型及其模式重构研究.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广东山区经济转型及其模式重构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山区经济转型及其模式重构研究.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章编号:1000-8462(2005)06-0792-04广东山区经济转型及其模式重构研究?李?斌(广州地理研究所,中国广东 广州?510070)摘?要:广东山区经济主要是依靠开发本地资源而发展起来的,随着资源开发的不断加剧,出现了资源枯竭与浪费严重、环境趋于恶化、企业老化、经济发展极不景气等问题。目前广东经济在转型,山区若跟不上发展形势,将继续拉大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文章对广东山区经济转型的紧迫性、经济转型战略及其发展模式重构进行了重点研究。关键词:广东山区;经济转型;模式重构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广东山区包括韶关、清远、云浮、梅州、河源 5个地级市及其以外的 17个县(市),
2、土地总面积 11.75 万 km2,占全省的66.0%;2003 年户籍总人口 3,119.02 万人1,占全省的 39.2%。广东山区是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极大地制约着全省经济总体实力的提升,为此广东省决定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就是把山区开发摆上重要的战略地位。广东山区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按照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梯度推进的理论,利用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经济转型是加快山区经济快速发展、缩短与发达地区差距的重要途径。1?山区经济转型的背景、紧迫性与基础1.1?经济转型的宏观背景1.1.1?新技术革命为山区 跳跃式!发展提供支撑。新技术革命引发了知识经济与网络经济,使其具有强劲的影响力与
3、作用力,能促进落后地区加速发展步伐或跳开传统的发展模式2,这使山区经济进行 跳跃式!发展成为可能。广东山区产业发展层次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这种状况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如果不及时进行经济转型和升级,今后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冲击。这就迫使山区一定要在现有基础上建立新的发展平台,培植一些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1.1.2?产业大循环将加快山区的经济转型。?有利于接纳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转移产业,根据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有选择地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引进发达地区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同时淘汰污染大、生产水平低的行业;#有利于加大招商引资的力
4、度,借助外力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可借机引进一些高新技术产业。这些可极大地加快山区的发展积累和产业结构升级、新型经济的发展。1.1.3?广东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山区经济转型带来了机遇。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广东省提出的 四大战略!之一,就是把加快山区和东西翼的开发摆上重要的战略地位,努力实现全省不同类型地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目前粤北山区和粤东、西两翼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业基础薄弱。为此,广东省决定在今后将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这些地区的基本建设,引导国外和珠三角向这些地区转移,这为广东山区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1.2?经济转型的紧迫性1.2.1?基于生态环境容量的局限。广东山区部分区域
5、生态环境容量不大,表现在:?位于河流中上游,且属于广东省的生态屏障,生态保护与环境功能分区标准高,水环境质量一般要高于类,大气环境质量高于二级,据调查,粤东、粤西山区的一些地区烟尘、SO2、水中氮等指标已达到这个标准甚至已超出,可用环境容量已不宽松,当然在西江、韩江等大河中游、大盆地地区仍具有一定的容量;山区生态脆弱,必须保有较大面积的区域绿地,非农建设受到极大的制约;#盆地环山的地貌形态,污染气体易沉积,大气自净能力低,又是经济布局密集地区,如兴梅、云浮等盆地建材、电力、矿冶等产业的大力发展,大气环境容量已趋饱和。为了可持续发展,山区不能停留在低层次产业的发展上,经济转型势在必行。1.2.2
6、?基于资源利用的制约。广东山区虽然拥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但部分资源的利用有极大的制约性。煤炭可采储量急降,需从外地调煤才能满足需求,这将制约电力等用煤工业的发展;稀土、锰、铁等的大规模开发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对水环境污染;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大河流两岸地区、盆地地区水资源丰富,其他地区则出现季节性缺水;丘陵山地占土地面积 70%以上3,适用于建设的土地很有限。这些将迫使山区转向兼顾发展外来资源加工和技术层次较高的产业。1.2.3?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长期以来,广东山区经济发展滞后于全省,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其他地区,尤其是与珠江三角洲相比有很大差距。如果按照目前的经济模式发展下去,这种差距将越来越
7、大。山区要想尽可能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最佳的途径是实施经济转型战略。另一方面,山区的产业规模小、产业链短,导致了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难以提高,这也是经济急需转型的重要因素。1.2.4?基于自身投资的乏力。广东山区产业的主要属性为资源加工型和原材料加工型,这就要求投入更多的资金才能第 25卷第 6 期2005年 11 月?经?济?地?理ECONOMIC GEOGRAPHY?Vol.25,No.6Nov.,2005?收稿日期:2004-11-10;修回日期:2005-06-26支撑其发展。但财力有限,2003 年山区财政收支赤字达 130.71 亿元1,目前主要靠民营、贷款投资与财政转移支付。乏力
8、的投入,阻碍了山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转换投资模式,多方位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建立新的经济结构体系。表 1?国内生产总值区域比较(2003)Tab.1?The comparison of the districts GDP in China(2003)国家与地区人口?万人GDP?亿元人均 GDP?万元中国129,227116,898.400.907福建3,4885,241.701.501江西4,2542,8300.668湖南6,6634,633.730.725广西4,8572,733.210.596广东7,95413,625.871.721珠江三角洲2,39911,341.133.978广东山区
9、3,1192,193.710.760粤西1,6421,410.820.916粤东1,6311,438.200.915注:资料引自于%2004年广东省统计年鉴&。1.2.5?基于生态化产业发展潮流的推动。产业生态化是 21世纪国际和中国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目前,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工业园区、生态经济区等在广东省各地不断兴起。广东山区工业发展所带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这不符合当今产业发展的生态化趋势,这既不利于吸引高层次的产业,也难以为居民创造一个高质量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产业生态化,是广东山区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1.3?经济转型的基础1.3.1?经济总体实力增强。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山区由于基础
10、设施建设滞后、山多平地少等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实力十分薄弱;改革开放后,经济获得实质性发展,尤其是近些年发展迅速。2003年,广东山区 GDP2,193.71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 1998 年增长 45.4%,年均增长 7.8%;财政收入1998年为 35.23 亿元,2003 年增加到 50.66 万元,增长了 43.8%1,4。2003 年广东山区人均 GDP7,604 元,人民生活已解决温饱,正向小康迈进,这为经济转型提供了实力支撑。表 2?全省 5个山区市主要经济指标(2003)Tab.2?Major economic index of five cities in the
11、mountainous area of Guangdong Province(2003)指标梅州韶关清远河源云浮年末总人口?万人490.60314.85 389.97 334.14 261.20国内生产总值?亿元227.04268.03 196.80 136.85 214.70工农业总产值?亿元331.44373.77 246.59 145.41 402.04工业总产值?亿元217.66295.37 146.8391.52 305.30人均 GDP?元5,9179,6576,1424,1118,236人均工农业总产值?元6,75611,8936,3314,367 15,425全部出口总额?万美
12、元15,87519,843 30,800 15,600 28,437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20,79830,498 18,000 17,6004,300注:资料引自于%2004年广东省统计年鉴&。1.3.2?工业已具较好的发展基础。广东山区工业化推进较快,1998 2003 年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达 8.5%,2003 年,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2.8%,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三次产业结构已演进为 28.4(38.2(33.4 1,4,即 二三一!型结构,且制造工业比重上升,工业化社会开始由初期向中期过渡。这为工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1.3.3?资源型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积累的
13、主力。广东山区的大多数产业与资源开发息息相关,资源型加工业成为支柱产业。在广东 5 个山区市 2003 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矿冶、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电力、食品与烟草加工、木材加工等以本地资源为依托的传统产业实现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5%以上。广东山区依靠资源型产业已完成经济发展的初步积累,这有利于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产业的提升。1.3.4?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近些年,广东山区凭借资源、人缘等优势及后发优势,积极引进外资。2003 年,山区实际利用外资 14.28 亿美元,比 1998 年增长 24.5%,其中最多是韶关、梅州市,分别达到 3.05 亿美元和 2.08 亿美元;对外经济贸易
14、也日益发展,年出口总额达到 38.84 亿美元1,4,比上年增长 24.0%。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为广东山区经济转型提供了重要的途径。2?山区经济转型的动力2.1?广东省实施倾斜政策产生的推动力最近广东省出台%关于广东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鼓励珠三角产业向山区及东西两翼转移,给予设立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各种优惠条件,像这种向山区进行政策倾斜的举措还将长期实施,如引进外资、财政转移支付、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指标安排等将加大扶持力度。广东山区应充分利用政策实施所产生的推动力,加速经济的发展与升级。2.2?泛珠三角!发展的推力与拉力在 泛珠三角!
15、中,珠三角位居 引擎!地位,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即对区域内包括广东山区在内的其它地区产生巨大的推力;而另一方面,广东山区地处区域内的 承上启下!地带,外围地区又对广东山区产生拉力。所以,广东山区应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利用 推力!与 拉力!,调整发展策略,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快速转型。2.3?珠江三角洲的产业作用力珠三角的发展主要对广东山区产生二个方面的作用:?产业转移与辐射。珠三角将成为世界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部分制造业向外转移,接纳珠三角产业转移是山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山区可开展横向联合,发展一些为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配套的行业;提供成功的发展模式
16、与经验,即建设外向型经济,在产业引进上避免 饥不择食!,尽快形成自身优势产业,积极发展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等。这样山区可避免走弯路,尽快地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2.4?区域交通设施建设带来的发展潜力据广东省交通发展战略,未来,广东山区将以高速公路、内河航道建设为重点,形成以公路交通为主骨架,民航、铁路、水路为依托的四通八达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抓好广梅汕、广湛以及跨省的渝湛、广梧、梅龙、梅漳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强跨省铁路建设,如粤赣、广柳、广汉高速铁路专线等;#积极发展西江、北江、东江、韩江水运,完善港口设施建设。随着这些工程的建成,广东山区与珠三角、沿海地区以及福建、江西、湖南、广西等省区的联系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 山区 经济 转型 及其 模式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