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革命、制度变革与商业模式创新——论商业模式理论.pdf
《技术革命、制度变革与商业模式创新——论商业模式理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革命、制度变革与商业模式创新——论商业模式理论.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 0 1 1 年3 月第1 3 卷第2 期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o fS a J t h e _,a s tU n i v e r s i t y(P h i l o s o p h ya n dS o c i a lS c i e n c e)M a r 2 0 1 1V 0 1 1 3N o 2技术革命、制度变革与商业模式创新论商业模式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重大问题李东,苏江华(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 1 0 0 9 6)摘要 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是当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二者都是促使代表社会进步的增量空间形成的积极因素。论文探讨了技术革命与制度变迁如何借
2、助于商业模式创新。从而导致增量空间形成、壮大并趋于稳定的过程。在总结商业模式的功能、总体结构、基础构件以及模式效能等核心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了商业模式功能实现的四种驱动因素(D r i v e nF a c t o r s),根据商业模式容器理论。提出了一个商业模式进化模型。该模型将商业模式进化分解为四个阶段,探讨了进化各个阶段商业模式的功能特征、构建重点、进化动力。根据该进化模型,归纳了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的重大问题并提出了这些问题的分析框架。关键词 技术革命;制度;商业模式;创新;模式进化 中图分类号 F 2 7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 5 1 1 X【2 0 1 1
3、 1 0 2 0 0 3 1 0 8一、实践背景与研究现状技术革命和制度变革是当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二者都是触发代表社会进步的各种新兴事业的基本动因,这种新兴事业既包括体现了全新顾客价值的新型企业业务,也包括面向公共福利的薪型社会事业(非盈利事业)。但是,技术革命和制度变革本身并不代表新型事业的发展一定获得成功,恰恰相反,权威人士发现,当人们过于热衷于技术本身时,创新通常会趋于失败 1 ,而新兴业务的成功总是取决于商业模式创新。因此,关于商业模式对创新性技术应用、竞争优势和企业发展的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规律以及促进策略等方面的研究,也就成为创新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以及战略管理理论近年来的一个重
4、点研究问题。统计表明,19 7 5 2 0 0 5 年期间,全球管理文献(杂志、专著等),总共有17 2 9篇(部)涉及商业模式问题研究。从阶段上看,在197 5-19 9 4 这1 4 年期间,共发表16 6 篇(部),年均1 1 8 5 篇(部)。而在19 9 5 2 0 0 0 这5 年期间,共发表15 6 3 篇(部),年均3 12 6 篇(部),是19 7 5 19 9 4 期间的2 6 4 倍i-2 31 这表明。商业模式问题已成为新经济时代最为重要的管理问题之一。然而,由于基础概念定义的模糊性、抽象性,研究视角的多样性,研究对象的个案性,使得商业模式理论研究在不断深入的同时,也呈
5、现出不应有的分歧性甚至矛盾性。尤其是,尽管大多数学者均认为,在经济快速发展,不确定性普遍存在的条件下,商业模式创新是新兴业务生存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3-6 ,但商业模式创新与新兴业务发展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究竟如何?进化过程中的商业模式对新兴业务的发展究竟发挥着何种作用?如何评价或衡量这种作用?促进模式进化的策略究竟建立在何种基础之上?等等,这些问题均有待人们深入分析解决。本文就是针对这些问题所作的一个系统探讨。二、技术革命、制度变革与增量空间众所周知,2 0 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以前所有的时代。2 0 世纪后半叶以来,人类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
6、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相对于较早的工业革命和动力革命而言,这次科学技术革命称为第三次技术革命。进入2 1 世纪以来,新型能源技术成为新一代技术革命的主要支柱,并与系统生物科学技术等一道,引发了所谓第四次技术革命。新的技术革命其影响范围之广(例如物联网)、发展速度之快(例如云计算),是以往的技术 收稿日期 2 0 l o 一1 1 一0 2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技术商业化进程中商业模式对嵌套认同的调节功能及耦合进化:实证分析与策略研究”(7 0 9 7 2 0 5 4)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 李东(1 9 6 l 一),江苏南
7、通人管理学博士,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商业模式创新战略管理。万方数据3 2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 3 卷革命所难以企及的。著名的摩尔定律就是这种发展的写照之一(1)。制度创新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最主要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因之一。进入后工业社会以后,其步伐也日新月异。经济制度方面,以市场全球化为目标,人类探索并完成了大量的制度创新或改进,例如W T O 组织、欧元、食品药品监管、反垄断,等等;社会制度方面,全球粮食救援计划、气候与环境保护等等。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各类制度创新更是层出不穷,以教育、医疗、住房改进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制度在加速
8、出现,以及伴随城市化进程而产生的以缩小贫富差距、改善城乡环境为目标的多项新制度出台,都是制度创新的典型事例。无论是技术革命还是社会转型,都将在社会的现有状况,即存量体系之外,产生一个新兴的经济与社会肌体。这个新兴肌体是以各类基于技术革命或制度创新的新型事业为核心内容的。我们称此为增量空间。增量空间所包含的新型事业,既有完全不同于传统市场的新型企业价值活动,例如基于物联网的新型家政服务等;也有从未出现过的社会事业,例如救援贫穷人口事业等。可以看出,增量空间的形成、发展以至替代存量体系,最后趋于稳定的过程,就是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过程。然而,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虽然是增量空间产生的基础和最活跃的促进
9、因素。但无论是技术革命还是制度创新,其本身并不代表增量空间的形成,更不意味着增量空间的发展壮大。增量空间的发展壮大和巩固。需要技术和制度以外的条件,识别这个条件首先要求人们理解增量空间的基本属性,这就是增量空间的高度不确定性。由于高度不确定,新兴事业成功概率的期望值通常显著低于存量空间的经济与社会活动,新兴事业所能获得的资源(包括合作资源)就极为有限,因此,新兴事业的可持续性就面临巨大障碍,当事业不可持续时,增量空间也就难以维持,更谈不上发展壮大。这里所提的不确定性。是指增量空间所涉及的各类行为主体的不确定性,主要包括:第一,顾客的不确定性。顾客将如何面对新的产品或服务,能否接受企业的新价值主
10、张以及价格。都是难以确定的。由于是位于增量空间中的新兴业务,传统经济学的市场模型对此完全无能为力,T e e c e 就指出:在解释预测基于新兴技术的新经济活动规律与趋势方面,经济学模型就像用卡通画来描述现实社会一样幼稚和不切实际 6 1;第二,合作者不确定。新事业合作者对新事业的态度不确定,他们能否接受新的问题解决方案,并愿意承担相应的工作难以确定,有时,甚至新事业需要何种合作者都难以确定,J o h nH a g e ln l 等人就指出 7 ,重塑产业需要克服存量经济中普遍存在的认知偏见问题;第三,竞争者不确定。他们会采取何种措施应对新事业,这些措施会导致何种后果难以确定。由于不确定性。
11、新兴事业发展所需要的认同,包括顾客、投资者以及人才的认同就难以获得,资源投入就得不到保证。新兴事业极易陷入贫困循环而难以发展。因此,凡是在增量空间中取得成功的新兴业务,无不是在商业模式创新上取得突破,并通过推动商业模式的进化发展。来支撑和推动新兴业务的发展。同时,破坏甚至颠覆存量空间中的原有产业结构与市场规则。变革管理与产业组织方面的权威学者M i c h a e lG J a c o b i d e s 就指出,新兴产业(即增量空间)的新进入者通常会重塑存量空间中的规则,不按常理出牌。例如2 0 世纪9 0 年代的微软和英特尔以及新世纪初的谷歌,均以全新的模式,挤开或重创了同期的领导性企业如
12、I B M、苹果以及三星 8 。商业模式创新不仅支持了企业新型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于新兴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发挥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J a m eD T h o m p s o n 等人以沃顿社会福利项目(W S W P,W h a r t o nS o c i e t a lW e a l t hP r o-g r a m)为例。探讨了商业模式创新对传统非盈利事业的发展所有的意义和作用 9 。作为现代技术革命的代表和发展基础,数字技术革命与作为经济制度变革典型的市场全球化一道,不仅直接刺激了增量空间形成,而且,也导致了存量空间的管理变革,导致越来越多的组织机构告别存量体系,加入到增量体系
13、的开发中来。具体表现为传统产业结构的重塑问题。W C h a nK i m、M G J a c o b i d e s 川、J o h nH a g e lm i s 1 等都从不同角度、不同背景提出了重塑产业的必要性、思路和方法。虽然重塑观点有其鲜明的时代背景和紧迫的实践意义,但由于对“产业环境”定义的模糊化,因此环境重塑理论亟需更系统精确的分析框架和更具普适性的措施体系。而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商业模式创新就是产业重塑的核心与实质。三、商业模式的结构、功能与效能1 商业模式的总体结构、基础构件与外部表现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 n t e 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 o r d o nM o o
14、 r e)提出来的。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 8 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或者说。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 8 个月翻两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r 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万方数据第2 期李东,等技术革命、制度变革与商业模式创新3 3主流研究表明 1 0-1 3 ,商业模式是兼顾顾客价值创造与企业价值获取的特殊机制。据此功能定义,我们归纳了商业模式的总体结构,它由四个功能板块组成。分别是定位板块、实现板块、收入板块以及资源板块。我们通过一个“容器模型”,来解剖商业模式是如何创造这种价值交集的。图1 商业模式容器构成图l 中,按照顾客价值创造以及
15、企业价值获取的逻辑顺序,归纳出商业模式发挥功能的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是由特定的规则板块来保证的:(1)定位板块规则。该板块规则围绕顾客价值主张(C v P)而构建或引导。定位规则板块的价值效应,主要体现在对业务经营环境的构建上。本文所指的业务经营环境,是指该业务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群体。而企业与这个利益相关者群体中各个主体的关系总和,就形成了一个特定的经营环境。(2)实现板块规则。该板块规则围绕顾客问题解决方案(T o t a lS o l u t i o n)而构建或引导。顾客问题解决方案的核心,就是企业拟以何种方式(过程、方法),去解决顾客面临的某个特定问题。顾客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所获得的利益
16、大小,视该问题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而定 1 。(3)收入板块规则。该板块规则围绕赢利业务(点)(P r i f tM o d e l)选择以及定价方式而构建或引导。该板块规则将影响和决定企业收入规模、流量特征等状况。(4)资源板块规则。该板块规则围绕企业合作关系(R e s o u r c eC o o p e r a t i o n)的优化而构建或引导。该板块规则将影响决定业务运营的资源需求、资源运用的效率。上述四个板块的规则体系,A 和B 共同决定为顾客创造的利益,而C 和D 则共同决定企业获取的价值,而A、B、C、D 的“合围”,可形成一定的空间,其容积大小体现了顾客利益与企业价值共同实现的
17、部分。对企业来讲,这个空间的大小,将决定其业绩源泉的大小,我们称此为基于规则板块的商业模式容器效应 1 引。容器模型表达了商业模式的结构以及低层构件即规则元素,但商业模式的外观,则往往更为直观地通过活动系统而展现出来。这些活动包括企业价值链、利益相关者的活动以及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行为 引。2 商业模式的功能与功能驱动因素商业模式功能方面,最新主要成果集中在新技术应用中的价值获取和作为战略情境而对战略效能的支撑方面。前者代表性研究有H e n r yC&R i c h a r dS R L l,他们探讨了新技术在获取市场价值的过程中,商业模式所扮演的角色问题,认为商业模式作为一种转换机制(C
18、 o n v e r td e v i c e),是将新技术转化为价值创造(V a l u ec r e a t i o n)和获取利益(价值获取)的必经筛滤环节。后者典型研究是C Z o t t E l 5 3 等人完成的,他们将商业模式看成是一种具有调节市场战略绩效功能的组织情境,并特别强调,商业模式是企业战略的匹配因素而不是替代品,探讨了合理匹配的性质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我们认为,商业模式的功能,就在于它组合、勾稽起一个由多主体参与的协同活动体系,通过特定的规则指导与约束,实现可重复的联合价值创造与联合价值获取。功能驱动因素,是指商业模式功能实现或者功能强化的基本途径。我们在考察主题商
19、业地产、家用电器连锁销售、矿业开发、电子显示等产业1 2 个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归纳出四类典型的商业模式功能驱动因素,即四种效应:第一,新颖性效应。如果商业模式所支撑的活动(即使是其中一部分活动),无论在内容还是方式上,具有创新性,以至于可以创造出新的顾客,或对老顾客产生新的利益,那么,该商业模式的功能就得到了基于新颖性效应的实现。新颖性效应将导致企业的产出获得溢价,由此获得高业绩,因此是商业模式功能实现的最直接形式。第二,认同效应。如果商业模式所包含的顾客价值主张、顾客问题解决方案、盈利模式等功能板块具有良好的前瞻性、可行性,由此导致投资者的认同,那么,该商业模式的功能就得到了基于认同效应的实
20、现。认同效应将为企业带来优惠宽松的资金(源)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市场风险由此导致顾客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的改进。第三,情境效应。如果商业模式的全部四个功能板块,不仅各自板块的组成规则全面、清晰,价值效应与固化效应显著,而且全部构成规则彼此衔接,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那么,由该商业模式所组合、勾稽起一个机构与个人群体,就形成了一个特定的商业生态,这个商业生态将成为企业经营的特定情境,对竞争者产生阻隔效果(类似移动壁垒),这将对万方数据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 3 卷企业业绩产生保护,导致业绩的持续性。商业模式功能得到了基于情境效应的实现。第四匹配效应。如果商业模式的情境效应已经存在
21、,且企业组织能够根据其商业模式的特征来制定或修正其竞争战略,实现商业模式与竞争战略的匹配,那么,企业就能够将商业模式的“蓄利”能力转化为实际利润,商业模式功能得到了基于匹配效应的实现。商业模式功能驱动因素的影响彼此可以包容、叠加。但一般来讲,新颖性效应是其他三种效应的基础或前提。一个具体的商业模式功能的实现情况,与该模式的结构特征有关,即与四个功能板块的构成与衔接状况有关。3 商业模式的效能与效能影响因素与客观的商业模式功能不同,商业模式的效能是指该具体商业模式在支撑特定的业务运营时,其功能实际发挥的水平或实现的程度。由于商业模式的功能就是支持联合价值创造与联合价值获取,因此,具体的商业模式效
22、能就可以用这二者的交集大小来衡量。根据容器模型,由商业模式四个功能板块组成的容器体积,就是这个交集大小的理论衡量值,而实际效能可以表示为:商业模式效能=容积理论体积g-可靠性系数。由于各板块组成规则的稳定性(持续有效性)以及板块之间衔接上的误差,商业模式的实际效能显然要小于容器理论体积。由于容器理论体积代表了效能极值即效能期望,我们称容积理论体积为容积期望值,可靠性则代表了商业模式组成板块的价值转换效率,我们称其为容积效率,因此,商业模式的效能就可以表为:效能=容积期望*容积效率。四、面向新兴业务成长的商业模式进化过程分析(一)总体描述模式进化是与新业务发展相互交织,互为促进的。新业务的每一阶
23、段发展,都需要有合适的模式支撑。而新业务的规模扩大,又都成为商业模式进化的促进和刺激因素。在商业模式进化的每一阶段,企业都会开展实施一个从顾客价值主张(C),到顾客问题解决方案(T)再到盈利模式设计(P),最后到资源合作方案(R)的构建循环。在这个c t p r构建循环中,有一个板块的构建是企业特别关注的,该环节也成为这一阶段商业模式的主要特色和主要支撑。我们称这一环节为“主导构建环节”,由于商业模式板块的互依性,当主导环节的重构或创新完成后,企业将主动或被动地对其他板块进行调整,以实现互依性要求,并由此享受板块衔接带来的好处。通过四个阶段的循环,商业模式即完成了从无到有,其效能从小到大的演化
24、过程。由于商业模式的进化,其效能的提升,它所支持的业务运营活动的不确定性将逐步减弱,这将导致资源持续投入,促使商业模式的效能进一步增加,其容器效应也日趋显著,企业经营活动日趋规范合理,业绩的可预见性不断提高。由新业务所支撑的增量空间随之形成。图2 显示了商业模式进化的完整过程。增量空同的不确定水平S I 刨毫敬:效事主s 3 规列甜:匹配商业模式主阶段阶段主孽阶段主导阶段镰变阶段图2由四个阶段组成的商业模式进化完整过程(二)阶段分析第一阶段:创意主导阶段1 商业模式构建的焦点这一阶段的起点,新商业模式尚未出现,也不存在由新模式所支撑的经营活动。在新技术、新制度、新政策等外部因素刺激下,潜伏在社
25、会之中的某种新需求日趋强烈。即使这种需求以极为隐蔽的方式存在于公众之中。但这种需求未被满足时所产生的问题或困惑、障碍等等,也会促使敏锐的企业家产生出对新机会的嗅觉,而对某一类具体机会的认识和性质判断,将导致企业家及其团队形成关于顾客价值主张(C V P)的独特创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面向新机会的顾客价值主张(C V P)。顾客价值主张就是企业在向谁、传递何种利益的问题上所作的明确陈述。有两种类型的C V P 创意,第一,问题导向型C V P 创意。例如塔塔汽车创始人在观察到印度大城市的交通问题后,所提出的C V P 创意;第二,技术导向型C V P 创意。例如苹果公司决策者在数字音乐播放技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技术革命 制度 变革 商业模式 创新 理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