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协同”模式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研究.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多元协同”模式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元协同”模式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研究.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2 2卷第 6期 2 0 1 2年 6月 长春大学学报 J O URNAL 0 F C HANG CHUN UN I VE RS I T Y Vo 1 2 2 N o 6 J u n e 2 01 2 “多元协同”模式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研究 曹承龙,朱 晓玲(1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雪岩贸易学院,合肥2 3 0 6 0 1;2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合肥2 3 0 0 0 9)摘要:加强专业建设工作,不仅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提升毕业生就业率的基本途径。文章分析了高 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现存问题,阐明专业建设的主体和关键事务,以及它们的相关性,提 出以师资建设、教学改革、工学交替、实习
2、实训、技能大赛为多元抓手,协同推进专业建设,进而提高人才服务社会的专业化能力,落实就业目 标。关键词:专业建设;多元协同;电子商务;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 6 4 2 文献标 志码:A 文章编号:1 0 0 9 3 9 0 7(2 0 1 2)0 6 0 7 1 20 3 近几年,电子商务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 网平 台的支撑,已逐步成长为新经济产业群 中最具前景 的产业。然而,产业快速发展加剧 了行业内专业人才的竞争。虽然,高等院校伴随着产业发展相继开设 电子商务专 业,培养面向用人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期望能够缓解企业对人才的急迫需求,但从用人市场反馈情况显示,如今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不仅没有缓
3、解企业的用人荒,反而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1 电子 商务专业建设面临两难 困境 作为互联网技术成功运用的典范,电子商务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最具前景的新型信息服务业,从工业和信 息化部发布的 中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 0 0 9)中数据显示_ l J,2 0 0 9年我国中小企业通过 电子商 务创造的新增价值 占我国G D P的 1 5,拉动我国 G D P增长 0 1 3。中小企业通过开展 电子商务直接创造 的新增就业超过 1 3 0万,相当于 2 0 0 8年城镇新增就业的 1 1 7。中小企业发展 电子商务获取 的巨大社会收 益,已引发许多传统行业纷纷试水,抢滩 电子商务新业务。然而随着
4、业务竞争加剧,企业对高层次专 门人才 的渴求越来越迫切。为适应这种形式,国家教育部I-J J J n 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电子商务专业 由此经历快速 发 展历 程。1 9 9 9年,教育部联合联想集团共同推出了电子商务 自修考试的大学专科学生培养计划,并在 2 0 0 0年开 始全国性招生。2 0 0 1 年 6月,教育部门正式批准电子商务作为 目录外专业,在全国 l 3所高等院校开办 J。目前,全 国已有 3 3 0多所本科院校和 7 0 0多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每年的毕业生理应成 为电子 商务产业人才市场上抢手资源,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据 2 0 1 0年安徽省教育厅的 安徽省高
5、职高专教育专业情况分析报告 显示_ 3 J,电子商务专业已成为本 省毕业生就业率较低的 2 0个专业之一。从教育研究机构麦可思公司研究成果“2 0 1 0年 中国大学生就业报 告”的数据显示 J,电子商务专业不仅是“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 1 0个高职高专专业”之一,而且还是“其 中有 7个专业是 2 0 0 7 2 0 0 9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电子商务就业率的持续走低,成为全 国就业红牌警告专业。除上述之外,常见媒体报道这样一些信息:企业抱怨招聘不到适合 岗位的专业人才;毕业生人职后,面对 工作任务不知如何处理;经过半年培养的新员工,突然无理由地提 出离职等。诸如此类 的供
6、需矛盾、职业道 德等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家长的担忧。2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存在 的问题分析 面对来至社会的质疑、批评、讨论等各种声音,高职院校开始反省专业办学不足,寻找专业建设中存在的 收稿 日期:2 0 1 1 1 2-2 1 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2 0 1 0 2 0 1 1 年度科研规划项 目(5 5 0 2 2 3)作者简介:曹承龙(1 9 7 3 一),男,安徽霍邱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电子商务、信息管理方面研究;朱晓玲(1 9 7 4 一),女,安徽合肥 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信息安全、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研究。第 6期 曹承龙,等:“多元协同”模式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
7、研究 7 1 3 问题。(1)专业建设滞后于产业结构发展。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传统产业发展不利,而电子商务产业 却逆势而上,成为中国内需市场生力军。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 J,“2 0 1 0年中国网上零售市场 交易规模达 5 1 3 1亿元,尤其是面向个人 消费的电子商务,其 网上零售市场规模首次突破 1 0 0 0亿元大关”。由国家工信部牵头、发改委等9部委联合制定的 电子商务“十二五”规划 中明确指出,将电子商务服务业 列入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电子商务企业的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岗位分布也随之调整。当前,从全 国各地 人才招聘会的用人信息发
8、现,企业招聘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已开始由商务营销类转 向后 台技术、前台展示等 岗位,有线网络应用向无线网络应用延伸等。针对人才市场 的岗位需求、业务模式 的变化,高职院校未能快 速跟进产业发展对人才技能的新需求,也没有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做应对性改 革,导致毕业生的知识技能与市场需求脱节。(2)市场调研数据可挖掘性有待提高。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市场调研,经常采取走访企业,回访毕业生以 及网上信息采集等方式,收集专业方面的各种数据。而当使用这些数据资料时却发现,其中部分数据样本普 适面窄,不具有代表性;网络采集的数据准确性还有待核实;一些数据只反映问题的表象,深层原 因还有待
9、继 续发掘等诸多不足。因此,加强市场调研工作,一方面要求调研者能够科学规范地采集、挖掘数据资料;另一 方面还需要调研者深入企业,实地获取第一手资料。因为调研者只有亲历企业实地考察,才能寻找出校 内培 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异所在,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修正教学管理中的偏差。(3)师资队伍技能水平有待提升。近几年,高职院校的师资学历水平有 了较大提升,新进教师的人职门 槛提高到硕士研究生学历,在职教师通过进修也达到研究生同等学历。但许多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自身 专业技能水平还亟待提升。虽然,每年教育主管部 门利用暑假开展“双师型”培训班,增强 了部分教师的实 践技能,但还是有必要进入企
10、业挂职轮岗,接受技能知识更新。(4)专业建设缺乏动态管理。专业建设必须紧跟行业发展,电子商务是一个高速增长的行业,基于互联 网的应用模式千变万化,没有一定的程式可以追寻。行业变化对人才需求也如疾风暴雨般紧迫。因此,高职 院校如果不能紧密联系企业,洞悉行业发展变化,就无法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等到两三年之后,毕业生进 入市场,其所掌握的技能自 然就落伍了。另外,高职院校还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例如,当企业岗位 技能需求变化时,系部不能 自主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必须经过多轮论证,最终由学院层面确定调整意见,等到 修订计划执行时,新的变化又出现。因此,缺乏动态管理也是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之一。3专业
11、建设的主体及事务的相关性探析(1)专业建设的文献回顾。针对专业建设存在的上述问题,许多学者及机构纷纷予 以研究,寻求破解之 道。学者杨兴凯从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人手,提 出面向社会需求的专业建设解决方案l 6 。顾京、陈贵梅认为 专业教学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 的重要环节,提 出制定团队建设 目标,积淀团队特有文化,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形成团队发展 的机制与体制,达到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的 目的I 7 。鲁武霞、黄成洲提 出从监控教学质量 人手,重点规范教学管理,在时间、空间、主体三种维度对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促进专业建设 8 。赵鹏飞、苏 成柏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提 出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须
12、 以完整 的指标体系为主线,将每一项指 标的内涵建设落实到具体工作 中,以获得人才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发展升级需求变化 的实际效 果。研究机构麦可思公 司则认为毕业生失业率之高,其根源是结构性失业造成 的 ,而解决结构性失业 的有效手段则是不断加强专业技能知识学习,其具体落实还是归结到高职院校加强专业建设。虽然专家学者们提 出了诸多解决方案,而围绕主体开展专业建设却是各种方案 的一个共识。因为 主体 对象既是专业建设的承担者,又是受益者,研究主体对象也就抓住专业建设 的源头。当然,许 多学者从不 同 的认知角度确定的主体对象有所不同,但笔者认为专业建设的主体应由教师、学生和企业三方构成。
13、本研究 即在 明确三方主体及其职责 目标的前提下,对专业建设工作进行 了实践研究。(2)理清专业建设的主体及事务关系。专业建设工作是一项多主体多事务集合的复杂工程。因此,理 顺主体间关系,抓住事务集合中的关键事务则尤为重要。本研究基于主体层面和事务层面的二维关系,对专 业建设整体工作进行细分,给定主体事务之间的四种关系值:强相关、相关、次相关和弱相关。并按照主 7 1 4 长春大学学报 第 2 2卷 体与事务之间的强弱相关性,进行定性描述(见表 1)。表 1 主体事务关 系表 事 务 主 师 资 建 设 教 学改 革 交 流 学习 工 学 交 替 各 类 考 证 实 习 实 训 专 业 讲座
14、社团 组 织 技 能 大 赛 教师 o o o 学生 O 企 业 o o o o 图例说明:强相关相关0次相关X 弱相关 考虑到主体的参与度、受益面;事务处理的时效性、难易度等因素,本研究认为表 1中交流学习、各类考 证、专业讲座、社团组织这 四项是专业建设中需要而非重要 的事务。而师资建设、教学改革、工学交替、实习 实训、技能大赛五项事务与主体之间具有强相关性,对专业建设影响深远,可定性为关键性事务。因此,本研 究优化表 1,给出专业建设的主体关键事务关系表(见表 2)。表 2 主体 关键 事务 关系表、事务 主 师资建设 教学改革 工学交替 实习实训 技能大赛 教师 o 学生 o 企业 o
15、 o o(3)专业建设中关键事务分析。由上述表 2可知,做好专业建设工作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因为教 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教师 的专业知识 和业务水平决定着教育 的质量。只有好的教 师,才可能有好的教育;有了好的教育,才可能培养出专业化人才。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专业建设不 可缺少 的一个关键事务。其次,专业建设应逐步深化教学改革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当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升格而来,许多教学管理模式未能完全上升到高等教育的新层次,教学改革的步伐在 旧有思想羁绊下缓步前行。部分 专业课程中欠缺职业化和技能实践内容;即便实践性稍强的课程对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提升有限,不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多元 协同 模式 电子商务 专业 建设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