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尼采“视角主义”的笔译课堂教学模式探索.pdf





《基于尼采“视角主义”的笔译课堂教学模式探索.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尼采“视角主义”的笔译课堂教学模式探索.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 7期 2 0 1 2年 7月 当代外语研 究 No 7 J u l y 2 0 1 2 5 3 基于尼采“视角主义”的笔译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殷燕饶平 平(武汉科技大学,武汉,4 3 0 0 6 5)摘要:尼采的“视角主义”作为理论方法被 引入教育研究之 中,带来 了许多学科研究范式的转变。本研究 旨在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探索有效的翻译教学途径,告别传统的“翻译技巧一 译例 点评一标准译 文”的教 学 方式,将学生从依赖样板标准译文的训练模 式中解放 出来,贯穿多元化视角,实行“翻译任务的文本选择一翻 译任务分组和学生翻译一 分组宣读译文和辩论(认可多元化视角下的多样性翻译)一小组汇报展 示
2、一翻译理 论和技巧的提炼归纳”的教学方式,鼓励 学生从各 自独特 的视角 出发,尝试多样性的翻译。新模式实施后,学 生(1)课 堂上积极互动,交流深入;(2)翻译策略选择能力、协作能力、口头表达 能力加强;(3)对翻译理论和技 巧的体会加深;(4)勤于思考,翻译 出不同版本 的精彩译文。关键词:传统翻译教 学,“视角主义”,多维视角 中图分类号H0 5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 4 8 9 2 1 一(2 0 1 2)0 7 0 0 5 3 0 5 1 引言 哈金的英文长篇小说 等待 里 有这样一句话,“Al t h o u g h Ha i y a n wa s h a p p
3、y wi t h h e r ma r r i a g e ma n y p e o p l e wo u l d c o mme n t b e h i n d h e r b a c k,a f r e s h r o s e wa s p l a n t e d o n a c o wp a t”(Ha 1 9 9 9:1 8 6)。很 明显,此句 中哈金翻译 了中国的俗语“一朵 鲜花插在牛粪上”。而翻译课上,这句俗语 的参考译 文 是“S t i c k a l o v e l y f l o we r i n a d u n g h i l l”或“A wo ma n ma r r
4、i e d t o a v u l g a r h u s b a n d”。英 国汉学家 J o h n Mi n f o r d 对 鹿鼎 记 中同一句俗 语 的英译 是“W h a t a wa s t e t o h a v e s u c h a b e a u t i f u l f l o we r g r o wi n g i n s u c h a p i l e o f s h i t!”。可见,翻译 的多样 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其 间的差异 自然在于视角 的 不同。在翻译教 学法上,应 提倡尼采 式 的“视 角 主 义”,鼓励多样思 维,“倾 听 他者 的声音”(杨柳、张
5、 柏然 2 0 0 3:2 1)。但是传统翻译教学多受“单项选择 式”或“非此即彼的二值判 断思维模式”以及教师“自 上而下”的教学习惯的影响,由教师控制课 堂的内容 和节奏,传授 翻译理论 和技巧知识,并辅之 以“二选 一或三选一”译例 比较分析。这 种教学模式 缺乏真 实翻译任务 的介入,制 约着学生 自主判断和 自主构 建策略能力 的发挥,学生 只能被动接受翻译技巧知 识和参考译文的分析框架。学生虽然掌握 了典型的 翻译技巧却失去 了多样性翻译 的体验,鲜有“亦此亦 作者简介:殷燕,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研 究 方向为翻译及英语教 学法。电子邮箱:y i n y a n 9 9
6、 9 8 8 8 1 2 6 com 饶平平,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 向为翻译。*本文系武汉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 目“翻译类本科应用型人 才培养模 式研 究”(编 号 2 0 1 0 0 2 8 x)的成果之 一。彼的多值判断”的实践。如果教师和学生对 实例的 译文众 口一词,追求普遍性,就表明翻译教学实践进 入了误区。反思我们 翻译教学 的现状,这里 引入尼 采的“视角主义”理论,挑战传统翻译教学定式。2 尼采的“视角主义”理论 视角主义(p e r s p e c t i v i s m)可 以归纳 为:不 同 的 人站在不同的地点(视角)看事物,看到不同的结果。人们看
7、事物的角度不同,解释也不 同,所塑造 的事物 则不 同。也就 是说事 物是多元化 的标记性存在,而 没有什么固定不变 的事物本身、普遍或本质。按 照 尼采 的解释,世界没有单一的意义,而是有无数的意 义,所以视角主义追求的是“对现象的多元解释”,并 坚持 认 为“解 释世 界 的方法 是 不受 任 何 限制 的”(Ni e t z s c h e 1 9 7 6:3 2 6)。对尼采来说,一个人能够获 得 的观察世界或其他任何现象 的视角越多,他 的解 释就将越丰富、越深刻。不过,尼采的视角理论并没 有使他陷入那种认为所有 的价值都同样好或同样合 理的价值相对主义。2 O 世纪末,国外学术界(
8、Av i r a m 1 9 9 1;J o h n s t o n 1 9 8 3;Ro s e n o w 2 0 0 0;Ra ma e k e r s 2 0 0 1 J o n a s&Na k a z a wa 2 0 0 8)开始把尼采 的“视角主义”理论 引入教 育研究。国内的相关研究(张永 2 0 0 4;吴德芳 2 0 0 6)都提倡 多元化视角,多视角分析正在被越来越多的 教育研究者所接受。其实,翻译教学更适合贯穿 多 元化视角,把主动权下放给学生,可 以把通 常由教师 主导 的“翻译技巧一译例一参考译文”这种 自上而下 的教学流程,改为以学生为主体 的“翻译任务的文本
9、选择一翻译任务分组和学生翻译一分组宣读译文和 辩论(认可多元化视角下的多样性翻译)一小组汇报 展示(p r e s e n t a t i o n)-翻译理论 和技巧 的提炼归纳”万方数据 5 4 当代外语研究 这种 自下而上 的教学流程。对翻译而言,不 同人从 不 同视角 思考问题,就会 产生不 同的理解 和诠 释。即使是 同一个人在不 同时期翻译 同一部作品中时,也会 因为视角不 同而 出现不同的翻译,不 同人在不 同时期或在相同时期会有不一样 的译法。这正符合 尼采 的“视 角主义”理论,正如 高 国希(1 9 9 5:5 3)所 说,“从视 角主义 的观点看,每个人都可 以从 自己独
10、特的位置得出 自己独特 的见解。每一实体都可运用 各不相同的观点或过程,从他所特有 的角度去观察 任一实体 和事件,我们 的感觉经验都部分地展示 了 我们共 同生活的世界,而世界 中的每一个体都只是 以其背景为根据,具有它的总体关系的特征”。学生们多样性译法可以集众人之长,使师生们从 多种译文中润色校改出一种或几种忠实流畅的译文。相比之下,传统的翻译教学流程没有给学生进行多元 思维的机会,因为老师提供 的参考译文往往让学生形 成了先人为主的想法,妨碍学生从 自己独特 的位置得 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习以为常 的被动接受”会造 成 学生翻译技能的退化。翻译教学最终要落实到对学 生翻译技能 的培养上
11、,真实翻译任务 的介入 以及对 学生多视角下多样翻译作品的认可可 以使学生摆脱 盲从和趋附,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独立翻译 的习惯。3 立足于“多元视角”的翻译教学 由于翻译的多样 性和译 文的开放性,把尼采提 出的“视角主义”立场运用 到翻译教学 中,就形成 了 这样一种理念:对任何翻译现象或 问题 的解释都不 是一元的、单向度的,而是多维度、多视角的。这样,教学方法就不再是对一致话语 的追求,转而开始寻 求多元的、创造性 的解释。随着对 翻译教学认识 的 不断深入,国内关 于翻译教学新模式 的研究探讨越 来越多。这些研究(王宇 2 0 0 3;伍小君 2 0 0 7;胡朋志 2 0 0 9;冯
12、全 功、苗菊 2 0 0 9;刘 悦 明等 2 0 1 1;杨 晓 华 2 0 1 2)都 提倡 以学生 为主体,强调 学生 的参 与和互 动,倡导全新 的翻译教学理念和模式,推进了国内翻 译教学的革新 与发展。不过,有关具体课 例操作性 描述 的研 究 不算 多。刘 悦 明 等(2 0 1 1)和杨 晓华(2 0 1 2)做过案例描述,前者是有关网络翻译课程,后 者是有关翻译硕士的文化翻译课程。这里将就本科 笔译课堂新模式进行课例展示。3 1 课堂教学整体模式 基于视角主义的笔译课堂教学模式立足于多元 化视角,将学生从传统 的依赖参考译文 的训练模式 中解放出来,把主动权让位给学生,赋予学生
13、更多的 独立锻炼、进 行多元思维 的机会。其整个教 学操作 流程如图 1 所示,分为六步:(1)译前翻译任务的文 本选择;(2)随机分组、下达翻译 任务;(3)学生独立 翻译;(4)各小组 同时进行译文宣读和答辩;(5)小组 集中汇报展示;(6)教师主持翻译理论和技巧的提炼 归纳。其 中,学生的参与权重 明显高于教师,六个 步 骤中除了步骤 1和步骤 2是教师主导,其余 四个 步 骤学生均占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负担减轻,因为教师一旦将 主动权让位于学生,不再事先提供 参考译文,那么遇到出乎意料提问的几率就会暴增,所 以说教师 面临 的挑 战不 减反增,并且教 师 的“纲 领”导学作用在整
14、个教学模式 中至关重要。教 师 翻 译任l I 随机分 务的文 H组,下达 本选择I l翻译任务 耋 l 嘉 婺 小 组 宣 读 译 文 和辩论 设计、组织、指 导、监督、评价 H 图 1 课 堂教 学操作流程图示 3 2 译前翻译任务的文本选择 第一步,教师下达翻译 任务。首先要 考虑 的是 原文文本的选择标准。其一,按课 程教学 大纲 以及 每次课的教学 目标来选择适合 的原文文本(虽然可 以直接选 自主干教材,但其缺点在于主干教材 的原 文文本都提供有参考译文,学生对其有依赖性)。其 次,从文本的语 义、风格、句法或文化多方面权衡原 文文本 的难度,选择对学生而言难度适当的原文文 本。其
15、三,根据各单元 的教学 目的选择原文文本 的 类型,比如文化、政治、经济和文学。最后,根据要解 决的问题选择原文文本,即根据教学计划 中各单元 既定的传授某翻译理论和译技的特定 目标有 目的地 选择能够 聚焦该理论 和译技 的原文文本,利于引导 学生总结规律性的翻译理论和译技。翻译任务文本 选择各标准的包容关系如图 2 所示。图 2 翻译任务的文本选择各标准关 系示意图 3 3 循环报数随机分组、下达翻译任务以及学生独 立 翻译 第二步,分翻译小组,给组员分配 翻译任务。每 次组员分配是随机的不是 固定 的,每次上课前让学 万方数据基于尼采“视角主义”的笔译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5 5 生按 1、
16、2、3、4;1、2、3、4 循 环报数法分组,数“1”的分在第一组,数“2”分在第二组按此方法随机 分配“4人一组”的小组成员(如 图 3所示)。由于大 学课堂学生座位 的不 固定性,这样 随机分组使每位 同学每次都有机会遇到看问题角度不 同的同学,有 机会听到不 同的见解,见识到不 同的翻译风格和译 文,这种分组方法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接下来执行第三步,学生接到翻译任务后,遵循“理解一表达一校改”的翻译过程独立完成各 自的翻 译任务(如果把学时、篇章长度和学生翻译速度等因 素考虑在 内,学生独立翻译这一步骤可以放在课 外 作为作业完成)。图 3 学生循环 报数 随机分组示意 图 3 4 各小
17、组成员进行译文宣读和答辩 第四步,讨论小组展开讨论和辩论,各组活动同时 进行。如图 4 所示,每组成员依次宣读 自己的译文,当 这位小组成员宣读完自己的译文时,其他组员在倾听“他者,声音的过程中或之后,可以从 自己的理解角度有 礼貌地提出不 同见解、质疑、问题或建议,面对相异 的 见解或评价,这位宣读者必须有条理地为 自己的习作 译文进行辩解,解释 自己对原文的理解 以及这样翻译 的原 因。等每位组员宣读完译文,答辩完之后,自然 会淘汰部分欠妥的译文,有时候会集个人之长共同合 作修改出一份不错的译文,或者也会同时选 出好几种 被认可的译文,然后再和老师 的参考译文作 比较分 析。最后,将好几种
18、被认可的译文汇集起来和其他片 段的各种被认可的译文组合起来 组成连贯的篇章。这种翻译课堂活动中的多元化倾 向反对一元思 维,提倡“视角主义”,强调描述性翻译方法,摈弃 了 以前传统教学中追求译文确定性或规定性的做法,既照顾 到了学生与学生的交流需求,也照顾 到了学 生和老师 的交流需求,同时还锻炼 了学生实 际动手 翻译 的能力和思辨能力。图 4 小组组员宣读译文和答 辩示意图 3 5 小组集中汇报展示 汇报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进 行,组员 在课 后协作 制作 P P T演示文稿,课上 由其 中一位 同学作为代表 进行汇报展示,从原文分析到译文的形成,汇报整个 小组 翻译过程中所 出现 的不同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尼采 视角 主义 笔译 课堂教学 模式 探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