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酒店管理专业_校企合作学院制_教学模式创新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酒店管理专业_校企合作学院制_教学模式创新研究.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收稿日期:2009-05-26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新世纪教改基金项目(2008);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重点课题(2009JZ02)作者简介:方敏(1977),女,浙江淳安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沈建龙(1966),男,浙江桐乡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酒店管理。第 5 卷第 2 期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 年 6 月Vol.5 No.2JOURNAL OF TOURISM COLLEGE OF ZHEJIANGJune 2009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学院制”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方敏,沈建龙(浙江旅游职
2、业学院,浙江 杭州311231)摘要:近年来,校企合作越来越受到各高职学院的重视,成为高职学院改革发展的努力方向。但由于利益及认识差异等原因,高职学院的校企合作仍面临不少的发展障碍。该文从高职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现行的主要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的不足出发,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和企业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学院制”的新型教学模式,探讨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关键词:校企合作;学院制;教学模式;创新Innovation Research on the Education Mode ofCollege-Oriente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ystem inHi
3、gher Vocational CollegesFANG Min,SHEN Jang-long(Tourism College of Zhejiang,Hangzhou 311231,China)Abstract:In recent years,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However,due to the discrepancy in understanding and benefits,school-enterprise c
4、ooperation still faces certain obstacl-es.The paper analyzes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most popular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customized trainingmode,and puts forward an innovatory teaching modecollege-oriented system based on deep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enterprise,and its developing s
5、trategy accordingly.Key word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college-oriented system;teaching mode;innovation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理念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于 1903 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1906 年,美国开始实施与英国基本相同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并称之为“合作教育”。2000 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将“合作教育”改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从而进一步从名称上凸显了工学结合的基本特征。纵观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发展的历程,可以说,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
6、市场需求为平台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最适合运用于职业教育中。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得到中央政策的积极支持以来,在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繁荣与社会市场化趋势的日益加深,高职教育的发展也愈益要求学校与企业能够紧密联合、深化沟通。在这一背景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被作为开展工学结合的良好运作平台而得到了诸多高职院校的垂青。酒店87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 年第 2 期管理专业作为与市场联系极为紧密的一个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式的“订单式”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地实现学生将理论知识紧密联系实践。然而现行的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培养的
7、形式却凸显出诸多问题,不能实现三方的共同需要。一、现行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一)企业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停留在“冠名班(订单班)”的粗浅模式相对高职院校而言,在现行的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中,企业在承担培养学生的任务中积极性并不高。因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主业而非企业的主业,加之现行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往往在学生入校之初便建立了这种“订单”关系,培养周期较长、所耗费时间和资金成本均较高,从而导致企业积极性不高。(二)实践教学的推进力量单一,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与职业素养作用不大由于多方面原因,虽然很多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都进行了产学合作,但合作仅停留在较低层次,比如参观企业、与
8、企业管理人员交流等较低层次。学校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缺乏对企业的认识,更无法与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学生日常去企业的实习,也大多是放任自流式的,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管理,无法有效地实现学生整体素质与技能的提高。(三)无法有效实现校企合作应有的在推动专业建设与教师培养方面的作用现行很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所实行的校企合作模式中,教师与企业的联系不紧密、专业建设过程中企业也未能发挥出行业先导的作用,致使理论教学或专业教师的实训教学与企业实际需要严重脱节,既不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不利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二、在工学结合思想指导下构建新型的“校企合作学院制”教学改革模式(一)打破现阶段校企合作停留在“冠名
9、班(订单班)”的粗浅模式“订单班”是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抓手,但是现在很多院校的“订单班”还仅仅停留在“冠名班”的层次。通常是企业出点培养费用或奖教基金,班级以企业命名,学生实习、毕业要求留在企业。院校和企业没有更深层次的融合,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理念甚至连企业特有的工作流程、方式都需要到企业后再进行岗前培训。深化校企合作必须要打破现有的停留在“冠名班”的粗浅模式。(二)与浙江知名酒店集团进行试点合作,探索“校企合作学院制”模式“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将会成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学院制”教学模式中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常态。新型“平台+顶岗”的学习地点在学院和酒店之间交替进行,在学院学习一段时间
10、以后,到校企合作的单位进行具体的实训和实践活动。学生经过实训、企业的实践活动,可以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在专业技能、职业礼仪、业务素质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这样可以使学生回到学校学习以后,更加用心、更加刻苦。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运行,不但会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业务技能,同时也会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学校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校企合作学院制”教学改革模式的主要创新点(一)确立新型的培养目标,校企联合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与课程体系通过到企业调研和邀请企业专家到学校进行授课、讲座,针对真实的工作过程,校企共同进行岗位分析、能力分析,共同探讨教
11、学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的要求,就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能力构成、专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探讨。科学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贴近企业生产实际需要的、校企共同参与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完成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在建设中实施,在实施中建设,不断提高其有效性。企业全过程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质量控制,课程评价标准将教育标准、企业行业标准统一起来,以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校企联合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88方敏,沈建龙: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学院制”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过程中努力鼓励、引导企业完成“角色”转换。由过去校企合作中的“被动接受”变为“生动参与”,校企共同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12、(二)形成学生、企业、校方三方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以“互相支持、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合作双赢”为基本原则,从实际、实用、实效出发,探索多元化的合作形式,共同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深层次的产学共赢。企业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系酒店管理专业为依托,组建“酒店管理学院”(如“开元酒店管理学院”、“君澜酒店管理学院”、“南都酒店学院”)。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承担教学任务和保证实践教学的实施,实现教育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和谐统一。校方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企业方委派管理人员负责企业文化、员工手册、规章制度、各部门服务与管理规程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13、。通过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努力构筑师生共同成长的良好平台,为企业、行业解决饭店行业进入门槛低、人员素质低、员工流失率高的不良现象。(三)改变“2+1”教学模式根据酒店企业需求、专业特点和高职教育的要求,酒店管理专业教学通常定为“2+1”模式,前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最后一年进行顶岗或预就业实习。这种完整的课程学习阶段+毕业实习的 2+1 模式,操作比较简单,学生有一个整体学习和实习过程,也深受酒店企业欢迎。但各阶段的课程不能与工作需要很好地结合,学生工作实习对课程学习的反馈不及时,工作和学习相互促进作用不大。通过对酒店企业和市场调研也发现:一是旅游旺季酒店服务人员非常紧缺,甚至影响酒店正
14、常经营;二是有实习协议的酒店纷纷要求我们把实习安排在每年的510 月,这既能满足旅游旺季酒店对服务人员的需求,又完善了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将通过对原有“2+1”模式进行调整,构建“理论实践边实践边理论独立实践顶岗就业”的符合职教理念和行业运行规律的、贴切的酒店管理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四)建立“平台+岗位”的课程体系为了更好地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建设理念,“融合职业标准、实行项目教学、注重效果评价”的课程建设理念及“师德责任立人、项目能力强人、课程技能成人”的师资建设理念,酒店管理专业按照岗位工作过程的职业要求,基于“平台+岗位”的课程体系,
15、构建“二维一体”的酒店管理专业群课程体系结构。采取“2211”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人才,即 2 个学期核心技能课,2 学期岗位课,1 学期拓展课(含专业综合实训),1 个学期顶岗实习。在为期 1 学期的拓展课,把课堂设置在校企合作酒店,以企业的工作流程、企业文化来培养学生。当然在前面的 4 个学期,课程以模块化教学,让企业的关键岗位员工与教师一起进行教学工作。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的各自优势条件,形成互利互补、良性循环、共同发展的合作关系。(五)主干课程导入“模块化”教学方式在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下,将对各主干课程,如 餐饮运行与管理、客房运行与管理 以及 前厅运行与管理 等课程导
16、入模块教学的形式。将以学生的兴趣为重要基点,突出课程、教材应当具有的实用性,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采用项目教学法,教材内容以实训为主,密切结合企业实际,以具体项目贯穿,使学生有目的地学习相关知识及内容。从而,不但可以让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快,而且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充分锻炼和提高,不但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学以致用”的意识将得到更好加强。(六)与“学院制”合作企业建立常态的企业服务机制建立管理培训基地,校方作为企业方服务人员培训基地,可定期根据企业方具体需要为企业服务人员提供开业培训、转岗培训、晋升培训、技能鉴定等培训服务。同时为企业方开展学历教育,校方灵活运用弹性学制,如学分制、模块式、课题式
17、等为企业方下属各酒店提供成人学历教育。(七)建立“双轨制”的校企合作评价体系校企合作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人是否属于真正的人才,能否对企业发展做出应89一番言辞恳切的批评,颇有“爱之深、痛之切”之嫌,但也道出了国内华兹华斯研究,尤其是对其诗学研究方面的一些弊病。笔者认为,目前国内华兹华斯比较研究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1)比较主题与参照对象的局限。长期以来一些论者习惯于将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诗歌与中国传统山水田园诗互做参照。而事实上,作为日益强盛的理性势力的一种有意识反叛的浪漫主义诗歌,与植根于儒道传统和魏晋玄学思想、强调超脱超越生存的山水田园诗是有着本质区别和截然不同的侧重点的。也就是说,国
18、内华兹华斯比较研究亟待突破这一延续了大半个世纪的传统,寻觅到新的更具有比较价值和意义的对象和主题。(2)本文化中心论倾向。即偏重于从中国文化精神出发,甚至以中国文化观念来衡量外来文化的“优劣”。具体到比较过程中,则表现为对本文化部分的分析较为透彻,而涉及到异文化时则有一笔带过的倾向。这样一种“厚此薄彼”的倾向是非常不利于开展一种平等而深入的比较研究。(3)深入比较的前提。如某些关键的概念尚缺乏一些开拓性、系统性的辨析或辨异工作。例如西方文学中的“堕落/拯救”主题与中国传统的“济世/避世”思想之间的区别,中西方文化中的理想社会,如陶渊明的“桃花源”与西方文化中自托马斯 莫尔的“乌托邦”、弥尔顿的
19、“失乐园”、卢梭的“原始生活”至华兹华斯的“宗法制农业社会”之间的专题比较等。只有突破了这些困境,国内华兹华斯比较研究才能在更加坚实的基础上,在深度与广度上取得长足的发展。参考文献:1 胡适.胡适论文学M.夏晓虹,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96.2 吴宓.吴宓诗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 汪静之.汪静之文集M.飞白,方素平,编.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6:42.4 叶维廉.中国诗学M.北京:三联书店,1992:89.5 苏文菁.华兹华斯诗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3.(责任校对:余小平)有的共献。科学评价校企合作,有利于把握校企合作活动规律,促进校企合作
20、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校企合作对社会发展需要的满足度;也有利于总结经验,发扬优势,找出差距,克服不足,推动校企合作工作更好地开展。但是由于学校和企业有不同的体制、机制束缚和不同的目标及追求。因此对校企合作的评价就不能用熟悉的单一行政方式,而需要采取内外有别的“双轨制”评价模式。“校企合作学院制”拟从“柔性协商评价内部评价”和“社会引导评价外部评价体系”两方面建立评价体系。综上所述,“校企合作学院制”是一种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摆脱培养与使用“两张皮”现象的根本途径。实行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企业应为学校提供资金、设备、技术、师资、管理经验、耗材、实习场所,全方位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使生产
21、与教学同步、企业管理与学校管理同步,实现校企之间的无缝对接。企业虽有付出,但培养出的学生专业技能水平过硬、综合素质较高。另外,企业还可从学校得到包括多种形式的服务在内的更加丰厚的投资回报。学校由于企业的支持和参与,解决了教学经费不足,缺乏实践场所等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难题,形成“进口兴,出口旺”的良性循环,促进了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实现了校企共赢。参考文献:1 崔承琦.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07(6):1-4.2 王昶,袁军平,申柯娅.“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三方共赢”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8(7):47-48.3 王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7):54-55.4 魏银霞,杜小峥.国外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探析及启示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8(2):66-68.5 孔凡成.简述国外职业教育评价模式及特点J.教育研究,2007(6):16-17.6 明立军.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模式J.辽宁高职学报,2006(10):9-10.(责任校对:刘建明)(上接第 73 页)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 年第 2 期9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