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医临床路径眩晕(高血压).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7年中医临床路径眩晕(高血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中医临床路径眩晕(高血压).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范文 范例 指导 参考 word 资料 整理分享 眩晕(高血压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 编码:BNG07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高血压病(ICD 编码:I 10.x00)。(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年 8 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年 5 月)。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次要症状:头重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软等。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2、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年修订版)。(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 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2)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 4 周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眩晕临床常见证候:1、阴虚阳亢证症状: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两目干涩,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神疲乏力,腰酸膝软,遗精。舌红苔薄,脉弦细。2、肝阳上亢证症状:眩晕耳鸣、头痛,遇劳、恼怒加重,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或弦数。3、痰湿壅盛证
3、眩晕、头痛,头重如裹,胸闷腹胀,心悸失眠,口淡食少,呕吐痰 范文 范例 指导 参考 word 资料 整理分享 涎,舌苔白腻,脉滑。(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1.诊断明确,中医第一诊断为眩晕。2.本方案适用于 18 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不适用于儿童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人群。3.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 编码:BNG070)的患者。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
4、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 血脂、血糖、电解质(3)心电图、动态血压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片、颈椎 X 线片、颈动脉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TCD、腹部彩超等。(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用口服中药汤剂(1)阴虚阳亢证症状: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两目干涩,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
5、鸣,神疲乏力,腰酸膝软,遗精。舌红苔薄,脉弦细。治法:滋阴潜阳 范文 范例 指导 参考 word 资料 整理分享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枸杞 30g 菊花 30g 熟地 30g 丹皮 15g茯苓 30g 泽泻 30g 山药 30g 山茱萸 30g 龟板 30g 栀子 15g 地龙 20g 丹参 30g 僵蚕 20g加减:五心烦热者加知母 20g 黄柏 20g,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 30g 柏子仁 30g 首乌藤 30g,口干甚者加北沙参 30g 麦冬 15g。(2)肝阳上亢证症状:眩晕耳鸣、头痛,遇劳、恼怒加重,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或弦数。治法:平肝潜阳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
6、 20g 钩藤 30g 菊花 15g 白蒺藜 15g,夏枯草 15g 桑寄生 30g 决明子 20g 生地 15g生石决明 30g 杜仲 15g 川牛膝 15g 黄芩 15g夜交藤 30g 茯神 15g 益母草 30g加减:头后部或颈部发紧,加葛根 30g,川芎 20g;眠差,加酸枣仁 30g 柏子仁 30g 制远志 10g 首乌藤 30g;耳鸣耳聋,加菖蒲 15g,制远志 10g。(3)痰湿壅盛证症候:眩晕、头痛,头重如裹,胸闷腹胀,心悸失眠,口淡食少,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治法:平肝化痰 祛湿通络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 半夏 20g,陈皮 10g,茯苓 30g,甘草 6g竹茹 2
7、0g,枳壳 20g,菖蒲 15g,远志 6g,枣仁 30g,白术 15g,天麻 20g 吴茱萸 8g加减:血脂高加草决明 30g,山楂 30g;肢体麻木,加桑枝 10g,僵蚕10g。2.辨证选择中成药(1)辨证选用口服中成药:范文 范例 指导 参考 word 资料 整理分享 龙胆泻肝丸:9g bid松龄血脉康:6 粒 tid(2)辨证选用中成药静滴:生脉注射液 30ml qd葛根素注射液 0.4 qd天麻素注射液 0.6 qd红花黄色素注射用 100mgqd3.中医特色外治法(1)耳穴压丸:心、耳神门、交感、角窝上。每隔 2 天换贴一次,每次一耳,双耳交替,10 天为一个疗程。(2)拔罐:主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年中 临床 路径 眩晕 高血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