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改革的结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建构主义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改革的结合.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鞍 山 师 范 学 院 学 报J ournal of Anshan N orm al U niversity2005202,7(1):82-85基于建构主义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改革的结合王 欢(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116029)摘 要: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本文阐述了建构
2、主义学习理论及教学思想,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建构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并阐述了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可行性及必要性。不难看出,建构主义对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篇号:100822441(2005)0120082204The Combination of the New2type TeachingM ode and the EducationReform Based on ConstructivismWANG Huan(Foreign Languages Colle
3、ge,Liaoning Nor m alUniversity,Dalian L iaoning116029,China)Abstract:Constructivism is a branch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 is the latest teaching andlearning theory in western countries.It derives from the theory of childrens cognitive develop2ment.Because 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 is closely re
4、lated to the learning process,we can moreeasily explain the cognitive rulesof the learning processon the basisof constructivis m.It lays em2phasison the learners and advocates active research,active discovery and“mental construction”.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account of its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eo
5、ry,teachingmode,the theoreti2cal basis of the teachingmode.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the edu2cation reform and the cultivation of high2quality talents.It is obvious that constructivist2teachingtheory has far2reaching influence and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deepening ed
6、ucation refor m and the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Key words:Constructivism;Teachingmode;Education reform 近二十年以来,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于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普及,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作为现代教育技术最新理论基础的建构主义正在国际上迅速流行。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 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
7、J.Piaget)、科恩伯格(O.Kernberg)、斯滕伯格(R.J.Sternberg)、卡茨(D.Katz)、维果斯基(Vogotsgy)。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他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收稿日期:2004-11-08作者简介:王欢(1980-),女,辽宁沈阳人,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通过不断的积极实践,建构自己的新的知识和经验。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
8、”。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中心是意义建构,它强调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目标指引性,任务真实性,不断反思性和互动合作性。由于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学习环境适应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逐渐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在我们大力提倡教育改革的今天,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首先是要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新型教学模式首先必须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由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生动的学习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了许多发现知识、探究知识
9、和表达观点的有力工具。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起许多国家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其原因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许多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因此,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日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学习并研究一些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同时开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将对我们实施以德育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进而推进教育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促进作用。1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及教学思想1.建构主义理论的图式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
10、(1)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化和平衡。(2)同化(assi milation)是指学习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3)顺应(accom2modation)是指学习者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当学习者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4)平衡(equilibra2tion)是指学习者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
11、态过渡的过程。2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学习原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1)认识是在认知主体(学习者)与客观环境(社会文化情境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2)认识的发展是通过对认知结构的不断进行意义建构中获得的。(3)建构过程的发展是螺旋形上升的。3 因此,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建构主义的基本学习原理是:理解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而发生的。学什么是不可能与怎样学相脱离的,所以,认知不仅仅在个人内部
12、,而且是整个情境的一部分。3.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建构主义所蕴涵的教学思想主要反映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学习环境等几个方面。(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
13、自己的意义。(3)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4)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38第1期王 欢:基于建构主义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改革的结合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5)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
14、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二、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特征:(1)强调创设情境并使学习者进入情境;(2)强调为学习者提供多种用语言和文字进行表述;(3)强调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基于建构主义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问题的探究;(4)强调组织学习者之间进行协商学习活动;(5)强调组织学生运用的新型教学模式
15、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目前,在建构主义理论影响下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支架原本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在这里用来形象地描述一种教学方式:儿童被看作是一座建筑,儿童的“学”是在不断地、积极地建构着自身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则是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儿童不
16、断地建构自己,不断建造新的能力。支架式教学是以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的。2.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
17、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3.随机进入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2tion)。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要做到对事物内在性质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即真正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而深刻的意义建构是很困难的。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为克服这方面的弊病,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换句话说,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所谓“随机进入教学”。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又有许多共
18、同的特点。它们的教学环节都包含情境创设,协作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4三、建构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总是受到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与学理论的支配。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在教育领域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以教师为中心,以满堂灌输的方式传授书本知识,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对学生能力和情操的培养。在学习理论上,受行为主义理论的支配,只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环境刺激作出被动反应者,把学生作为知识的灌输对象,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首先是要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这种教学模式的主
19、要特点是:以发展创新思维为目标,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方法,它强调学生是“发现者”,激发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和学习,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规律,掌握基本方法,提高能力。那么,要想培养创新人才,就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为学生创设能够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现代化学习环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48鞍山师范学院学报第7卷生答”的教学程序,这种“注入式”的课堂教学,压抑、禁锢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创新性和主动性。而另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往
20、往只注重学生的主体活动,而忽视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同样不利于素质教育。根据创新学习理论,依据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这一要求,必须构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练为主线”的创新学习教学模式。素质教育思想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出发点,但同时我们还必须遵循学习者学习的心理规律。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要注意学习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积极把认知学习理论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实践中。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教育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其社会投资主要是人才的投资。人才的质量将成为一个企业、部门乃至一个国家成功的关键力量。知识
21、经济的来临,呼唤着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学校必须培养更多具有创造思想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这些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探索和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素质教育,顾名思义是对受教育者施以提高其“素质”为内容和目标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其实质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的人本教育,即能力教育。5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指导,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应新时期我国素质教育的需要。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为指导,媒体为知识工具。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交互式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不仅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参与重点、难点、疑点的
22、网上讨论,而且能进行自我测评,补充、强化实践环节。这样,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6 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传统教育束缚中解放出来,由被动变主动,由接受变获取。特别是通过交互式学习方式,调动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从而为想象力的发挥提供了动力。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要培养创新思维取决于教育,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和谐统一的过程式、情景化的教学。因此我们可以说,建构主义对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参考文献
23、:1 Micheal D W illiams.Integrating Technology Into Teach2ing and LearningJ.Pearson Education Asia Pte Ltd,2000.2 David H Jonassen.A Model for Designing ConstructivistLearning Environment J.Proceedings ofICCE97,1997,(12):12-15.3 WnetSchool.Constructivis m as a Paradigm for Teachingand Learning EB/OL.http:/www.wnet.org/wnetschool/concept2class/month2/index.html.4何克抗.建构主义 革亲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学科教育,1998,(3):16-18.5赵爱国,姜雅明.应用语言文化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6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学 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1-9.(责任编辑:赵春秀)58第1期王 欢:基于建构主义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改革的结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