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的两大模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的两大模式.pdf(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0年7月第42卷 第4期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bimonthly)July 2010Vol.42 No.4试论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的两大模式3湖南师范大学 黄振定一、关于英语人才培养几十年来,人们心目中的英语人才即我国大学设置的英语专业方向培养的合格毕业生,主要是一般英语翻译、英语语言文学研究和大中学英语教师三类人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2000年新修订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以下简称 大纲)要求各高校英语专业培养复合型、应用性的英语人才,以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和科
2、技文化教育的发展与挑战。基于此,大纲 提出了英语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但落实到具体的课程设置,问题就出来了。大纲“建议专业技能课程安排65%左右的学时;专业知识课程安排15%左右的学时;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安排20%左右的学时”。如此看来,大纲 似乎削弱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文学学科的学科性,一方面弱化了单科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过分强调了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应回归英语“母体”,明确英语本身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从而培养出真正高质量的单科研究型和复合应用型两类创新型英语人才。二、单科研究型的创新型英语人才培养单科研究型的创新型英语人才,基于的是英语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观点,他们的
3、学习任务一般主要包括英语语言、文学和相关文化知识,并强调对这些知识要有较厚实的掌握和基本的研究能力 而不是停留于基础性了解的“通识”、“普通知识”。这主要是比较标准的、符合一般要求的英语专业,它囊括了英语语言、文学和文化知识的传授与研究,国内名牌的文理综合性大学及外语院校多有这样的传统。它们可以且应该继续发扬传统,改革创新,还可更好地与国际、特别是英美国家的同类学科专业接轨,开展学术交流和对话,以便达到接近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国际同行的办学、科研与人才培养水平。在这样的专业中,学生又会有个体的不同偏好,或语言或文学、文化、翻译等,不同的学校又可根据自己的传统、资源、社会需求、生源状况等,或到高年
4、级明确分出语言和文学等方向,或者让学生自由自主地发展 通过各种措施使他们实现各自不同的专门研究方向。不同的学校也可能有自己不同的侧重,或侧重于英语语言,或侧重于英美文学或一般翻译等,甚至更细的专业方向的侧重。这多半是传统和师资所长造成的。无论如何,单科研究型的创新型英语人才,以较厚实、较全面或偏重于某个方面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为基础,以学术研究为使命,以专门研究和/或大学教师为职业,那么,他们的创新性便主要应体现在学术理论方面 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实践方面,一般翻译之类介乎二者中间的人才的创新则须兼及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这样的明确但非绝对的区分,显然有利于阐明创新型人才的具体要求,并
5、使之落到实处。这里强调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知识的基础、学习和切实掌握。首先是学生本身知识基础要好,入学时英语成绩拔尖。然后便是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知识的课程安排至少占50%为宜,其中往往要分出三分之一即15%左右,让学生在高年级选择主攻文学或语言学或更具体的方向(包括将来担任大学教师所需的基础课程)。而英语技能课至多占25%左右的学时。因为这样的学生一般听说读写的基础相当扎实,在大学只需2133本文获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听说读写基础课”国家级教学团队(教高函200723号)和“英语”国家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教高函200723号)资助,特此鸣谢。1994-2011 China Academic
6、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头两年作些巩固、强化性的基本技能训练就够了。况且,既然是要把他们培养成研究型创新人才,学术理论的研究和创新是明确的目标,那么,英语听说读写的技能自然就退居次要了。即使有个别学生的语言基本功欠佳,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加强训练来弥补。甚至万一有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差强人意 读写能力无疑一般都会随着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知识的夯实而提高,也无碍其进行学术研究和创新的大局。单科研究型英语人才还特别需要扎实丰厚的汉语言文化知识基础,其中的道理不用赘述。所以汉语言文化知识课程一般约占剩下的25%
7、的学时。也许还有必要开设“学术研究方法”、“逻辑学与认识论”、“英汉语言文学文化比较”、“中西方的关系历史与现状”之类相关课程,也要占一定的学时,这里就不能分得那么细了。总之,在此应主要抓住“理论学术创新”的特点,以丰厚的英汉语语言文学文化知识作为其生长点,才可期望学生养成理论思维、思辨和分析批评的习惯,开始大胆的学术探索,具备初步的理论创新能力。三、复合应用型的创新型英语人才培养英语在中国毕竟是一门外语,不可否认其工具性、技能性。使英语与某种专业知识相结合,培养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这个语言工具、更好地开展该专业实际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不仅可能,而且非常现实,非常必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
8、要大量的这类人才,数量庞大、层次有异的英语本专科已经、也主要只能培养这类复合应用型的英语人才(将它们撤销或将它们提升为研究型或亚研究型,似乎都不可能)。这也就是“外语+专业”的模式,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法律英语”、“新闻英语”等。但首先要把这样的专业与非外语专业、即“专业+外语”区别开来:英语加专业是重在英语,反之则是重在某专业。后者的英语课一般仅占10%,有的可能在高年级加上所谓“专业英语”,最多也不过达到16%左右。而且它们的培养目标无疑是某专业不同类型的创新人才,即应用型、研究型或介乎二者之间。而重在英语再加专业的培养模式,其特色当然就是英语语言能力特别强,又对所加专业的知识
9、有相当的把握 但因课时有限很难或无需深入的把握,所以是重在培养该专业外向型、国际性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不可否认,仅把英语当公共课的各专业也培养出了一些英语语言能力娴熟的外向型、国际性人才,但他们既可能是应用型的,也可能是研究型的,或介乎二者间的人才。英语加某专业的复合应用型,其英语技能总课时必然大大超过公外的课时,一般应至少为40%,比公外的10%多30%。但比 大纲 上的65%要少得多,因为如今大学英语本科生的听说读写基本功还是基本过关了的。同时也要求英语师资能够传授相关知识 只是英语研究型师资可以稍弱,而重在所复合的专业(商务、旅游、法律、新闻等)知识(一般应用英语传授),其课时应为40%左
10、右,以保证学生真正学到某种复合专业。剩下20%为英语文化知识课,让学生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学文化、历史现状、政治经济等。总之使学生借助英语的优势,了解本专业的国际动态,有能力在本专业的国际舞台上施展才华。在此还需特别谈谈“英语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这是我们的一大传统,还将一直占很大的比例。英语教育的复合应用型,是将英语与教育学及相关知识和能力结合起来。大学教师也需具备教育学及相关知识和能力,但他们毕竟应以英语语言文学的研究创新为主,课程安排上可参照上述比例原则加以调整。中小学英语教师作为复合应用型人才,也是参照其他复合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计划,即英语技能课为40%,英语知识课20%,所复合的教育学
11、及相关知识和能力课为40%。又由于英语教师应该对英语语言文化的了解优于经贸英语等复合人才,其英语技能的水平也应该明显高于其他复合人才,所以可将复合的教育学及相关知识和能力的课程比例定为30%左右,即空出10%的课时分别给予英语技能课和英语知识课,使之分别为45%和25%。但教育学及相关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性绝不可轻视,因为在此培养的毕竟是要在英语教育方面能够不断创新的人才。总而言之,我们很难有千篇一律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单科研究型与复合应用型的区分是大致的、粗略的,实际上必然有着众多介乎二者之间的不同状况,即多有差异、各有特色的具体培养目标和规格。应该切忌一哄而上,盲目效仿,坚持实事求是地选定自己独特的人才培养目标。收稿日期:20100111;本刊修订,20100625通讯地址:410081湖南省长沙市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313黄振定 试论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的两大模式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