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力弹塑性分析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应用.pdf
《静力弹塑性分析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力弹塑性分析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应用.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http:/ -1-静力弹塑性分析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应用静力弹塑性分析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应用 黄红霞,郭红霞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武汉(430070)E-mail: 摘摘 要:要:阐述 Push-over 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在 SAP2000 中 Push-over 实现步骤,并举出一个 4 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试验模型的 Push-over 分析实例,结合中国规范对一些参数进行调整,表明 Push-over 方法可以对一般的预应力框架抗震性能做出合理有效的分析,并将该方法推广应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中。关键词:关键词:Push-over 分析
2、方法,预应力,能力谱,需求谱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P315.95 1.引言引言 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明确规定在不规则,具有明显薄弱部位可能导致地震时严重破坏的建筑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分析时,可根据结构特点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方法。目前,时程分析方法被认为是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的最可靠方法。但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的计算量较大,并且结果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输入的地震波和结构及构件的滞回恢复力模型。所以,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难以应用于日常的工程设计。相对而言,Push-over 方法是一个较为简便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该方法是基于结构在
3、预先假定的一种侧向力分布作用下考虑结构中的各种非线性因素逐步增加结构的受力,直到结构达到预定的破坏(成为机构或位移超限)。根据工程经验,一般认为当结构的相对顶点位移达到 2%时,结构构件和非结构构件趋于破坏,可以此作为推覆分析的破坏标志。通过推覆分析,可以了解和评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特性、塑性角出现的顺序和位置、薄弱环节及可能的破坏机制等,本文将基于 SAP2000 程序对Push-over 方法的原理及实现步骤作进一步的研究。2.SAP2000 推覆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步骤推覆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1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SAP2000 程序提供的 Push-over 分析方法,主要
4、基于两本手册,一本是由美国应用技术委员会编制的混凝土建筑抗震评估和修复ATC-40,另一本是由美国联紧急管理厅出版的房屋抗震加固指南FEMA273/274,而 Push-over 方法的主干部分,即分析部分采用的是能力谱法,来自于 ATC-401。其求解步骤大致如下:(a)(b)http:/ -2-(c)(d)图 1 能力谱方法的基本过程 Fig.1 Primary procedure of Capacity Spectrum Method (1)采用推倒分析求得基底剪力bV与顶部位移NU的关系曲线(推倒曲线)(见图 1a)(2)将推倒曲线转换成等效单自由度体系谱加速度-谱位移(Acceler
5、ation-Displacement Response Spectrum format)DA格式的能力谱(见图 1b)*1MVAb=,11NNUD=(1)式中:A为谱加速度,D为谱位移,*1M是相对于基本振型的有效质量,1为基本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1N为基本振型在顶端的振幅。=NjjjNjjjmm121111,=NjjjNjjjmmM121121*1)((2)jm为j节点的集中质量,1j为基本振型1在j节点的振幅,N是节点数。(3)将弹性加速度反应谱转换成DA格式的需求谱(见图 1c)。位移谱与拟加速度谱的关系式:ATDn224=(3)(4)将DA格式的能力谱与需求谱绘制在一起,其交点即为对应
6、地震响应下的性能点(图 1d)。(5)将求得的地震位移响应转换到原来的多自由度体系中去,求得地震中结构各部位的响应。(6)将求得的响应同指定的性能目标比较,判断结构的性能层次。2.2 SAP2000 推覆分析的基本步骤推覆分析的基本步骤 1)结构建模 SAP2000 提供了类型丰富的单元和材料,但只有框架单元才有塑性铰性质,所以对结构进行 Push-over 分析,要用框架单元来模拟。2)内力分析和结构配筋 由于程序里的设计配筋是按 ACI 规范来计算的,而且所采用的 SAP2000 的版本中尚没有加入中国的混凝土设计规范,因此,建议将结构的配筋按我国规范计算后输入程序中。3)塑性铰的定义和设
7、置 SAP2000 给框架单元提供了弯矩 M,剪力 V、轴力和弯矩相关 PMM 四种塑性铰,.可以在一根构件的任意部位布置一个或多个塑性铰。各种塑性铰的本构模型归纳为图 2 所示2。http:/ -3-图 2 塑性铰的本构模型 在上述塑性铰本构关系中,纵坐标(力)代表弯矩、剪力、轴力,横坐标(位移)代表曲率或转角、剪切变形、轴压变形。整个曲线分为四个阶段,弹性段 AB、强化段 BC、卸载段CD、塑性段 DE。只要将几个关键点 B,C,D,E 确定出来,整个本构关系就确定了,其中确定 B 点时,涉及到屈服力和屈服位移的确定,关于屈服力和屈服位移,有两种确定方法,一种是自定义,输入某一具体值,另外
8、一种是由程序计算;确定 C,D,E 时,各点的纵、横坐标需要分别按照力、位移与屈服力和屈服位移的比值来输入,SAP2000 程序也提供了两种方法,一种是自定义,另外一种是程序按照美国规范 FEMA273 和 ATC-40 给定。对梁单元,一般仅考虑弯矩 M 屈服产生塑性绞,对柱单元,一般考虑由轴力和双向弯矩相关 PMM作用产生塑性铰。还需要计算相关屈服曲面来完整的描述塑性铰的属性。本例由于工艺方面的要求需要设计成强梁弱柱且梁上布置预应力钢筋,本例塑性铰采用自定义方法来定义塑性铰的本构关系。利用 UCFYBER 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弯矩曲率的,对梁而言,必须考虑预应力的作用,而一般计算预应力构件弯矩
9、曲率都是这样处理:第一阶段将张拉到有效预应力,这一阶段运用等效荷载的思想,将预应力作用等效为外荷载施加到结构上:第二阶段:灌浆形成整体后,将预应力筋当作相同位置处、相同面积的受拉屈服应力为非预应力钢筋,连同额外配置的普通钢筋一起为构件提供抗力,此时按压弯构件进行计算。将实验模型梁的截面形状,实际材料特性和配筋数量和相应位置输入 UCFYBER 再将预应力作用按上述方法等效,就可以得到混凝土,钢筋,预应力钢筋的本构关系,程序根据这些本构关系就可以计算出梁的弯矩曲率,由于截面配筋是不对称的,所以需要分别计算正负弯矩曲率。对柱而言,由于没有预应力钢筋的布置,所以只需要计算出轴力和双向弯矩的相关屈服面
10、,将柱的截面形状和配筋情况输入 UCFYBER 就可以计算得到,再选取屈服面上的点对应的轴力分别计算各个轴力对应的弯矩曲率即可。塑性铰的位置,应设在弹性阶段内力最大处,因为这个位置最先达到屈服。对柱单元,一般情况是两端弯矩最大,弯曲塑性铰和压弯铰 PMM 应设置在两端,本例根据杆件的受力特点,在梁单元在其两端(0.05L 和 0.95L,L 为杆件计算长度),柱单元在其两端(0.05L和 0.95L,L 为杆件计算长度)4)侧向加载模式和 Push-over 工况 Sap2000 提供了 3 种侧向加载模式:自定义分布、均匀加速度分布和振型荷载分布。本例在框架梁上施加 2 部分外力作为计算的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静力 塑性 分析 预应力 混凝土 框架结构 中的 应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