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基础_郭树清.pdf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基础_郭树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基础_郭树清.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05年第1期(总2 9 5期)金 融 研 究No11,2 0 0 5GeneralNo1295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基础3郭树清(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 100037)摘 要: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从理解货币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出发。运用一般宏观经济理论进行学术讨论和政策研究,必须首先对关键宏观经济变量的含义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在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中,消费、储蓄、投资、政府支出、经常账户余额、国际资本流动和价格等关键变量都有其特殊性,理解这些特殊性对于保证经济研究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在基本的宏观经济学分析框架之上,详尽分析和论述了这些变量在中国经济研究中的特殊含义和应用统计数据时必须注意的问题,为中
2、国宏观经济研究提供了一个具有一般性意义的理论平台。关键词:宏观政策;消费;投资中图分类号:F821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246(2005)01-0008-16宏观经济研究从分析经济与金融的相互关系开始。在微观层面上,几乎每一项经济活动都离不开金融;在宏观层面上,金融调控就是经济调控的主要内容。因而,无论是研究经济,还是研究金融,都需要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经济和金融的内在联系(一)现代经济是实体经济(real economy)与货币经济(monetary economy)的统一原始社会的经济是纯粹的实体经济,不包括货币交换。封建社会的经济也主要是实体经济,虽然有货币交换
3、,但没有独立的货币经济体系即金融体系。只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才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货币经济。资本主义社会出现并不断发展的商品生产是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的统一。商品生产的实物形态转变为实体经济,而价值形态则外化形收稿日期:2004-11-01作者简介:郭树清(195618-),男,内蒙古人,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学与经济体制比较。1988年和1992年曾两度获得孙冶方经济学奖。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3 本文是作者于2004年4月3日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2004年8月25日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专题研讨会上所作的专题报告。8成货币经济。(二)实体经济与
4、货币经济是两个基本重叠的集合通常情况下,生产、消费和投资等实际经济活动会通过货币交换联结起来。当然,农民自产自用和企业内部调拨是例外的情况。实际上,即使是虚拟程度最高的金融交易也属于实体经济的一个产业 金融服务业。伦敦的金融城和纽约的华尔街,都是由办公大楼、计算机、电话线和一日三餐的工作人员组成的。可见,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互相交织在一起,就像面包里的面和水,而且是处于永不间断的连续生产的面包机里的面和水。(三)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是两个相对分离的体系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各自运行在不同的轨道上,有各自的规律。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基本面,主要是指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发展到今天,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货币经济能够
5、且已经脱离经济基本面而实现自我循环。例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和其他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本来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但随其本身的规模越来越大,已经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脱离实体经济的独立特征。2003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为7127万亿美元,服务贸易量为1176万亿元,而国际外汇市场一天的交易量就超过1万亿美元。(四)货币经济从派生物转化为主体货币经济与实体经济密不可分,货币经济决定着实体经济的扩张和收缩。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货币供应的快速增长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到了90年代初,泡沫经济的破灭和货币供应的急剧收缩使G DP增长率迅速下降。(五)货币经济在根本上仍然由实体经济决定第一,
6、由于资源是稀缺的,G DP的扩张受制于一个潜在的边界或限度,即存在由资源禀赋决定的“潜在产出”;第二,经济体制、结构与社会环境不可能由货币经济根本改变;第三,货币经济本身会受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制约;第四,受实体经济的制约,资产泡沫不可能无限膨胀。诸如房地产、期货和金融衍生产品的价格都可能进入螺旋式的上升过程,但无论如何扩张,价格终究会因泡沫破灭而回归实体经济决定的潜在水平。(六)实体经济与货币经济的全部联系图景是可以描绘出来的上个世纪,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的发展和投入产出模型的创立,使我们今天可以较为准确地观察到实体经济与货币经济的全部联系图景。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内,投入产出表和资
7、金流量表是观察国民经济的重要依据。投入产出矩阵或投入产出表是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中的投入来源和产出去向编制的纵横交叉的棋盘式平衡表,从中可以看出国民经济生产的初始投入与中间投入,以及部门间经济技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资金流量表包括分别反映实物交易和金融交易的两张表,在 中国统计年鉴 中都可以找到。资金流量表涵盖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居民部门,从中可看出G DP的分配使用情况和总储蓄的分配使用情况。例如,从有关实物交易的资金流量表上可看出,2000年我国初次分配的总收入为8183万亿元,可支配总收入为8188万亿元,总储蓄和资本形成总额分别为3126万亿元和3125万亿元;
8、有关金融交易的资金流量表则显示,2000年我国资金运用合计为4147万亿元。2005年第1期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基础9二、宏观经济的基本变量宏观经济分析处理经济中重要的总量关系。总供给和总需求分析是一切研究的基础。本文将选择最简单的方法,使用最通俗的概念和表达方式进行论述。(一)总供给与总需求做为一个会计恒等式,宏观经济学的教科书首先假定下面的等式成立:总需求(AD)=总供给(AS)根据有关定义,等式可写为:C+I+G+X=C+S+T+M其中,C为消费,包括易耗品和耐用品的消费;I为私人部门投资,包括私人部门主动投资与非意愿存货两部分;G为政府支出;X为出口;S为储蓄;T为政府收入;M为进口。这个
9、等式是最简洁、最深刻和最全面的总供求模型。迄今为止,所有的宏观经济分析都是以这个等式为基础的。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个事后记账式的会计恒等式,就是说,不论每一项如何变化,这个等式永远成立。设想一种特殊的情形,即等式两边的四个子项依次对应相等;再设想一种情形,等式两端除C相等之外,其他几项并不一一对应相等,即储蓄与投资不相等,政府收入与支出不一样,而且进口与出口也不等值,这就会衍生出千姿百态的宏观经济形势;不妨设想另一种更为一般的情形,等式两端的每一对应项都不相等,特别是两边的第一项不相等,即消费需求不等于消费品供给的情形。(二)国民收入(NI)和国民生产总值(G DP)总供给和总需求都是就最终产
10、品及其最终使用而言的,也就是国民生产总值的生产和使用。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无实质差别。工资、利润、租金和利息等要素收入构成国民收入。而国民生产总值还包括折旧,因此国民生产总值也称为“国民生产毛额”。国内生产总值(G DP)与国民生产总值也没有实质差别,只是存在居民与非居民的差异。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就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有三种核算方法。上文已经提到的是所谓使用法,即国民生产总值由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相加得到。国民生产总值还可以用收入法来核算,即由雇员报酬、经营盈余、间接税和折旧相加得到。之所以只考察间接税,是因为直接税可在雇员报酬和经营盈余中反映。此外,国民生
11、产总值还可表示为全部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差额,这就是所谓生产法,就是用全部商品和服务的总额减去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原料、燃料、辅料以及劳务等费用。(三)中国的经济总量核算和扭曲中国G DP和G NP的核算存在非常特殊的困难。一是市场价格前提问题。用SNA进行国民经济核算的前提是使用市场价格,但我国相当一部分行业缺乏市场价格,例如在房地产业,市场化的租金并不普遍存在;二是内部服务比重过大可能造成部分增加值没有进入核算;三是我国存在较严重的基础财务资料不真问题。10金 融 研 究总295期如果按生产法,容易形成低估。G DP和G NP通常采用生产法核算,统计上称为增加值,增加值就是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
12、而后者往往是被夸大的,因为许多报酬或利润性的收入被列入生产费用处理了。过去问题主要在于国有企业,如有的国有钢铁企业把为职工买的生活品也算作中间投入。而现在类似的问题存在于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许多民营企业经理不给自己开工资,也不分红,而是将自己及家庭的一切开支都列入企业的费用。这样中间投入就扩大了。此外,有些企业和单位的增加值没有估全。例如,国家机关服务中心没有作为独立的核算单位来对待,其增加值也就未列入核算。如果按收入法来核算,更容易形成遗漏和低估。因为每一个环节都不愿意“露富”,造成工资低估、利润低估、税收流失和折旧不足等问题。按使用法核算G DP和G NP更为困难。消费可能低估,固定资
13、产投资从而资本形成总额可能高估,而进出口还会受到走私因素的干扰。三、消费和储蓄(一)我国的消费结构及其特殊性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的使用一分为二,不是消费就是储蓄。消费通常指居民消费,也可以包括政府支出或称政府消费,这也是各国通行的处理方法。据统计,我国2003年的总消费中,居民消费占7810%,政府消费占2210%;在居民消费中,农村居民消费占4214%,城镇居民消费占5716%。中国消费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消费主体不是居民,而是企业和机构。既有代替政府的公共消费支出,又有个人消费的变相表现,前者如企业办社会,现已逐年减少。实际上,许多旨在满足个人需要的支出是由企业和机构出面实施的,这些支出没
14、有计入工资性费用或其他职工福利支出,而是被计为生产性费用。比如钢铁厂可能买猪肉、鸡蛋和苹果并将其分配给职工,但财务记账时却列为原材料支出。中国消费更突出的特征是消费需求与消费品供给的不一致。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说法是有局限性的。在给定的消费品供给面前,可以说消费需求不足;但如果以给定的消费需求为前提,那么问题显然在于消费品供给结构不合理,也就是有效供给不足。分析发现,所有的服务业都是供给不足的。商业销售中缺乏送货上门等多样化服务;而金融服务更加不足,储蓄所前排长队,消费结算用现金,都是明显的例子。金融服务较为落后,既有消费者观念和习惯等方面的原因,也与银行未能千方百计改善服务质量有关。又如我国教
15、育发展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80年代高等院校的招生计划每年只增长2%左右。近几年虽然高校扩招,但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重仍然偏低。总而言之,所谓供给过剩只是就部分实物商品而言的,服务的供给其实是不足的。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实物商品的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会逐渐下降。服务供给不足的直接原因是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20世纪90年代,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从80年代的1014%提高到1315%,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却从80年代的1213%下降到911%。1998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而第三产业年均增长仅717%。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占G DP的比重甚至低2005年
16、第1期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基础11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水平。研究表明,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深层次原因是服务资源不能自由流动和配置到社会需要的经济部门,这正是中国经济近些年来的症结所在。(二)储蓄的概念总储蓄是指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总储蓄和总消费一样,也是一个流量概念,通常以年为计算单位。这里的储蓄不只是通常所说的居民银行存款,还包括居民手持现金、股票和债券等。国内储蓄与国民储蓄的差别相当于G DP与G NP的差别。国民储蓄等于国民可支配收入与最终消费之差,而国民可支配收入等于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和经常性转移之和。表1是1982-2002年我国的国民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和国
17、民储蓄的时间序列数据。就消费、储蓄与金融的关系而言,消费无疑会涉及金融,比如消费离不开支付结算。我国在这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因为我们还存在大量的现金交易。此外,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也离不开金融,没有金融,现代经济一刻也无法运行。但比较而言,金融更主要地是为投资和储蓄服务的,这可以从金融市场体系的比重加以量化分析。2003年,我国银行全部消费贷款余额为1157万亿元,而对工业一个部门的短期贷款余额就达2158万亿元。而储蓄是金融的根本来源。所谓融资,就是指将储蓄者的资金提供给投资者使用。所以,金融活动的本质就是将储蓄转化为投资。表1 中国的国民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年份国内生产总值A
18、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B经常性转移收入C国民生产总值D=A+B国民可支配收入E=A+B+C19825489127119125496135505151983607613221910116099126109131984716414351710137200117210141985879211241771188161888231919861013218-01813111013210101451119871178417-8108131177617117851019881470410-61015161469810147131619891646610816141316474161648819199018319
19、15501513111837010183831119912128014441744122132511213691319922586316131863172587714259411119933450016-731967153442617344941219944669017-8914115124660113467161519955851015-98312119175752713576471019966833014-103411177106729613674731312金 融 研 究总295期年份国内生产总值A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B经常性转移收入C国民生产总值D=A+B国民可支配收入E=A+B+C1
20、9977489412-131919426147357413740001719987900313-137810354127762513779791519998267311-148811409128118510815941220008934019-121411522158812618886491320019859219-1586197021997006109770819200210751412-1237101074171062771210735119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计算。四、投资:固定资本形成和存货增加(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在现代经济中,总消费不论是绝对量还是相对量的变化通常都
21、很小。通俗一点说,无论经济是好是坏,人们都要吃饭。相比之下,投资是经济体系中最活跃的因素,经济周期通常都与投资较大波动相联系,这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一样的。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投资仅限于实体经济中的实物投资。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可能高估,即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例如,与世界多数国家的做法不同,我国把征地、拆迁费用都计入固定资产投资,这样容易造成重复计算。由于核算方法不同,虽然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可用于国际比较,但投资的绝对额和投资率(投资占G DP的比率)是不可比的。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之快是世界罕见的。从1981年到200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平均为2014%,2003年达到261
22、7%。2004年前两个月的增长率53%,这虽然有2003年基数较小的原因,但如此之高的增长率也是非常罕见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1993年的6118%。中国的投资主体已经多元化。据统计,2002年全社会43499亿元投资中,国有单位投资占4314%,集体单位投资占1318%,个体投资占15%,股份制和联营经济投资占1915%,外商和港澳台投资占719%,其它投资占014%。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居民个人以自有资金为主,企业以银行贷款为主,政府部门则以国债融资为主。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目前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融资方式依次为:自筹4715%、国内银行贷款23154%、国家
23、预算拨款5148%、外国资本4175%、其他18141%。(二)存货增加的宏观经济含义存货是非常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因为存货增加能够灵敏地反映总供求和经济周期的变化。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对该指标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有效总需求等于消费加固定资产投资和极少量的必要库存增长,又等于总需求减去非意愿投资即绝大部分库存增长,因此有效总需求关键取决于存货增加。对存货增加的分析,可以解释许多问2005年第1期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基础13题,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与低效益并存、银行不良贷款比率居高不下等。由于存货增加主要属于非意愿投资,因而产成品存货增长将导致企业效益下降和银行不良贷款增加。目前,我国四大国有银行
24、的不良贷款率为20%左右,绝对额达到2万亿元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与存货增加有密切关系。通过考察存货增加占GDP的比重和工业产品销售率,可以较准确地把握存货变化的情况。长期以来,我国存货增加占GDP的比重为3%左右,2003年为2%。而在发达国家该比重通常低于1%,超过1%的情况非常罕见。另一个与库存相联系的指标是工业产品销售率,我国的这一比率长期维持在93-94%的水平,2003年上升到9811%,这是最好水平。但即便如此,超过14万亿元的工业总产值中约2%形成库存,新增库存也高达2800亿元。从产品销售的情况看,尽管2003年是企业产品销售情况最好的年份,但仍有不少主要工业产品的库存出现明显
25、增长。如机制糖、乳制品、十种有色金属、轿车、吸尘器、电风扇和录像机等年末的库存都比年初增长了20%以上,其中轿车、吸尘器和录像机库存的增长率则分别高达6114%、3912%和10711%。由此可见,在现阶段中国宏观经济中,最重要的变量是投资,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库存投资。五、储蓄到投资的转化(一)我国的储蓄结构国民总储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居民储蓄、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在国民经济核算的资金流量表中,企业分为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但由于非金融企业在金融机构的储蓄是金融机构的负债,两者相互抵销,因此企业储蓄不作进一步区分。企业储蓄主要来源于折旧和利润。这里的企业包括各种所有制形式,同时还包括实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宏观经济 分析 基础 郭树清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