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分析模型.pdf
《厦门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分析模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分析模型.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研究 附件三:厦门市轨道交通客流分析模型 厦门市轨道交通客流分析模型 厦门市轨道交通客流分析模型 目 录 1.常住及暂住人口出行需求模型常住及暂住人口出行需求模型.1 1.1.常住及暂住人口出行生成.1 1.2.常住及暂住人口出行分布.2 1.3.常住及暂住人口出行交通方式划分.2 2.流动人口出行需求模型流动人口出行需求模型.4 2.1.流动人口空间分布.4 2.2.流动人口出行生成.5 2.3.流动人口出行分布.5 2.4.流动人口出行交通方式划分.6 3.对外交通枢纽点需求模型对外交通枢纽点需求模型.6 3.1.客运枢纽点交通需求.6 3.2.货运枢纽点交通需求.7
2、 4.城区与外围城镇间出行需求模型城区与外围城镇间出行需求模型.8 5.市内机动车出行需求模型市内机动车出行需求模型.8 5.1.客运机动车出行.8 5.2.货运机动车出行.8 6.城市出入口交通需求模型城市出入口交通需求模型.9 7.交通量分配模型交通量分配模型.10 7.1.自行车分配模型.10 7.2.机动车分配模型.10 7.3.公交分配模型.10 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研究 附件三:厦门市轨道交通客流分析模型 1 厦门市轨道交通客流分析模型 厦门市轨道交通客流分析模型 “厦门市轨道交通客流分析模型”在参照厦门市岛外地区城市交通规划、厦门岛城市交通规划交通需求分析模型的基础上根据轨道交
3、通研究的不同特点进行了深化开发。1.常住及暂住人口出行需求模型 就业机制以及城市户籍制度的改革将影响以就业为目的的暂住人口的居住特点和出行特点,并使其趋同于城市常住人口。这里把常住及暂住人口出行需求模型合为一体。1.1.常住及暂住人口出行生成常住及暂住人口出行生成 模型应用时段 全天 模型类型 产生率吸引率法 上班出行生成率 参考百万以上人口规模城市的上班出行率,确定规划期厦门市上班出行率为 1.20 人次就业人员,远景为 1.15 人次就业人员。上学出行生成率 规划期、远景每就学者的上学出行率确定为 1.60 人次/日.就学岗位。弹性出行产生及吸引量 研究不同城市常住及暂住人口出行构成可以发
4、现,城市经济愈发达,常住及暂住人口生活性出行所占比例就愈大。参照厦门市现状弹性出行所占比例(包括派生的回程,厦门本岛 1995 年调查值为 22.32%)及未来经济发展规划,生活性出行所占比例规划期取值32.5%,远景取值 40.0%。为反映厦门市风景旅游城市的特点,模型中专门建立了主要风景旅游点交通生成模型主要风景旅游点交通生成模型。参照最近主要风景旅游点游客量调查资料,模型中主要风景旅游点日游客量采取值如下表示。主要风景旅游点日游客量 规划期(万人次/日)远景(万人次/日)植物园 2.23 3.50 鼓浪屿 5.27 8.00 鹭江公园 1.13 1.80 南普陀、湖里山炮台、厦大 3.1
5、8 5.00 曾厝安 0.63 1.20 黄厝 2.63 4.10 前埔会展中心 0.91 1.45 白鹭洲 1.05 1.68 中山公园 0.45 0.72 鸿山公园 0.27 0.42 金榜公园 0.29 0.46 湖里公园 0.34 0.55 鳌园 1.56 2.48 梅山-大轮山风景区、五显影视城 1.56 2.49 慈济宫、动物园 0.55 合计 21.5 34.4 主要风景旅游点游客构成及其交通生成包含两部分:常住及暂住人口游次生成、流动人口游次生成。其中常住及暂住人口游次出行,规划期为 4.934 万人次/日,远景达 7.232万人次/日。常住及暂住人口游次出行、流动人口游次出行
6、 规划期(万人次/日)远景(万人次/日)常住及暂住人口游次 4.934 7.232 流动人口游次 16.566 27.168 合计 21.5 34.4 除主要风景旅游点游次出行外的常住及暂住人口弹性出行,这里称为非游圆性生活出行,规划期为 145.76 万人次/日,远景达 163.08 万人次/日。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研究 附件三:厦门市轨道交通客流分析模型 2常住及暂住人口出行总量及比例 规划期厦门市交通模型范围内常住及暂住人口 187.4 万,就业率为 55.87%,就业人数104.7 万,就学人口占总人口的 12.0%。由此推算得规划期常住及暂住人口出行总量478.85 万人次/日。远
7、景(这里特指远景西海域充分发展模式,不考虑东海域充分扩展)交通模型范围内常住及暂住人口 245.2 万,就业率为 58.52%,就业人数 143.5 万,就学人口占总人口的11.0%。由此推算得常住及暂住人口出行总量 478.85 万人次/日。常住及暂住人口出行总量(万人次日)及比例 非弹性出行 出行率 上班 上学 派生回家 弹性出行 出行总量(人次人.日)出行量 125.63 35.98 161.61 155.63 478.85 2.56 规划期 出行比例 26.24%7.51%33.75%32.50%100.00%-出行量 165.00 43.16 208.16 277.55 693.87
8、 2.83 远景 出行比例 23.78%6.22%30.00%40.00%100.00%-早高峰小时系数 上班、上学、回家、弹性出行的早高峰小时系数分别取 28%、25%、2%、12.5%。由此常住及暂住人口出行早高峰小时系数,规划期为 14.0%,远景为 13.8%。1.2.常住及暂住人口出行分布 模型应用时段 全天 模型类型 双约束重力模型。阻抗函数 未来厦门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将与现状有很大的差别,反映在居民出行分布上,现状的空间分布形态对未来影响较小,故规划期、远景居民出行分布模型并没有局限于现状居民出行空间分布,而是以城市居民出行时耗为约束进行出行分布模型标定。取阻抗系数函数形式:Fei
9、jtij=tiji 小区至 j 小区的出行时耗(分钟)待定系数,其值如下表 上学 上班 弹性出行 出行平均时耗定额(分钟)规划期 28.0 20.0 32.0 远景 32.0 22.0 35.0 1.3.常住及暂住人口出行交通方式划分 模型应用时段 全天 交通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交通结构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交通政策:随着私人小汽车发展,城市将面临着机动车快速增长的压力。作为一种新的居民出行交通方式,在未来将占一席之地。?城市自然条件:厦门分组团的城市规划用地较为平缓,给自行车交通方式的存在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城市用地布局:厦门市规划城市用地相对分散,各组团间相距较远,超出了自行车合理出行范
10、围,且主要组团间通道,尤其是桥梁、隧道,没有为自行车出行提供便利的设施条件,也决定了自行车交通方式在未来主要集中于各组团内部。?交通设施水平:随着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完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战略将得到进一步重视与落实;厦门市未来轨道交通的建设更将以舒适、快捷的服务,大大提高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市场中的竞争力。?经济发展: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出行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出租车、小汽车等交通方式的需求将有较大增长,同时自行车交通受到抑制。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研究 附件三:厦门市轨道交通客流分析模型 3?其它因素:如投资、消费观点及交通结构的历史发展延续性。关于交通结构的几点假设?居民个人出行行为具
11、有相对的稳定性,引起居民出行方式改变的主要原因是居民本身的经济地位或各交通方式间相对竞争力的变化。?城市道路的增长落后于城市机动车的增长,未来居民对私人机动车交通的需求只能是受供给制约下的需求。当机动车拥有量在道路设施的供给能力内时,居民乘用非公交客车(包括私人小汽车)出行的量取决城市非公交客车拥有量,当机动车拥有量超出了道路设施的供给能力时,居民乘用非公交客车(包括私人小汽车)出行的量取决道路设施的供给能力。客运机动车发展规模及其客运量 根据厦门市机动车发展分析,未来客运机动车发展规模如下表。大客车 小客车 公共汽车 非公交大客 出租车 家用轿车 公车 摩托车规划期 2,624 8,926
12、17,000 135,000 28,950 120,000远景 3,926 12,277 28,000 280,000 35,800 150,000在自由发展模式下,客运机动车交通承担的客运量如下。自由发展模式机动车交通客运量出行量 大客车 小客车 非公交大客 出租车 家用轿车 公车 摩托车 日出行次数 3.2 25 2.5 3.0 2.75 换算系数 2.0 1.0 1.0 1.0 0.5 车均载客量(人/车.日)38.88 25 3.00 3.71 2.75 规划期 万 PCU/日 5.71 42.50 33.75 8.69 16.50 万人次/日 34.71 42.50 40.50 10
13、.75 33.00 远景 万 PCU/日 7.86 70.00 70.00 10.74 20.63 万人次/日 47.73 70.00 84.00 13.29 41.25 客运机动车交通承担的客运量分为三部分:服务于常住及暂住人口出行的客运量、服务于流动人口出行的客运量、服务于对外交通枢纽点出行的客运量。出行方式划分模型 把常住及暂住人口出行方式分成步行、自行车、大客及单位小轿车、出租车、私家车与摩托车、公共交通(含常规公交、轨道交通)六部分。?步行 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出行距离,合适的步行距离内,步行比例的选择随距离的增大而下降。规划确定步行的距离竞争比例曲线如下图。步行、自行车方式竞争比例曲线
14、图?自行车 规划将自行车作为一种近距离的出行方式,主要为组团内的出行服务,不考虑其与公共交通存在服务水平、服务区间上的竞争关系。确定自行车方式的距离竞争比例曲线如上图。?大客及单位小轿车(合称为“单位客车”)在出行总 OD 中除去步行、自行车出行 OD,剩余的称为机动化方式出行 OD。在单位客车、出租车、私家车与摩托车等的出行 OD 预测中,均假定其出行 OD 分布形态受机动化方式的出行 OD 分布形态控制。居民采用大客及公家小轿车出行基本不考虑路网交通状况对其的制约,也基本不与其它交通方式存在竞争关系。其出行 OD 在机动化方式出行 OD 分布态势基础上,考虑其受自身车辆拥有量及出行总量的约
15、束。单位客车完成的客运量如下表示。规划期常住及暂住人口公车出行量 41.73 万人次日,远景达 55.21 万人次日,在出行结构中分别占 8.72%、11.53%。0%10%20%30%40%50%60%70%80%90%100%0.01.02.03.04.05.06.07.08.0公里自行车步行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研究 附件三:厦门市轨道交通客流分析模型 4 指标 常住、暂住人口 流动人口 枢纽点合计公车客运量(万人次日)41.73 2.98 0.74 45.45规划期 公车出行所占的比例()8.72 2.93 -公车客运量(万人次日)55.21 4.89 0.92 61.02远景 公车出
16、行所占的比例()11.53 2.93 -?出租车交通 在自由发展模式下,出租车完成的客运量如下表。自由发展模式下规划期、远景出租车客运量 常住、暂住人口 流动人口 枢纽点 合计 规划期 出租车客运量(万人次/日)18.28 16.63 7.59 42.50 出租车出行所占的比例(%)3.82 20.00 -远景 出租车客运量(万人次/日)26.60 32.61 10.79 70.00 出租车出行所占的比例(%)3.83 19.52 -在公交优先发展模式、轨道交通发展模式下,将有部分出租车出行向公交转移,其转移曲线如下图示。出租车向公交转移曲线?私家车与摩托车交通 在自由发展模式下,私家小汽车及
17、摩托车完成的客运量如下表。常住、暂住人口枢纽点 合计 规划期 私家车与摩托车客运量(万人次/日)70.00 3.50 73.50 私家车与摩托车出行所占的比例(%)14.62 -远景 私家车与摩托车客运量(万人次/日)120.40 4.85 125.25 私家车与摩托车出行所占的比例(%)17.35 -在公交优先发展模式、轨道交通发展模式下,将有部分私家小汽车及摩托车出行向公交转移,其转移曲线如下图示。私家小汽车及摩托车向公交转移曲线?公共交通 在出行总 OD 中除去上述几部分的 OD,剩余的即为公交出行 OD。在公交优先发展模式、轨道交通发展模式下,有部分出租车出行、私家小汽车及摩托车出行向
18、公交转移。2.流动人口出行需求模型 2.1.流动人口空间分布 流动人口对居留地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到城市来的目的,分为务工、旅游、探亲访友、经商出差、其它等。根据到城市来的目的将流动人口以各交通小区常住及暂住人口数、商业就业岗位、行政办公金融就业岗位、工业就业岗位等为权重按比例分摊落实至各交通小区。0%10%20%30%40%50%60%70%80%90%100%0.81.01.21.41.6出行时耗比:出租车/公交出租车转移率0%10%20%30%40%50%60%70%80%90%100%1.01.21.41.61.8出行时耗比:私家车/公交私家车转移率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研究 附件三:厦门
19、市轨道交通客流分析模型 5规划期、远景流动人口(万人)分类 临时工 旅游 探亲访友经商出差 其他(购物学习看病等)合计 规划期 13.13 6.75 2.25 10.50 4.88 37.50 远景 21.53 11.07 3.69 17.22 8.00 67.50 2.2.流动人口出行生成 模型应用时段:全天 出行总量:取务工、旅游、探亲访友、经商出差、其他等目的的人均日出行次数分别为 2.20、3.50、2.30、2.70、3.25。结合流动人口的构成,其人均日出行次数为 2.72 人次。规划期交通模型范围内流动人口 37.5 万,日出行量 101.87 万人次;远景流动人口 61.5万,
20、日出行量 167.06 万人次。为反映厦门市风景旅游城市的特点,模型中专门建立了主要风景旅游点交通生成模型。其中流动人口规划期游次为 16.566 万人次/日,远景游次达 27.168 万人次/日。除此之外,流动人口出行还包括上班、业务、其它等。流动人口出行量(万人次/日)总量 上班 旅游 业务 其它 101.87 11.46 33.13 24.08 33.21 规划期 100.0%11.2%32.5%23.6%32.6%167.06 18.79 54.34 39.48 54.46 远景 100.0%11.2%32.5%23.6%32.6%出行产生 各类流动人口各出行目的产生率如下表示。各类流
21、动人口的出行产生率(次/人)上班 旅游 业务 其它 务工 0.60 0.20 0.50 0.90 旅游 2.70 0.80 探亲访友 0.35 0.85 0.10 1.00 经商出差 0.15 0.50 1.60 0.45 其他 0.25 1.05 0.10 1.85 出行吸引 上班出行以工业岗位为权重分摊,旅游按主要风景旅游点吸引量分摊,业务出行以各交通小区的工业、商业服务就业岗位数为权重分摊,其它出行以各交通小区商业就业岗位、行政办公金融就业岗位、流动人口数等为权重分摊。早高峰小时系数 取 12.5%。2.3.流动人口出行分布 模型应用时段:全天 模型类型:双约束重力模型 阻抗函数:以出行
22、距离作为约束进行标定。取阻抗系数函数形式:ijLijeF=Liji 小区至 j 小区的出行距离 待定系数 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研究 附件三:厦门市轨道交通客流分析模型 6 上班 旅游 业务 其它 出行平均距离(公里)规划期 3.2 8.0 4.0 3.6 远景 3.5 9.6 4.5 4.0 2.4.流动人口出行交通方式划分 模型应用时段:全天 模型类型:转移曲线模型?步行 LeLP=815.0227.07.1 式中,P:选择步行出行的概率 Li 小区至 j 小区的出行距离?大客及单位小轿车(合称为“单位客车”)在出行总 OD 中除去步行出行 OD,剩余的称为机动化方式出行 OD。在单位客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厦门 轨道交通 客流 预测 分析 模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