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培养模式 造就创新人才.rt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培养模式 造就创新人才.rt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改革培养模式造就创新人才内容摘要:作为基础课程的“纯美术”素描教学己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设计的要求,如何整合传统教学资源和改革传统教学格局的问题突显出来,如何更新观念、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成为当务之急。文章提出了转型期中设计素描教学存在的几个核心问题,阐述设计基础素描教学必须考虑的设计专业的特殊性,而且从解决设计素描教学的几个问题入手,探索了设计素描教学的新方向。关键词:改革设计素描培养模式上世纪诸如美、日、德、法、英等各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证明了工业文明发展到较高阶段时,设计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低估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劳动密集、加工为特点的传统粗放型经济模式必然被“知识经济
2、”所替代。广大市场对美术类设计人才和设计水平要求也逐渐提高,以实用性为特点的美术设计类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在一定程度上与实际脱节的问题也日益突显。“艺术设计”这几年成为各类综合性和理工院校较为热门的专业设置,一方面由于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转型期所必然的反映。一些美院及师范性院校注重“纯艺术”培养模式的延续,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设计专业培养的不彻底性,学校既降低了教育成本又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就业的风险系数。然而,“通而不精”的教育模式也直接影响设计专业的成才率。设计人才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作为设计基础的素描教学则是这个系统工程的根基。随着电脑技术的广泛运用,传统教育系统
3、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电脑技术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然而,科技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值得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曾在连续几届的学生中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见下表。在上表中,选择“维持传统素描教学模式”在校生与设计专业的从业人员比上升了近 3 个百分点,所持理由可看出这种需求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的选择差别。“取消素描教学”一栏中,由在校生 14.6%巨幅下降到从业人员的 1.2%,显示了素描教学依然是设计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改革传统素描教学模式”一栏中,无论在校生与设计专业从业人员都占绝大部分,且随着工作经验与认识的加深由 43.1%上升至 57.8%,说明改革传统的素描教学是
4、必由之路。后两栏则共同揭示了现有教学模式与制度存在不足与诸多无奈之处,尤其是高考制度对教学模式建设的根本性影响。我们既不能对学生专业基础要求过低,又不能过分夸大学习设计软件的作用,忽视设计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的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艺术设计专业在其他绝大多数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持续降低的形势下,却变得炙手可热。艺术与数学、语言被共称为开启人类智慧的三把金钥匙。本来生源的不断扩大是值得高兴的,然而,其中的问题值得进行分析。报考设计专业的学生,部分文化课较差,为了踏过大学门槛而“半路出家”,其美术基础和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在设计素描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对艺术设计这门课学生有无所适从的现象。问他们为什么,
5、他们回答:“中学不太重视美术课,我其实也并不喜欢这个专业,只是为了可以上大学。”这种情况在客观上也造成了教学方案实施的难度。在设计中,确实有非专业人员设计创意成功的例子,但那是特殊性而不是普遍性。在广大企业或设计公司,仍需要有大量的优秀设计师。优秀的设计师应该是专业水平过硬、综合素质全面以及熟练操作软件技术的。要强调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这两方面,那是设计师的根本。因为“设计”本应体现的是一种观念,是思考的过程,而熟练操作电脑软件只是选择实施创意构思的手段。诚然,素描教学对于艺术设计来说,不再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环节,尤其是电脑技术在美术设计领域的广泛运用和电脑设计软件的大量开发,如各类造型、制图
6、、图片处理以及三维动画等在设计过程中,日益显现出对电脑的依赖性,很多设计方案显得简单且方便。传统极细的描绘常可以通过诸如复印、剪贴、照相、数码摄像、电视截屏和网络下载、电脑打印等实施完成。凡此种种,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素描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设计公司常有熟练操作电脑图形软件,却感慨设计创意能力与基本审美能力低下的场景出现;也常有面对客户沟通设计方案时,由于快速草稿能力的欠缺而失去客户的信任丧失订单的实例出现。如果素描课程还在设计类专业继续作为基础课程设置的话,就应该用适应当今形势下艺术设计的造型特点和标准来要求素描教学的训练目标。素描既是一门造型基础学科,又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这便是两种不同定位
7、的素描。前者为研究性素描,后者为表现性素描。研究性素描的目的在于造型基础能力的训练,有明确的课题对象和要求,通过对课题对象细致的观察、描写,提高认识与表现能力。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的素描作品是最典型的代表。因此,朴素地描绘对象的本质形态特征是作业的基本原则。表现性素描通常是在研究性素描基础之上的训练,相对侧重于表达内在的思想与情感。目的不同自然要求不同。回归素描的视觉本体,是在视觉语言意义上引申的两种不同定位的素描训练。素描作为一种视觉语言所传达的信息,从内容类别来讲可分为两类:生理视觉所捕捉的信息与心理视觉所捕捉的信息。前者注重尊重客体,后者充分尊重主体。所有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包含着主
8、观意识与情感的介入。倘若在承认主观意识、情感介入的前提下来命名,有人据此称为印象素描与意象素描。对于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来说,或许从视觉语言这个视点来考虑更为全面,因为“设计”概念本身就包含了所要求的众多素描综合能力。未来的设计师需要通过印象素描的训练,学会记录自己的“印 象”,作 为日后创作参考的素材;也需要通过意象素描的训练,学会捕捉詞己的创意灵感。相 较 传 统 素 描,设 计 素 描 更 直 接、目 的 性 更 强 地 直 指 对 学 生 创 新 思 维 的 培养,这也许是形式、途径的不同而已,它们在根本上并不矛盾、对立。设计素描是传统素描在现代设计影响下产生的新兴的一门学科。只要理清教
9、学目的和教学实施的具体内容,就能把握设计素描教学的关键。设计素描简化了对石膏像、人物(包括人体)写生这方面的内容,强化了平面意象、空间构筑、有机造物、解构与重组和视觉联想等方面教学内容,更具体地体现在联想、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目的是针对设计领域的需要,担负起传达、记录、思考的视觉化转换任务,任何理论和操作应与设计实践休戚相关,这是画好设计预想图的必要手段;是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同步训练的有效途径;是现代设计学科重耍的基础训练科目和设计师必备的基本功。德 国 院 校 给 同 济 大 学 艺 术 与 传 播 学 院 院 长 林 家 阳 先 生 的 六 个 印 象 是:(一)德国学生的学习是没有人管的
10、自觉学习;(二)社会导航,社会需耍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三)创造性思维教育贯穿了整个教学;(四)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学生作业不是以结果为衡量标准,而是重视作业的过程;(五)高校教育有相配套的软硬件;(六)学生的基本素质是这个国家能造就优秀人才的先决条件,艺术类的学生是文化既好专业又好的学生,因为艺术需要的是特殊人才。针对设计本科班的设计素描教学,笔者在内容和方法上都做出了大胆的改革尝试,摒弃传统的单一强调“黑、白、灰”层次的被动描摹对象的教学系统、摒弃“磨铅笔式”的长期作业的课程设置。在结构素描教学基础上,取而代之的是启发式、尊重个性思维的课题式教学模式;从观念上,帮助同学们突破
11、长期以来形成的公式化、教条化、快餐化的应试思维习惯;鼓励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超越时空,大胆联想;强调使用同构、解构组合等各类造型手段,并搭建一些专业理论的必修课和各种专家讲座,充分利用理工类院校的特有的学科优势,扩大选修课平台,以配套学习。具体安排是:一年级侧重结构设计素描、具象设计素描训练,针对学生的绘画基础较差的现状,适当安排全因素素描、精细素描训练。与此同时,在理论上,开设或建议开设艺术概论 人体工学 透视学 解剖学 艺术史 艺术审美等课。二三年级侧重装饰设计素描、表现性设计素描、抽象性设计素描、意象性设计素描、材质媒介综合性设计素描训练。在理论上,开设或建议开设艺术心理学 艺术市场分
12、析 市场与营销等。这样可以一改从前的师范和设计“一锅粥”的尴尬局面,使设计素描教学更加贴切设计学科的特点,从而使“设计”与“美术教育”学科分轨,达到培养设计人才的具体要求。针对艺术设计这个专业,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在大的素描范畴之内,让学生首先明白“设计”应该是观念、是思想、是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在广泛了解和掌握各种形式美普遍规律的同时,应努力渗透设计思想和设计元素;在素描训练中力求关注点、线、面、肌理等视觉元素及不同的组合形式,并逐步体会和运用秩序、节奏、韵律、张力等形式美感。强调“构成”意识,注重培养创造想象力。通过影像和图片资料寻根溯源,详细讲解各流派和学术运动对设计领域
13、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充分激发想象力,鼓励跨越时空、打破传统审美习惯,赋予学生以最大限度的创作空间;强调创作意象构成的训练、强调对象组合配置构成的训练、强调表现技法、材料混合构成的训练;认识、把握事物的新鲜视点和独特的想象力,使作者的个性与感性充分流露。第二,打破传统构图的思维定式。在传统素描教学中,我们习惯用传统符合视觉内收的美学标准来衡量和确定构阁,而现代设计则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习惯;也要求我们从远观的内收转向零距离的参与和扩张;努力改变观察思维习惯。在构图上,可以求险、求满、求空、求偏、求局部等,也可以打破透视习惯(如透视扭曲),可以从非常规视角,而且避免用常规的布局或某局部放大,
14、可以吊起、倒挂、放倒、垒积等。进行无关联性事物组合、体量类似物组合、高差异体量组合、随机放置组合、同型异质、同质异形等训练,使学生消除约束感,建立自信,不断培养学生设计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第三,加大情绪表达抽象语言方面的训练力度。让同学们有足够的想象和自由表达空间,丰富创作语言,使学生在作画时充满岛信、增加作画情趣和有效捕捉创作灵感。在当今发达的西方设计院校的教学系统中,对情绪表达抽象语言方面的训练的重视程度是惊人的。他们鼓励南我创造、鼓励情绪语言的抽象表达,在诸多抽象的情绪语言中发现美、创造美。而我们的传统素描教学系统则较多地强调艺术技巧的规范性,恰恰无视了艺术的基本规律。无疑,过多的规范要求
15、抑制了创作灵感和想象力,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艺术的创造性。第四,实行多重教学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尝试使用各种新型材料,拓宽视野与材料的选择范围。由于各高校高考和省联考的选材限制,大多学生在材料的选择上缺少创意和宽泛性。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材料,可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并对获得创意灵感和新鲜感大有裨益,也可使学生获得快感和成就感。教学评价是教学常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应大胆采用多重评价标准检验和改进课堂教学。我们强调过程,弱化结果,注重设计思维的培养,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评价,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学习兴趣、促发学生的成就感,并以此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和独特的价值。如选择不同
16、教学评价标准所获得的教学结果进行差异性比较,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要想手到、眼到,就必须心到。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设计学科的特殊性,可让学生作品上墙,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自评、互评,并提供解决方案,老师再集中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既活跃了学习气氛、创作思路,又增加了思想和信息交流。开放式、交互式教学锻炼了学生撰写设计创意和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第五,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耍在全面了解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其潜能。教师应按照学生的需求进行个别指导。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各种条件,设置多种情景,努力发挥学生的爱好、特长。小组教学。按照学生艺术才能和兴趣爱好组成小组,为他们制订教学程序,
17、确定教学内容,定时训练,促进发展。第六,与市场紧密联系,增加实践环节。在课堂教学中用具体的项目实训,如系统化课题研究通过专项性课题的集体或个人研究,提高学生课题设计和教育科研能力,达到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在学习的高级阶段,根据市场要求模拟项目开发、选择项目方案,增加市场调研环节,制订设计预想方案,梳理设计流程和研究市场规律,从而进行设计素描训练。第七,强调速写、默写环节的训练。设计素描的时效性和传真性要求我们快速、准确地记录下对象的形态特征、设计思维等。速写、默写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设计师的实际需求。现在学生的速写能力普遍较低,也不理解速写和默写能力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优秀的设计师往往快速草
18、稿能力极强,这既可直接收集设计素材和寻找设计灵感,又可以消除与客户交流中的障碍,从而加重中标的砝码。强调速写和默写训练不仅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草稿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和增强自信。第八,鼓励学生课余时有目的地逛市场与商店。信息掌握程度是设计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信息量和信息的新旧程度直接影响着设计作品的质量。逛市场是解决信息缺乏的好方法,当然更应该逛一些发达城市的市场,以最大程度地把握设计潮流和未来发展趋势。逛市场时,要求用快速的速写记录下产品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机能意识、设计理念、功能等诸多信息,为未来设计作必要的经验积累。第九,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利用图书和积极组织观摩各类美术展览
19、,提高审美情操以补先天不足。国情不同,传统文化背景不同。国外的环境和拥有许多不同类型的艺术馆对学生成长是潜移默化的,而且所受到的艺术熏陶与美育、生活习惯与个性都有很大的差异。只有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紧紧抓住任何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才能培养出适合于我国国情的优秀设计人才。第十,鼓励参与各种创意设计大赛和招标等活动,在实战中锻炼设计所需要的各种能力。设计学科是动手能力极强的学科,参加各类创意设计大赛和招标活动以补实践环节的不足,更可检验教学效果和即时调整教学计划。在具体实施中,要精心地制订具体而详细的教学规范和调整原有的“长、细、磨”等为特点的传统素描教学模式,使学生跨出画室,让他们活起来。配以
20、合适的思考题、练习题和适量的实际操作练习,还要多思路、多对象、多时尚地选择项目主题,可以最大限度保持学生的新鲜感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执著性、抗干扰性和面对困难的承受力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锻炼,从而保证专业观念得以扭转或提高。第十一,从“_养”调整到“散养”的教学形态。“圈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圈地为牢”的死板教学形态使一些学生丧失了学习趣味性,也约束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学习主动性。与其“圈养”不如大胆尝试与国外高校接轨,实行“散养”。结合项目实训,以课题的高标准要求学生从实际出发,模拟项目方案组织教学,这将会极大地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经过系统的组织教学,学生从开
21、始的手足无措到创意联想丰富、从模仿到嫁接、从被动到主动、从单调到样式的层出不穷、从缩手缩脚到大胆表现等,都在他们的作品中得到体现。以往千篇一律的面孔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个性的释放,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琳琅满目。随着科技的发展,设计素描在教学实践中还会有新的问题突显出来,解决的途径也会有异同,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面对目前有些院校在办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只有加大设计素描等基础学科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力度,才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归根结底,不从根本上认识基础素描教学的内涵,任何形式的应变措施对改观教学现状将是徒劳的。只有弘扬创新意识和个性的培养,只有大胆改革培养模式,才能解决设计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变设计学科素描教学现有的落后状态,造就综合能力强的创新性人才。参考文献:1戴士和,詹建俊,靳尚谊.素描谈.吉林美术出版社,1995.2王中义,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3陈晓蕙.设计素描.浙江美术出版社,2002.4宫六朝主编.21 世纪中国高等美术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经典设计素描.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5德国汉堡媒体设计学院.汉堡媒体设计学院教学大纲.6德国柏林艺术学院.柏林艺术学院教学大纲.7我国当代的设计教育同济大学艺术传播学院林家阳访谈.美术报,2004.1.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